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建县,中国板栗之乡,河北这个县得名是因为一条河流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位于河北、辽宁两省交界地的宽城满族自治县的故事。


1963年建县,中国板栗之乡,河北这个县得名是因为一条河流

宽城满族自治县的大致轮廓


提起宽城,很多人会想起这里盛产板栗,想起这里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气候。不过,关于宽城满族自治县的得名,估计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今天,我们就以这篇文章带您来了解一下。


1963年建县,中国板栗之乡,河北这个县得名是因为一条河流

板栗


“宽城”的得名最早是因为这里在元代设立的“宽河驿”,元朝一统天下后,在今天宽城境内设置了供邮传人员歇宿的驿站。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洪武22年(1398年),因为当时宽城地处明朝北部边界地带,境内地势险要,是战略军事要地,明廷就在此设置了宽河千户所,有驻军奉命把守。


1963年建县,中国板栗之乡,河北这个县得名是因为一条河流

胡军版朱元璋


不过,此处所说的宽河,实际指的是当时宽城境内的一条河流:豹河(也就是今天的瀑河)。对此,在《明史·地理志》中载有明文:(千户所)东南有宽河,一名豹河(今瀑河),下流经迁安县西北,又东合于滦河。


1963年建县,中国板栗之乡,河北这个县得名是因为一条河流

《明史》书影


这条豹河是滦河的支流之一,也是宽城境内的重要河流。千户所和驿站都以这条河的别称命名。到了后世的1968年,在宽城一带设县时,就取宽河的含义,将县称为了“宽城县”。到了1989年,宽城满族自治县成立。


因为这段历史,在宽城民间,也有着“元设宽河驿、明筑宽河城”的说法。


1963年建县,中国板栗之乡,河北这个县得名是因为一条河流

蟠龙湖


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宽城满族自治县也以出产板栗、苹果而著称。而宽城境内的“宽城背杆”,也是本地独具特色的民间文艺形式。此外,宽城优美的自然风光也孕育出千鹤山、蟠龙湖等自然景观。


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新时期的宽城满族自治县,以博大的胸怀迎接着四海宾朋来此游览,参观。宽城满族自治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1963年建县,中国板栗之乡,河北这个县得名是因为一条河流

今天的瀑河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