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被处决后,官员抄家时发现7个字,雍正知道后反应如何?

繠鷽_á孏静


年羹尧一生立下无数战功,在中年时期位极人臣,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他率军平定西藏乱事,平息了青海罗卜藏丹津。解决了清朝多年来,一直头疼的难题。

雍正继位后,更是对年羹尧百般恩赐。只是年羹尧拥有权力后,渐渐变得骄傲自满。最终引起雍正不满,以三尺白绫,结束了他的一生。而在给年羹尧抄家的时候,又发现了七个字,引来了另一番祸患。

说这七个字之前,得先说下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转变。

很多人不知道,年羹尧在当抚远大将军之前。在康熙三十九年的时候,就已经凭借自己的本事,考上了进士。可以说,年羹尧是有勇有谋,而且饱读诗书。

正是因为自身本事足,才会先后得到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喜爱。雍正继位后,年羹尧屡立战功。从四川巡抚再到抚远大将军,赐封一等公,前后也仅仅花了16年。这样的晋升速度,在当时的难以想象的。

雍正对其极为看重,对年羹尧的宠信,一时之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开始恶化,其实是从雍正二年开始的。当时年羹尧立下大功,雍正派王公大臣去迎接他。他竟然十分傲慢,根本不将大臣们放在眼里。

面见雍正之时,举止也没有臣子的表现。加上京城之中,一直有风言风语。终于惹怒了雍正。仅仅用了一年,年羹尧从风光无限,就变成了过街老鼠。其实,年羹尧的结局,早在之前就埋下了伏笔。在他家发现的七个字,其实就是证据。

这七个字,到底是什么?雍正知道后的反应如何?

年羹尧死后,雍正派官员去抄家。这一去,就发现了年羹尧的秘密。在年羹尧的家中,有一本叫做《读书堂西征随笔》的书籍。

这是他的幕僚汪景祺,为了拍年羹尧的马屁,才写下了这本书。里面有七个字,是“皇帝挥毫不值钱。”正是这七个字,让雍正震怒。将汪景祺杀了,头颅甚至还挂在城门口多年。连他的家人都被殃及,全部发配宁古塔为奴。

这也不能怪雍正,因为这七个字,讽刺的是康熙皇帝。当年康熙皇帝南巡无锡,遇到一个文人。康熙皇帝见到此人颇有才情,便为其提了一首词。但那个文人,觉得这首词有些浅薄,便把这件事记了下来。

而汪景祺得知这件事后,便做了一首诗。“皇帝挥毫不值钱”,就是这首诗的第一句。汪景祺借着讽刺康熙皇帝,来讨好年羹尧。如果年羹尧是个本分的臣子,早就将他杀了,结果反而将他纳为幕僚。可见在年羹尧的心里,就已经不拿雍正当主子了。

年羹尧之死,其实说白了,是他花样作死。当奴才,就要守奴才的本分。他在得到权势之后,不懂得韬光养晦。反而大肆敛财,培养自己的小势力。从汪景祺送他的这“七个字”,也能看出一二。说句难听的话,他不死谁死呢?


十点历史君


事情是这样的:

当年年羹尧被朝廷罗列92款大罪后没多久就被雍正赐死狱中。年羹尧死后,朝廷派人去查抄年府,在年府中,官员发现七个字,这七个字是“皇帝挥毫不值钱”。

据说这七个字是汪景祺写的,当雍正得知后气的口吐鲜血,于是他大怒之下也将汪景祺处决了。


关于这段记载到底是不是真的已经无从考证,但正史上关于汪景祺也确实有这么一段类似的记载:

汪景祺少年即成名,本身很有才华,也很恃才傲物,一般人根本看不上,后来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年羹尧,受年羹尧的赏识而当了他的幕僚,对于年羹尧,汪景祺是非常的崇拜,跟随他的这几年,汪景祺写下了《西征随笔》一书。

这本书记载了汪景祺随年羹尧西征时途中亲历见闻,还有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史事。

但除了记载这些所见所闻之外,汪景祺还在书中极力夸赞年羹尧,甚至在书中称年羹尧是“宇宙第一伟人”,还说历代名将郭子仪、裴度等人“较之阁下威名,不啻萤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哉!”不得不说,汪景祺这马屁拍的着实很有才华!


也因为这些内容,年羹尧非常的喜欢,于是就收藏了这本《西征随笔》,但是汪景祺除了在书中称赞年羹尧外还时不时的讥讪清代统治者。

当朝廷官员查抄年府时,这本书就被抄了出来。可以想象到,当雍正皇帝看到这本书上对清朝统治者的讥讪之词和对年羹尧的称赞之词后会有多生气!

