「自貢故事」開國元帥朱德與自流井

「自貢故事」開國元帥朱德與自流井

□ 蔣周德

朱德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位列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在身為滇軍將領時,朱德曾率軍駐守自流井。1993年版《自貢市志》關於滇軍有如下記載:“民國六年(1917年)1月25日, 駐富順、自流井滇軍朱德旅和金漢鼎旅聯合附近縣保安團,進剿兜子山土匪,擊斃匪首龍煥文。8月,駐榮縣滇軍與川軍激戰於觀音坡、老林口、耗子洞、白石鋪、胡家港一帶,戰線長約百里。滇軍敗退,撤離榮縣。”

市檔案館存有兩份朱德在民國七年(1918)年率靖國軍部隊駐守自流井時發佈的兩張佈告和一張照片。透過這兩張佈告和照片,可瞭解朱德當年入駐自流井及前後的相關情況。

在瀘州納溪一帶擊敗張敬堯軍

朱德是南充市儀隴縣人。1909年1月,他隻身徒步前往雲南省昆明市,考進雲南陸軍講武堂。

1911年11月1日,雲南軍都督府成立,蔡鍔任軍都督。當月,雲南軍政府派出軍隊支援四川的起義軍。朱德在援川軍的軍隊中任排長(後升上尉連長)。1912年3月,四川軍政府成立。4月,援川軍撤離四川,回到昆明。朱德因身先士卒,戰績卓著,擢升為少校,並被授予“援川”“復興”兩枚勳章。

得知雲南獨立,袁世凱立即佈置三路兵力圍剿護國軍,其中,主力部隊張敬堯軍從重慶經瀘州進攻昆明。蔡鍔針鋒相對,把攻擊重點放在瀘州納溪一帶。朱德奉命率兵以每天近百公里的行軍速度趕往納溪,以少勝多擊敗張敬堯軍。這次戰鬥,朱德的軍事指揮才能首次得以彰顯,因而晉升為少將旅長。

「自貢故事」開國元帥朱德與自流井

在自流井參加骨幹軍官會議

1917年4月,川軍第2師師長劉存厚,因對滇軍將領、四川督軍羅佩金裁編川軍不滿,聯絡其他川軍發動“劉羅之戰”。後經調停,滇軍由成都撤至川南。7月1日,張勳復辟,溥儀委任劉存厚為四川巡撫。中旬,唐繼堯以護法討逆名義,將滇軍改稱靖國軍,編成第二至第六軍,自任總司令,通電討伐劉存厚,發動靖國之戰,旋令羅佩金指揮駐川滇軍向成都進攻。

在戰前,駐防瀘州一帶的朱德被任命為靖國軍第二軍十三旅旅長。為反對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朱德再次投身到戰火硝煙中,他一如既往,英勇奮戰。靖國軍相繼攻克了瀘州、隆昌、富順、自流井、內江、資中等地,於1918年2月20日佔領成都,靖國之戰告一段落。

1918年2月,靖國之戰勝利後,靖國第一軍、第二軍在自流井召開了骨幹軍官會議。會後,朱德與金漢鼎、楊如軒、趙遂生、楊希閔、蘭馥等8位將領合影留念。朱德還題寫了一首詩洗印在照片上:“百戰餘生者,群材可撐天。從徵憑兩兩,大將剩三三。”後兩句的意思是參加1915年12月開始的護國討袁戰爭的滇軍第一軍、第二軍,經過兩年多的戰鬥,領兵打仗的將領只剩下參加合影的9個人。

駐防自流井清除匪患

1918年3月,朱德奉命回到瀘州,任十三旅旅長兼城防司令,管轄瀘州、富順(含自流井)等川南地區。當年,川南地區匪患猖獗,駐軍的主要工作是打擊土匪、安定民心。

1918年8月,朱德以靖國第二軍十三旅旅長兼四川下南清鄉司令身份入駐自流井,司令部設在光大街雙牌坊的上牌坊李四友堂內,其軍隊駐海潮寺(自貢六中舊址)。李四友堂的掌門人李少懷為人豁達、幹練,善於交際,十分熱情地接待了朱德旅長,還專門為其裝修了新花廳,成為朱德接待達官貴人、社會名流的外交場所。朱德為人正直爽快,總是面帶笑容,沒有一點軍閥的霸道氣息。

同年8月15日,朱德發佈《靖國第二軍十三旅兼四川下南清鄉司令部佈告》,內容是關於軍隊將如何保障地方交通暢通、剿滅土匪、打擊私鹽販子等。朱德軍隊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基本清除了自貢地區的匪患。因此,10月21日,他又發佈了《靖國第二軍第三混成旅兼四川下南清鄉司令部佈告》,內容是撤銷清鄉司令部等。

朱德在自流井駐防期間,還得到大鹽商張筱坡的大力資助。張筱坡是同盟會老會員,與駐防滇軍關係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