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当今孩子上个小学,家长累的要死?80后们上小学时家长却基本不用操心?

纳川普说


现在的孩子上小学和80后孩子上小学,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线老师,家有二年级女娃一枚,同是自己也是80后,我来谈谈自己看法。

一、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长们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孩子。

80年代,经济发展慢,人们的生活水平低,大家普遍都穷。特别是农村时期,家长们多在家务农,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上尚是问题,哪有更多精力去关注孩子。

我记得我所在的村子,当时馒头都买不起,都是用粮食去换;后来有了卖烧饼的,2毛钱一个,只有生病了家长才给买一个吃。

而现在,生活必需品增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虽然大家还是在为了生计奔波,但和30年前的社会相比,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起码的温饱甚至小康是没问题的。这也就决定了,人们将有一部分富余的金钱和精力抽身出来,用于孩子的教育,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

换言之:80后的父母不是不关注孩子学习,而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对孩子学习关注少。

第二,独生子女享有了比80后孩子更多的专宠和关注。

80年代的孩子很少有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没有实施以前,大多数家庭是两个到三个孩子,我的同学还有家里姊妹四个、六个的情况。孩子多,加上家长的生存压力大,普遍采取散养教育。上学,就是家长找个地方看孩子;放学,孩子满大街疯跑。学习好的那一个可能会多的一些父母的宠爱,但是父母是没有能力给予孩子学业上的辅导的。

而现在,独生子女成为普遍现象。每家一个的娇宝宝独享着来自爸爸妈妈,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专宠,所有的资源都围绕在她一个人的身上,当然所有的希望也聚焦到她一个人身上。上学放学专人接送,一日三餐费心准备,十八般武艺通通操练起来。

只有一个孩子,当然尽所能去培养。这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态。

虽然二胎放开了,但是似乎家长尚未从倾尽全力培养一个孩子的心态中扭转。

第三、社会的整体发展形成一种普遍的教育焦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视野由原来只囿于一个小村子,扩展到更大的范围。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开始了解了更多的“别处的生活”,“别人家的孩子“,接触到了不同的人不同国家的教育观念,无形中助长了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感。

试问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

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甘为人后,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不要像自己活的这般艰难,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被抛弃。于是巨大的教育焦虑督促自己更多的关注到孩子的学习身上,营造出一个个“拼尽全力“的父母形象。

第四,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所带来的影响。

1课程设置

我们小时候的课程设置主要是语文数学,虽然也有体育音乐等课程,但不过是小打小闹。

现在的社会,既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又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今小学每学期也都有音体美科学等小科的学情抽测,美术、体育相继纳入中高考的检测内容,各种特长班也应运而生。

学校没有足够的课程帮助孩子消化知识,家长势必会增加回家后的学习时间,压缩游戏的时间。你不学,人家有学的啊!

2教学改革

特别是近期的语文教学改革,对孩子的文化底蕴的沉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不仅要学习课本,还要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学经典篇目。以我们学校为例,每学期要背诵30到40首古诗,还有背诵相应的《论语》、《三字经》等篇目。

长远来看,这样的改革肯定会提升整体的民族文化底蕴,但是就到每个孩子来说,学习的内容不仅限于课内还要扩充到校外,压力是越来越大了。

3学校压力

作为一线老师,也忍不住为一线老师发声。其实不仅仅是家长感到有压力,教师身上的压力也很大。教学任务日益严重,各种非教学的活动如同雪花铺面而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评比、迎接检查……都说很多人羡慕教师的职业,只有深处其中的才能知道其中滋味。

很多家长一谈起现在孩子上学累心,就抱怨老师不负责任。不可否认每个群体中总会有一部分良好风气的败坏者。但平心而论,现在孩子上小学与80年代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社会变革发展的产物。大家都成为了这种变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也从中承受了变革中的无奈和委屈。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家中还有上二年级的女娃,我给家长的建议是:放平心态、自然养育、适时关注、顺势而为。

我是一线教师“且听丰吟”,致力于持续输出有价值的教育观点和故事,陪伴孩子和学生健康成长,期待您的关注


且听丰吟


我是80后我的女儿正在上小学,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再恰当不过了。现在孩子上的确比以前让家长操心。

