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原配皇后死后,又册立新皇后,那么原先皇后的儿子还是嫡子吗?

熊关雎尔


简单来说,是。

我国古代长期实行一夫一妻多姬妾制,一个男子只有一个正妻,其余都是小妾,正妻是家中的女主人,而小妾只是地位比较高的奴仆。

将这个男子换成皇帝,则皇后是正妻,妃嫔是小妾,只不过由于皇家与国家相合,皇帝作为一国之主,自己的宠爱足以改变一些成规,使得妃嫔的地位凌驾于皇后之上,如明朝万贵妃。

不过万贵妃这种人物终究是少数,很少有皇帝能够这么宠爱妃嫔,毕竟尊卑礼法可是帝制王朝统治的基础,皇帝自己一般不会去破坏它。

按照礼制,只要正妻所生,都是嫡子,正如题主所说,正妻是会去世的,换到皇家,就有两种情况,一是原配皇后病逝,二是原配皇后被废然后逝世。

这两种不影响原配皇后子嗣的血统,他们肯定还是嫡子,但关键是还能有嫡子的地位吗?

帝制时代盛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嫡子在继承方面优势很大,嫡长子优势就更大了,如果原配皇后病逝留下的嫡子,皇帝往往会对皇后抱有怀念,她的儿子地位也更高。

如汉宣帝发妻许皇后,即便汉宣帝认为“乱吾家者,太子也”,也还是让许皇后的儿子安安稳稳地当着太子,最终继位为帝。还有康熙帝和赫舍里皇后,要不是胤礽对手太强,康熙有太能活,他说不定也继位了,像他这种两立两废的太子可不多见。

可如果是被废的话,如汉光武帝郭皇后,她跟汉光武帝是政治联姻,在此之前汉光武帝有发妻是阴丽华,因为政治原因,汉光武帝立郭氏为皇后,后来废后,立阴丽华,两人都有嫡子,汉光武帝废刘疆而立刘庄。

汉光武帝还算好的,最起码刘疆也是个王,而乾隆对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生的两个儿子,那可真是刻薄,次子早夭没有封爵也就算了,长子到了二十多岁死的时候也没有爵位,直到二十多年以后嘉庆皇帝才给这位哥哥追封了多罗贝勒的爵位。

总结一下就是原配皇后死后,原配皇后所生子嗣仍是嫡子,但这个嫡子的具体地位如何,还得看原配皇后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如果走到废后那种地步,基本上帝后情谊就尽了,嫡子的日子也很难过。


平沙趣说历史


嫡子原是指皇帝的正妻皇后所生的儿子,那么原配皇后假如不在了,皇帝另立了一个皇后,那么原配所生之子还能算是嫡子吗?显然是算的,清朝的道光皇帝旻宁(绵宁)就是如此。



绵宁出生在乾隆四十七年,是父亲永琰还是皇子的时候与嫡福晋喜塔腊氏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嫡长子)后来乾隆禅位给永琰,让他登基当了皇帝,喜塔腊氏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皇后。可惜好景不长,喜塔腊氏也真是个福薄之人,皇后的位子都没坐热,年仅三十八岁的她在嘉庆二年二月初七便因病去世了。

喜塔腊氏之死一方面导致中宫无主,乾隆太上皇就有意让贵妃钮祜禄氏继位皇后,于是就先封她一个皇贵妃,位同副后,让她“实习”一段时间再名正言顺地接替喜塔腊氏成为嘉庆的第二位皇后(嘉庆六年四月十五日,皇贵妃钮祜禄氏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史称“孝和睿皇后”);另一方面也让年仅十五岁的绵宁成了个“没娘疼”的孩子,而父亲嘉庆又是一国之君,日理万机,哪里还有时间操心儿子的事,基本上一个月都见不了几面,因此绵宁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成了一个“孤儿”。有鉴于此,嘉庆就做主把皇长子绵宁交给了皇后钮祜禄氏,让她代为抚养。



其实嘉庆皇帝这个决定对年幼的旻宁蕴含着极大的危险:皇后本身便有两个儿子,即皇三子绵恺、皇四子绵忻,且绵忻深得嘉庆喜爱。皇帝的三个儿子中,长子面貌凉薄,人且凡庸;二子则广颊丰耳,人亦宽弘;三子最为颖悟,有文艺,年虽少而颇练达事务,皇帝最喜欢他也。要是皇后是个私心极重而又心狠手辣之人,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稳坐皇位,因而对绵宁痛下杀手也并不是没有可能,且这类事情在历史上也不乏先例。


