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關於糖尿病的十九問

問題1 糖尿病為什麼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

糖尿病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這種影響是全身性的。糖尿病可以使腦卒中的風險增加1倍以上,而大約20%的糖尿病患者最終將死於腦卒中。對於那些糖尿病前期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增高也會增加腦卒中的風險。糖尿病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預後較差,死亡率也較高。

問題2 血糖多高是糖尿病?

有典型糖尿病症狀(多飲、多尿、多食、體重下降)的患者,隨機血糖≥ 11.1mmol/L或空腹血糖檢測≥ 7.0mmol/L或葡萄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 11.1mmol/L。如沒有糖尿病症狀的患者,需改日重複檢查以明確診斷。空腹血糖需要至少8小時未進食熱量後測量,隨機血糖指不考慮上次用餐時間,一天中任意時間的血糖。

問題3 糖尿病有幾種類型?

糖尿病主要分為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類型糖尿病,前三者是臨床常見類型。

1 1型糖尿病又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其主要發病機制是負責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破壞,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

2 2型糖尿病又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其主要發病機制為胰島素調控葡萄糖代謝能力的下降(胰島素抵抗)伴隨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所導致的胰島素分泌減少(或相對減少),也就是說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並非完全喪失,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生過多,但胰島素的作用效果較差,所以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一種相對缺乏狀態。

3 妊娠糖尿病是在妊娠期間被診斷的糖尿病或糖調節異常,不包括已經被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妊娠時的高血糖狀態。

糖尿病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關於糖尿病的十九問

問題4 如何區別1 型和2 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具有以下特點:①發病年齡通常<30歲;②起病迅速;③中度至重度的臨床症狀;④明顯體重減輕;⑤體型消瘦;⑥常有酮尿或酮症酸中毒;⑦空腹或餐後的血清C 肽濃度明顯降低;⑧出現自身免疫標記等。儘管兒童多見1型糖尿病,但兒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正在不斷增加,已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

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起病隱匿,有2 型糖尿病家族史,極少數為急性起病,表現為多飲、多尿、酮症。

問題5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具有下列任何一項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險因素者:①年齡≥40 歲;②有糖調節受損史;③超重和(或)中心型肥胖;④缺乏運動(靜坐生活方式);⑤一級親屬中有2 型糖尿病家族史;⑥有巨大兒(出生體重≥4 kg)生產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⑦高血壓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⑧血脂異常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⑩有一過性類固醇糖尿病病史者;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和(或)抗抑鬱藥物治療的患者。在上述各項中,糖調節異常患者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有1.5%~10.0% 的患者進展為2型糖尿病。

問題6 老年人糖尿病的特點?

2型糖尿病是我國老年糖尿病的主要類型。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聽力、視力、認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運動耐力下降,容易出現重複用藥或遺漏用藥的情況。新診斷的老年糖尿病多起病緩慢,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多在常規體檢或因出現併發症、伴發病就診,檢查血糖或尿糖時發現。但診斷糖尿病時一般已存在多種併發症,且比較嚴重。因此,老年人一旦發現糖尿病,應進行全面而細緻的併發症篩查。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對低血糖耐受性差,易出現無症狀性低血糖及嚴重低血糖。反覆低血糖發生會加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認知障礙,甚至誘發嚴重心腦血管病。

問題7 什麼是糖尿病前期?

糖調節受損即糖尿病前期,是介於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間的一種狀態,被認為是糖尿病的必經階段,是糖尿病的預警信號。糖尿病前期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減低。①空腹血糖受損是指糖負荷後2 小時血糖正常<7.8mmol/L,而空腹血糖高於正常,但尚未達到糖尿病水平,即6.1~7.0mmol/L;②糖耐量減低是指空腹血糖正常<7mmol/L,糖負荷後2 小時血糖7.8~11.1mmol/L。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減低者約有1/3在幾年後發展成糖尿病,有1/3維持不變,另外1/3轉為正常。因此,這些人也應該經常檢查,並且積極預防。

問題8 為什麼要檢測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血糖和血紅蛋白的結合生成糖化血紅蛋白是不可逆反應,並與血糖濃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況。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簡便易行,結果穩定,變異性小,且不受進食時間及短期生活方式改變的影響。糖化血紅蛋白≥ 6.5% 也可以作為診斷糖尿病的參考。

糖尿病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關於糖尿病的十九問

問題9 糖尿病患者如何進行血糖的監測?

