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一個人的10、20、30、40、50、60歲各有特點,50歲時鼎盛

叔本華:一個人的10、20、30、40、50、60歲各有特點,50歲時鼎盛

叔本華:一個人的10、20、30、40、50、60歲各有特點,50歲時鼎盛


叔本華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他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人生諸階段各有其特點,尤其是一個人的10歲、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各有其明顯不同於其他年齡段的特點,這些論述成為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參考。

根據年齡段劃分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特點,這不奇怪,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國古代的儒家重要創始人孔子就按照年齡段對自己的特點進行了總結,孔子說的意思是:15歲有志於學,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60而耳順,70而從心所欲、不越矩。


叔本華:一個人的10、20、30、40、50、60歲各有特點,50歲時鼎盛

孔子


按照叔本華的理解,一個人到了50歲的時候就是屬於其一生當中的鼎盛時期,這根據孔子的理解就是“知天命”的時候。由此可見,德國現代哲學家叔本華,與我國古代的“先哲”孔子對50歲這個關鍵年齡段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這完全不是巧合,而是人的本質使然。叔本華和孔子都無比正確地看到了這點,因此他們提出的觀點值得我們認真思考,按照一個人的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安排自己的事業,這是大有裨益的。


叔本華:一個人的10、20、30、40、50、60歲各有特點,50歲時鼎盛


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問題,受到了老子智慧的深遠影響,但孔子與老子比起來,在哲學造詣上相差甚遠,甚至不在一個檔次上。孔子哲學無疑對中華民族有著不可忽視的巨大影響,至今我們許多人還得背誦孔子的名言,按照孔子所制定的“規矩”為人處世。但老子則實在是太博大精深了,他的《道德經》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理解,一般人對《道德經》的原文完全看不懂。但是,叔本華卻認真研讀過《道德經》(或許叫《老子》),在叔本華的著作中還引用了老子的名言,叔本華的不少觀點,看起來似乎還受到了老子的影響。


叔本華:一個人的10、20、30、40、50、60歲各有特點,50歲時鼎盛


據此,老子是孔子的老師;老子同時還是叔本華的老師。那麼,孔子、叔本華的部分觀點相一致,就是屬於很正常的現象了。呵呵!這是我胡言亂語的,目前還沒有確鑿的研究能夠證明這個觀點。如果我這個哲學愛好者將來有機會,就研究一下老子哲學對叔本華哲學的影響,題目就暫定為《叔本華哲學起源於中國》。屆時,如果有國內的哲學刊物願意刊登我的論文,我將十分高興。如果沒有刊物願意採納我的論文,我就將這篇論文寫個大字報貼在牆上,免費提供給路人瞻仰閱覽,這也算是很好的發表論文的方式了。


叔本華:一個人的10、20、30、40、50、60歲各有特點,50歲時鼎盛


從10歲到60歲,每隔10年就使一個人步入另外一個階段,並且每個階段有著每個階段不同的特點,叔本華的理解是這樣的:

10歲時,一個人的活動範圍十分有限,正因如此,一件在成年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可能會對10歲的兒童產生重大影響,所以教育就顯得極為重要。

20歲時,開始懂得男女之間的情愛,一個20歲的人稍有不慎就會屈從於愛,不顧其他的東西。

30歲時,年輕氣盛,精力興旺,驕傲狂妄,好鬥要強。


叔本華:一個人的10、20、30、40、50、60歲各有特點,50歲時鼎盛


40歲時,生命逐步充實,體魄強健,能夠較好自控。

50歲時,自我感覺已經超越了許多同時代人,經驗豐富、精力充沛、學識淵博,能夠很好地指導自己、支配自己,能夠成為自己的主人,50歲是一個人一生中的鼎盛時期。

60歲時,一個人步入了老年人的階段,此時他們行動緩慢笨拙,腳步逐步沉重起來,臉色變得晦暗起來。懂得了人生許多道理,對許多事情能夠正確看待,也就是達到了孔子說的“耳順”。


叔本華:一個人的10、20、30、40、50、60歲各有特點,50歲時鼎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