后来雍正在首页题字:“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没过多久,汪景祺便因“作诗讥讪圣祖仁皇帝,大逆不道”被枭首示众,脑袋被悬挂在菜市口的通衢大道上,一挂就是十年。直到雍正驾崩乾隆上台,经左都御史孙国玺上书,才将王汪景祺的头颅择地掩埋。


所以“皇帝挥毫不值钱”或许就是这本《西征随笔》中对清朝统治者的讥讪之词吧!


咸鱼闲聊


雍正三年,年羹尧因将四字成语“朝乾夕惕”写错,雍正帝大发雷霆。朝廷官员都知道雍正皇帝要收拾这位,为满清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臣。于是纷纷落井下石,罗列了96条罪状,最终年羹尧被雍正皇帝赐死并没收家产,可谓是雍正在位期间第一笔“文字狱”。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年羹尧非粗心者,将朝乾夕惕写作夕惕朝乾,是“直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归之于朕耳。

然而当执行官福敏去抄家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一本书《西征随笔》,其中一篇文章《上抚远大将军一等公陕甘总督年公书》中有七个字:“宇宙之第一伟人”。这还了得,这本书将年羹尧比喻成月亮,太阳,而历史上著名的大将都只是星星。同时另外一篇文章《诙谐之语》中更有大逆不道之语,也是七个字:“皇帝挥毫不值钱”。于是福敏觉得事关重大,立马向雍正帝汇报。

据《西征随笔》记载: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

雍正帝看到这七个字,怒火中烧

雍正帝拿到这本《西征随笔》,仔细阅读之后,大发雷霆,雍正想着:年羹尧是第一伟人,那我算第几,这不是说我不如年羹尧么?于是就又想到年羹尧这几年的行为,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西征随笔》)

  • 年羹尧持宠而骄。蒙古王公和额驸见到年羹尧必须跪拜,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哪怕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雍正觉得这点年羹尧做的比较过分,清朝的规定是圣谕到达的地方才需要地方大员跪拜,而年羹尧的举动无疑是僭越之举。朝廷风言风语时不时传到雍正耳朵里,只是碍于年羹尧的军功,默默的承受着。

  • 收受贿赂,贪赃枉法。年羹尧在当时文武官员的任选上,要求自己所保举之人必须优先,而且雍正帝对于年羹尧的请求都一律准奏。因此被称之为“年选”。所以在陕甘四川等西部地区形成了以年羹尧为首的势力集团,这严重威胁雍正的皇权。在雍正正值大力整顿吏治时期,卖官鬻爵的事情年羹尧也是手到勤来:直隶总督赵之垣为了投入年羹尧门下,先后贿赂了年羹尧20万辆白银,最终查抄年羹尧时其财富拥有百万之巨大!

这还不是让雍正最气愤的,关键是这本书里,还有另外七个字,简直要让雍正骂街!什么叫“皇帝挥毫不值钱”?要知道整个大清朝,如果有谁得到皇帝的墨宝,那可是天大的恩赐,裱起来那绝对是尚方宝剑,在当地就可以横着走了。可是居然有人说皇帝的墨宝一无是处,这不是让给雍正上眼药吗?而且说得还是康熙帝!于是怒火中烧,下令彻查到底是谁写的大不敬之词。最终官员锁定了“肇事者”,举人汪景祺。
(雍正剧照)

汪景祺跟年羹尧的关系

汪景祺,康熙五十三年中举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他的父亲汪霖,曾任户部侍郎,兄长汪见祺,曾任礼部主事。可以说本来他也能算得上是个地方官二代,但是仕途不顺,这或许也是他写出皇帝挥毫不值钱的一个可能原因。

雍正二年初,汪景祺给时任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写了自荐信,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在这封自荐信里就写了年羹尧是宇宙之第一伟人,比郭子仪之类的大将都优秀太多。年羹尧看到自荐信,就将他招为幕府。
(年羹尧剧照)

雍正既然找到了罪魁祸手,那么他是怎么处理汪景琪的呢?

雍正恨得咬牙切齿,在《西征随笔》这本书的封面上,用朱笔愤怒的写下:“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意思就是说,这个人这么狂妄,真的是发现得太晚了,应该早点拉出午门斩首示众!于是派人抓捕汪景祺,不久便以大逆不道,侮辱圣祖皇帝为由,斩首示众。他的脑袋被挂在菜市口的大道上示众,这一挂就是十年之久,可见雍正对他是有多么气愤,当然也不排除雍正忘记了这个事。


他在朝中做官的兄弟和家中的子侄也都受到了牵连,被发往宁古塔流放。妻女亦发往黑龙江与披甲人为奴。披甲人可近似的认为,边境的士兵。直到雍正驾崩后,乾隆继位。才有大臣上疏此事。在得到乾隆的同意后,汪景祺的脑袋才被从城楼上取下来掩埋,这件事到这里也就算是彻底结束。

年羹尧的自杀或许掺杂了雍正的主观思想,但功高震主是每个帝王都忌讳的事。在封建王朝,言论是不能自由的,读书人如果想要保全自己,低调行事才是上上之策!