所幸的是钮祜禄皇后是个名副其实的“贤后”,不仅对绵宁这个养子视如己出,关心无微不至,甚至在嘉庆意外暴毙在承德但立储密旨尚未找到的时候大公无私地站出来为绵宁说话,表示支持他即皇帝位,反而把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晾在了一边,绵宁这才能平稳地坐上皇帝的宝座。

二十五年八月,仁宗幸热河崩,后(孝和睿皇后)传旨令宣宗嗣位。——《清史稿·后妃传》

由此也就产生了清代三百年间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道光皇帝,史书载为 “有清一代皇帝嫡出者,只此一帝。”

综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只要皇后生下了儿子而且在她去世前皇后的位分没有改变,她的儿子就仍然算是嫡子,在封建宗法社会中仍然具有不可逾越的地位。


棍哥观史


是的!

只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并不多。我指的并不是原皇后死亡,而是指原皇后在有儿子的情况下死亡,一些帝王是不会册立新皇后的。

一是没有必要,在古代伦理和继承制度的规则内,皇后的最大功能就是生下嫡子,而不是治理后宫或辅助天子生活起居。所以,生下了嫡子,皇后的法定职责已经完成了。如果死亡,为了不对后宫产生外戚模式的干扰,大多数皇帝不会再册立新皇后,也不会有太多臣子上奏册立皇后,因为很容易被认为是别有居心。

二是为了嫡子的安全,没有必要立新皇后。如果新皇后也怀孕生子了,那么就意味着有两个以上的皇位法定继承人。同时也意味着,只要原皇后的嫡子一死,那么新皇后的儿子必然一跃而成为第一继承人。而让原皇后嫡子死于意外或死于疾病,简直是太容易操作的一件事情了。

三如果原皇后死时嫡子尚未成年,那么皇帝一定会安排一个没儿子的妃子来伺侯这个嫡子的起居。这个妃子只要精心伺侯,荣花富贵是绝对少不的。在孝道的支撑下,这个原配皇后的嫡子只要登上皇位,这个没有儿子的嫔妃与太后没有区别。

嫡,具有绝对的排它属性。

所以,只要不是太蠢的帝王,不会新立皇后。新立皇后只意味着一件事情,原来的嫡子(太子)有被废的可能,甚至新立皇后本身就相当于一种暗示,诸位爱卿,我不喜欢这个嫡子啊,你们可要揣磨我的意思,在适合的时候上一本哪!

同时也在暗示新皇后,这个原来的嫡子我不喜欢,你可以使一些计,找到他的错处,让我有理由废掉这个太子。然后立我们的儿子做为太子。

所以,所谓立后,其本质就是继承人之争!


買櫝還珠


古代的皇帝后宫当中的妃子们实在是太多了,当妃子们多了之后,各种的麻烦事都出来了,比如说皇位的继承人之类的事。

为了杜绝这一类的事发生,所以嫡子的重要性都显露了出来,只有皇帝的正妻,也就是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才是嫡长子。哪怕当时的正牌皇后已经去世了,但是嫡子的身份地位依然不能改变。

很多人可能对于正妻有一些误解,要知道古代是最讲究门当户对,所以说皇帝的正妻,一定也是声名显赫的大家族。

毕竟对于皇帝,也就是一国之君来说,喜欢什么样的女人,直接将其召为妃子就好了,喜欢的多一点,就给她抬一抬位置,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像电视剧当中演得什么,为了爱情非要让自己最爱的人成为皇后之类的事情,只能说但凡古代的明君都不会这么干的。

毕竟治理国家是不能有任何的私情,但凡被情绪所控制的君王都不是什么好君王,比如说烽火戏诸侯,不就是为了美人一笑吗?可结果呢。

所以说自己的皇后之位,都是那些背后势力比较庞大的家族,家族把女儿嫁给皇帝,无非就是相互合作的信号,只要自己背后的家族不倒,哪怕这个所谓的皇后某一天死掉了,但是皇后所生的嫡子依然是皇帝与皇后娘家的纽带。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正牌皇后挂掉了,然的皇后的妹妹或者说姐姐就会再次顶上来,继续当新一任的皇后。就像刘禅的两任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一样,难道说张飞的女儿就嫁不出去了,一定要在皇家里生根吗?说白了就是继续维持关系而已。

