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13岁辍学,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孩子,却是我的育儿榜样

他是云南大山里的孩子,也是穷人家的儿子。因为是家中长子,13岁的他就被父亲要求退学回乡挣工分,尽管他成绩优异,喜欢上学。可是面对着家徒四壁的家和弟弟妹妹期待的眼神,他选择了听从父亲的话,辍学挣工分,相继供妹妹上中专、弟弟上医学院。


公公13岁辍学,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孩子,却是我的育儿榜样


结婚后,4个儿子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温暖,也带来了更多的重担。尤其是岁数相差无几的老二和老三更是每天上演武斗现场,两人仿佛是水火不容的冤家,经常打架。而经常疲惫不堪的公公更是经常打骂孩子,我老公作为最小的儿子,也免不了被公公追着打。有时候,公公发起火来甚至用脚把大铁锅踢上了门外的大树上。


可是,即便如此,4个儿子都相继在父亲的支持下考上了大学。而公公更是在辍学后自学成为了村医,考取了医生资格证,在全县的医学考试中,获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为了陪伴孩子,放弃县医院的聘请,仍然选择了在家做村医。


他就是我的公公,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却闪烁着父亲的光辉。


公公不是完美的父亲,但却是我的育儿榜样。尤其是他的育儿方法和自我成长的向上的力量也是我们这一代的力量。


如同蔡康永在《奇葩说》中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假的,所以,你只要在意你截取的那部分就好,你更要关注他能给你的力量。至于其他部分,如果它不是你需要截取的力量,你大可不必在意。


那么,公公在他的传奇一生中,是如何影响着孩子的呢?

1、13岁被迫辍学,却磨不去自学的上进心


13岁那年的夏天,公公被父亲叫过去说供不起三个孩子上学,而他作为长子有责任去挣工分,分担家庭的重担。在苦苦哀求无果后,公公放弃了挣扎,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间劳作。可是,倔强的公公不甘心,白天挣工分,夜晚仍然看书学习。


公公13岁辍学,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孩子,却是我的育儿榜样


在村里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由于公公识字,就被村干部推荐担任了药店小二的角色。于是,好学的公公开始了白天抓药,晚上看医书、钻研中医药知识的人生路。


也是在公公勤劳、好学、能干的挣工分支持中,妹妹顺利成为了县文工团的员工,而弟弟也考上了医学院成为司法系统的法医。


这时候,卸下重担的公公自学,重新考取了县里的中专,成为一名正规的医学生。毕业后,他回村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村医,也顺带照顾年迈的双亲。


结婚生子后,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担让公公不得不一边行医,一边种田务农。


当全国开始要求医生考取医生资格证,地处偏远的公公没有因为天高皇帝远就不考,而是埋头苦学医学知识,顺利拿下了医生资格证,而且在全县的考试中荣获了第二名的成绩。县医院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聘请他来任职。


可是,为了照顾年迈的双亲和陪伴孩子,他依然选择了村医,因为那里有十里八乡熟悉的朋友等着他。而且,这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2017年视力障碍才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岗位。


而且在这风风雨雨的几十年中,公公还自学了二胡,没事就拉拉二胡。70岁高龄还会翻阅他未曾接触的针灸、推拿书籍,还会阅读国学经典,背给孙子孙女们听。


公公13岁辍学,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孩子,却是我的育儿榜样

而在公公的影响下,几个孩子也会拉二胡、下象棋,甚至老四还是学校的文艺团的成员,没事还卖卖文艺,尽管他是理科生。


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公公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所爱,也在前进的路上给孩子们传达了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旺盛的求知欲,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孩子们。


而公公的自我成长,就是对孩子们最好的家庭教育。


2、少时无缘上学,全力支持孩子上学


公公因为错失过上学机会,所以不遗余力地支持孩子们学习。大儿子聪慧好学,喜欢看书。于是,公公就把老大作为弟弟们的榜样。尽管那时候煤油灯很贵,可是依旧给孩子买来上学所需品。


