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和《战争与和平》哪一部作品更伟大?

蓦然回首35582672


这还用比较吗?《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乃至世前十大名著第一名著,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之为"俄国最具现实主义的作家","一流作家",也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气势宏大磅礴,史诗性地再现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俄国革命的全景,被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是个天才作家,世界级艺术家。而拉丁美州作家马尔克斯则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的作家之一,他被称为"二十世纪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写了七代人百年的孤独生活场景,多数读者表示看不懂。

纵观影响力,个人觉得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更伟大些,还有《安列,卡列妮娜》都可称之为世界级作品。马尔克斯虽在一九八二年因其《百年孤独》获诺贝尔奖,但世界影响力不如《战争与和平》,据说托尔斯泰老年患脑痴呆,孤独寂寞,在铁轨上走失,逝于车站。

(图为马尔克斯)



与正义同行


先说《百年孤独》,这本书最早是在中学时代在邻居家见到借来看了小半,但是因为书中太多乱伦情节,再加上名字太多太乱,内容又生涩难懂当时根本领会不了,就放弃了。然后一直都不理解为什么它可以是世界名著。

现在再读一遍,依旧觉得人名太多,作者的描述太胆大,依旧不是太好懂,让我没有再放弃读下去的可能只是我想知道这家人最后到底怎么样了,这样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是怎么进行的。

感觉不可思议的是这么一个大家族,不管是在繁荣鼎盛时期还是在最后的没落,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他们那怪异的行为和扭曲的思想现在的我依旧无法理解,但或许就是人们日常生活放大后的映射。

仔细想想,他们每个人到老都有自己执着的孤独。印象最深的是奥雷里亚诺上校沉迷于制作小金鱼,做好熔掉再做;阿玛兰妲一直在织寿衣,扣子缝了拆再缝;乌尔苏拉即使记忆模糊,还惦记那尊存有金币的雕像还未有人来取……他们前两代人建立起马孔多并看着它走向繁荣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最后的结局会是最后一代人被蚂蚁吃掉,随后整个衰败的马孔多被飓风移为平地,而这整个进程早已在那一直存在家中最后被破译的羊皮卷中预言。一个大家族的衰败,一定与后代的骄奢淫逸分不开。

而《战争与和平》可以说被震撼了,真是一部伟大的不朽的名著。

《战争与和平》首先是一部小说,如《三国演义》一样是一部历史小说,源于历史却又精彩于历史,前者是拿破仑侵俄前后的历史,后者是三国时期的历史;前者的历史人物少,虚构的人物多,描写生活场面的多战争的场景少,后者战争的场面战略战术描写多。两者的上场人物多,而人物生活的描写又可比拟《红楼梦》。其次,她又是一部历史,真实地还原那段历史,又不同于史学家所写的历史,更象史学评论家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牵强附会。再次,她又是一部哲学书,托翁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深入的研究,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功底,才能用哲学家的观点剖析那段历史。

战争与和平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托翁以此作为小说的书名,充分反映了那段历史俄国人的生活现实。一方面与拿破仑的战争,国土的沦陷,将士的浴血,另一方面贵族的歌舞升平,尔虞我诈,对前方指战员的指责。书中库图佐夫将军的指挥才能、大智若愚的智慧深表敬佩,保存俄国军队的实力,坚壁清野,使拿破仑的军队乘胜而来落荒而逃,取得绝对的胜利。


19慕寒


具体文学作品的比较,真的是吃力不讨好

实话实说,我真的不喜欢回答这种不是A就是B,不是B就是A的问题。《百年孤独》和《战争与和平》各有其在文学领域独领风骚的卓越之处,但是又无法直接进行名次的比较。

因为我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就是说,由于人的立场、观点、文化水平、阅历、社会阶层甚至性别等等因素,使人们对文学的欣赏角度是非常不一样的。

就如同赏花:有人喜欢春天竞相开放的迎春花,因为它最早吹起春天的喇叭;有人喜欢富贵的大丽花,让人感受什么叫雍容华贵;有人喜欢幽香的米兰,甚至可以从中嗅到到小女人、小鲜肉的娇艳幽香,直让人忍不住情怀荡漾;可也有人就是喜欢狗尾巴花,喜欢它的野蛮自由,喜欢它在贫瘠土地上肆无忌惮的成长,喜欢他们之间的平等,成片的蔓长在荒野上,鲜有高低贵贱之别……。

对每一部不同作品的赏析,就如同人们赏花一样,角度不同,口味不同,感受自然也不同,所以从来就没有什么统一的答案。

所以如果让我来评价《战争与和平》和《百年孤独》那一本最好看?

