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诡道也

公元前643年,春秋五霸的一哥齐恒公去世。由于他生前并未解决继承人问题,齐国诸公子争相夺位,齐国霸主地位瞬间灰飞烟灭。

兵者,诡道也


兵者,诡道也


齐国公子昭生死存亡之际,投奔了父亲生前友好宋国。

宋国国君宋襄公见齐国内乱,就做起了美梦:平息齐国内乱,扶植傀儡国君,树立自己威信,进而开疆拓土,雄霸天下!想着想着,不楚笑出声来,睁眼一看,口水把枕巾都打湿了。

兵者,诡道也

于是宋襄公便号召各诸侯国一齐出兵护送公子昭回国,诛杀乱臣贼子,并将公子无诡踹下王位。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宋襄公的号召在各诸侯国就象一个轻屁,无人喝彩。没办法,宋襄公于是带领着三个小小弟去征讨齐国。不知是什么狗屎运,当他们攻打齐国时,齐国发生内乱,里应外合,成功的攻破齐国,拥立了公子昭为齐孝公。

本来齐国是盟主,如今却因宋襄公帮忙才得到君位。齐孝公自然对宋襄公感恩戴德,这无形中提升了宋国的地位,宋襄公离理想看似就一步之遥了。

眼见父亲志得意满,满嘴跑火车,甚至还要争当盟主。宋国公子目夷进谏说:小国争当盟主是灾祸,这是亡国之举。但宋襄公信心满满,坚持己见,并与楚成王约定公元前639年秋天不带兵士而单独相会。

这年秋天,楚成王召集宋、陈、郑等众多诸侯国在盂(今河南睢县)相会。公子目夷劝宋襄公楚国兵力强大而且诡计多端,应多带兵卒前往。宋襄公却认为,大丈夫一言九鼎,况且我这么牛逼我怕谁!结果被楚国抓获,并挟持宋襄公攻打宋国国都商丘。幸亏商丘全城上下同心,楚国攻打数月而不克。后来经过鲁僖公的调停,宋襄公才得以被释放回国。

回国后,遭受奇耻大辱的宋襄公愤怒异常,怒火让他关门时用力过猛,结果脑袋被门狠狠地夹了一下,再次出了昏招。

他这时知道自己的小身板肯空不是北极熊般强壮的楚国的对手,但这口恶气必须要出,于是把目光锁定在国足一样软弱的楚国盟国郑国身上。

郑文公听闻宋国入侵,慌得一比,忙向大哥楚国求助,楚成王立即起兵攻宋以救郑。宋襄公得到消息,也知事态严重,不得不从郑国撤军,并在泓水以北屯军列阵等待楚军的到来。

公元前638年11月1日,楚军抵达泓水南岸并开始渡河。公子目夷问宋襄公献计:“敌军现在还没完全过河,此时发起进攻,一定能大获全胜。”宋襄公摇着头,眼晴坚毅地看着远方说:“我们是仁义之师,怎能做这下三滥的事?”不久,楚军渡河完毕,正在排兵布阵。公子目夷又对宋襄公说:“此时敌军阵脚未稳,我们赶紧杀奔过去,否则恐怕就大势已去了!”宋襄公仰着头,凝神望着天空不高兴地说:“此言差矣!人家还没摆好阵,你就去攻击,太没有职业道德了。传出去你还让我在装逼界怎么混?”

兵贵神速,楚军排好阵势后擂响了战鼓,楚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杀奔过来,面对士气旺盛的虎狼之师,宋军溃败逃窜。宋襄公腿上也中箭负伤,靠着众将拼死保护才保了一条命回头,才摆脱了第二次被俘虏的命运。

狼狈不堪地回国后,召开了总结大会。与会人员一致埋怨宋襄公不该与强大的楚国交战,更不应该采取那种打法。宋襄公拧着脖子,涨红着脸反驳道:“君子必讲仁义。不能在对方有危险时去攻击;受伤的敌人不能再去伤害;头发花白的老兵不能去俘虏他们,这是原则问题,我虽败犹荣!”

一年后,志大才疏的宋襄公因箭伤复发,在一个风雨夜死去。据说,死前口中还喃喃念叨:“为君子者,我虽败犹荣!”

兵者,诡道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