老二、老三、老四在大哥的影响下,也喜欢上学,并且每个都是村里的学霸。可是在小学毕业后,中学就需要七八个小时的脚程,但是依然挡不住孩子们的求学梦。在4个孩子上学要学费时,公公更是从没迟疑过。


原以为之前网上看到的云南孩子每天跑步几十里上学的场景,每天就在四个孩子的身上上演。可是,在七八个小时的脚程中,不仅费布鞋,还耽误学习的时间。


公公13岁辍学,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孩子,却是我的育儿榜样


于是,公公安排让几个孩子在学校旁边租房住。4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有租房的房费,而且是在贫困的农家,可以想象公公和婆婆当时是多么难!


可是经济的困难怎能比得上孩子上学的愉悦,孩子能上学就是公公最大的幸福。


随着到外面上学,诱惑和竞争也越来越大,老二的成绩越来越跟不上。但是公公没有因为老二的成绩退步就让他辍学回家务农,也没有拿老大、老四的优秀来比较孩子,从而刺激孩子们好好学习,而是鼓励他向优秀的同学取经,鼓励他多看书。


老三却在初三的关键期,因为一次普通的咳嗽被医生误诊为肺结核,被同学排斥,不得不休学一年。尽管最后确诊老三是被误诊,可是一年的耽误和心理上的伤害,也让原本自信、乐观的老三很自卑,成绩也出现了断崖式下降。而公公就让老大多写信鼓励老三,自己则经常拿名人事迹来和老三交流。


老四也就是我的老公,他相对天资聪颖,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成绩优异,中考时还被全市最好的高中-市一中录取。可是,老四在高三时突然迷恋上游戏,成绩也一落千丈,高考自然不理想,只是考取了北京的一所二本院校。


原本9月份已经到学校报道的老四,和公公通电话想退学复读。公公只是意味深长地告诉他,想复读可以支持他,但是自己选择的路自己要走完。


于是,不甘心的老四在大学上了一个月后,自己坐火车返回县城高中复读。公公只是给老四提供学费和生活费,做他的坚强后盾,却什么多余的话都不说,因为他知道老四复读的压力,多说无益只会徒增老四的心理负担。此时无言就是最好的支持。而在公公无言的支持下,老四也顺利考取了名校。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渴盼。


公公支持孩子们通过上学改变命运,但没有因为孩子成绩退步就责骂、否定孩子,没有因为有的孩子成绩差、有的成绩好而比较孩子,而是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的不同因材施教。


公公不是教育家,但是他了解孩子的特点,懂得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从而帮助每个孩子都绽放自己的光芒。


3、培养孩子的自立,从小开始


都说贫苦的孩子早当家,而早当家的公公从孩子出生后,就让孩子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老四年岁小,个头小,在家时,公公就让他洗菜、烧火、端碗碟;干农活时,老四就负责看守农田、捡花生、撒种子;甚至年仅5岁的他一次被指派在深山里看守打麦场,而几个大人却回家吃饭,最后被闻讯赶来的婆婆陪伴着才不害怕。可是也是在公公的放手中,老四胆大心细。


而健壮的老二则被公公指派做重活,相对羸弱一些的老三则负责做饭,做配合类的工作。于是,老三学会了做一手好菜。


公公13岁辍学,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孩子,却是我的育儿榜样


上中学后,公公让年仅十几岁的孩子在学校附近租房。自己管理时间,自己安排学习,即使是现在,恐怕没有几个父母敢这么做。


可是,公公就这么放手了,放手的是对孩子的管控,而把不放心留给了自己。


公公会在采买药材时顺路看看孩子,督促他们勤奋上进;会让去学校附近办事的好友去探看孩子;而在附近的亲戚周末则会把孩子接过去改善生活,顺带督促学习。


在老大毕业后,公公更是对4个孩子言明,每个孩子毕业后就中断资助。


而公公也说到做到,4个儿子相继毕业工作后,在别的父母都在操心为孩子买房准备结婚钱,公公却不再管孩子们了。而4个儿子也在自食其力中,都靠自己的双手在各自的城市买房安家。