我只好说:都好看,看你喜欢读哪一种?


肖走地球还是圆的


要说《百年孤独》和《战争与和平》哪一部更伟大,确实有点难,毕竟两者的出发点和表达的方向不同,都在各自的体裁中发挥到了极致。

都是非常伟大的作品,但是因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所以不同时期对作品的评判也会有影响吧。

比如说《战争与和平》表现的是战争的苦难与艰苦卓绝,而且是围绕四大家族在战争中的战争动员,人员伤亡,以及战争对家庭的影响。战争面前人们的大义、家族的利益等方面,全方位刻画了战争的影响。

不得不说《战争与和平》的恢弘,以及战争笼罩下的情绪调动,是非常鼓舞或刺激人心的。所以战争年代,这样的作品应该是会凌驾于其它文学作品之上,收到最大的影响力作用吧。

但是,个人而言,喜欢《百年孤独》多一点。或许是因为身处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经历,抑或是没有身处望族,富人的生活不能想象,所以《战争与和平》震撼力足够,却共鸣少了一点点。

《百年孤独》被总结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确有些情节亦真亦假,难以琢磨。但这部作品却是从小人物着手,从细微的生活场景来表现,来表现现实生活的荒诞和无奈。

虽然魔幻,却感觉是可以触摸的,细微之处能够有一点点共鸣的深入人心。要说魔幻荒诞,其实现实又何尝又不是如此。每天早晨,刷刷新闻的标题,仔细观察身边的奇葩事,感觉一下生活的日常,不觉得现实比文学作品来的更荒诞吗?

《百年孤独》和《战争与和平》都是伟大的作品,向马尔克斯和托尔斯泰这两位伟大的作家致敬。

非常感谢您看到了这里,【艺文杂记】会持续在此领域更新不成熟观点,期待与大家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关注。


艺文杂记


一、概述。

这两部宏篇巨作,都堪称伟大,“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见仁见智,它们分别代表了魔幻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水准,都是当今世界范围最有影响力的经典作品之一,深深引领着世界文坛的小说的创作流派、风格、走势。文学主张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共存,传统笔法和现代技巧齐飞,严肃态度与荒诞意识交织,平实风格与峻奇文笔并行,世界文化才多元、丰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两部巨著各有千秋。

二、两部巨作的简要介绍。

1.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百年孤独》,它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主要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交织了现实与虚幻,构建了一个神奇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七代人男主人有着相同的名字,却过着有不同的人生,对孤独有不同的理解,都坚持着自己的活法,结局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莫名其妙的在孤独中死去,走不出生活的魔咒。小说把我们带入了小镇的创建辉煌和落寞的故事中,经历着那个时代的发展变化,读到最后,仿佛又魔法般把我们带回到现实世界中。其独特倒叙写法,时空错位,多重视角的叙述,故事扑朔迷离,有很强的带入感,给读者全新、惊奇、刺激的阅读体验,风靡全球,荣获诺奖,成为现代派小说最常见的写作技巧。

2.《战争与和平》这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安德列、皮埃尔、娜塔莎三个主要人物复杂的情感纠角,托翁将笔触从沙皇宫廷、庄园贵族,伸向俄法战争中的战争,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视野开阔,场面宏大,探讨一个永恒的话题——战争与和平,代表了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峰。小说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描写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场景、两条线索交叉推进,构成一部反映俄国军事、政治、经济、家庭、上流社会、全境式的史诗。作品肯定了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了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洋溢着宗教的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作家反对战争,对各方的受难者并都给予了同情。

三、最后对作品(用简称)进行比较。

相同点:

