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刘邦啥不爱学习?还带坏同龄人逃学

提起刘邦这个人,相信很多喜欢历史,这个网友对他也特别的熟悉,我们知道他早年间是一个特别泼皮无赖的人,对于这件事,很多人也非常的认可,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事实,而且有证据要有记载。小时候也是一个特别爱惹是生非的人。

总是把自己喝得烂醉如泥,甚至还有一次跟一个寡妇待了一晚上,还生了一个私生子,不得不说这个世上很多不是一个正常人做出的事情,他基本上都做了,,无论是打架斗殴还是惹是生非,他样样精通。

少年的刘邦啥不爱学习?还带坏同龄人逃学

少年的刘邦啥不爱学习?夺取天下之后他想了一个换冕堂皇的借口!

就算是刘太公也拿自己的儿子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说一些富二代也是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忙于关于你自己的事业,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健康的发展,当他们在想回过头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候,发现已经错过了教育的最好时机,所以刘太公对于自己的儿子也是恨铁不成钢。

少年的刘邦啥不爱学习?还带坏同龄人逃学

带坏同乡人

卢绾和刘邦两个人也算是同乡人,再加上他们两个都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两个人的父亲也都是特别要好的兄弟,他们也是想着这两个人年龄相当如果到了上学的年纪,两个人一起上学,下学,也算是有个相互照应的。没想到事实却总不尽人意,刘邦特别不爱学习,把他也带的经常逃学,不喜欢上学了,就这样他的学业也跟着荒废掉了。

这好像跟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一样,本来班主任的想法是把一个好学生和一个坏学生放在一起,让好学生带一下坏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想到坏学生直接把好学生的成绩也影响了反而跟坏学生玩儿的不亦乐乎。

少年的刘邦啥不爱学习?还带坏同龄人逃学

为不爱学习找借口

当时的刘邦就特别讨厌学习,而且还特别的淘气,并不觉得自己做的一些事情是丢脸的。无论他的父亲怎么教育他都没有办法,为什么他就是这么不爱学习呢?后来他当了天子之后,也有了一个比较冠冕堂皇的解释。

意思就是当时正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赤道又非常的乱,又赶上秦王朝焚书坑儒,所以说学习好,懂得的知识多,对于自己更是一件特别不利的事情。在当时那个年代,如果知识太多,不仅没有用,反而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所以他才这么高兴,得不用功去学习,其实这个解释也是有点刻意了。

少年的刘邦啥不爱学习?还带坏同龄人逃学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他说的读书没有用,其实是不太严谨的,因为当时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他所说的乱世应该就是指的秦国与其他六国抗战的事,难道是长达10年的战事影响了他的学习,但是我们知道在那一个时期,应该是很多人加紧求学,想要得到诸侯以及君王的赏识,这样才能够光宗耀祖,所以说他这个解释是非常不正确的。

少年的刘邦啥不爱学习?还带坏同龄人逃学

闹了个时间笑话

再者说焚书坑儒也不是他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即使当时的秦国暴政,确实对一些文化人,以及学习知识的人受到了一定的打击,那个时候已经与他求学的年纪,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了。甚至说当时他求学的年纪,之前的暴政已经过去20多年了。

少年的刘邦啥不爱学习?还带坏同龄人逃学

同龄人成了大文人

最后一个证据就是当年的汉丞相萧何也是一个大文人,他可是一个学富五车的人,而且两个人的年纪也差不多只比刘邦大了一岁,生活在同一个政治背景下,差距这么大肯定是自己的问题。而且小何因为勤奋好学,又精通各类文书,他早就担任了清朝的公务员,一路飙升,到后来是自己辞了职,才卸甲归田。

少年的刘邦啥不爱学习?还带坏同龄人逃学

不敢和儿子提起此事

从这些小细节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确实对大家撒了一个大谎,由于他之后也有了自己的儿子,但是对于之前所做出的那些事情是非常羞愧的,从来不敢跟儿子提起,最怕的就是儿子跟他问起小时候的故事,所以只期盼自己的儿子能够好好的学习。

所以说他就只能用当时的乱世来掩盖自己不爱学习。但是没想到他却把这件事情发生的前后时间顺序给搞混了,又闹了一个大笑话。

少年的刘邦啥不爱学习?还带坏同龄人逃学

没把不爱学习当糗事

不过虽然他不敢跟自己的儿子提起之前的事情,但是掠夺了天下之后的他还是非常骄傲的,根本没有把当年学习不好当做一个糗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他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成功人士,对于他不喜欢学习还是跟自己的性格有关系的。

如果喜欢学习,无论生在哪个年代都是阻止不了的,比如说我们大家熟悉的凿壁借光的故事,虽然没有条件但是也要创造条件,孟轲如果不爱学习,他的母亲恐怕搬家几十次也是没有用的。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