历史每日说


答:准确地说,是年羹尧被雍正赐死狱中后,朝廷官员到年府抄家,发现了一本书,书中有七个字特别刺目,不,是特别刺心,让雍正气得七窍生烟,大发雷霆,后果很严重。

这本书,是年羹尧的幕僚汪景祺著作的《西征随笔》。

从很大程度上说,年羹尧落到身败命裂的地步,与汪景祺不无关系。

汪景祺本是一介寒儒,自视极高,不屑与一般人交往,也无心科考仕途。

按理说,是不能掀起什么样的风浪的。

年羹尧是雍正朝的大将军,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权倾一时,威震一方,因此得到了汪景祺的景慕。

汪景祺不辞劳苦,千里迢迢地前去投奔。

注意,很多人以为,年羹尧既然为大将军,那他就是武人出身,功名和官职都是靠在疆场上一刀一剑拼杀出来的。

这个想当然的看法是错的。

年羹尧是安徽凤阳府怀远人,妥妥的文人出身,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后改隶汉军镶黄旗。

年羹尧和汪景祺相见,谈诗论对,畅谈古今,越聊越投机,越聊越对胃口,从此视如心腹知己,形影不离。

汪景祺的《西征随笔》就是在追随年羹尧西征时,记录途中亲历见闻,以及抒发政治、军事等各种见解的笔记书。

汪景祺对年羹尧推崇备至,在书中极力夸赞年羹尧,说年羹尧是“宇宙第一伟人”,甚至鼓动年羹尧造反。

事实上,雍正在修理年羹尧时,就风闻汪景祺的一些作派了,但没抓到实质把柄。

当抄出这本《西征随笔》,那里面的罪证那是一抓一大把。

当然,前面说,最让雍正气歪鼻子的是七个字:皇帝挥毫不值钱。

这七个字有什么典故吗?

原来,康熙当年南巡无锡,有一个姓杜,名诏,字紫纶的诸生,极度渴望拍马屁,他在道路边跪献颂诗。康熙读了,龙心大悦,赐御书绫字。杜诏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供着、奉着。杜诏的一个朋友看了康熙的题词,认为皇帝的文墨不过如此,大为鄙夷,作了一首七言绝句进行讥讽,开头第一句就是“皇帝挥毫不值钱”。

也就是说,这首诗并非汪景祺原创,但汪景琪却认同诗里的意思,煞有介事地摘录上自己的《西征随笔》中去,明显含有讪君之意。

雍正一看这个狗屁文人如此无礼,气得三尸神暴跳,下令将汪景琪枭首示众,其家人被发配到宁古塔永世为奴。


覃仕勇说史


自古皇帝皆是薄情寡义,不顺眼了,不听话了,找个理由,砍了,朕就是这么随意,怎么着?

就拿年羹尧一家来说,妹妹华妃,嫁给雍正开始得宠,雍正把她宠到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地步,结果呢,还是难逃一死。年羹尧也是,授于那么多的头衔职位,还是以赐狱中自尽的结局收场了,雍正不光抄了年家,连年羹尧的幕僚都不放过,怕是杀红眼了吧!


年羹尧打的一手好算盘!

年羹尧本人是很有军事天赋的,平定并驻扎西北地区,让外敌不敢侵犯。帮助雍正在血雨腥风的夺嫡路上杀出一条血路,替雍正扫清了前方障碍。雍正本人呢?路都给我清理干净了,我悠哉悠哉的上位就好了!

开始的年羹尧甘愿做这些,雍正登基了,那自己就是功臣啊,男人该有的地位,尊严都有了,这不就是该有的生活嘛。没想到的是,雍正还瞅上了她的妹妹,更是把她宠上了天,这时的年羹尧就变了。

妹妹是宠妃,自己又是肱骨之臣,要是妹妹在生下个男孩,嘿嘿,那这天下就该有所变化了。聪明的年羹尧能想到这里,雍正怎么可能是想不到呢,那我就让你不孕不育好了,没有孩子,你能翻出什么浪来,我宠着你妹妹,你给我前朝效力,一举多得!真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竹篮打水一场空!

