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本八年級下冊語文1——3單元群文閱讀設想


NO.1,原單元編排

第一單元 民俗

1、社戲/魯迅

2、回延安/賀敬之

3*、安塞腰鼓/劉成章

4、燈籠/吳伯簫

寫作(一)學習仿寫

口語交際(一) 應對

備註: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民風、民俗。單元教學目標為:瞭解民俗,尊重民間文化;分析課文的寫法,學會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

但,這一單元的單元主題和學習目標都較大,與單元中的文本相關度較差。如本單元的單元主題雖然是民風、民俗,但是所選文本均非表現民風、民俗的相關知識,相反,是借民風、民俗來傳達作者自己的情愫。另外,學會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和品味語言、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也幾乎是適合於任何一篇文本的教學。故本單元文本宜拆分,與其他文本另行組成,形成新的議題。

第二單元 說明文

5、大自然的語言/竺可楨

6、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恐龍無處不有

被壓扁的沙子

7*、大雁歸來/利奧波德

8*、時間的腳印/陶世龍

寫作(二) 說明的順序

綜合性學習(一) 倡導低碳生活

備註:第二單元的主題是科技之光,所選文本為事理說明文。單元教學目標為:理清說明順序,篩選主要信息,讀懂文章闡述的事理;學習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於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質疑問題;激發科學探究的興趣,培養敢於質疑問難、自主思考的品格。

本單元四篇文章基本上可以整合在一起。唯獨《大雁歸來》一文比較特殊,事理說明文的特點不明顯。故宜單獨進行教學。第六課《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最宜運用群文閱讀的策略,內部自足。

第三單元 文言文(一)

9、桃花源記/陶淵明

10、小石潭記/柳宗元

11*、核舟記/魏學洢

12、《詩經》二首

關睢

兼葭

寫作(三) 學寫讀後感

綜合性學習(二) 古詩苑漫步

第三單元選文全是古文古詩,文體多樣,有記事、記遊、狀物和抒情。單元教學目標有:疏通文意,反覆誦讀,把握詩文內容;理解和積累相關文言詞語,品味精美的語言;瞭解古人思想,感受古人智慧,體會其筆下的美好境界。

同樣,這一單元在教學中也宜拆分,一是可以減輕學生識記背誦的壓力,二是與其他文本組合成適宜的群文閱讀單元,在比較閱讀中求同、求異,宜於相關語文知識的學習。同時,這一單元無論從單元主題來講,還是從知識目標來說,都較大較空,不宜落實,且與文本的個性特徵聯繫較少,也幾乎適應於所有的文言文、古詩教學。

課外古詩詞誦讀(一)

1.式微/《詩經·邶風》

2.子衿/《詩經·鄭風》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本著邁不步子的原則,對八下前三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部編本八年級下冊語文1——3單元群文閱讀設想


NO.2,調整後的單元編排


部編本八年級下冊語文1——3單元群文閱讀設想

以上教學內容暫定,教學時可根據實際適當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