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王熙凤是被贾琏休掉了呢?还是如书中所说死在了贾府?

氤氲袅


关于王熙凤结局的说法有三种。

一种是高鄂版本,认为王熙凤因病去世。这个结局很不靠谱,距离王熙凤判词中的“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结局要相错很多。一种结局认为贾琏把平儿扶正,而把王熙凤由妻降妾,这个也不大可能。因为平儿的卖身契是由王熙凤掌管着,王熙凤如果不点头,即使把王熙凤修了,平儿也不可能被扶正。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王熙凤被贾琏修掉,然后王熙凤因故而哭向金陵。这个说法还是相当符合《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判词的。

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按照王熙凤的判词,她的结局应该是王熙凤虽然机关算尽,最后却应该是被贾琏休掉了。休掉之后,她哭向金陵,使她的命运显得更加的悲哀,可怜。

王熙凤是贾家的一只霸王凤,她心狠手辣,又心苦面甜,她杀伐决断,又八面玲珑,为了金钱权势,她算尽机关,本应求仁得仁,求智得智,但她生在末世,贾元春身死,到了一杆保护伞,王子腾身亡,又倒下了一根保护伞。

贾元春和王子腾的相继死去,使王熙凤挪用贾府下人月例而高利盘剥的事情渐渐浮出水面,王熙凤违反朝廷律令,高利盘剥,被四大家族的政敌忠顺王爷抓了把柄,贾府为了保住家族利益,果断地弃车保帅,让贾琏把王熙凤休弃了。而王熙凤被休之后,因为她曾假借娘家的势力做过一些违法的事,因而要她回到金陵去求证,固有“哭向金陵事更哀”一说。

有人说王熙凤被休,是因为贾琏为尤二姐复仇,也有人说王熙凤被休是因为王熙凤没有生出儿子。这其实都是不对的。贾琏当初虽说过一定要为尤二姐复仇,但那只是贾琏一句空头支票,贾琏并不是长情的人,尤二姐死后,贾琏的许多事情还需要依靠王熙凤,对王熙凤的态度根本没有冷漠一说。

至于子嗣,王熙凤作为原配正妻,还生了一个女儿,要比邢夫人和尤氏的状况好的多,邢夫人和尤氏尚且不曾被修,王熙凤怎么能够因为这一点而被休掉呢?


萍风竹雨123


如果按照曹雪芹的意愿把书写完,王熙凤是被贾琏休掉了。因为曹雪芹对十二正钗和十二副钗命运归宿都有题词。对王熙凤的题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势更衰。”“凡鸟”即是王熙凤,“末世来”就是说王熙凤生不逢时,她的到来是在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时期。“都知爱慕此生才”是说王熙凤八面玲珑,深得贾府上下特别是贾母的信任。“一从二令三人木”是说王熙凤在贾府里的三个阶段,一是服从,第二是她当了管家婆之后为所欲为,发号施令。第三“人木”即休字。“哭向金陵势更衰”是说王熙凤哭着回她娘家了。


猪笼草98710081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我是璞玉待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惊世奇作《红楼梦》是一部未完的巨著,虽然后面有很多人去续写,而且形成了专门的研究学会―红学,但是以清代的高鹗续写的最为受大众喜欢。

对于王熙凤这个贾府的风云人物,一度把持整个贾府的当家女主人,她的结局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里面于一百一十四回里病死,但是这是否是曹先生的本意?但从王熙凤的判词可以窥见一斑。“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从判词可以看出,王熙凤如果不是病死,也会成为一个弃妇,贫病交加,心力交瘁而亡。

王熙凤,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别称凤辣子,王熙凤,别名凤辣子、凤姐,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在贾府掌握实权,为人心狠手辣,做事决绝,大家想想这样的一个人,如果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人,你会喜欢吗?