年羹尧打死都不会想到妹妹无法有孕,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个孩子,罢了,先过好当下吧!男人嘛,有权有地位了都会变。首先钱不嫌多,买官卖爵,这一笔就能赚好多。其次军饷也能克扣,又是一大笔,还有下级“孝敬”的呀,很多很多,就是那种人在家中坐,钱从门外来!贪污已经够年羹尧喝一壶了,结果他的幕僚也是嫌他活的太久了,来送他一程!

不得不说,汪景琪真的是个人才。为了拍年羹尧的马屁,什么话都敢说。他写了一本书,叫《西征随笔》。其中有首歌颂年羹尧的诗,皇帝一看就大发雷霆,“皇帝挥毫不值钱…”这不明摆着说皇帝的老父亲不好嘛,巧的是雍正是超级佩服他的老父亲。完了,闯下大祸了。


不止这些,还称赞年羹尧是宇宙第一伟人,汪景琪是没把雍正放在眼里吧,这么大胆,不杀你杀谁?

更要命的是他还写了篇《历代年号论》,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历朝历代年号中有“正”字的皇帝都不得善终,列举了一大群皇帝的不好的下场,自作聪明的汪景祺还玩起了拆字游戏,把“正”字拆开,即“一止”。这下皇帝真的怒了,不把朕放在眼里,把我老父亲批的不成样子,还敢诅咒朕,拉出去,斩立决。

就这样,年羹尧赐狱中自尽,幕僚是斩立决!


斯幽说历史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年羹尧被抄家时发现了七个字,雍正知道后是如何反应的”。

话说在年羹尧被处死后,当官员在对他进行抄家的时候,在其家中发现的七个字是“皇帝挥毫不值钱”。这句话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怎么会出现的这七个字?雍正帝在知道后他又是如何反应的呢?且听我细细给你道来:

其实,康熙帝时期,年羹尧就已经很受康熙皇帝的赏识,当康熙帝驾崩后,他又帮助雍正帝牵制老十四,为雍正能够登上帝位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所以,雍正的也是知恩图报,于是对年羹尧大加赏赐,给了年羹尧很多奖赏和荣耀,一时间成了雍正面前的红人,而且二人的君臣关系那是相当的融洽。

年羹尧是越来越位高权重,时间一长,就被大臣们捧的飘起来了,有的找不着北了,自我感觉良好,而且还有妹妹为贵妃在后面为自己撑腰,自己觉得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有时候连自己的主子雍正的都不放在眼里。雍正帝对年羹尧也是一种忍让,但年羹尧却一直作死,所以,这也不能怪雍正帝无情无义。

后来,雍正帝削其官、夺其爵,然后列出年羹尧的92条大罪,每一条都可以要了年羹尧的命,最后赐令自尽,同时令相关部门查抄年羹尧的家。然而,在年羹尧的家中竟然查抄出一本书,叫《西征随笔》,这本书本是年羹尧的幕客汪景祺为了拍年羹尧的马屁所写的传记,书中就有“皇帝挥毫不值钱”这七个字。

雍正帝在知道这七个字后,当时就怒火攻心,一口鲜血吐出来了。当即下令立即处死汪景祺,这还不解气,又命人将其尸首悬挂于城门之上,这一挂就是10年,直到乾隆帝的时候才被取下埋葬了。在乾隆时期才被取下来埋葬。而且汪景祺的所有亲属都披甲为奴,可见雍正帝有多么恨写这七个字的人。


大史官


雍正三年,对年羹尧来说,这真是悲催的一年。

军权在握、荣耀无限的他先是军权被夺,接着被革职入狱。本来,雍正还在犹豫,是否杀年羹尧。不过,后来,雍正又从年羹尧家里抄出了一本书。这让雍正下定了杀年羹尧的决心。书中写了什么呢?

(年羹尧剧照)

说起来,年羹尧可是得到两朝皇帝器重的人。

在康熙年间,他凭着极好的文采高中进士,随后先做了几年文官,由于他兢兢业业,做事稳重又公允,因此得到康熙的嘉奖。

后来,四川屡有叛乱,康熙认为年羹尧是个人才,将他破格提拔为四川巡抚,让他在不到30岁的年纪,便成了封疆大吏。

舞台大了,年羹尧的能力更展示得淋漓尽致,康熙这才发现他不仅秘书做得好,地方治理得好,他还能征善战,在军事上很有才干。于是,在他平定四川叛乱后,便再次提拔他为四川总督,让他统领一方军政大权。

雍正还是雍亲王时,便有心结交年羹尧,娶了他的妹妹。这样一来,年羹尧便成了雍正的大舅哥,在雍正争夺储君之位时,年羹尧更是尽心尽力。毕竟这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投资。

