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見過情商低的父母,就是在群裡不斷跟老師“添堵”

“家長群”的出現可以說給老師和家長都帶來了很多便利,老師可以直接在家長群中傳達相關的通知,而無需像以前那樣叫家長會並向家長報告。家長也可以通過這個方式瞭解孩子的在校表現。但是,交流的便利並不完全是一種好處,一些情商低的父母常常使老師感到尷尬。

班主任:見過情商低的父母,就是在群裡不斷跟老師“添堵”

家長群裡添堵的幾種表現

老師們建立家長群的初衷是使自己和父母交流起來更加方便,但是由於一些父母的情商實在太低了,他們將好好的家長群變成了“麻煩小組”。一位匿名的小學老師在網上發佈了幾張截圖展示情商低的父母,這些家長往往都有以下幾種表現:

1.不停地盤問老師

老師不是聖人,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錯誤,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父母喜歡用放大鏡觀察老師的行為。一旦老師的方法存在細微的偏差,有的父母會在家長群裡面一頓吐槽。甚至還要對老師進行一系列的盤問,這會使老師無語,並使老師感到尷尬。

班主任:見過情商低的父母,就是在群裡不斷跟老師“添堵”

2.喜歡在群中“嚷嚷”

這種父母深刻理解“人多力量大”的原則,他們知道老師自己一個人提出問題很難讓老師意識到錯誤。因此,他們在小組發言時經常尋求其他父母的支持。通常,說完老師的不對之後,將添加一句話“其他爸爸媽媽,你們覺得我說的對嗎?”

班主任:見過情商低的父母,就是在群裡不斷跟老師“添堵”

3.喜歡把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

學校有許多活動,例如各種比賽,各種評判和評價孩子的活動。老師通常在組織這些活動方面相對公平,他們會選擇真正有能力的孩子。

但是有些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比其他人差,如果自己的孩子沒有勝任某項工作,或是沒得到什麼獎賞,他們就會在家長群進行比較,給其他父母,也給老師添堵。

班主任:見過情商低的父母,就是在群裡不斷跟老師“添堵”

實際上,許多父母都有在家長群中發言的良好意願。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進步,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受到委屈。但是,有些父母的“低情商”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當老師對家長的講話感到尷尬,甚至引起很多家長的批評時,老師往往會對家長或孩子本人產生一定的偏見,這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與老師溝通的幾個基本原則

交流的方式很多,家長可以選擇更合理地與老師交流的方式,可以遵循以下幾個與老師溝通的基本原則。

1.選擇私聊

如果父母確實想給老師建議或進行一些必要的交流,最好通過私人聊天的方式進行,這樣老師就不會對家長群的交流產生太多擔憂,而且會更加坦率。面對孩子的細節,老師也能解答得更加細緻。

2在提出建議之前先感謝老師

父母想要表達一些看法的時候,最好先對老師進行感謝,畢竟,老師為孩子付出了很多,並且比起開門見山就“指責”一頓,更應該先感謝老師再提出建議。

3.表達應儘可能委婉

跟老師交流的時候,可以要求老師回答問題,使老師能夠識別自己的一些問題。但是語氣不要太沖,也不要蠻不講理,而且委婉地表達將比直接批評更為有效,這對父母來說都將會是有效的溝通。

班主任:見過情商低的父母,就是在群裡不斷跟老師“添堵”

總而言之,老師和父母之間有很好的關係。畢竟,一個是在家裡教育孩子的關鍵人物,另一個是在外面教育孩子的關鍵人物。

老師和父母不應該成為“敵人”,而應該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成為“戰友”,所以希望父母和老師可以更多地彼此理解,大家攜起手來,真正成為促進孩子們成長的橋樑。

育兒問題洛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洛媽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