4个孩子在从小的劳动中,并没有影响到学习,反而在劳动后获得了自己可以帮助父母的成就感,也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公公放手让孩子做农活、做家务,对孩子而言,也是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和鼓励,会形成正反馈,孩子也会更愿意劳动。


而信任中长大的孩子,也会觉得“我能行”,也会更自信,敢于折腾和尝试。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在父母不清楚孩子能不能做到,可以让孩子先试试。家长不要因为舍不得、心疼孩子,就企图抱着他们跳过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拽着他们闪躲沿途的各种磨砺。要知道,那是在剥存孩子成长的机会。


而正是公公的不心疼,放手让孩子们劳动,自己租房管理自己,孩子们也都很自立,自己的事自己决定。

4、言传不如身教,做好孩子的精神榜样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公公不是完美的父亲,也会打骂孩子,但却用善行和善举成为4个孩子的阳光,而且公公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们如何做人。


在公公行医生涯中,有家贫的村民来取药,公公就会让人先欠着药费拿药。半夜遇求诊者上门更是家常便饭,可是公公仍然耐心地接诊,有时候还会让孩子帮忙取药。


有一年,村民经常丢失东西,而公公家后山的树木更是屡屡丢失。于是,公公几次号召村民们一起行动来抓小偷,可是村民们只是加强了防范措施,却没有愿意出来抓小偷。


于是,公公自己带着孩子行动了,夜深人静后,他带着孩子抹黑蹲守在后山的树林。连续N天的坚守后,公公借着月光和声音发现了小偷是邻村的两位村民。最后,公公报警和派出所的警察一起来到小偷家,果然在小偷家找到了村民丢失的粮食、梯子、树木等等。


如同辩论大神陈铭在《超级演说家》中所讲:父母是孩子永恒的生命范本,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先做一个那样的人给他看。


而公公的勇敢和善良也影响着孩子们,4个儿子不仅孝顺,而且有责任,经常帮助别人。而老公更是在见到城里的乞讨人员们屡屡伸出援手,还几次主动报警帮助别人。


公公虽然没读过很多育儿书籍,没有和孩子讲过做人的大道理,但却用自己的品格影响着孩子们,成为孩子们为人处世的“标杆”,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孩子的言行举止,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先做好自己,才会在潜默移化中感染着孩子。

写在最后


公公的一生并没有为儿子安排好一个完美的人生,也没有要求孩子出人头地,但4个孩子都上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尽管公公年轻时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孩子,甚至可以说不是完美的父亲。但是他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的向上的力量也影响着4个孩子,成为了孩子们的“衣冠镜”,给了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可以说,公公一生都身处井隅,但却心向星光。没有因为辍学而放弃自己求学的梦想,反而通过自学实现了上学的梦想,还会在70多岁高龄翻阅过去未曾接触的推拿和针灸书籍,希望帮助更多的患者。没有因为枯燥的农村生活,而埋头干活,反而是在闲暇时间里学习二胡。即使70 多岁的高龄,他依然会看着琴谱拉二胡。


人们常说父母不要发脾气,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幸福;不要在孩子面前……可是,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会有丑态百出的时候,也做不到完美妈妈或者完美爸爸,偶尔的发脾气、打骂孩子也没有那么大的破坏力。


只要我们真正爱孩子,不断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完善自我,给孩子提供最大的支持,孩子自会吸收有益的精神力量支撑着自我成长。


如同杨绛先生所说:“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孩子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


而公公身上的自立、责任担当、勇敢和好学上进的精神,也成为了4个儿子的加油站,为孩子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孩子们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养育孩子,不是把孩子塑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成为他自己。而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是我们父母自我完善的人生历程,你觉得呢?


关注【Daisy2019小燕】,关注育儿,持续成长。期待你谈谈身边的榜样人物,育儿路上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