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封天下第一石、霸王爱姬葬身地

乾隆御封天下第一石、霸王爱姬葬身地

灵璧石,安徽省灵璧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灵璧石质地细腻温润,滑如凝脂,石纹褶皱缠结、肌理缜密,石表起伏跌宕、沟壑交错,造型粗犷峥嵘、气韵苍古。常见的石表纹理有胡桃纹、蜜枣纹、鸡爪纹、蟠螭纹、龟甲纹、璇玑纹等多种,有些纹理交相异构、窦穴委婉,富有韵律感。

2010年9月,灵璧石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灵璧石按形态、质地、声音、颜色、纹理可分为青黛灵璧石、灵璧纹石、灵璧皖螺石、五彩灵璧石、白灵璧石、灵璧透花石、红灵璧石等七类。青黛灵璧石:颜色青黑,敲击发出清脆声音。灵璧纹石:颜色青黑,表面有直线、弧线、圈线及金钱、蝴蝶、祥云中一种或多种不规则状纹理。灵璧皖螺石:表面呈螺旋状突起(形似螺壳)颜色为红、黄、灰色。五彩灵璧石:一块石体呈多种颜色,有黄、绛、红、青、白色等。白灵璧石:颜色部分或大部为纯白色,其余部分青、灰色。灵璧透花石:颜色黑、灰,表面有人物、植物、山川、清溪、汉画等图案,有较强墨韵感。红灵璧石:石头通体为红色。


灵璧石形成于晚元古代震旦纪期间。

唐宋时期,灵璧石被列为贡品,和英石、太湖石、昆石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

清,被乾隆封为"天下第一石"。

虞姬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东7.5千米处,是项羽爱姬之墓。据《史记》载,公元前202年,项羽被汉军困于垓下,夜闻汉军四面楚歌,料大事已去,遂夜饮帐中,慷慨悲歌,虞姬和之"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吟罢自刎身亡,后被部属安葬于此。墓园占地3942平方米,墓冢和墓碑修复一新。墓园外建门楼、围墙,内建展厅、草坪、碑廊,供人游览凭吊、栖息或泼墨挥毫。

灵璧县,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别称霸王城、石都。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临泗县,西连宿州市埇桥区,南接蚌埠市固镇、五河两县,北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接壤。总面积2054平方千米。

灵璧境内有石如璧,故名 "灵璧"。灵璧有楚汉相争的垓下古战场,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钟馗故里、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华奇石的主产区,灵璧石被誉为中国四大观赏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之首。素有"虞姬、奇石、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之誉。

灵璧始建于宋元祐元年(1086年),是千年古县,"山川灵秀,有石如璧",故名 "灵璧"。这里是奇石之乡、钟馗故里、垓下之战古战场,素有"奇石虞姬钟馗画,一奇一美一神,灵璧三宝甲天下"之美誉,先后被评为"首批全国旅游文化典范基地""中国最美观光旅游名县"、"中国十大文化特色旅游名县"等称号,荣膺第十八届、十九届、二十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入选"大中华区最具魅力特色旅游目的地"名单。灵璧县是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观赏石多功能综合展销基地、"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灵璧石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石"。

奇石文化

灵璧石,又称磬石(八音石),产于本县渔沟镇磬石山北麓平畴间。宋人杜绾在《云林石谱》中汇载石品116种,灵璧石位居首位。"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这是宋代诗人方岩对灵璧石发出的由衷赞叹。灵璧石的开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尚书·禹贡》载"泗滨浮磬";殷商时期有灵璧石雕制宫廷乐器——虎纹石磬的记载;《晋书》载:皇帝勒令镇西将军谢尚来灵璧采磬石以备大乐江左……

灵璧石除磬石以外,还有更奇特的观赏石,其出产地也不限于磬石山一带,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如灵觉山、朝阳山、白马山、耳毛山、邵山、九顶山等,在县境中部的三注山和南部的大山,峨山一带也有少量的分布。从已产出的灵璧石来看,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而其质、形、色、纹皆俱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故乾隆帝也曾赞誉它为"天下第一石"。 [7]

楚汉文化

灵璧是楚汉古战场、霸王别姬地,垓下之战闻名遐迩,美人虞姬世人敬仰。霸王城、虞姬墓、散楚山、垓下古战场、张良吹箫台、金银山韩信点将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一幕幕经典的故事和传说发生在灵璧、结束在灵璧也深刻影响着灵璧。

垓下之战是楚汉战争的决定性战役,在我国战争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史记》、《汉书·地理志》、《安徽通志》等都确切表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地。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凭吊垓下古战场时作《东征赋》曰:"次灵壁之逆旅,面垓下之遗墟。"史学泰斗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这样写道:"垓下在安徽省灵璧县南、沱河北岸。"《中国历史地图集》把垓下标注在安徽灵璧的东南部。 [8]

钟馗文化

灵璧钟馗画又称灵璧判子,它有别于其它地方木板年画或门神画作品,用手工绘画形式,有其独特的民间风味,历经宋、明、清各代,迄今经久不衰,尤甚在清代的灵璧古城内,画店林立,画商如云,清乾隆年间《灵璧志略》称:"每岁可售数万纸"、"画工衣食于斯"记载当时盛况。灵璧钟馗画在继吴道子之后,至宋元祐年间,灵璧置县时期,便有一批民间画家云集此地,初步形成钟馗画(民俗画)艺术中心。北宋画家杨斐所绘钟馗,深得吴道子之味,气势伟岸;后居淮楚,与灵璧画家友情深厚,因传道子之法,为灵璧钟馗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南宋淮阴画家龚开,入元不仕,喜作钟馗墨鬼,笔墨酬和,妙趣横生,灵璧画家深受影响,钟馗画风为之一变,形象怪诞,风格新奇。清初,指画家高其佩出任宿州知州,时灵璧为宿州所辖,经常往来,对灵璧钟馗画家大加扶掖,使灵璧钟馗画创作水平整体得到提高。清人齐周华在《名山藏画副本·钟馗像赞》中赞道:"由吴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惟灵璧所画,往往不失吴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1915年,灵璧民间钟馗画师翟光远绘制的钟馗画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也有称"万国艺术赛会"并荣膺金奖,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

民间艺术

灵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磬石雕刻

灵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菠林喇叭

灵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钟馗画

灵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皮影戏

灵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琴书

灵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磬石雕刻

灵璧非物质文化遗产:垓下民间传说

灵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大鼓

灵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钟馗

灵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魏狮子舞

灵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月二十八古会

灵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白龙探母传说和白龙庙会

灵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旱船

灵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灯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