糖化血紅蛋白是評價長期血糖控制的金指標,也是指導臨床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在治療之初,建議每3個月檢測1次,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可每6個月檢測1次。

糖尿病患者在家中開展的血糖檢測,用於瞭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和波動情況。採用便攜式血糖儀進行毛細血管血糖檢測是最常用的方法。每年應校準血糖儀1~2次。

問題10 糖尿病患者應該在什麼時間測血糖?

1 餐前血糖監測:適用於注射基礎、餐時胰島素的患者。當血糖水平很高時應首先關注空腹血糖水平。在其他降糖治療有低血糖風險時也應測定餐前血糖。

2 餐後血糖監測:適用於注射餐時胰島素的患者和採用飲食控制和運動控制血糖患者。在其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已獲良好控制但糖化血紅蛋白仍不能達標者,可通過檢測餐後血糖來指導針對餐後高血糖的治療。

3 睡前血糖監測:適用於注射胰島素的患者,特別是晚餐前注射胰島素的患者。

4 夜間血糖監測:用於瞭解有無夜間低血糖,特別在出現了不可解釋的空腹高血糖時應監測夜間血糖。

5 出現低血糖症狀或懷疑低血糖時應及時監測血糖。

6 劇烈運動前後應監測血糖。

問題11 糖尿病患者應該多久測血糖?

(1)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療者應每天監測4~7次血糖,或根據治療需要監測血糖,直至血糖得到控制。

(2)採用生活方式干預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根據需要有目的地通過血糖監測瞭解飲食控制和運動對血糖的影響來調整飲食和運動。

(3)使用口服降糖藥者可每週監測2~4次空腹或餐後血糖,或在就診前1周內連續監測3天,每天監測7點血糖(早餐前後、午餐前後、晚餐前後和睡前)。

(4)使用胰島素治療者可根據胰島素治療方案進行相應的血糖監測:

1

用基礎胰島素的患者應監測空腹血糖,根據空腹血糖調整睡前胰島素的劑量;

2

使用胰島素的患者應監測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根據空腹血糖調整晚餐前胰島素劑量,根據晚餐前血糖調整早餐前胰島素劑量;

3

使用餐時胰島素的患者應監測餐後血糖或餐前血糖,並根據餐後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調整下一餐前的胰島素劑量。

問題12 有哪些因素可能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

即使規律飲食和治療的情況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仍可能出現波動,環境、其他藥物和行為等都可以影響血糖。寒冷刺激可使腎上腺素等胰島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肌肉對糖的攝取下降,出現血糖的升高。夏天出汗增多,血液濃縮也會使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補充水分,避免出現脫水。一些藥物也可能會影響血糖水平,如一些降壓藥和治療心臟病的藥,會影響糖代謝,因此合用時注意藥物劑量和監測血糖變化。

問題13 糖尿病前期患者應如何預防腦卒中的發生?