1.两者其实都反映的现实社会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马尔克斯出生贫寒,经历曲折,一生坎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以魔幻是外在的表现形式,通过荒诞的外壳,反映的现实生活的真实,神话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没有分界线,比如失手杀邻居的原罪,鬼魂的眼睛,小镇连续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一天的雨,人裹床单会飞得不见踪影,祖母死时缩成了婴儿般大,能听见蚂蚁说话,草木生长的尖叫等,作者讲述一个家族乱伦的故事和百年演变,叙述故事时就像是在一本正经的打胡乱说,寓庄于谐,这种别开生面的叙述方式营造出一个光怪陆离、亦真亦幻的神秘世界,曲折的影射了现实生活,反映了拉美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而托翁批判现实主义是将矛头指向社会丑恶面,进行毫不留情的深刻揭露,托翁出身高贵,却是贵族家庭的叛逆者,看清上层社会的丑恶的真面目,《战》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以法俄战争为背景,通过安德烈等典型的人物形象,直观生动的反映了法俄战争阴影下的俄国的社会生活。《战》抨击了俄国贵族醉生梦死生活的腐朽,法国军队兵临城下,大敌当前,贵族们还在开舞会,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同时抒发对俄国人民抗法的爱国热情的赞美之情。

2.两者都是享誉全球的世界名著,分别标志着传统小说和现代派小说的最高成就,是文学世界的两座高峰。两者都将人物命运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下,时空跨度都很大,通过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家庭的变迁,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与人,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变化呈现出社会变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生活国度(大陆)的认知思考和价值取向。

不同点:

1.思想内容不同。

《战》以法国拿破仑侵略俄国为历史题材,通过四个贵族家庭,展开宏观叙事,全面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两种场景下人物、家庭、民族命运各不相同的历史画面,二次抗法战争,涉及人物550多人,时间跨度15年,足见场面之宏大。

《百》以布恩地亚家族的百年历史为线索,以点带面,在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中重复着命运的轮回,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封闭保守、不思变化的民族性格以及拉丁美洲发展前景的深刻思索和担忧。

2.写作的时代背景不同。

《战》写于以19世纪工业革命后,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创造了奇迹,同时也制造了灾难,国与国的战争更频繁,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对人性是一场严峻的考量。

《百》写20世纪中后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无法预料世界前景,貌似理性的人们在战争狂人的煽动下,犯下最不理性的滔天大罪,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人类辛辛苦苦构建的理想大厦,在战争的摧残下分崩离析,成了一片荒墟,这个世界生病了,疯狂了,今后的路在何方,眼前一片迷茫,天才与疯子的双重人格中的第一个布恩地亚,魔一样令人着迷,同时引发人们的思索。

3.主流价值观不同。

托翁对人类的理性充满信心,展望“没有一个战争不可逾越,没有一个和平不会到来”,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未来会更好,体现人们向善的朴实愿望,展示人类田园牧歌式和平的愿景。

马尔克斯的时代,是后现代主义。二战结束后,战争带来的恐慌,人类理想破灭,人性扭曲,呈现出荒原般的冷酷,真理消解,价值崩溃,伦理解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有太多的不平和无奈,殖民统治、战争、温疫的阴霾如今还笼罩在人类的头上,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沦为殖民地的拉丁美洲民族,风雨如晦,未来一片迷茫,前景黯淡,无人理解七代七个布恩地亚,都在无人理解的孤独中离奇死去,含蓄的反映拉丁美洲殖民地民族成长的苦难史。

4.风格流派不同。

《战》是现实主义作品,故事完整,线索清晰,结构紧凑,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跃然于纸上,语言通俗,叙述流畅,接底气,适合大众读者。

《百》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用貌似真实的精细描写,表现不可思议的诡异人事,亦真亦幻,初读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人物言行难以理会,语言晦涩难懂,一般人读不去,多读几遍,给人全新感觉如嚼橄榄,回味无穷,妙不可言,让人欲罢不能,难怪诺奖获得者莫言初读《百》时,发出了小说居然还可以这么写的感叹,给他莫大的启迪和帮助。