《红楼梦》是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写的,我们知道王熙凤和贾琏的婚姻并非郎情妾意、两厢情愿,而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政治婚姻。可能刚开始两个人是有爱情的,但是毕竟很多爱情扛不住“七年之痒”,而且贾琏本身就是一个偷鸡摸狗的执跨子弟,而王熙凤又是一个好强的“母老虎”,他们的结合从一开始就注定以爱情悲剧收场。

贾琏的很多个姘头“多姑娘”、鲍二家都曾被王熙凤打压欺负,就连贾赦一手安插秋桐也被王熙凤算计,把那娇滴滴的“尤二姐”活活地逼死了,更甚者连王熙凤的陪嫁“平儿”,也经常被毒打。这样的一个悍妇和贾琏这样的“花花公子”哥真的是针尖对麦芒。一旦王熙凤失势,肯定被贾琏扫地出门。

王熙凤并非有坚强后盾的女人,她的父兄也只是把她当做一个联姻的“工具”,而非骨肉。你看王熙凤一死,她的女儿巧姐儿就被虎狼一样的亲人算计。“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困济刘氏,巧得遇恩”。如果不是高鹗先生心怀仁慈把王熙凤写死,她的结局我们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我觉得王熙凤如果是曹先生写,肯定会更惨!希望对你有利。


璞玉待琢


可以肯定的是,王熙凤就是被贾琏休掉的,而不是死在贾府。

我们看王熙凤的判词 :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里的"三人木”,据考证,应为“夫休”。这就告诉我们说,王熙凤是被贾琏休的。

在补写的后四十回中,王熙凤竟死在贾府,没有体现出判词的预告性。

我们看第五回,作者怎么写的吧。宝玉因向仙姑道 : “敢烦仙姑引我到那各司中游玩游玩,不知可使的吗?"仙姑道: “此中各司存的是普天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尔乃凡眼尘躯,未便先知的。”宝玉听了,哪里肯舍,又再四的恳求。

这里明确告诉我们,各司的薄册存的是普天下所有的女子过去和未来的记载。而王熙凤的判词,就出自于“薄命司”,那么她的判词就应该体现她自已的过去和未来。

这样,我们完全可以认定王熙凤的判词,已对她未来的命运做出了预告,即被贾琏休弃。

《红楼梦》补写的后四十回写王熙凤死在贾府,这是不符合作者的原意的。

至于秦可卿,我们也可以从十二金钗的正册中看到对她的所写,“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这也是对秦可卿未来命运的一个预告。至于为什么她最后病死,脂砚斋也给我们透露了信息,那就是作者对原作进行了修订,结果使秦可卿由自尽而成为病死。


文学与教育


红楼梦有很多版本,在程高本中王熙凤最终病死在贾府。贾府被抄的时候,在王熙凤的房间里抄出了七万多两银子,而且也抄出了一些放高利贷的票据,这是贾赦被定的一条大罪,因为朝廷禁止民间放贷,盘剥百姓。从此以后,王熙凤便感觉羞愧难当,由于加上长期操劳而的流产,导致血亏之症,最终身体越来越虚弱,最终病死贾家。但我觉得王熙凤应该是被休了,理由如下。

一,王熙凤是不符合封建礼教的人物。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王熙凤没有做到出嫁从夫,一直凌驾于男权之上。本来贾琏和王熙凤被委托在荣国府当家,但实际大权掌握在王熙凤的手中,她对于权力的那种欲望,比须眉男子还要强烈,贾琏也对她是敢怒而不敢言;王熙凤也是一个醋坛子,他根本不容许贾琏接近其他女人,连心腹平儿也不敢和贾琏亲近,贾琏偷娶尤二姐,被王熙凤发现,并用借刀杀人的狠毒手段逼死了尤二姐。在四德方面没有她也有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放诞无礼,和很多男子接触而不回避,这些都不符合当时的礼教。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她能长久的这样挑战男权,挑战礼教,甚至挑是战时代。

二,自作孽,不可活。首先王熙凤放贷的事是瞒着众人的,一旦暴露将落人口实,而且最终抄家抄出来以后成为贾府的一大罪状,想想这一条贾府的这些人那个会满意她;贾琏也曾经对平儿说迟早要砸破醋坛子,偷娶尤二姐的事情被王熙凤知道后,唆使张华状告贾琏国孝家孝期间停妻再娶,又让王信上下打点,大闹宁国府,又敲诈了宁国府一笔银子,最后贾琏也因为国孝家孝停妻再娶而获罪,最后还用借刀杀人的办法逼死尤二姐,贾琏也暗自说:"我忽略了,终究对出来,我与你报仇的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些事暴露王熙凤难逃被休的命运。