也正因此,在康熙去世时,年羹尧在青海统领大军,掌管后勤补给等大权,所以统兵三十万的十四阿哥胤禵才不敢作乱,雍正才得以顺利继位。

正因如此,雍正视年羹尧为恩人,对他百般倚重,不仅给他加官进爵,朝堂事务也多听从他的建议。

年羹尧在外,雍正为表荣宠,珍玩、御书、药品……那是经常让宫人专线快递给他。

有一次,雍正赐年羹尧荔枝,为保证新鲜,他命沿途驿兵不得耽搁。仅用6天,便将荔枝从京城送到了年羹尧所在的西宁。

特别是年羹尧平定康熙多年都未能解决的青海叛乱后,雍正更是对他青眼相待,给予他的权利和荣宠也越来越多。不仅如此,他还在年羹尧送来的奏事折上朱批:“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尔用心爱我之处,朕皆能体会的到。”

雍正自认为他和年羹尧的群臣关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他还感慨:“从来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尔之庆幸,固不必言矣;朕之欣喜,亦莫可比伦。总之,我二人做个干古君臣知遇榜佯,令天下后世钦慕流涎就是矣。”

(雍正剧照)

谁知道,君王心,海底针,前一刻雍正还对年羹尧款款情深,后一刻竟将他拘在了大狱之中了!

原来,随着叛乱平定,雍正的帝位巩固后,雍正就越来越觉得年羹尧太过放肆了。

一是,自恃功高。年羹尧对朝臣骄横跋扈不说,皇亲国戚向他问候,他也多是爱理不理,雍正派去的御前侍卫,不仅不能得到优待,还被他当作“前后导引,执鞭坠镫”的奴才使唤。甚至在雍正面前,他也“御前箕坐,无人臣礼”。雍正为他这种种跋扈的行状,不乐。

二是,贪得无厌。雍正继位后为了整治吏政,惩治贪官,进行了一系列的强势手段。然而年羹尧毫不收敛,反而统军在外时,大收贿赂,贪污军饷钱粮等。生活极为铺张浪费,以至每月光是军饷就得拨150万白银之多。雍正问他,能不能少一点,他一口回绝。年羹尧贪婪无状的行为,和雍正治贪反腐的策略背道而驰,雍正因此不满。

三是,干涉人事。凡是年羹尧保举的人,必须起用。不和他同心同德的人,都遭到他的打压排挤。如此一来,一些想升官发财的人便走了他的捷径。不仅如此,年羹尧还虚报军功,贪领官职给那些走他门路的人。

朝堂也好,他所在的川陕也好,几乎都有他的小团体。

结党营私历来是皇帝最忌讳的事,而年羹尧手握军权,又四处安插的都是他的羽党,雍正对此不得不防。

所以,雍正三年时,雍正见时机已成熟,便借机解除了他抚远大将军的职务,改任杭州将军。

这信号很赤裸裸啊!

那些平时被年羹尧欺压,与他不睦的官员立刻弹劾他的罪状,并请求雍正治其罪。于是,雍正便顺应大家的意见,将他拘捕下狱。

随后,又着令抄家。

(雍正剧照)

那本《读书堂西征随笔》就是从年羹尧的府中抄来的。

据主理抄家的官员上报称:“臣等细观,其中所言甚属悖逆,不胜惊骇,谨将书二本封固,恭呈御览”。

雍正看后,亦是勃然大怒,并在封面上写下“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

这本书为何让雍正如此恼怒呢?

写这本书的人叫汪景祺。

汪景祺也是官人之后,他年少才名在外,因此自视清高,不与士人往来。可惜世事弄人,他数次参加科举考试都不得中。直到康熙晚年时,他才考中举人。此时的他已年近四十,哪里还有机会入仕为官呢!

后来他得人举荐,认识了年羹尧。为了取悦年羹尧,他极尽阿谀奉承之语,甚至夸赞年羹尧为“宇宙第一人”。

(汪景祺剧照)

此时的年羹尧正是居功自傲、恃宠而骄的时候。汪景祺的马屁,让他非常受用,于是他将汪景祺聘为幕僚。

汪景祺认为,只要抱紧年羹尧的大腿,以后荣华富贵必定不是梦,所以他写下了《读书堂西征随笔》,献给了年羹尧。

在这本书里,汪景祺不仅极力夸赞年羹尧,还妄论时事,揶揄先帝。甚至连雍正的年号,也要议论一番。

雍正看完这本书后,便又给年羹尧加了一条罪,那就是“私藏逆书,密不上报”,随后便勒令他在狱中自裁而死。

至于汪景祺,本就不是个能掀风作浪的人,所以刑部奏议,将他斩立决。

然而,雍正不同意,雍正在书中找到一首诗,表示汪景祺讥讪圣祖,大逆不道,应处以极刑。其家人应发配宁古塔,与穷苦披甲人为奴。

什么书让雍正耿耿于怀呢?

