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解釋在現實中的愛惜身體,懺悔的力量,善惡的大小?113

大家好,我是善文忠,繼續咱們的佛教史,歡迎您點擊訂閱、關注、留言和轉發,萬分感謝!

上一篇給您講了《那先比丘經》裡跟佛陀有關係的幾個問題。現在這本經書中的大類別基本上就跟您說完了,還有幾個相對獨立的問答,咱們再聊聊這個。

佛教如何解釋在現實中的愛惜身體,懺悔的力量,善惡的大小?113

關於對自己身體的論述

米蘭德國王(彌蘭陀)問那先:你們沙門愛惜和重視自己的身體嗎?

那先說:沙門並不重視自己的身體。

國王說:既然你們不愛自己的身體的話,那麼你們為什麼要休息呢,為什麼還想吃到好吃的食物?還想要睡安穩舒適的床鋪,你還想要得到得體美觀的衣服呢?這些不都是愛惜自己的身體,重視自己的身體的表現嗎?這個您怎麼解釋呢?

那先說:您是否親自上過戰場打過仗呢?

國王說:那肯定啊!我身經百戰的,半輩子竟打仗了!

那先說:在戰場上您受過刀傷或者弓箭的傷嗎?

國王說:打仗哪有不掛彩的呀!刀傷劍傷我都受過。

那先問:您對於這些傷口是怎麼處理的呢?

國王答到:我用帶有膏藥的棉布把傷口裹起來。

那先說:您這麼做是為了愛護這些傷口,所以才用帶膏藥的棉布把它裹起來,是吧?

國王說:我又不是缺心眼兒,愛護傷口乾嘛呀?

那先說:你既然不是愛護傷口,為什麼要用棉布把它保護起來呢?

國王說:這不是為了好的快嗎?

佛教如何解釋在現實中的愛惜身體,懺悔的力量,善惡的大小?113

那先說:是啊,我們沙門也是這樣啊!我們要吃飯,但並不是貪圖食物的美味,我們要舒適的床鋪,並不是想要追求身體上的享受,我們要穿整潔得體的衣服,也不是要誇耀自己的形象。這些東西都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好的滋養色身,所謂借假修真,通過這些物質條件呢,讓我們能夠以更健康的身體去修行,以更飽滿的精神去弘法,以更莊嚴的形象去度化他人

佛經上曾經說過,人的身體中有九個孔穴。就是我們常說的七竅、九竅的意思。九個孔穴就是人身上被弓箭射傷的創口,每個孔穴都在洩漏臭氣,它們並不乾淨,我們已經充分認識到肉身的不淨,但是這並不是說我們就要故意的厭棄和毀壞這個身體。(那先比丘的這段話是很接地氣的,很實在的,不是說我是僧人,四大皆空,就得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特別差。他並沒有迴避生存對於基礎的物質條件的需求,但是這些物質條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假如沒有這些物質條件的保障,僧人們的身體狀況,精神狀態都不會好。如果你在馬路上看到一個僧人,病懨懨的,帶著黑眼圈一看就沒睡好,穿的還破破爛爛,然後他給您說法,沒說幾句就開始咳嗽。你肯定會說:您先看病去吧,看好了病再來吧!一個健康陽光的形象,對於任何一種社會團體的成員來說,都是他開展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

米蘭德聽完之後表示自己明白了那先比丘的意思。

佛教如何解釋在現實中的愛惜身體,懺悔的力量,善惡的大小?113

為何殺一人就墮入地獄,而一生作惡的反倒可以升到天上呢?

他隨後又問了那先一個問題:我常聽沙門說,一個人只要殺死一個生命,死後便會墮入三惡道。可他們又說人活在世間,儘管做了很多惡事,但是如果到了臨死的時候,誠心發願懺悔,唸誦佛陀的名號,死後就能不墮入地獄,有的人很有可能轉生到天上,這些話我覺得聽起來都有些矛盾,我不太信啊,你給解釋解釋。

那先說:假如有人拿一顆小石頭子兒放在水面上,石頭是在水面上漂著呢?還是沉下去呢?

國王說:那肯定沉下去呀!

那先說:國家裡有運貨的貨船吧?船上的貨物比小石頭沉多了吧,為啥它們不沉到水裡面去呢?

國王說:那不是有船託著嗎?

那先說:對呀!事情的關鍵就在這艘船身上。人即使曾經做過許多的惡行,但如果他最終明白了善惡因果的道理,生大懺悔,轉而潛心念佛,就因為誠心的轉變,而不沉淪到地獄之中,而且還有可能會升到天上。那顆小石頭會沉到水中,這個人在作惡之後,不知道自己錯了,不知道懺悔,不遵從佛法,不知道改過,這樣的人死後當然就會墮入地獄之中啊!