四、结论。

《战》早问世,影响文坛时间更长,对中国现代的写实小说影响尤深,现代文学中写实风格占了主导地位,茅盾的《子夜》,巴金的“激烈三部曲”,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曹禺的《雷雨》,姚雪银的《李自成》、路途《平凡的世界》等小说都关注的现实生活。《百》玩的就是孤独,曲高和寡,犹如阳春白雪适合文学圈子的小众精英,是现代派小说的风向标,引领着当代中国现代派小说的时尚,陈忠实的《白鹿原》、余华的《活着》、阿来的《尘埃落定》等都深受其影响。楼主提问中有个更字,如果非要作比较。笔者认为就对当代世界文坛的影响,《百》更前卫,影响力更大,其思想的深刻、复杂性,叙述视角多元性和讲故事的独特性,从艺术创新这个角度上讲,《百》站在《战》的肩膀上,后胜于今,显得更伟大。


胡林平a


《战争与和平》和《百年孤独》前后差了百年,社会背景、文化思潮、文学流派迥然,笼统地以“伟大”评判,难以直接给出答案。

第一,题材不同。

《战》以1812年拿破仑侵略俄国为历史题材,通过四个贵族家庭展开宏观叙事,全面表现战争与和平中人、家庭、民族命运的比照和思考。

《百》以布恩地亚家族的百年历史为线索,折射了作家对封闭保守、原地打转的民族性格及发展前景的忧患意识。

第二,时代背景不同。

19世纪工业发展迅速,人类相信运用科学技术可以创造奇迹。20世纪中后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无法预料世界前景,貌似理性的人们在战争狂人的忽悠下,犯下最不理性的滔天大罪。

第三,文化思潮不同。

托尔斯泰的时代,人类对未来充满信心,战争必将结束,和平终会到来,明天会更好。

马尔克斯的时代,是后现代主义。理性神话破灭,真理消解,价值解构,明天会怎样?鬼知道!

第四,文学流派不同。

现实主义作品,叙事清晰,结构完整,人物形象生动立体,语言流畅。一句话,看得懂。

魔幻现实主义,用貌似真实的精细描写,表现不可思议的诡异人事,真假难辨。人物言行费解,活了几辈子,没一点长进。主旨倒是明晰,这样的活法,没指望,断子绝孙!


