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區:一名普通群眾的抗“疫”紀實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湧現出了一大批勇於戰鬥的勇士,更有成千上萬樸實而卓越的人民群眾組成的堅強後盾,他們捐款捐物、自發組織防疫值守,不分晝夜守護著一方的安康。王俊傑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王俊傑是河口區河口街道大學村村民,抗擊疫情以來,他積極參與、捐款捐物、衝鋒在前,守護著大學村百姓的安危。

河口區:一名普通群眾的抗“疫”紀實

積極參與,危難之時能擔當善作為。在得知村裡設置值守點需要值守人員後,王俊傑第一時間報了名做志願者,不值班時,便去卡口處查看設備情況。由於常年勞作,他的膝蓋積水嚴重,但在參與防疫工作的時候,卻完全顧不上這些,有時候一天能走上萬步,而飯食更是簡單,來不及回家的時候,一包泡麵便成了三餐……

河口區:一名普通群眾的抗“疫”紀實

他說:“作為一名村民代表,不僅要替全村400多口人說話,更要處處為他們的生命安全著想。”值守期間,他認真做好人員登記、體溫測量、出入車輛的消殺等工作,每進出一輛車、一個人,他都詳細的詢問去過哪裡、接觸過什麼人等等,截止目前,累計登記800餘人次,累計值班400餘小時。

河口區:一名普通群眾的抗“疫”紀實

捐款捐物,彰顯了一名百姓本色。得知需要給湖北捐款時,他積極響應號召捐款300元,並及時發動好左鄰右舍做好捐款抗“疫”工作。在值守點值守後瞭解到值班人員經常在自家車裡值守,沒有防寒保暖的場所,他立馬協調聯繫了吊裝車輛,將自己煤炭經銷點的唯一一個板房拉到了值守點,並送來了爐子和煤炭,為值班人員提供了溫暖的值班環境。值守人員經常說:“多虧了王俊傑的板房和爐子,才給我們頂了風御了寒。”

河口區:一名普通群眾的抗“疫”紀實

衝鋒在前,守護好最後一道“防火線”。“這是我們村防疫的最後一道防線,我要看好了,把這個守門人當好了,全村400多口老少爺們的生命健康交在了我們的手裡,我絕不能辜負了他們的信任。”他不僅是白天輪守的人員,還主動承擔了夜間的值班工作。村民們很多在附近的工廠上班,上下夜班的人員很多,他晚上需要起來十幾次,甚至一夜不睡。就像村民說的一樣:“有像王俊傑這樣的志願者白加黑的執勤,我們才能睡個安穩覺。”他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但卻生動詮釋了愛與責任。正是全國上下有千千萬萬像他這樣的人,才點亮了抗“疫”的璀璨夜空。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任小杰 通訊員 呂麗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