我們還得補充一點,那先所說的懺悔,也是真明白,真懺悔,真覺悟,只有這樣你才會帶著一個善因進入輪迴,來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踐行自己當初對佛陀的承諾。即使遭受到前世惡因所帶來的惡果,也不會改變自己向善的心。假如說你要是到了人生的最後時刻,覺得自己這一輩子作惡多端,死後害怕墮入地獄受苦,假如說我念個佛就能昇天了,那種沒用,這種情況屬於投機取巧,想要抖個機靈蒙佛陀,那你不是想瞎了心了嗎?就你這點智慧你還想蒙他,你不是做夢嗎?所以說佛法是條船,能靠它渡過無邊苦海的都得是真心人。

講到這裡咱再講個故事,這個故事沒法考證,所以不一定靠得住,就當個故事講。為什麼好多孩子生下來是死胎呢?因為陰間的判官對於那些臨時抱佛腳的又不是誠心念佛的人,沒辦法,按說應該是轉世到好的人家,或者去天上,但是他們不是誠心的,到了哪裡都是禍害,別看嘴裡念著佛號,但是一肚子的花花腸腸子。對付這樣的人怎麼辦呢?就是讓他投胎,然後立刻抓回來。因為投胎的時候他就迷了,前世的事情都不知道了,連裝腔作勢唸佛號也忘了,獻出了本來面目,所以再根據他真實的樣子來決定他的去處。這就是死胎的由來。

佛教如何解釋在現實中的愛惜身體,懺悔的力量,善惡的大小?113

行善得福報,作惡得惡報

後來米蘭德又問那先說:人們行善,所得的福報就大嗎?作惡的話,所遭的災殃就大嗎?

那先說:人行善所獲得的福報一定是大的,作惡的話遭到禍殃可大可小。

國王說:這個怎麼理解呢?

那先說:過去佛陀還在世的時候,有一個人手和腳啊都沒了,但是因為各種緣故,他取得了一隻蓮花,得到蓮花之後,這個人就把它獻給佛陀,佛陀當時就告訴各位比丘說,這一位沒有手腳的孩子,在經歷91劫的輪迴之後,就再也不會墮落到惡道中去了,而且肯定可以生於天上。從這個故事我們就可以知道,人在做了善事之後,哪怕是一件小的善事,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每天每夜心裡都充滿了歡喜,自然就會獲得很大的福報。而人在作惡之後,如果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天天自我悔過,進而改變自己今後的行為,他的罪過,就有可能一天比一天小,所以可能因此受到的災殃也會變小

佛教如何解釋在現實中的愛惜身體,懺悔的力量,善惡的大小?113

智者和愚者作惡哪個獲得的災殃大呢?

米蘭德接著又問那先說:那麼智慧之人做惡和愚蠢之人作惡,這兩個人的罪過哪一個更大呢?

那先說:愚蠢之人作惡,其所得的禍殃要更大些,智慧之人作惡,他們所得到的災殃要小一些。

國王說:我覺得你說的不對,在我們國家之中,法律是這樣規定的,大臣有了過錯,要重重治罪,老百姓則從輕發落,因此我覺得智慧之人作惡,所得到的禍殃要更大,而愚昧的人做惡,獲得罪責還要輕一些,

那先說:國王啊,假如說有一個燒得滾燙的鐵球放在地上,一個人知道這個鐵球是特別的燙,而另一個人卻不知道,那麼兩個人,都上前去拿這顆鐵球的時候,哪一個人把手燙爛的程度會更大一些呢?

國王說:那肯定是不知道這是熱球的人燙爛的程度會更大些。

那先說:你講的沒錯呀!我的意思是,愚昧的人作惡,由於它不能夠自我懺悔,所以他所得到的禍殃就更大一些,而智慧的人作惡,因為他能夠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不應該的,那麼就有可能懺悔自己的過錯,所以他們所得的禍殃就會小一些。

講到這裡還得補充一點,其實在這段對話中,他們口中的智者和愚者,所受災殃的大小,所指的方向不太一樣,這個國王所說的指的是智慧之人,犯重大錯誤的可能性大,而普通老百姓,你就算想禍國殃民,你不也沒機會。因此他說的是犯錯的那一刻,有智慧的人犯的錯會更嚴重,所獲的災殃大,愚笨的人,他犯的錯誤相對較小,所以所獲的災殃小。而那先的著眼點不一樣,他在於犯錯之後,有智慧的人能夠認錯改錯,而愚笨的人往往不會認錯改錯,這個會導致前者的栽秧小,而後者的栽秧反而大。

這裡的問題是國王認為位置決定犯錯的影響範圍,而那先講的是犯同樣的錯,結果的大小。大家可以仔細想一想。

佛教如何解釋在現實中的愛惜身體,懺悔的力量,善惡的大小?113

OK,國王和那先比丘在完成了幾十個問題的對答之後,又發生了什麼事兒呢?咱們下期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