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的古法炼制,到底是什么?

紫砂壶炼泥一般分为几道程序:洗料、摊晒、捣碎、过筛、加水调和、锤炼,所有的程序为全手工,这个是祖上传下来的方法。


民国徐珂《清类钞》一文中描述:“泥初出山时,大如煤块。舂以杵,必数次,始取其较细者,浸之於池,经数月,则粗分子下沉。其最上层,皆有黏性,乃取以制器。”就是一种典型的手工加工方法。


用石磨磨泥粉的手工制法,一直沿用到1957年。在1958年,紫砂泥的加工实现了机械化。用石轮碾来破碎,加工细度控制在60目筛左右,1959年开始应用雷蒙粉碎机,细度在100目筛以上。


机械炼泥的优势在于效率。一般情况下,50千克好的矿砂仅能提炼出3~3.5千克的好泥料,炼泥率远不足10%。如果按传统方式炼泥,一周也只能炼出几百斤的泥料,这和用机械设备一天就能炼制出一千多斤泥料的效率来讲,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而手工炼泥的优势在于质感,传统方法炼制出来的泥料要比用机械炼制的更符合紫砂泥的特性。同样的泥料,用机械炼制的表面质感显得比较平滑细腻,颗粒变化小,无法达到用传统方法炼制泥料的质感。


古法炼泥,是指在明清时期,炼泥技术没有现在发达,紫砂泥料从大块矿石到可以直接用来做壶的泥块,这些过程都是依靠人工完成的。


首先,工人把矿料从几百米深的地下矿井开采出来,选捡分类,紫泥类的,归紫泥,段泥的归段泥,把泥料种类区分开。


紫砂泥的古法炼制,到底是什么?

▲图源自网络


用锤将大块矿石分为小块,进行露天风化,长期的风化,会让矿料逐渐松散、分解为更细小的矿料。


通过挑选,除杂,将一块一块的矿料,清洗,剔除杂质,主要是去掉一些铁质、石灰岩、玄武岩等杂质。


由于这个步骤,并不能百分百的去除铁质,所以纯正的紫砂壶烧出来或多或少会有铁质点,也就是“小黑点”。


紫砂泥的古法炼制,到底是什么?

▲图源自网络


研磨,把筛选出来的矿料,放进石磨中磨粉,磨出来的粉末,再过筛,拿一个筛网,反复过筛。


筛网有目数这一说,目数越大,筛选出来的粉末越细,目数越小,粉末越粗,一般手工研磨的,泥料都相对粗一些,但相应的,这样得到的泥料透气性会比机器研磨的泥料好很多。


紫砂泥的古法炼制,到底是什么?

▲图源自网络


接下去把筛选出来的粉末,加水搅拌,这个步骤通常在大圆缸里进行,这时候用的水,基本都是“无根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净化剂成分,容易破坏泥料中独有的成分。


通过反复搅拌,锤捣,将泥料搅拌均匀,不再有气泡,然后放置于阴凉处,进行陈腐,好的泥料通常会陈腐比较长的时间,因为陈腐是为了使泥料变得稳定,这样做壶的时候泥性稳定,泥料延展性好,烧窑不易裂,同时壶出窑后的水色也会比较好。


紫砂泥的古法炼制,到底是什么?

▲图源自网络


要拿来做壶前,先把陈腐好的泥料,再拿出来,再次反复锤打,仿制出现“花泥”。


古法炼制出来的泥料,烧出来,质感饱满,老味足,而且细看其颗粒,粗细不一,非常富有美感。


今人推崇古法炼泥,一是因为喜欢成壶后的古朴质感,色泽自然,原滋原味。二是泡茶的时候,古法炼制的泥料能将紫砂壶的透气性发挥到极致,为茶人带来更好的泡茶体验。


在机械炼泥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对坚持古法炼泥的师傅心怀尊敬,是他们的坚持,让人们更多的领略到非数字时代传承至今的独特匠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