原来,康熙在位时,曾南巡无锡,有个士人将所作诗文给他看,他看后颇为喜爱,于是为其题词。只是那个士人觉得他所题词有些浅薄,所以便将此事记在日记中了。

没想到此事让汪景祺知晓了,于是他在书中便做了一首诗,诗曰: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

皇帝挥毫不值钱,这还了得,所以汪景祺必须是极刑!

(参考史料:《清史稿》)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七个字便是“皇帝挥毫不值钱”。

有没有搞错?皇帝是谁?他是最高领导者,难道不应该是“一句顶一万句”吗?

九子夺嫡太艰难,雍正登位不容易,所以他在位的时候更加的励精图治,谋一个利国利民,谋一个青古留名,在他的治理下,清朝一步步繁盛一步步强大。

当然,庞大的清朝并不是处处光明,黑暗腐败的暗流也是蠢蠢欲动,美人是为江山所做的准备,自古就是皇帝做出的抉择,从另一方面讲,无论是功臣还是身边人,绝情才是杀伐果断的利器,是皇帝最大的助力!

年羹尧的妹妹在后宫稳坐华妃这个位置,大多数人对于一丈红的了解就来源于影视剧中的华妃。

华妃可以在后宫中如此高调行事,不仅仅是她自身的能力,更有她的兄长父亲在朝为官数十载作为支撑。可是等到年家落败,被皇帝抄家时,雍正断了华妃的一切念想,基于她兄长的种种作为和她自身的问题,过去有多宠她,现今就有多厌恶她。

而我们今天不得不提一下她的哥哥年羹尧,官居高位却得意忘形、不知收敛,最关键的是,他还有一个猪队友。

在那样的时期哪个高官没有参谋?哪个幕僚会不知道称赞自己的主子以求荣华富贵?哪个幕僚不知道要在乱世之中有依靠,向远处看?但哪个幕僚会像汪景棋一般煽风点火?

明知自己主子的命运危机四伏,却仍然孜孜不倦致力于用言语抨击时代,抨击最高统治者。一句那样的话让雍正在已经死去的人身上再恨上一笔。说什么“皇帝挥毫不值钱”,将自身命运全部改写。

年羹尧自身就问题多多,都说居功不自傲,他不仅仅是自傲,而是已经变成了自负,祸害了自己,连累了挺不容易的妹妹。


雍正那个时代本就大兴文字狱,说白了就是非得在鸡蛋里面挑个骨头,歌唱先人的诗篇也有可能涉及罪名以至于被关押,皇帝本就受不了常人的话语,会钻下牛角尖,更何况是自己的臣子呢?

从年家的书房中搜集到的字句,是写在纸上,这汪景棋本来是吐槽一下有人太过奢侈,可谁曾想会有这么一天,阴差阳错变成了物证。

如果汪景棋能够活到乾隆下江南的时刻,可能会惊呆到下巴过于张开以至于脱臼了。

他将很深刻地了解到什么叫“祸从口出”,尤其是局势险峻的时刻,假如年羹尧没有其他的错误,仅仅他的幕僚一句话就能连累他至死,现在一想,年羹尧死在搜出这些字语之前也是挺幸运的,不然皇帝盛怒,他肯定少不了被多折磨一轮。

雍正一生艰辛,哪怕是做了皇帝也未曾减少对自我的要求,为了管理这偌大的清朝,他所设立的管理机关备受争议,太过于抠细节,反而引起更多的人非议,这真的能堵的住这天下人悠悠之口?

雍正在看到那七个字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惊怒,第二反应是反思。



从他的后宫,从他的前朝,他会清晰地感觉到百姓眼中的自己,对手眼中的自己,他为自己家这个江山付出了那么多,可后世的繁华与共中却没有他的名字,他更多的应该是身心俱疲。


历来现实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题主说的年羹尧这七个字的事,咱可以用一句老话来形容,这叫胡敲梆子乱击磬——高兴一时算一时,那叫个得意忘形啊!

人啊本来就是一种情绪化的动物,您这一得意,齐活,这就喜欢在作死的边缘进行无底线的试探。

年羹尧这一试探,直接就撞到了雍正虎视眈眈的眼珠子里去了。而雍正这人肚量他又不大,结果还用猜吗?剁了你都不解恨!

咋说呢?虽然雍正这人是不咋地,但话说回来满清十二个皇帝中,相对来说老百姓的生活还就属他这一代好一点;虽然扣扣索索了一点,但纵观整个满清还就他这朝代国库里有银子。至于其他皇帝那国库里都能饿死耗子。

哎!这一扯有点远了,咱把话头拉回来接着这年羹尧继续聊。

年羹尧

年羹尧这人是雍正家里的包衣奴才,啥是包衣奴才?简单的说就是家里奴才生的孩子,咱瞅电视老是说家生子,家生子的,他说的就是包衣奴才。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这包衣奴才地位是不是低啊?”

