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條“細則”發佈,新審核標準下網綜何去何從?

近年來,網絡綜藝迎來了大爆發,而主管部門對於網綜的內容監管也在不斷加強。


2月21日,在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指導下,由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聯合央視網、芒果TV、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搜狐、嗶哩嗶哩、西瓜視頻、快手、秒拍等視聽節目網站共同制訂的《網絡綜藝節目內容審核標準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發佈,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細則》是針對網絡綜藝領域的專門管理規定,詳細程度前所未有,面對主管部門釋放出的信號,視頻網站未來在網綜製作、內容層面如何把握,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政策頻出,網綜監管成新常態


近幾年,網綜一直是監管的重點,特別是2017年以後,主管部門對網綜的管控陡然增加,且限制的條款也越來越具體、細緻。


2017年6月1日,廣電總局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強調“網絡視聽節目要堅持與廣播電視節目同一標準、同一尺度”,給各大網絡視頻平臺提出了更規範的運營要求。


在此之前,視頻網站相對於電視臺來說,擁有更鬆弛的審查政策和更自由的創作環境,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網綜出現了內容粗製濫造、低俗諂媚、炒作話題等不良傾向。而《通知》的發佈,以高質量、嚴要求的播出標準倒逼網絡視聽節目提高作品質量。


94條“細則”發佈,新審核標準下網綜何去何從?


同年的6月30日,廣電總局網絡視聽服務協會發布了《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針對真人秀節目,要求“要減少明星參與人數,提高普通群眾的參與比重……不得借真人秀節目炒作包裝明星子女”,成為網絡視聽內容生產的詳細基本準則。


而在2018年,一系列偶像養成類節目收穫了十足的人氣和熱度,但同時粉絲集資應援等事件卻讓網絡綜藝陷入了爭議。7月10日,廣電總局發佈《關於做好暑期網絡視聽節目播出工作的通知》,著重強調,綜藝節目要傳播正能量,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在其發佈後,《真相吧!花花萬物》《週六夜現場》《想想辦法吧!爸爸》等網綜紛紛下架或延播,風頭正勁的暑期檔網綜迎來了一波降溫。


同年11月,廣電總局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堅決遏制追星炒星、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嚴控片酬,堅決打擊收視率(點擊率)造假行為。


2019年4月3日,廣電總局發佈了《未成年人節目管理規定》,列舉了16項未成年人節目不得含有的內容,以此遏制未成年人節目商業化、成人化和過度娛樂化傾向。依據《規定》,未成年人節目不得宣揚童星效應或者包裝、炒作明星子女,這意味著明星親子類節目迎來一波降溫。


今年2月21日,網綜審核《細則》發佈,圍繞才藝表演、訪談脫口秀、真人秀、少兒親子、文藝晚會等各種網絡綜藝節目類型,從主創人員選用、出鏡人員言行舉止,到造型舞美佈設、文字語言使用、節目製作包裝等不同維度,提出了94條具有較強實操性的標準。


從內容到包裝,《細則》面面俱到


雖然近年來,廣電總局對於網絡視聽內容的監管從未間斷過,但《細則》是首個針對網綜內容的審核細則,也幾乎可以稱得上是網絡視聽領域最細緻的規範之一。


相較於此前由廣電總局直接發佈的通知,這份由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制定發佈的《細則》更接近於一份網綜節目製作的操作規範。


但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細則》除了“通用細則”30條外,還針對九大類型網綜分別提出了64條具體的規範標準,幾乎囊括了熱門網綜的所有類型。因此,《細則》雖然是由協會制定發佈,但執行的可行性卻很高,將逐漸滲透進各大網站的審核要求中。


並且,此次《細則》也從規範播出內容細化到以前從未被正式納入規範的字幕、彈幕、表情包等內容,可謂是“面面俱到”。如在文字語言使用問題中,就有針對節目標題、字幕(包括花字形式的字幕)等進行不當改編等問題,將給不少節目特效花字、表情包的使用帶來一定的影響。


94條“細則”發佈,新審核標準下網綜何去何從?


同時,在出鏡人員的規範中,既包括了製片人、導演、策劃等主創人員,也包括主持人、導師、評委、特邀嘉賓、選手等出鏡人員,並首次將國籍納入評測網綜質量標準之中,可以說凡出鏡者即在監管之列。並且,在出鏡人員的行為舉止規範上,也幾乎包括了當下網絡綜藝中所有有爭議的行為,如惡搞、過度挖苦、拜金等問題。


94條“細則”發佈,新審核標準下網綜何去何從?


近兩年,廣電總局對網綜的管控始終在不斷收緊,但因為一直以來都沒有明確的標準,製作方和平臺在不斷試探的過程中也遭受了一定的損失。此次這94條細則,包含了從製作、內容再到節目包裝具體的審查紅線,對從業者來說可能也算得上一個好消息,畢竟標準都清晰可見,操作起來也更有章可循。


《細則》之下,網綜面臨挑戰


《細則》一經發布,就在網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在不少網友看來,很多的熱門網綜可能都要調整製作方向。


近年來,選秀及偶像養成類節目異常火爆,由於節目的價值導向以及主流受眾群體的原因,這類節目一直都是審查的重點。此次,《細則》針對此類節目具體提出了10條標準,除了再次重申了未成年人不得參與選秀的規定,更明確指出節目中不得出現“設置‘花錢買投票’環節,刻意引導、鼓勵網民採取購物、充會員等物質化手段為選手投票、助力”等,進一步對這類節目做出限制。


從各大視頻平臺此前發佈的綜藝片單來看,今年《少年之名》《青春有你》《創造營2020》《明日之子》等節目將陸續上線。《細則》如果執行,這些節目或許會因其影響而對線上投票、營銷策略等方面進行調整。


94條“細則”發佈,新審核標準下網綜何去何從?


另一個網友比較關注的節目類型,是《細則》中提到的“有角色扮演的故事推理、演繹類節目”,有不少網友都聯想到了以“燒腦劇情”為主打的《明星大偵探》。


在題材的選取以及節目的包裝上,如《恐怖童謠》《玫瑰酒店》一類的恐怖題材,以及一些言語上的“擦邊球”,將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94條“細則”發佈,新審核標準下網綜何去何從?


此外,由於涉及價值觀輸出,訪談及脫口秀類節目也一直都是審查的關鍵領域。此前,《曉松奇談》《奇葩說》《火星情報局》等脫口秀節目都曾遭遇過“下架”危機。 而此次《細則》針對訪談及脫口秀節目的標準有15條,更明確提及“(不得有)出鏡人員相互之間過度調侃和挖苦”。如此一來,新一季的《奇葩說》《吐槽大會》等脫口秀節目可能會面臨較為嚴峻的形勢。


當下,網綜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趕超電視綜藝。在網綜市場生機勃發的當口,主管部門對其管理的手法也愈發的成熟與細化。


從此前滯後性的下架、停播到如今《細則》的出臺,網綜不僅在內容的選擇上要進行升級,同時在價值觀上也應當有所升級。隨著相關主管部門對網綜的管控逐步趨嚴,2020年的網綜市場又將呈現出怎樣的新局面?


— THE END —


作者 | 李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