三,王熙凤无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女人要是没有生儿子就有可能被休,王熙凤只生了巧姐,后来怀孕,因劳累过度流产,导致后面没有生育能力。

四,失去了靠山。四大家族之间的婚姻是一种政治婚姻,贾府和王府的联姻也不例外,所谓的门当户对,其实是互为表里。贾府势力虽大,王家的势力也不容小觑,王子腾高升回京的路上病逝了,这让王熙凤失去了靠山,也让贾琏休王熙凤没有了顾虑。

五,红楼梦第五回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就是凤字的,末世指贾家逐渐的败落,第二句指王熙凤的才华,杀伐决断不让须眉男子,用秦可卿的话说就是脂粉堆里的英雄,一从二令三人木指贾琏对王熙凤的态度,先从,后命令,最后被休,一二三数字,人木是休字,从判词中的暗示,加上我前面所说的几点原因,王熙凤被休这应该是最终的结果。有些版本里王熙凤被休了,如脂砚斋批注本里

总之,王熙凤挑战男权,挑战礼教,挑战礼教,再加上自己作孽,引起贾家上下的不满,最终罪孽大白之时,失去靠山的王熙凤肯定难逃被休的命运。





不改清荫待我回


就《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判词来说,还是可信的,毕竟这是作者在开篇之初,就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的结局定下的一个基调。至于书中说王熙凤是死在了贾府,那只是后四十回的续书者的写法而已,并不是曹雪芹的原意。

咱先来说一说关于王熙凤的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其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表达了贾琏对王熙凤的态度变化:先是听从,后来就开始对王熙凤指手画脚了,而到了最后,是把王熙凤给休掉了,因为脂砚斋在此处的批语中,明确地指出了这是“拆字法”,一个人和一个木,就合成了一个“休”字。

古代人休妻,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休的了的,得要有“七出”的其中一条才行,更何况王熙凤的娘家势力还是比较大的。

那么,贾琏能有哪些理由来休掉王熙凤呢?

为了撵走尤二姐,王熙凤先是指使张华告状,没成功之后,又指使旺儿杀人灭口,以及后来为了除掉尤二姐,极有可能是买通了滥用虎狼药的大夫,害死了尤二姐,而且还是一尸两命,这最起码就符合了“七出”中的一条“妒忌”。

再加上王熙凤还占了“无子”这一条,所以贾琏是能有足够的理由来休掉王熙凤的。

被休之后,王熙凤是不可能再留在贾府的,那她也就只有回娘家的一条路了。因为王家是金陵的四大家族之一,所以,她是“哭向金陵”的,而且是极有可能死在那里的。

判词是诗,而诗的内容是简约的,我们还可以借助《红楼梦》十二支曲子来做一个参考,因为其中的第十只曲子“聪明累”,就是写给王熙凤的: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因为“家亡人散各奔腾”,所以自己才到了金陵,而紧接着的,就将会是“昏惨惨似灯将尽”了。

由这首词的第一句,我们可以得知,正是因为王熙凤原先的“机关算尽”,才影响到了她最后的命运。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王熙凤以前在荣国府当家时,可是得罪了不少的人,等到她不济的时候,是肯定会有人落井下石,再给她以打击的。

比如她在铁槛寺弄权,就害死了两个年轻的生命,如果这件事再被人抖搂出来,到了官府里面,王熙凤肯定也是要获一个死罪的。

所以,在作者原来的写作计划中,王熙凤应该是会死在金陵的。

至于秦可卿的判词,也是作者的原意,只是后来自己又把秦可卿的死因改写了,把她的结局美化了一些。

这一点,脂砚斋在他的批语里给出了解释: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间,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其实,在作者改写了之后的小说内容中,也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的。

比如秦可卿的两个丫环的做法,瑞珠自杀,极有可能是她撞见了贾珍与秦可卿的幽会,而另一个丫环宝珠愿为秦可卿的义女,最后执意留在了铁槛寺守灵,再也不敢回到贾府了,看来她也是另一个知情者。