糖尿病前期人群接受適當的生活方式干預可延遲或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推薦患者增加蔬菜攝入量、減少酒精和單糖的攝入量,鼓勵超重或肥胖患者減輕體重,增加日常活動量,每天進行至少2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生活方式干預6年,可使以後14年的2型糖尿病累計發生風險下降43%。糖尿病前期患者應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降低糖尿病的發生風險,並定期隨訪,給予社會心理支持,以確保患者的良好生活方式能夠長期堅持;定期檢查血糖;同時,密切關注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吸菸、高血壓、血脂紊亂等),並給予適當的干預措施。具體目標為:①使超重或肥胖者體重指數[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2)]達到或接近24 kg/m2,或體重至少減少5%~10% ;②每日飲食總熱量至少減少400~500 kcal(1 kcal=4.184 kJ);③飽和脂肪酸攝入佔總脂肪酸攝入的30% 以下;④中等強度體力活動,至少保持在150分鐘/周。

問題14 糖尿病患者應如何預防腦卒中的發生?

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人應定期檢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或糖耐量試驗。糖尿病患者應改進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飲食,加強體育鍛煉。改善生活方式2~3個月血糖控制仍不滿意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不要認為用了降糖的藥物就可以不用控制飲食,糖尿病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仍然要注意飲食,並注意監測血糖及做好記錄,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降糖藥物。

糖尿病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關於糖尿病的十九問

問題15 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飲食?

1 脂肪:

膳食中由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過飲食總能量的30%。飽和脂肪酸(以動物性脂肪為主,如豬油、牛油等)攝入量不應超過飲食總能量的7%,儘量減少反式脂肪酸(以糕點、餅乾、炸薯條、冰淇淋等食物為主)攝入。單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是較好的膳食脂肪來源,在總脂肪攝入中的供能比宜達到10%~20%。多不飽和脂肪酸(如大豆油、葵花籽油等)攝入不宜超過總能量攝入的10%,適當增加富含n-3 脂肪酸的攝入。食物中膽固醇(如蛋黃、動物內臟含膽固醇較多)攝入量<300 mg/d。

2 碳水化合物: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50%~60%。對碳水化合物的計量、評估或體驗是血糖控制的關鍵環節。糖尿病患者適量攝入糖醇和非營養性甜味劑是安全的。但是過多蔗糖分解後生成的果糖或添加過量果糖易致甘油三酯合成增多,使體脂積聚。每日定時進餐,儘量保持碳水化合物均勻分配。

3 蛋白質:

腎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推薦蛋白質的攝入量佔供能比的10%~15%,保證優質蛋白質(如魚、瘦肉、牛奶、豆類及豆製品等)攝入超過50%。有顯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質攝入量宜限制在每日每千克體重0.8 g。從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起,應實施低蛋白飲食,推薦蛋白質攝入量每日每千克體重0.6 g,為防止發生蛋白質營養不良,可補充複方α- 酮酸製劑。單純攝入蛋白質不易引起血糖升高,但可能增加胰島素分泌反應。

4 飲酒:

糖尿病患者儘量不要飲酒。女性每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 g(15 g 酒精相當於450ml 啤酒、150ml葡萄酒或50ml 低度白酒),男性不超過25 g。每週不超過2 次。應警惕酒精可能誘發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飲酒。具有2 型糖尿病風險的個體應限制含糖飲料的攝入。

5 膳食纖維:

豆類、富含纖維的穀物類(每份食物≥5 g 纖維)、水果、蔬菜和全麥食物均為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提高膳食纖維攝入對健康有益。建議糖尿病患者達到膳食纖維每日推薦攝入量,即14g/1000kcal。

6 鹽:

食鹽攝入量限制在每天6 g 以內,合併高血壓患者更應嚴格限制其攝入量。同時應限制攝入含鹽高的食物,如味精、醬油、鹽浸等加工食品、調味醬等。

7 微量營養素:

糖尿病患者容易缺乏B 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D 以及鉻、鋅、硒、鎂、鐵、錳等多種微量營養素,可根據營養評估結果適量補充。長期服用二甲雙胍者應防止維生素B12缺乏。不建議長期大量補充維生素E、維生素C及胡蘿蔔素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製劑,其長期安全性仍待驗證。

問題16 糖尿病飲食自我管理可分哪三部曲?