并且为了不让嫡子之间产生更多的矛盾,这些替代者大多数都失去了所谓的生育功能,为得就是给已经存在的嫡子铺路。

听起来好像很残酷,实际上就是如此,这些大户人家的女儿生来就比普通人家显得更加的高贵,各种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可以说天生就站在了终点线。

但是她们唯一要为家族付出的就是自己的婚姻,一切都是为了家族,就好比电视剧《甄嬛传》当中的乌拉那拉氏一样,一辈子都在为了皇后的位置而拼搏。

之后的《如懿传》看似皇帝喜欢娴妃,实际上却是在平衡后宫与前朝的各种关系而已。

难道说乾隆一辈子拥有过无数的女人,当真就对自己的某一个妃子就如此情深义重吗?

如果不是娴妃娘家的势力最弱,乾隆能放心的把后宫的一切都交到她的手中吗?如果不是最后的嬛嬛跟娴妃联了手,乾隆会听到娴妃的死之后无动于衷吗?

这一切都是为了皇家的权势平衡而已,所以说嫡子在皇后被更换后,还是不是所谓的嫡子,完全就是看嫡子的娘家势力是否还坚挺,假如嫡子的娘家势力已经可有可无,哪么嫡子也就可有可无了,说不定在某天就因为一个意外从而消失在历史当中。


虎头山小妖


何谓原配,也即“元配”,是指正妻、嫡妻,故名思义,原配所生子即为嫡子。就皇位来说,因嫡长子继承制的缘故,嫡子的地位很高,即使原配皇后去世,所生子仍然是嫡子,甚至某种程度上地位比新皇后的所生之子地位还高一些。

如嘉庆皇帝嫡福晋喜塔腊氏,乾隆四十七年生嫡长子绵宁,嘉庆继位正月被册封为皇后,次年即病逝。嘉庆四年,其子绵宁被秘密立为皇太子。嘉庆六年,嘉靖皇帝又册封皇贵妃钮祜禄氏为皇后,嘉庆十年生皇四子绵忻,亦是嫡子。但嘉庆之后,作为嫡长子的绵宁最终继位,是为道光皇帝,也成为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

当然,如果是废后, 实际情况就另当别论,因为废后往往夹杂着皇帝的感情在里面,虽然原配皇后所生子仍然是嫡子,但是待遇就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继承皇位就变得更加困难。


楚邾


肯定是的,只是地位如何,就要看自己老子和继母的脸色了。

中国封建王朝社会里,皇帝也是遵循伦理纲常,法统礼法的。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人的地位是很高的,不但拥有社会财富,更是可以拥有很多女人,但是在中国自古以来的儒家礼法制度中,男人的正妻(老婆)的位置只能是一个,其他的妾、室那是无所谓的,只要你养得起。

作为皇帝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历史上除了少数几个耙耳朵皇帝只有一个女人外,其他的皇帝拥有的女人那不是一般的多。虽然皇帝的女人多了,但是皇帝的正妻(皇后)只能是一个。

这就关乎中国传统的法统礼法制度了,皇后的位置只能是一个,这个位置上的人要么被休,要么死了,皇帝才能重新选择另外一个女人来接班。

那么就回答题主说的问题了,皇后如果发生了更迭,这前皇后的儿子算什么呢,这就又涉及到封建礼法的另外一个问题,子嗣问题。

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里,正妻的子女才能算是嫡系,其他的妾、室都只能算是庶系。既然已经区分出了这嫡庶,就关乎了他的血缘正统性。

皇帝的儿子不但遵循这种嫡庶关系,而且更加的严格,这涉及到皇权传续的法统问题,只要一旦确立皇后所生儿子的嫡子地位,终生都不会改变的,就算是被皇帝贬为庶人,甚至所杀,都是皇帝的嫡子。

如果皇后换人了,原来的嫡子身份依然不会改变,但是地位是有可能变化的。

新的皇后继了正妻之位,那么她的儿子也就从法统上算是嫡子了,这就和原来的嫡子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如何处理这样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毕竟这牵扯到皇位继承权。

按照一般的礼法制度,嫡子继承皇权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历朝历代都恪守的规矩,嫡子众多的情况下,是按照嫡子的长幼来排列继承权顺序。

