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腹瀉,看柳葉刀和中醫藥都怎麼說?

新冠病毒腹瀉,看柳葉刀和中醫藥都怎麼說?

一、感染新冠病毒可以腹瀉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柳葉刀》刊登了來自新加坡學者的文章——《冠狀病毒的腸道感染:SARS-CoV-2的糞便經口傳播可能嗎?》。

新冠病毒腹瀉,看柳葉刀和中醫藥都怎麼說?

該文章的作者是來自新加坡的三位醫生,他們認為在武漢的早期報道中,2-10%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出現例如腹瀉、腹痛的腸道症狀。因此,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經口傳播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無獨有偶,廣州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團隊在《英格蘭醫學雜誌》預印本上發表題為“腹瀉可能被低估:2019新冠狀病毒缺失的一個環節”的學術論文,稱腹瀉可能是新冠病毒2型感染的一個指標。該團隊的研究表明,當被SARS-CoV-2汙染的食物到達小腸時,可能會通過在此處高表達的ACE2侵入腸上皮細胞引起感染。

新冠病毒腹瀉,看柳葉刀和中醫藥都怎麼說?

因此,可以大膽推測,檢測新冠病毒感染中腹瀉患者的糞便,很可能會檢測到病毒,且應該比咽試紙檢測病毒的陽性率高。但是,誤解便隨之而來:出現腹瀉就是新冠病毒感染了嗎?

二、腹瀉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卻是少數

人類在感染新冠病毒後,經過平均3~7天的潛伏期,大多數人會出現乾咳、發熱、乏力,以及鼻塞、流涕、甚至呼吸困難等呼吸道表現,再加上人們習慣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所以,民眾起初只認為會有呼吸系統的表現。但是不斷的臨床觀察和實驗室研究發現,卻是可以出現腹瀉,只是較少而已。因此,千萬不要誤解為,腹瀉就一定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哦。

新冠病毒腹瀉,看柳葉刀和中醫藥都怎麼說?

三、中醫藥認識及藥膳預防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虛則水溼不化,脾虛溼盛,下注大腸,發為腹瀉。現代醫學解剖概念中的小腸,即屬於中醫古代脾臟的範疇。

目前疫病流行,寒溼當令,傷及脾胃,當以健脾化溼止瀉為法。脾胃乃後天之本,補益脾胃,培土生金,則提高機體抗病及康復能力。

食療藥膳:【三味薏米羹】

配方:薏米、山藥、蓮子各30克。製法:以上三味洗淨,加水適量,用文火熬成粥。功效:健脾益氣,化溼止瀉。用法:早晚食用,連用7日。

新冠病毒腹瀉,看柳葉刀和中醫藥都怎麼說?

四、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因此,在疫情期間除戴好口罩、勤洗手外,也不能忽視病從口入經腸道感染的風險。,食物最好在高溫烹飪後再食用,並且避免食用來路不明的動物食品以及各種野生動物等。

在疫情期間如果出現腹瀉等腸道症狀表現,當常規藥物治療後未出現好轉,且出現發熱、乏力以及咳嗽等症狀時,請及時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