亦清亦虹


读完《百年孤独》,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马尔克斯为了准确表达而使用的近乎残忍的手段。 比如要描写一个老人的苍老,现实主义的作者可能会刻画老人深邃的皱纹,浑浊的眼睛。但是马尔克斯不会这么循规蹈矩,他的做法可能是让老人的皱纹的沟壑之间长出青苔,或者让老人的鼻孔爬上蜘蛛网。 因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世界里不需要用现实世界的逻辑来解释,所以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有了“胡作非为”的自由。.虽然魔幻离不开现实的框架,但是单调的现实也正是因为有了天马行空的魔幻色彩而增添了无限可能。 这样的手法在表现人物情绪的时候可以充分的施展,因为在超越常理的力量的作用之下,他可以轻易的让读者看到尽头、无穷这种现实世界里不着边际的概念,也可以更轻易地让读者感觉到彻骨的绝望。 比如表现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的时候,他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绑在栗树底下,每天就这样一动不动一直到死去;让乌尔苏拉不但双眼失明还每天只能听见没完没了的雨声,让她被遗忘直到有一天后背爬满水蛭;让丽贝卡关在小黑屋里直到身上爬满蛆虫......他近乎变态的手法就像是给读者眼上蒙上黑布,并且把钟表消音,抽离了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让读者在没有边际的黑暗中感受最高级的孤独。 2、 马尔克斯对孤独的观念就像是《梵高先生》的那句歌词:"不管你拥有什么,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每个人好像都有不一样的个性,名字也因为自始至终都把“奥雷里亚诺”和“阿尔卡蒂奥”这两个名字“循环利用”而受到不少读者的吐槽。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纷繁复杂的人物竟然因为他们共有的孤独特质而重叠了。他们无论年轻的时候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做出过多么疯狂的举动,最终他们都不可避免地和孤独融为一体。 比如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率领自由党发动32场政变。但是在认清自己发动战争仅仅是因为内心深不见底的恐惧之后,他潦草地签下停战宣言,回到炼金屋里,每天制作2条小金鱼,然后销毁,第二天重做。直到有一天在树下上小便的时候卑微的死去; 比如阿玛兰妲,受到死神的通知为自己织寿衣,完工之日就是她的死期。为了延缓死期她织了四年。如果这世上还有什么时刻比自己一个人去做手术更加孤独,那应该就是独自向着死亡一点一点迈进而又无能为力的时候了吧。但是阿玛兰妲表现的从容优雅,在织到最后,她竟然故意加快了速度,仿佛在熬过人世间最高级的孤独之后,她已经无所畏惧。"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她的内心不再为任何苦痛而波动。" 还有马尔克斯上校,他在电报上敲下“马孔多在下雨”,他望向苍凉的街道,他感觉到他在孤独中迷失了。 除了把焦点放在这个家族的成员以外,马尔克斯也把渺小的个人放进了宏大的历史维度里加以比较。 马孔多这个本来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式的小镇,一百年的时间里遭遇了外来文明的入侵和时代发展的生拉硬拽。从未被文明开化,到受到政治权利操纵,再到工业文明成果的到来,公司出现,反抗压榨的3000多劳动人民全部被杀......在历史的车轮面前渺小的人类所有改变历史的企图都成了螳臂当车的悲剧。即使像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一样一世英名,百年过后也依然被整个小镇的人遗忘,在历史演进中化为灰烬。 第一代布恩迪亚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代布恩迪亚被蚂蚁吃掉。仔细读一读小说的开头和结尾,更加增添了宿命的色彩。小说开头写道:“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时尚需用手指指点点”,小说的最后却是“这个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马尔克斯看来,生命注定是一场悲剧,因为在庞大的轮回面前,每个人都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其实自始至终都无法和这个世界产生任何联系,我们一无所有地到来又一无所有地离开,其间制造过的所有辉煌其实都从未真正属于自己。当一切都成为泡影,竟然只有孤独永恒。 3、 在这个时代百年孤独其实依然是很有价值的一部小说,它好像有让人平静下来的魔力。 在这个到处弥漫着焦虑感的时代里,很多人都不敢长时间的陷入孤独里。我们会把精神空虚错误地当成孤独;我们为了快速摆脱这种感觉而寄希望于获取物质满足,获取他人关注,却又陷入更深的孤独。 其实啊,无论爱情,亲情,友情都值得追求和维护,吃喝玩乐也值得我们享受。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些当作摆脱孤独的方法。百年孤独告诉我们孤独是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你要做的不是摆脱它,而是和它和平相处,只有那样,你才会明白你其实一无所有,也就不再害怕失去。 一个伟大的作者应该如此,他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阅历,让我们看到极致的孤独之后不再因为自己的一点无助感而顾影自怜,让我们看到生死的边界之后更加珍惜生命。 以我浅薄的阅历当然无法把马尔克斯杂糅进去的价值观完全的接收,也一定有很多隐喻埋藏在字与字之间等着我摸爬滚打之后在某一个时刻幡然醒悟。实际上一个人只有在感受过被抛弃的苦涩,被生活无情的戏耍之后才有资格说读懂了百年孤独,才有足够的底气像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在马孔多的最后一个清晨那样放下一切包袱,大张双臂,仿佛要唤醒整个世界一样声嘶力竭

现在这部作品被普遍翻译成“战争与和平”,而实际上小说的名字是"Война и общество"(战争与社会)。 Искажение в названии романа Л.Н. Толстого "Война и Мир" 对《战争与和平》的名字有不同的理解的原因在于:在古代“мир”这个词有不同的写法以及相应的不同的含义。 古俄语中对«Мир»的解读 «Мир» (писавшееся через "иже\

洋哥说事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著作内容从标题看。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和平忍受百年的孤独也就是发下屠刀立地成佛。再听听这首古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战争之残酷!那是一场生死角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人的生命多么珍贵,在战争中你死我活,多少黎民生灵涂炭,多少壮士马革裹尸。血肉横飞,惨不忍睹。为了生命应该忍受百年的孤独,不要引起不必要的战争,涂炭生灵!和平稳定发展,和平尤其珍贵!