皇位实在太过诱惑力了,新任皇后以及她的儿子也是有想法的,如果遇到一个英明的皇帝,他可能更多的进行理智选择,遵循礼法,嫡长子继位;如果是昏庸皇帝和一个野心皇后,那么原皇后的嫡子就有可能地位不保,甚至性命堪忧了。


沉墨I方之城


嫡子与庶子的区别,在于他们的生母是正室或者是侧室,即便皇帝的原配皇后薨逝,只要不是被废位的话,那么她的子嗣依旧还是嫡出,甚至说即便之后皇帝另立新后,继后的子嗣虽说也是嫡子,但是论嫡庶尊卑的话,继后子嗣是比不上原配皇后的子嗣的。

古代实行一妻多妾制度,诸多的妻妾以及没有名分的外室所生的子嗣们,在继承权的问题上自然就要进行区分与约束,如此一来就有了所谓的嫡庶问题。按照宗法制的传统,正妻所生的就是嫡出,而妾室与无名无分的外室所生的,一律都视作庶出。

自古都是以嫡为尊为先,以庶为卑为后,嫡子的地位在所有子嗣之中都是最高的。

子嗣为嫡为庶主要看的就是其生身之母的身份,只要母亲是正室夫人,那么孩子当然就是名正言顺的嫡出。古代还有规制,妾室不得轻易扶正,而正妻只可废弃不可降为妾室,这样的规制在皇室则有了变化。在古代有不少皇后都是妃嫔晋升,不过皇后被降阶为妃嫔的,只有清顺治帝废原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为静妃之类极少数

如果皇子的生母是皇后,那么这名皇子就是嫡子,是不可否认的。若是皇子的生母离世而并非是被废,那皇子依旧是先皇后所生,他的嫡出身份不会有任何变化

就算是皇后,也分成元后与继后两种,元后指的就是皇帝的原配皇后,这位皇后的身份是最尊贵的;而元后离世或者被废,皇帝另立的新皇后再如何也只不过是继后。如果先皇后只是离世没有被废,那么按照宗法制的规制,先皇后还是继后的“姐姐”,元后与其子嗣的地位,还是高于继后与其子嗣的。

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就是道光帝旻宁。旻宁生母喜塔腊氏本来是嘉庆帝的原配妻子,但生育旻宁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当时的乾隆帝还是太上皇。之后咸丰帝另立了钮祜禄氏为继后,而钮祜禄氏也生育了两名皇子,但最终得以继位的还是元后喜塔腊氏所生的旻宁。

道光帝生母早亡,但依旧得以按嫡长子身份登基,这件事也是嫡子身份不会因为生母单纯离世而产生任何变化

当然,如果嫡子失去了生母的庇护尤其是皇帝另立继后以后,继后为了自己的孩子,通常情况下都会对元后嫡子做出不利的事情。不过,就算皇帝冷落厌弃元后嫡子,但也很难废去其嫡子身份。嫡子的身份来自于母亲,除非皇帝对于已故皇后都不放过,废去故皇后的皇后位分,那么其子嗣的嫡出身份才会消除

清朝乾隆帝在孝贤纯皇后仙逝之后,册立那拉氏为继后,不过这并不代表富察氏所生的两名皇子就不是嫡子。而后那拉氏被乾隆帝不废而废死去,由于乾隆皇帝并未正式废后,那拉氏所生的十二皇子永璂实际上还是拥有嫡出身份的。只不过永璂被生母连累,即便作为嫡子依旧被父亲冷落,最后连个爵位都没有就郁郁而终。

所以说,只要皇后没有被废,那么她的孩子就永远都是嫡出。


澹奕


当然是。

而且,原配儿子的地位是最高的。高于其他所有继皇后所出儿子。

除非原配皇后死后被追究她的严重罪行,皇帝正式下令,公开追废原配皇后的身份。


四川達州


还是嫡子,但是位置可能不如之前稳固。

如果皇后是被废了,那么就可以不算嫡子了。


白露为霜65799235


永远都是嫡子,在古代不论是皇上或官员百姓取妻,原配永远是最大的,无论以娶多少只能做妾。所以原配皇后所生的是嫡子,就算皇后死了,皇帝别立皇后也改不了,除非皇后被废,嫡子才可能也被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