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如何影响“画品"

在谈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明白这两个词语的意义。“人品"是指人的道德品行丶人格修养。而"画品",早在南齐谢赫的巜古画品录》著作之中,才开始使用"画品"这个词语,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丶著升沉,千载寂廖披图可鉴。”意思指的是作品水平的优劣以及它的社会效果。在这之后,到了唐代的朱景玄,对作品的品第定义更进了一步, 将绘画又具体分为:神丶妙丶能丶逸四品。到了宋代,黄休复认为这样不尽合理,又把逸品提到首位,变成逸丶神丶妙丶能四品,并一直沿用至今。

“人品

齐白石作品

古人对绘画进行分品,目的是帮助人们对绘画作品提高认识,鉴别绘画的高低优劣。按理说,画品只是对艺术水平高低的分类,那它与人品有何关系呢?换句话说,人品的高低优劣又如何影响到绘画作品的呢?

“人品


董其昌作品

中国绘画,依托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民族文化的背景,而我们古代的哲学又是倾向于理性精神和伦理观念,人们的文化心理,又偏于儒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比如孔子曾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道德准则,并深入每个中国人的人心。使文人们表现出愤世嫉俗丶慷慨悲歌丶士可杀不可辱,这样的人格倾向。失意时,则表现出隐逸山林丶独善其身的审美情感,这些因素,渗透在古代绘画者的心灵以后,便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精神品质。当初,中国画是讲社会效果的,"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假如一个画家,本身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乱臣贼子,那他就不可能画成"劝人为善,为人忠贞"的具有教育功能的艺术作品。

“人品

董其昌作品

这也足以说明,没有高尚品德的人,是不会用绘画这种形式,去教育或影响别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伦理观念,潜移默化,一直影响着国人,尤其是那些士大夫们。只要他们还具有这种民族情节,他们便不会做出伤天害理之事。以至于在古代朝代更替之时,他们便躲进山林,不完全是为了躲避政治迫害,从情感上,主要表达的是他们不予统治阶级合作,甚至含有反抗的意味。正因如此,才有了"竹林七贤"。在封建社会中,有些文人画家,因为社会黑暗丶民不聊生,不满现实或自身仕途坎坷,而又不能改变现实,所谓无力回天。只有借笔墨来倾诉愤懑情绪或亡国的衰伤,也即“聊写胸中逸气”。八大山人,深感山河破碎,家国无存,尝哭笑无常,装聋作哑,时而为僧,时而为道的性格气质,都可以在他作品中找到内在的联系。他那空寂怪禽的形象,淋漓凝重的笔墨线条,都可发现他的苦闷与哀思。就连他在书画作品上的题名“八大山人”,也隐含着"哭之笑之"等失去家国的无可奈何之意。对于他,今天我们还是怀着敬佩之情。而那些"满目旧江山,投身新雨露”的降臣及士夫们,在当时,为世人所不齿。

“人品

八大山人作品

自古至今,中国画坛上,能书善画者不计其数,但品格超绝,品艺兼优的书画家,才能青史留名,并传下许多美德佳话。人们不仅爱他的笔墨,更景仰其为人,他们的艺术与德才,能千古流芳,失德丧节者为后人所唾弃,品格低下的画,纵然一时盗名,但终归经不起历史的无情抉择。真正的艺术家,将永远受到人民的尊重。其作品,片纸只字视同瑰宝。对那些汉奸国贼丶趋炎附势之徒,即使艺术造诣精深,使人也弃之如粪土。古往今来,认为人品不高,作品也不可能高,这也成为定论,也即人品直接影响画品。由于中国画的创作特点,是意与境丶情与景的高度融合,其中主观表现因素,是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画家的品格丶气节丶胸襟丶情感等,将直接渗透在作品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我即风格",“风格即个性",“个性及人品"等认知,它们互相交融在一起,在艺术作品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人品

秦桧书法作品

“人品

岳飞书法作品

艺术史上的例子很多。像现代的齐白石丶黄賓虹等大师,由于高尚的品德,他们的作品,受到人民的喜爱,将流传千古。相反,宋代的蔡京,他的书法水平在苏轼米芾之间。后人因蔡京是奸臣,结交童贯,并做了四回宰相,人称“六贼之首",后人宁愿用蔡襄的书法代替蔡京,以悬挂他的书法作品为耻辱。这也是人品低劣,即使艺术水平再高,也为人民所唾弃的典型案例。南宋的著名奸臣秦桧,并非无才,其书法水平很高,由于他残杀忠臣,谋害岳飞,人品恶劣,令人痛恨。见其手迹,必撕碎或焚烧,时人认为他的书法,给人带来不祥,会招惹横祸。而精忠报国的岳飞,他的书法作品家喻户晓,并非他的书法艺术水平高,而是人们敬仰他的人品。赵孟頫为宋代宗室,宋亡后,降元做官,失去了民族气节,人品不高,本来他的书画及理论,对元代及后世的画风有很大影响,被列为元四家之一,就因为他的人品问题,从元四家中清除出去。还有明代的严嵩丶董其昌等,他们的艺术水准都较高,但作品在当时,都被时人所唾弃。

“人品

蔡京书法作品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包涵了道德修养与笔墨技法,都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由于人格低劣,破坏了美与善的统一。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崇尚“真丶善丶美"的民族,处处以德为先。没有高尚的人格修养,其"画品"必然不高,明白此,也就明白了"人品"是如何影响"画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