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名家系列之书画名家秦健

新华在线网 祁成志

艺术名家系列之书画名家秦健

一勤方得翰墨香

记青年书法家秦建

初闻秦建之名,是在其2011年入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之时。年仅34岁的秦建以一件行书古人诗两首从8万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国展。秦建也因此被中书协吸纳为会员,埇桥区人民政府授予他“埇桥区书法艺术杰出贡献奖”,宿州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授予他“宿州书法发展贡献奖”。 一时,秦建在家乡引起震动,街头巷尾,争相传之。

宿州埇桥乃中国书法之乡,善书者甚众。上至耄耋老者,下至蓬头稚子,无不能捉笔弄墨。然秦建以如此之年轻,为国字号会员, 实不多见也。何哉?盖其勤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秦建自号为一勤斋,勤能补拙,勤能益技,勤能精艺。

秦建学书,始于幼时。其父在农村老家写得一笔好字,村里红白喜忧,常请其捉笔。秦建为幼子,父颇疼爱,常带其在左右。受父影响,秦建10岁时,便能为邻居书写春联。其初学颜柳,至读初中时,经人介绍,先后师从于孝伯、郭大华、王少石等本地书法名家,真、草、隶、篆,皆习之,固其根基。后经著名军旅书法家倪进祥指导,以学米芾为主,临二王、文征明 、孙过庭及于右任等法帖,并在倪进祥老师的帮助下进京参加中书协培训中心学习一周,学书方向渐为明朗,也日趋苦练勤悟,书艺大增,终入国展。

观秦建书法,用墨饱满,笔力遒劲。其单字,或立,或卧,或正,或欹,或静若处子,或动若脱兔,意随心生,各得其势。尺幅之内,如宝剑离鞘,八面出锋,偃仰向背,顺其体势;笔意恣肆,若行云流水,痛快淋漓,浑然天成。有晋人韵,取唐人法,写宋人意,为今人形。兼容并蓄,开成隽秀典雅之风格。其作品多以古诗词和楹联、箴言为内容,承传统文化之意蕴,抒时代精神之追求。其书陆放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其学艺之体会;书杜子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现其人生之追求;书其自撰“闲时赏半窗花月,忙里写一墙丹青”之联句则现其情趣之高雅。书画评论家张俊东说:“秦建的书法在作陪创作过程中写的很松,很难得;在单个字的结体上,也有独到见解,他把字的上半部收紧,下半部疏朗,虽然很难,但想法可嘉。其作品在单个字和整件作品的组合上,都很精彩”。著名女书法家姜秀真老师说:“秦建乃后起之秀,作品写得好,线条骨力洞达,流畅飞动,潇洒飘逸,线质富有弹性。厚实的功力和浓郁的文人气息使作品典雅高格,甚为可贺”。

苏轼云:“古之论书,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今亦然。秦建乃我同乡,老家相距仅五里,其节俭孝顺早有耳闻。秦建幼时家贫,兄弟七人,因其最小,所穿衣物,皆为其兄依次穿过的。到其身上时,或大小不合,或破烂不堪,然秦建能悟父母之艰辛,家庭之不易,潜心学习,毫不介怀。至高中毕业后参军换装之时,方才穿上属于自己的衣服。听秦建所述当年之事,令人动容。因其聪颖淳厚,能吃苦耐劳,又多才多艺,深受部队领导喜爱,常有提携之意。正当他要在部队大展宏图之时,忽闻父因脑梗卧床不起,母也因白内障手术失败致双目几近失明。虽上有六兄,足以服侍父母,但秦建仍婉拒部队之挽留,毅然退伍归家,在病榻之前侍奉左右。宿州乃孝义之乡,闵子骞鞭打芦花自古流传。秦建此举,颇有闵子遗风。百善孝为先,只此一事,可见秦建之人品。窃以为,秦建可以为兄弟也。

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学、勤练、勤思、勤悟,勤奋的秦建正在通往书法殿堂的大道上阔步前行。天道酬勤,相信,秦建在书法上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作家:盛怀峰

艺术名家系列之书画名家秦健

艺术名家系列之书画名家秦健

艺术名家系列之书画名家秦健

艺术名家系列之书画名家秦健

艺术名家系列之书画名家秦健

艺术名家系列之书画名家秦健

艺术名家系列之书画名家秦健

艺术名家系列之书画名家秦健

艺术名家系列之书画名家秦健

艺术名家系列之书画名家秦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