低是低了点,那就看怎么个低法!您要是搁家里边,一个是主子一个是奴才,当然低。但满清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因为他这满人的人口不多,所以就允许满人家里的奴才,进入政府体系任职。这要是碰上一个有才华的奴才,得,这就会有奴才的官比主子的官都大的现象,这个时候这就弄的两人就比较尴尬了。

这个时候主子如果放了你,你就成了自由身,如果不放你,得,人家再落魄他也是你的主子,见了面您得给人家磕头。

而这年羹尧就是雍正当王爷的时候,从家里边放出去的人。作为马后炮咱都知道,年羹尧确实有才华,这就被康熙给相中了。

1700年中了进士,这就进了翰林院,慢慢的熬到了内阁学士,接着就外放当了四川的巡抚,也就用了九年时间,这速度跟坐火箭差不离了。作为一个封疆大吏,居然还不到三十岁,这也没谁了。

所以大家伙也看出来了,这年羹尧入职的时候,是以文官的姿态进入的,可这后头就给跑偏了,进入了武官系统。

咋跑偏的呢?大家伙都知道,康熙那时候,天天的拎着个大刀片子开战,基本就没有歇过。这年羹尧也就跑到揍噶尔丹的前线,一波操作下来。

康熙感觉这人还行,这就让年羹尧一脚丫子就跨进了武官的行列,四川的军政大权一股脑的就塞给他来管理。

这一家伙就开启了年羹尧开挂的时代。

年羹尧和雍正

这后来年羹尧在九子夺嫡中,又站对了队伍,跟着雍正混,作为一个拥有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他这一票及其关键,把个老十四盯得死死的,也让雍正继位顺利了不少。

作为回报,川陕总督的帽子,那只能给宗室的抚远大将军的帽子一股脑就丢给了他年羹尧。

这还不算,啥太子太保,啥一等公的帽子可劲的往年羹尧的头上盖。

雍正感觉这样还是不能体现君臣一体,得,这又给年羹尧的妹妹整上贵妃的帽子,而且这还是雍正手上第一个贵妃。这时间点上,咱有句老话形容,那是老鼠同猫睡觉——您这是没事练啥胆啊!

您小心谨慎一点,这辈子糊弄糊弄也就过去了。可年羹尧却偏不,非要跑老虎屁股后头摸,再说您摸一把就得了,他还偏不,摸了又摸屡屡僭越。

那飘的都不知道天在哪,那小心肝涨的都成气球了,您就算当着这雍正的面他都掐着大腰子,玩跋扈。

那雍正能惯他这毛病吗?当然不能啊!

这一家伙下去,九十二条大罪,其中三十条就够把娘要的脑袋给剁了。但雍正考虑到整个大华夏的地界年大将军这四个字的认知度都赶上他这皇帝了,所以就把整到监狱里头,来了个自裁。

年羹尧的老爹和兄长躲过一劫,但官帽子都丢了,儿子年富被砍了,家也被抄了。

而在抄家的时候,这就抄出了事,这事就是题主说的那七个字。这七个字写在《西征随笔》这本书里。

七个字的事

而这本书是年羹尧的幕僚整的一本拍马屁的书,给年羹尧歌功颂德用的。雍正拿来一瞅“皇帝挥毫不值钱!”这还不算,这书里还夸年羹尧是宇宙第一伟人。哎呦我去,这拍马屁都不害臊的,都快赶上朝鲜半岛那宇宙第一帝国的那帮子人了。

“丫丫个呸的!”雍正一口老血好悬没吐出来。

满清的皇帝对汉人防范的很紧,尤其是思想上的防范,所以他这文字狱弄的是一波接着一波的,您这七个字是啥意思?还宇宙第一伟人?你以为吹牛不会死吗?