一、接送。

80年代路上的汽车不多,主要以自行车为主,大多数小学生都自己上学。现在从幼儿园到小学基本都需接送,有些孩子都上初中和高中了家长仍在接送。再加上农村合并了一些中小学孩子上学远了,家长不得不接送,有些家长为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还将孩子转到城里由家长陪读。

家长家每天要按时上下班工作很忙,还要按时接送孩子,天天如此,月月如此,从幼儿园到到初中,感觉每天跟打仗一样,经常顾头顾不了尾,让人疲惫不堪。


二、辅导。

80年代的小学生作业都是由老师批改,那时也没有辅导班。现在小学家庭作业全靠家长检查,批阅,有时还要和孩子一起做手工。

三、择校难。

80年代学校就那几所,没有私立学校,学校大门敞开着,入学没那么麻烦。现在随着大量农民工子女涌入城市,城区都划学区入学,不在学区内的想找一个学位非常难。很多人就挤破脑袋买学区房,有了学区房还不行,还要求要求房产证要满三年,家长被折腾的苦不堪言。

三、花费。

80年代上学虽没有免费,但学费也就几十块钱,没有额外的花费。现在上学都免学费,但却花的更多了,因为各种资料满天飞,各种特长班收费一个比一个高,私立学校的学费更是以万起步,比不免学费时花的更多。

四、独立。

80年代的孩子放学回家都会帮家里干活如:放牛、洗锅、做饭、洗衣服等,现在的孩子只会学习比皇帝不难伺候,连一双袜子要家长洗。




总之,现在的孩子上学花费大,操心多,这也是很多家庭不愿意生二胎的原因。


教育黄金眼


“为什么感觉当今孩子上个学,家长累的要死?80后们上小学家长基本不用操心?”其实不止是80后,越往前推,上学越轻松。问问70后,上学的时候更轻松,几乎连作业都很少。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累呢?究其原因,我思考的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进步,对人的能力要求更高。仔细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社会发展是没有现在这么高速的,生活节奏也要慢很多。通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物质生活方面能满足吃饱饭,但是零食很少;精神生活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越是往后,对人的能力要求越高。也就逼得我们在同样的时间里,要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生活提高,家庭有额外资金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以前是上有老下有小,老一辈没有社保,不能工作了就全靠子女养活,子女还要养自己的子女。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改善教育。现在不一样,社会福利变好了,老人有社保,很多不需要子女再多拿钱出来供养,这部分钱就可以拿来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所以那么多兴趣班就赚了这个钱。

三、攀比心严重,不似从前人心淳朴。我们80后以前上学时没听说过“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差不多90年代吧,才开始有人提出这个观点,但实际上是被严重曲解了的。很多家长看着别人孩子都去学很多兴趣班,生怕自己孩子落后了,也跟风。但其实学不学,学什么,我们不是更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和做选择吗?以前的人多简单啊,没有这些攀比心。我还记得我小学时,每天放学都有一群同学跟着我一定要到我家写作业。现在的孩子呢?恐怕没有这种和同学间的亲密友谊了。


我们无法阻止社会的进步,更不能对自己放低要求。放低要求的后果就是被社会淘汰,被时间遗弃。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但不是一定要死记硬背,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苦难的任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找对方法用对人,学习是可以和乐趣划等号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米妈谈教育


您提到的这个是事实,现在的家长普遍都会为教育孩子而苦恼。

我最近和朋友在聚会时也谈到了这个事情:在我们上学那会,作业不需要家长看,不需要家长签字,可以说家长很少会看我们的课本和作业。大部分情况下,家长可能比较关心的是成绩是多少分,到底错在哪里也没有时间顾及了。


而现在不一样了,教育环境和我们当年读书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还是以以前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孩子的成长会遇到很大的挑战。这倒不是说孩子学不会小学那些知识,而是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内心会不断地经历过山车。最后的结果是父母大多会出现焦虑,最终会把压力加倍地施加到孩子身上。

现在的父母,真的需要付出很多。从我接触到的家长来说,大多数都是每天陪着孩子学习,基本上每天不会少于1小时。家长需要做什么呢?听写,帮助孩子订正,陪孩子预习,复习。还需要给孩子讲解不懂的题目,准备各种考试。等作业都完成了,签名,准备第二天上课的材料。

为什么大家觉得累?这些任务太细碎,而且一旦有不完成的情况,老师可能就会在群里批评家长或者批评孩子。家长每天都得小心翼翼地查看孩子的各种学习任务,确保孩子一一完成。