第1步:確定每日飲食總熱量

首先算出您的理想體重:理想體重(kg)= 實際身高(cm)-105

第2步:計算每日所需食物交換份

食物交換份是一種常用的衡量熱量大小的單位,通常約定每1個交換份產生90千卡熱量,每日所需交換份=總熱量÷90。

一份不同類食物交換份所提供的熱量是相同的。同類食物在一定重量內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熱量相近。不同類食物不能互換,同類食物可以互換。

常見食物交換份及互換舉例。

第3步:均衡營養,三餐巧搭配

(1)碳水化合物(糖類)

每日定時進餐,儘量保持碳水化合物均勻分配。

(2)蛋白質

腎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推薦蛋白質的攝入量佔供能比的10%~15%,保證優質蛋白質攝入超過50%。

(3)脂肪

不超過飲食總能量的30%。一道菜不超過10ml油或者用普通湯匙裝1勺油,每人每日的用油量不超過25ml或2.5勺。

(4)膳食纖維

豆類、富含纖維的穀物類、水果、蔬菜和全麥食物均為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提高膳食纖維攝入對健康有益。

問題17 一日三餐應該如何搭配最合理?

每天總熱量算好後,最常見的分配方案是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者早、午、晚各佔1/3。如果選擇少食多餐的方案,可以在兩餐之間和睡前加餐,加餐的熱量從下一餐中扣除。

問題18 糖尿病患者如何運動?

運動鍛鍊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綜合管理中佔重要地位。規律運動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減輕體重,提升幸福感。規律運動8周以上可將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降低0.66%;堅持規律運動12~14年的糖尿病患者病死率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運動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運動治療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運動前要進行必要的評估,特別是心肺功能和運動功能的醫學評估(如運動負荷試驗等)。不宜晨起空腹鍛鍊,容易發生低血糖,餐後1~1.5小時是運動的最佳時間。

(2)空腹血糖>16.7 mmol/L、反覆低血糖或血糖波動較大、有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謝併發症、合併急性感染、增殖性視網膜病、嚴重腎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不穩定型心絞痛、嚴重心律失常、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情況下禁忌運動,病情控制穩定後方可逐步恢復運動。

(3)成年糖尿病患者每週至少150分鐘(如每週運動5天,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50%~70% 最大心率,運動時有點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運動。

(4)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包括:快走、打太極拳、騎車、乒乓球、羽毛球和高爾夫球。較強體育運動有:舞蹈、有氧健身操、慢跑、游泳、騎車上坡。

(5)如無禁忌證,每週最好進行2次抗阻運動、鍛鍊肌肉力量和耐力,如啞鈴、沙袋、彈簧等健身器械。訓練時阻力為輕或中度。聯合進行抗阻運動和有氧運動可獲得更大程度的代謝改善。

(6)運動項目要與患者的年齡、病情及身體承受能力相適應,並定期評估,適時調整運動計劃。

(7)記錄運動日記,有助於提升運動依從性。

(8)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培養活躍的生活方式,如增加日常身體活動,減少靜坐時間,將有益的體育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

(9)運動前後要加強血糖監測,運動量大或激烈運動時應建議患者臨時調整飲食及藥物治療方案,以免發生低血糖。

問題19

口服降糖藥有哪些?

高血糖的藥物治療多基於糾正導致人類血糖升高的兩個主要病理生理改變——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受損。根據作用效果的不同,口服降糖藥可分為主要以促進胰島素分泌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磺脲類、格列奈類、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等,如格列吡嗪、瑞格列奈、西格列汀等)和通過其他機制降低血糖的藥物(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劑等,如二甲雙胍、拜糖平等)。磺脲類和格列奈類直接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雙胍類的主要藥理作用是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α-糖苷酶抑制劑的主要藥理作用為延緩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的消化吸收。糖尿病的醫學營養治療和運動治療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在飲食和運動不能使血糖控制達標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採用藥物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