“谁写的?”雍正放过来一瞅,作者——汪景琪。

“剁了!”齐活,简单的俩字,直接就把这汪景琪给拉到菜市口给剁了,这还不算完,把这汪景琪的大脑瓜给挂在了菜市口那通衢大道上的旗杆上,而且一挂就是十年。直到雍正崩了,乾隆爬上来,下边的人整了个折子说这事,他那脑袋瓜才被摘下来,找了坑给埋了。

就汪景琪这本书,不仅害了自己,还搭上了一家老小,老婆老婆没了发给那最穷的披甲人为奴,他那兄弟大侄子的官帽子都撸了,全发到了宁古塔流放,五服以内的亲戚,全吃了挂劳了,官帽子都没了,还被地方官给看押起来,有事没事都不能出了自己的村子,这就相当于被软禁起来。

老汪家出了这么个人也是倒霉催的不行,马屁没拍对,直接怼了马蹄上了,一窝老汪家人全完了。

好了,今天就说道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提起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名将年羹尧,我们通常认为他是一介莽夫,其实错了,年羹尧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他是文人担任了武官。



▲年羹尧和年世兰

在康熙帝当政时,年羹尧受到了格外赏识和提拔,康熙驾崩后,雍正在“九子夺嫡”过程中,年羹尧牵制了“四阿哥”(雍正)的对手“十四阿哥”,为雍正顺利继位提供了有力时机。雍正称帝后,对年羹尧知恩图报,授年羹尧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爵位,还加封他为太子太保、一等公。



年羹尧对雍正帝感激涕零,君臣关系相当融洽。年羹尧功劳越来越大,官位越做越高,雍正赏赐的越来越丰厚。最后雍正还把年羹尧的妹妹年世兰纳为贵妃,这就是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华妃。年羹尧曾信誓旦旦对雍正表忠心:“某一介愚儒,三世受恩,当竭力图报”。

有道是“没有监督的权利,往往是腐败的根源”,日子久了,年羹尧就翘起了尾巴。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加之被一些文人和幕僚吹捧,年羹尧的野心越来越膨胀,飘飘然不知进退,在朝中内外颐指气使,专横跋扈,到后来甚至不把雍正帝放在眼中。



▲雍正

雍正对年羹尧的变化心知肚明,他前期能忍辱负重没动年羹尧,是因为觉得自己实力不够,年羹尧手握兵权,在朝中耕耘了多年,雍正怕投鼠忌器。

我们都知道,雍正并不是大度的圣主,他一生冷酷无情,不过这次确是年羹尧作死。等时机成熟时,雍正以雷霆之力宣布年羹尧92条大罪,这92条罪中,至少有30条能要了年羹尧的命。

但是出于笼络人心和功劳的考虑,雍正赐年羹尧自尽,同时命有司抄了年羹尧的家,在抄家过程中,从年羹尧家中发现了7个字,雍正一看气的吐了一口鲜血。这到底是哪七个字呢?别着急,亲们接着往下看。

原来从年羹尧抄出的七个字出于一本书《西征随笔》,他是年羹尧的幕僚汪景琪写给年羹尧歌功颂德的一本书。雍正看到其中这七个字“皇帝挥毫不值钱”,一下子气的吐了一口老血。雍正勃然大怒,在抄家的当天就把汪景琪斩首了,把他的尸体在城门悬挂了起来,这一挂就挂了十年之久,雍正为什么这么恨汪景琪呢?这七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汪景琪

原来汪景琪是个文人,当时他看到雍正皇帝如此宠信年羹尧,于是他就投靠了年羹尧的门下,做了他的幕僚。

汪景琪没有其它本领,就会拍年羹尧的马屁,他于是写了一本歌颂年羹尧丰功伟绩的书——《西征随笔》。记述了年羹尧在大西北建功立业的事情。

书中称年是“宇宙之第一伟人”,又说历代名将郭子仪、裴度等人“较之阁下威名,不啻萤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哉!”,并献给年羹尧收藏。谁知 这次抄家,这本书恰好落到了雍正手上。

假如雍正没发现这七个字,这本书的作者汪景琪不至于被杀头。不过是文人拍马屁的文章,但是雍正发现“皇帝挥毫不值钱”这七个字后勃然大怒。原来这是汪景琪讽刺雍正的老爸康熙帝的句子。

这七个字原委是这样的:

【康熙南巡无锡时,士人杜诏道左献诗,康熙颇许可之,遂赐御书绫字,杜捧归启视,则有“云淡风轻近午天”之句。】

上面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年康熙下江南时,文人杜诏道跪在大道左边请求皇帝作诗一首,康熙欣然命笔,杜如获至宝,回家一看,有一句“云淡风轻近午天”之句。



▲康熙

杜诏道的一个朋友看了皇帝的诗,觉得康熙写的不咋的,以为皇上题词未免浅薄,遂戏作一七言绝句,曰:

【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

其实这句话的原创不是汪景祺,而汪景琪将此事此诗写在了《西征随笔》一书中了,已有明显的讥讪之意。雍正为了表示自己的孝道,毫不犹豫的杀了汪景琪,并且把汪景琪午门悬挂尸体十年,到乾隆称帝后才命人埋葬了汪的尸体。汪景琪也是作死,讽刺谁你也别讽刺皇帝的老爸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