这种监督的方式,确实能够让孩子一段时间内有不错的表现,但是副作用也同样明显。

1、孩子会觉得压力很大。白天在学校紧张学习一天,坐在座位上不能活动,晚上回家依然要长时间在父母的监督下学习,孩子会觉得很烦躁。

2、父母接管孩子的方方面面,孩子会失去自主能力,慢慢地变成依赖,需要父母推动着才能往前走,甚至变成你推着都不愿意走了。


对比我们小时候的成长和现在孩子的成长,我们不能得出哪个更好的结论。

我认为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是这种关心更多的应该是心理上的支持,一些大的方向上的指引。具体到学习上的细节,还是得孩子慢慢磨练。


低年级的孩子需要监督,这一点是没有错的。那么现在到底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主要是任务太多。我们的学校是竞争非常严重的地方,老师无法回避,家长也无法回避。

有没有让孩子快乐就能获得好成绩的?有,但是那是个别现象。对于整个班级来说,大部分孩子还是需要付出努力才可能收获好成绩。

我们需要意识到现在环境不一样了,身边的孩子都是武装到了牙齿,大家都是拼父母。正视现实,累是肯定的,但是坚持也是必须的。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因为过去的家长不用检查作业,不用批改作业,不用签字,这些不是老师做的吗??现在的家长要检查签字批改作业,孩子不认真听课,孩子成绩不好,都是家长责任,老师只负责微信发作业,然后训家长就行了……我的天啊,我长这么大,没受过气,(上学时候成绩都前三,走入社会都是别人宠我,因为我小但是懂事懂道理)现在孩子上小学,天天被训的跟狗一样,成绩全班第十都还是差,什么平时成绩不好,你平时成绩在好,考大学的时候有用吗……


用户2964445995346


作为80后家长,我也深深的感觉到现在孩子上学家长累。我小时候上学那会,除了每学期家长会,平时基本不用家长管,也不用家长辅导作业,自己或和小伙伴组团上下学。而现在孩子上学,我比她还事多。为什么呢?

首先,年代不同了,一切都太现代化了,家长不出面,一切都搞不定。就从小学入学说吧,注册学籍,到后面注册各种活动网站,学校公众号,E校通...所有相关的事宜都电子化了,只能家长亲自操作。

然后,现在学校除了发课本,剩下要用的本啊,纸啊等都要家长买买卖,还不能瞎买,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比如作业本要什么格子的几行几列的,要包什么样的书皮,跳绳要拆掉把手,16开的纸还是A4的,垫桌子的水晶版尺寸...

最后,由于现在信息沟通太方便了,要时时关注老师对孩子的课业要求,辅导作业。哪天要小测验,课文要背或读三遍,各种签字,证明孩子确实按要求预习复习功课了。

这么多小事,家长能不累么?我倒是真希望,在学校多交点钱,都统一采买和辅导吧。现在真是太考验家长了。


财迷如我


嗯嗯,同感,我今天还和我妈抱怨,我觉得现在过得好没有意思,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吧,读了那么多年的书,终于可以不读了,结婚生子,现在孩子上学就和我上学一样,放学回来,批改作业,订正,再批改,讲解题目……突然觉得我又开始上学了,有点受够了的感觉。


海界妖伶1


在小孩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总是想,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就好了,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后,我才知道,事实并不是我想的那么回事。

等到孩子上了一年级后,他在学校每天呆的时间还不足六小时,若是把孩子放在那些托管机构,就一个电视机把孩子们稳住,安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也别想孩子能学出什么名堂。

一转眼在小学边上待了几年了,看着那些漂亮的小女生、帅气的小男生升初中,上高中,我突然有一种莫名的焦虑。

为什么呢?因为那些我曾经非常看好的孩子,大多数都上了不太理想的高中,有的甚至上了职中。而初中,就是他们那个最关键的转折点。

如果孩子没有考上一所好点的初中,任他在学校混三年,这孩子也就基本上是耽搁了,你说,家里的小学生,我能松手吗?我能不累吗?

我也觉得我陷进了一个漩涡,可是,大家不是都一样吗?我敢一个人跳出来吗?其实谁都觉得自己掉进了漩涡,可是,谁都不敢擅自跳出来。

其实,家里小学生的吃喝拉撒我真的没怎么管,家也在学校附近,不用接送,最让我头痛的就是他的学习。

学习氛围不好,每个孩子都补习,因为竞争需要,上个培训班就送个大箱的乐高积木,或是送一个大大的芭比娃娃,一个比一个阔气,一个比一个漂亮。孩子们都是冲玩具去的,哪个是冲学习去的?