大厦将倾之时,倚天一出谁与争锋。放弃百年的孤独,应时而出。救黎民于水火,用思想和强大的力量控制战争,给人民和平。让世界结束战争阴影。让正义飘满天空!战争与和平提醒了生命宝贵。

看看世界现在局部战争,哪里的人民苦不堪言,在战争焦灼中生命系于一线,随时可能丢了性命。农业,经济都停止发展,民生凋敝。恐惧,饥饿,战争如同人间地狱。希望每一个政者善待百姓,让他们远离战争,永享太平!让每个家庭物阜民丰,安享太平。

这时候再看两部著作,百年的孤独也许就是一个人寂寞。战争与和平却关系着成千上万人的家庭性命。舍小家成大家。战争与和平,通过战争告诉世人和平多么珍贵,战争多么残酷。人类本身身就是一个共同体,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可以看出战争与和平这部书作为警世钟!艺术光芒万丈。



清华记着


小说能够突破客观时空,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延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在100多年间的兴衰历史。

我认为《战争与和平》的社会影响力更伟大,为什么?

因为《战争与和平》这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更是将笔触从沙皇宫廷到庄园贵族,一直伸向俄法战争中几次浩大的战争场面,展示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与人们的精神面貌。被称为文学巨著不为过。


追梦小卒


这个世界可以说很大,也可以说很小,随着人们对于视野越来越开阔,和这个世界的距离也拉得越来越近,使得人们接触到了的东西很更加的多。正是因为距离的拉近,也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外面更多的东西,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世界。过去由于人们由于地理知识的不足,只有那么一片自己的天,无论是学识,还是见识,那都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我们视野越来越开阔,那么对于一些看法也会变得不同,学习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不光要学习自己国家的知识,有时还需要学习国外的一些好的东西。

那我们如何学习知识呢?

英国的思想家培根说过一句,知识是力量。只要有了知识,那么就能够让自己强大起来。

1、《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的这部小说,那是无人如何也是值得一读,小说的是以拿破仑入侵俄国为背景,讲述了19世纪初期俄国贵族生活。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很值得大家一读。

2、《卡拉马佐夫兄弟》

这同样也是俄国另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这部小说可能会有一点枯燥,但是只要读进去了,那么一定是会有所收获。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愧是伟大的作家,他对于人性的解析让人叹为观止。

3、《红楼梦》

个人始终认为,这是中国古典小说最伟大的一部作品,甩别外三部名著,至少十条街都不止。如果说《战争与和平》是一部百科全书,那么《红楼梦》则是大百科全书。

4、《百年孤独》

这本书相信不用做过多的介绍,它太过于伟大了,以至于影响了当代的中国文学,现在许多的作家都受这本书的影响,例如陈忠实、莫言、余华等等,那写的东西都是有着《百年孤独》的影子。

5、《金瓶梅》

很多人只要一听到这本书,那都会有一种本身的抗拒,认为这是一本那什么书,相信只要稍稍有点文学素养的人,那都知道,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小说,它不仅仅只是描写了那个,而且还是一部劝人入世的小说。

6、《布登勃洛克一家》

托马斯.曼可能是我喜欢的为数不多的德语作家,而且他在写这部魔山时,非常的年轻,好像记得只有26岁,试想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能够写出这么一部小说来,可见其学识有多少的渊博。

7、《追忆似水年华》

这是意识流的开山这作,整整七大卷,相信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地读完,本人也是只读了前面两卷,后面的五卷实在是读不下去。虽然读不下去,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作者遣词造句非常有特点,对于喜欢写作的人来说,非常值得借鉴。

8、《城堡》

卡夫卡是一个天型的作家,他的很多小说,尽管他的这一部《城堡》没有写完,但是同样令人着迷。

9、《飘》

《飘》这部小说,无论是文笔还是故事性,那都是属于一流,而且还拍成了电影,深受大众的喜爱。

10、《远大前程》

狄更斯一生写了许多的小说,但是个人认为,他最好的小说是这部《远大前程》,非常的值得大家一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