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入宮的姑侄,侄女反倒是皇后,姑母卻低了四級

同時入宮的姑侄,侄女反倒是皇后,姑母卻低了四級

在清朝皇帝之中,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他們的嬪妃數量明顯不均勻。康熙、乾隆這兩個皇帝正處盛世,在位時間又長,因此後宮規模龐大,光緒、宣統時國力衰微,妃子的數量銳減。同治皇帝只活了19歲,親政時間只有兩年,也只進行了一次選秀,產生六位嬪妃。然而,在這六位嬪妃之中,卻有一對姑侄女。

其中的侄女,就是小珏在之前文章中介紹過的皇后阿魯特氏,她的姑母是另外一個阿魯特氏,入宮時卻只得到了珣嬪的稱號。只不過因為壽命較長,最後也熬成了皇貴妃,只比自己的侄女低了一級。

同時入宮的姑侄,侄女反倒是皇后,姑母卻低了四級

既然是姑侄女,那麼為什麼入宮時的境遇相差如此之大呢?這要從清朝大臣賽尚阿說起。賽尚阿在嘉慶年間考上了舉人,因為辦事幹練,逐步晉升,最後在咸豐剛剛繼位時得以一飛沖天,大紅大紫。他當時的官職是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管理戶部,可謂位極人臣。

可是,咸豐倒黴在剛繼位就遇到了太平天國運動,賽尚阿也倒黴在這個地方。他被委任為欽差大臣奉命剿滅太平軍,可當時太平天國如日中天,賽尚阿被打得一敗塗地,被革去頂戴,發配邊疆,甚至還連累了三個兒子。

同時入宮的姑侄,侄女反倒是皇后,姑母卻低了四級

賽尚阿是阿魯特氏家族興起之源,差點又成為了的根源。然而,他的兒子崇綺很爭氣,居然在科舉考試中獨佔鰲頭,成為了清朝歷史中唯一的旗人狀元。崇綺的表現,舉世震驚,也讓滿族高層讚賞不已,這挽救了他們家族。

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能夠入宮成為皇后,很大的原因就是父親的身份。在很多人看來,狀元公的女兒與皇帝結為夫妻,是順天應人的大好事。當時的兩宮太后之一的慈安,更是與阿魯特家族有血緣關係,這讓阿魯特氏得以成為六宮之主。

同時入宮的姑侄,侄女反倒是皇后,姑母卻低了四級

阿魯特氏是皇后,她的姑母卻相形見絀。這位女子只是賽尚阿小妾所生,庶出的身份讓她在當時天生就低人一等。雖然她的兄弟崇綺是狀元,但能給予她的光環實在有限。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狀元的女兒與狀元的妹妹,嫡出與庶出,這一比較,就註定身為姑母的阿魯特氏入宮之後比侄女要低了四個等級。

平心而論,阿魯特氏入宮的地位還是算不低的。秀女入宮,大多數是被封為貴人,能夠直接成為嬪,已經殊為難得了。但更令人難以想象的是,被封為珣嬪的阿魯特氏什麼都沒做,居然最後也成為了皇貴妃,僅比侄女低了一級。

同時入宮的姑侄,侄女反倒是皇后,姑母卻低了四級

在同治時期,她自然沒有這個運氣。同治生性風流,而且從不循規蹈矩,他甚至厭倦宮中端莊有禮的嬪妃,反而喜歡到宮外尋找刺激。因此,包括珣嬪在內的後宮女子,都被他拋諸腦後,更不用說什麼晉封了。

只不過,同治也只享樂了很短暫的時光,就在19歲時駕崩了,白白浪費了投胎皇帝的好命。在同治病重時,兩宮皇太后為了沖喜,晉封了宮中的嬪妃,珣嬪也因此得到了普遍發放的福利,被封為珣妃。

同治駕崩後,她的生活更為淒涼,也更沒有盼頭。慈禧很討厭見到同治的遺孀們,就是怕勾起喪子之痛。不過在光緒二十年時,慈禧為了慶祝自己的六十大壽,再次晉封后宮所有嬪妃。也是因為這次福利,阿魯特氏又由珣妃升為了珣貴妃。

同時入宮的姑侄,侄女反倒是皇后,姑母卻低了四級

在光緒駕崩之後,宣統帝即位,按照規矩新皇帝要尊封以前皇帝還活著的嬪妃,以示孝道。這樣一來,在宮中無人問津的珣貴妃,竟然又進一步,成為了皇考珣皇貴妃。哪怕是清朝被推翻後,按照優撫條件,這個封號也沒有被取消。

直到1921年,阿魯特氏才去世。她的侄女皇后僅僅活了21歲,她卻活了六十五歲,就靠這一點,讓她將彼此之間的地位差距趕上了不少,最終只差一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