没办法,亲自上阵,家里偶尔鸡犬不宁,隔三差五地鸡飞狗跳,网上曾经流行的一句话说的很好――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探索幸福密码


这个问题说的的确是事实。作为80后出生的娃儿,我说一下我们那时候上学和现在孩子上学的不同。

书包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书包里面基本上就是语文数学,到了高年级的话可能会有科学(时间太久了快忘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练习本作业本,也曾发过音乐和美术书。只不过是发下来就当了包书皮。那是后上学领起书包就走。根本不会像现在一样书包重的要命。反观现在的孩子们的书包里面各种书籍都会有,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课本外,还有各种练习册,各种彩笔。很多学生甚至还会背着课外补习班的书籍。整个书包算下来至少得有十斤重。甚至现在一年级的学生书包就有这样重,沉重的书包背后就是沉重的学习负担,学生怎么能不累呢?

作业

我们小时候的作业是非常的少。除了语文就是数学,而且学的内容要比现在简单的多。老师留的作业也是非常的少,基本上在学校就全部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回家和同学们一起打打闹闹。完全不会为作业而烦恼。再看看现在的学生。每天面对的就是无穷无尽的作业,除了要完成学校老师留的作业,还要完成课外辅导班的作业,作业堆积如山并不为过。繁重的作业让现在的小学生苦不堪言。每天除了写作业就是做作业。作业量如此之多,让很多小学生每天的作业完成到很晚,保证不了充足的睡眠,严重的影响了第二天的上课状态。而且现在的作业不仅仅是给学生自己留的。更让很多家长苦不堪言,每天要陪着孩子写作业。每天要给孩子签字,每天要陪孩子读书,每天要给孩子打卡,如此多的作业负担让工作一天的父母更是疲惫之极。

辅导班

说实话,我到高中以后我才知道有辅导班这一说法。当时的想法也很幼稚。听到有的同学在校外补习班进行补习。当时的想法就是真是有钱没处花。好好的在学校学习就够了,干嘛非要到补习班去补习?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更是根本没有听说过有课外辅导班,学习上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在学校解决的。有问题问老师,那个时候的老师也非常有责任心。只要有问题,哪怕是晚下班老师也会耐心的讲解。而且那个时代的家长没有现在的家长教育意识那么强。学生学习好了就好好供,学习不好了,初中毕业就开始辍学打工去了。

反观现在的小学生,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校外补习已经成为一种风气,现在的家长也是非常焦虑。担心孩子的成绩下降会影响以后将来上大学,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会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甚至有的学生从周一到周日除了在学校上课以外,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在校外补习班。每天往返于学校和课外班。让孩子忙得焦头烂额,作为家长也是异常的焦虑,异常的疲惫。

时过境迁,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对教育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现在小学生的家长基本上都是曾经的80后。而80后这一代人在这个时代应该是过得最累的一批人,什么好时候都没赶上,面对的都是残酷的竞争和压力。在这种状态下,不得不对自己的孩子严格要求,不得不对自己的孩子抱以更高的期望,不得不去面对更多的焦虑。

80后也许拥有了快乐的童年,但是绝对不会有轻松的中年。

这只是我自己的简单看法。80后的朋友你们有哪些看法?欢迎关注留言。


萧辉田老师


以前都是孩子自己写作业,现在是家长陪孩子写作业,以前家长很多初中毕业,也都忘光了,也就辅导和算术,应用题根本不会做,比如水管放水问题,压根辅导不了。老师也不会让家长批改作业,都是课堂上老师批改或者第二天早上小组长收上去,老师批改。家长顶多把卷子或者作业签个字,表示看了,但是基本没有帮着孩子检查,都是孩子自己检查的。老师也不会布置要发微信的作业,家长参与孩子学习极少,甚至有的家长根本就是大老粗,更辅导不了,所以也压根不会累。现在批改作业都交给家长,背课文也让家长监督,家长当然非常累。记得小学初中家长完全没操过心,也没补过课,高三也是跟着老师在学校补课,老师只是在学生完全管不了的情况下才会找家长,所以家长完全不会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