贾府在为秦可卿做法事的时候,地址选的就是天香楼,这也说明了秦可卿的死亡地点,就是在天香楼上。


谁和蒲公英有约定


作为王熙凤的老公贾琏,和时下非常流行的网络小说题材——女婿文,非常接近。

试想,作为男人,经济上遭受老婆的制裁,精神上饱受摧残,威望上总低自己老婆一头,能力上更不及自己的女人,欲望上也得不到满足,如果在老婆日薄西山,威风扫地时,或者在自己逆袭成功,有一丝转机时,会对自己的老婆做什么?想必,结果很好猜:休了他,落井下石之。

所以,从现实角度讲,贾琏有朝一日翻身肯定会对王熙凤开刀的。

这只是现实推断,那么《红楼梦》是怎么写王熙凤的结局呢:是被休了,死在贾府;还是被休了,死在了外面;还是没被休,死在了贾府;还是没被休,却死在了外面。

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红楼梦》书中是说王熙凤被贾琏休了,然后身体病重加心病死在了贾府。

那么,这是不是曹雪芹的原意(毕竟后四十回为续写),符不符合人物命运发展呢?我们就从《红楼梦》中一探究竟吧!

先看,曹雪芹在第五回中对王熙凤的正册判词吧,

其判云: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再看,红楼梦十二支曲中关于王熙凤的唱词《聪明累》所写:“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曹雪芹的判词和曲子,实际就交代了王熙凤的命运结局。

从红楼梦十二支曲的唱词上看,王熙凤结局肯定是死了——卿卿生命,就是死之意。

但是,怎么死的,有没有被休,我们再结合判词看一看,

判词写“一从二令三人木”中的“三人木”意思是“夫休”,指终被休弃;当然,也有红楼研究者说“三人木”虽然是“休”的意思,但不是被老公休弃,而是说王熙凤最后身败名裂,万事皆休,随着贾府的万事休然后自己万事休,一无所有,这个解释也说的过去,毕竟王熙凤的命运和贾府大家族的命运是捆绑在一起的。

那么,王熙凤到底什么结局呢。再回到开始说的网络小说女婿题材上,老公雄起一定会报复昔日的强势老婆。所以从人性伦理上看,我更侧重于王熙凤被休了,但是贾琏碍于各种关系,让王熙凤留在贾府,最终死在了贾府。

当然,红楼梦,博大精深,加上后四十回曹雪芹原稿遗失,我们只能从前八十回再结合现实去推理小说的发展了。秦可卿之死,当然也有谜团,但是,我们现在只能研究和揣测了。


饭后停


按照研究者对凤姐判词的研判,《红楼梦》中王熙凤应该是被贾琏休掉了,现流行的所续版本是王熙凤死在了贾府。

首先,王熙凤的判词有一句“一从二令三人木”,这句判词可能指的是王熙凤和她的丈夫贾琏相互关系的三个阶段变化,开始贾琏听从王熙凤的话,后来变成王熙凤在贾府势弱,贾琏敢命令王熙凤做事,最后“人木”为“休”,王熙凤被贾琏休了。至于为什么,可以理解为作者原意是想写,随着挺凤姐的贾母和王夫人相继去世或随着王家势微,贾琏翻身了。而机关算尽不得人心的王熙凤最终落得被休的下场。

其次,关于秦可卿之死。据红学研究者考证,“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三回中的原有情节,后来被曹雪芹删除。畸笏叟在这一回回末有朱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甲戌本”十三回回末亦有朱笔眉批:“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可以看出,在原版本中是有秦可卿被公公所逼死得不明不白,最后因为太过露骨被删除了。

最后,关于后楼梦揭秘的各种研究,许多红学研究者也相继有过研究结果发表,都可以参考。也有少部分研究者提出《红楼梦》作者是一个废太子,内容也指向更多的宫闱秘事,如有确凿证据发现,也可参考学习。





