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一艘公主號郵輪發生疫情

截止今日上午9時,美國“至尊公主”號遊輪上已有21人確診,其中包括19名船員和2名乘客。美國疾控中心表示,目前正在對“至尊公主”號郵輪上出現的“小規模”新冠肺炎新病例情況進行調查。

美國又一艘公主號郵輪發生疫情


美國又一艘公主號郵輪發生疫情


隨著全球疫情進一步發展,現在已經不是“會不會爆發”、“會不會很嚴重”的問題,而是一定會很嚴重、嚴重到什麼程度的問題。個人認為面對這一局面,中國應應當立刻開展撤僑工作準備!

美國、日本、歐洲採取佛系抗疫方式,他們抗疫的主要思路:賭國運。就看疫苗研製生產出來之前,損失能不能夠承受。能承受咱就佛系抗疫,不能承受就抄中國卷子,這種形勢已經決定了這必然是一場全球性嚴重疫情,從一些疫情失控地區撤僑應當早做準備,免得事到臨頭措手不及。

滯留國外的中國公民是不可能丟下不管的,都是中國公民,國內的就不惜一切代價確保生命安全、國外的就丟下不管,這不可能。隨著一些國家“佛系抗疫”的持續,很顯然是在賭,賭病毒隨著氣溫回升會自行退散、賭造成嚴重社會崩潰之前疫苗上市、賭特效藥真的有效。放在單獨一個國家,賭命這種事情可以理解,畢竟人家有人家的國情,當然也有賭成功的可能性。然而放在世界上來看,肯定會有賭命失敗的國家,而且不會只有一個。

大規模撤僑現在看來不可避免。

這可不是2011年利比亞撤僑的規模能夠比的,一旦需要從好幾個國家撤僑,規模不可同日而語。同時,這是從疫區撤僑,跟因為戰爭撤僑是兩回事,既要保證中國公民安全回國,也要防止疫情倒流回國內,這將是一場不管是規模還是方式都完全不一樣的撤僑行動。

而兩次“公主號”事件已經充分說明了現有海運撤僑手段的不靠譜

不管是現有郵輪、遊輪、貨輪還是軍艦,都不具備船上隔離的條件,必然造成船員、乘客的大規模交叉感染,主要是生活設施和空氣循環系統的問題。

1、生活設施無法隔離,沒有足夠的單間保證人與人的隔離,送餐、清倒垃圾都不可避免要接觸隔離者,缺乏洗消通道。

2、空氣循環設施不適用,遊輪、郵輪都是使用的中央空調系統提供新風,而且是“正壓式”的,也就是往房間裡吹風。軍艦倒是有核生化防護系統,可惜依舊是正壓式的,可以把房間裡的空氣吹到外面來感染船員和服務人員、醫務人員,而且在房間內部依舊是一個通風系統。

而空運撤僑手段又面臨著不夠用的困境,而且飛機裡面也做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隔離。空運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僑民接回來以後要隔離,地方、機場夠不夠用也要考慮。機場畢竟只是個交通樞紐,不一定具備很強的收容隔離能力,何況國內還要復工復產、保證正常生活秩序。

我個人認為最終需要前往散佈在美洲、歐洲、亞洲不同方向上的數個國家撤僑的話,最好的方式還是以海運為主,到港以後在船上就地隔離、就地檢測,這樣對國內疫情防控的壓力是最小的,也能應付撤僑的規模。空運只是輔助手段,一旦交通樞紐的隔離收容能力達到飽和就無法使用了。

但是現有的海運交通工具肯定是沒辦法使用的,那隻會造成進一步的交叉感染。

一方面,也可以改動現有郵輪、遊輪的空調通風系統,同時改造大量客房以實現單獨隔離。然而這並不現實,實施起來會很慢,一艘已經造好完工的船哪有那麼容易改。尤其是軍艦,那都是黃金一樣貴重的國之重器,咱也不是土豪。

另一方面,可以用集裝箱貨櫃船臨時改成撤僑專用船。改造一定數量的集裝箱用作臨時隔離設施,一旦需要撤僑,可以立刻裝船出發。

美國又一艘公主號郵輪發生疫情


國內改集裝箱活動房的能力不說是全球第一,怎麼也能夠滿足緊急撤僑的需要了,畢竟那麼多工地在那兒擺著,真的需要的話,一個月時間給你改出成千上萬的臨時集裝箱沒問題。

當然,這些集裝箱應當具有負壓通風功能,集裝箱內部空氣被抽出來過濾之後再排放出去形成負壓,新鮮空氣因負壓作用流入集裝箱供隔離人員呼吸。

一個標準集裝箱可以分隔4個相對獨立的空間並且保持最低舒適度,每個空間層高2.4米,面積7.2平方米,可以具備基本的生活條件。上水可以使用軟管增壓供水,留出接口就行。下水也可以集中處理排放。

包括樓梯、走廊在內都可以用模塊化方式解決。

現在一艘大型集裝箱貨輪的裝載量可以達到5000TEU左右,算上必不可少的醫護人員、服務人員,可以一次裝載上萬人實施撤離。僑民撤回國內後還可以在港口外錨地隔離,達到規定隔離時間。經濟上,疫情過去後這些集裝箱還可以消毒出售,用在工地臨時住房上。

改造其它輪船軍艦都會代價高昂,效果也不會好,還耗費時間。

我們當然不希望出現這種極端情況,但是不得不做準備,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我們也希望任何國家都不要出現社會秩序崩潰不得不撤僑的情況,然而防不住別人抄作業都不會抄,非要往死裡作。

希望能夠對這個問題提起高度重視,以免措手不及。這個病毒最大的特徵就是喜歡打臉,喜歡讓你措手不及,早做準備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