秋阳读线装经典


这就是对所谓“一从二令三人木”理解的分歧,“一从二令三人木”是《红楼梦》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判词;在书中第114回交代,王熙凤是病死在贾府的。由于这两处不是同一个作者所写的,所以对于王熙凤是病死还是被休,一时间众说纷纭……绝大部分的理解是,曹雪芹的原判词是拆字谜,其中“三人木”是个‘’休‘’字,所以王熙凤应该是被休的,而后四十回的作者高鄂没有留心或者没有理解曹雪芹的本意,所以把王熙凤写成病死。但是后来又有学者认为,高鄂这样安排完全没有问题,曹雪芹本意就是王熙凤病死,因为“休”也可作为‘’死去‘’的意思。

曹雪芹的本意如何已经无法考证,就好像一些历史事件,我们已经无法百分之百的确凿肯定当初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如同一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放在当时的背景和人物关系中推断一样,我们不妨仍旧回到小说中去,根据小说故事和人物本身来推断,不管曹雪芹本意如何,高鄂描写王熙凤病死这一段却也榫卯相合,如果改成被休,要显得突兀的多。从原书看,关于安排王熙凤病死合适有四点理由,第一,前八十回就有写到王熙凤身体不好,积劳成疾,这个作为病死的伏笔无可厚非。第二,后面虽然老祖宗过世,但大观园家中长辈仍在,容不得贾琏任性。第三,王熙凤机关算尽,为人泼辣且有机谋,不死大观园难以真正败落,而且贾琏面对王熙凤,即使存了休妻这个念头,恐怕也很难真正得以实施。第四,贾琏虽然对王熙凤有恨意,但不能说一点情义也没有,更何况在当时的情况下,权衡利弊也不会作出这个举动。所以后四十回作者安排王熙凤病死还是比较合乎情理的。


小远2020


前80回至少两处留下凤姐被休的伏笔。死于府中那是高鹗续本情节,作不得数的。高鹗的后40回确有令人称道处,比如宝钗出阁成大礼、黛玉情归离恨天的情节,比如整体上也保持了原作的悲剧氛围,但有些人物的命运没有得到合乎逻辑的发展、违背了原作者的创作意图,比如香菱的悲剧命运、王熙凤的结局等。

第一处伏笔便是第5回凤姐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非但“人木”为休,更有象征凤姐的雌鸟居冰山之上,这冰山便是凤姐一直倚作靠山的巨大财富。第72回她与贾琏拌嘴,就底气十足猛怼贾琏,“你们看着你家什么石崇邓通。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了。……。现有对证,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哪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然而凤姐的财势真真犹如冰山终归要消融的。60回往后凤姐就隔三差五地质押自鸣钟及金项圈等头面首饰。这冰山便是凤姐悲剧命运的意像。冰山既融,而曾经显赫风光的娘家也不复从前,王子滕暴疾而亡,王家的擎天柱已倒,再无力挽狂澜者,所以凤姐是“哭向金陵事更哀。”只有接受被休的悲剧人生。凤姐自己平日又逞强作恶,不计后果,自称不相信阴司报应。“弄小巧用借剑杀人”,凤姐教唆善姐、挑拨秋桐折磨尤二姐,生生逼死尤二姐。凤姐自己“传宗”使命未达,却又害死怀有男胎的尤二姐,以封建社会的休妻七出检验凤姐,“无子”、“妒”这两点,便是贾琏休她的“法律依据”。

第二伏笔于69回。贾琏因尤二姐之死,对凤姐也是深以为恨,心里早记下一笔血债。尤二姐既死:

贾琏搂尸大哭,只叫“ 奶奶,你死的不明,都是我坑了你。”贾蓉忙上来劝,“叔叔解着些儿,我这个姨娘自己没福。”说着,又向南指大观园的界墙,贾琏会意,只悄悄跌脚说,“我忽略了,终久对出来,我替你报仇。”

凤姐应该即居于大观园的界墙之南。贾琏本已疑心,再加贾蓉点拨,当然更相信二姐之死必有凶手。尤二姐既死得不明,凤姐显然是最大嫌疑犯。凤姐曾因尤二姐而大闹宁国府,这足以使贾蓉有理由怀疑凤姐。贾琏要怎么“对出来”?秋桐未死、善姐尤在,探明事实真相委实很容易。休妻大概便是贾琏所谓“报仇”的实际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