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辛弃疾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必大家不陌生,"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在这里感叹,元嘉帝刘义隆在元嘉之治时期三次无功而返的北伐。元嘉帝刘义隆虽然没能赢得北伐的胜利,但是却创造了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富裕的盛世。
所谓的元嘉之治更多的功能还得归功于刘义隆之父刘裕。
说到刘裕,不禁想起了他那个叫寄奴的外号。出身底层,凭借军功一步步走上人生的巅峰,如果不是因为要牵制国内的政治对手,那场由他主导的北伐战争早就成功了。当刘裕选择南下之时,便注定了东晋的改朝换代。
公420年,刘裕废掉晋帝,建立了刘宋王朝。刘宋王朝建立之后,刘裕随即大刀阔斧的推行一系列改革。经过了这一系列改革之后,社会矛盾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缓和,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正是在这些改革的触动下,到了刘义隆时期,才迎来了"元嘉之治"。
刘裕改革的第一步,首先针对的是门阀士族集团。当时的东晋、刘宋门阀士族地主势力不断扩张,他们凭借着士族"血统"垄断政治权力,而且大肆掠夺土地和人口,形成盘根错节的腐朽割据势力。史载:士族刁家"隆安中,(刁)逵为广州刺史……(刁)畅为始兴相,(刁)弘为冀州刺史"。一家兄弟子侄数人均居高官,但"并不拘名行,以货殖为务。有田万顷,奴婢千人,余资称是"。
这些门阀士族,不仅占用了政治、经济资源,还时刻想着如何为自家势力争取利益,不惜危害了国家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刘裕感到不铲除这批企图作乱的门阀士族,社会将不得安宁。为了把兴廉除弊的改革向前推进,刘裕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扫荡刁、王、庚、谢等门阀士族割据势力。
比如说前文提到的京口大士族刁逵,刘裕根据他"奴客纵横,为京口之蠹"的罪行,不但把他处死,而且发动京口百姓分了刁家的田地财物。打击门阀士族的同时,也是在扶持底层寒族的实力。后来刘裕正是在这些寒族的支持下,才得以代晋建宋。
为了扶持寒族势力,刘裕还针对当时日益尖锐的土地矛盾的问题,提出了"土断"的政策。所谓的"土断",史称"义熙土断",是刘裕针对士族门阀大地主私自隐匿大量户口的情况,于公元413年推行的一项政策。这项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取消关于侨州、郡、县的北来侨人免除赋役的规定,把侨人(北方流民)变为江南土著而同样负担赋役的编户,进而剥夺士族门阀隐匿控制民户的特权。
土断推行之后,多数侨置郡、县被合并或取消,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侨人。这样原来被士族门阀大地主隐匿的户口被清查了出来,成为国家的民户。这对于抑制豪强兼并、打击腐朽黑暗的门阀士族势力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刘裕还下令整顿赋役。原来东晋实行的赋税政策是十分严苛的,当时除田租税役外,政府还不断向民间征调造船木料及船只、车牛,以供运输和军需之用。刘裕掌权后,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赋税徭役,明确宣布"凡租税调役,悉宜以现户为正","台调癸卯梓材,庚子皮毛,可悉停省,别量所出"。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凡是地方州、郡、县官吏利用官府之名,占据屯田、园地的,一律废除。凡官府所需物资,"皆别遣主帅与民和市",照价给钱,不得征调。在税收方面,刘裕下令限制刻薄征求,对百姓积欠官府的"逋租宿债""勿复收"。
为了发展经济,刘裕执政后下令"州郡县屯田池塞,诸非军国所资,利入守宰者,今一切除之"。因为东晋时期,各地的山林泽蔽"万顷江湖"被士族所霸占,老百姓是不能樵采捕捞,这使平民百姓的农副业生产受到限制。刘裕废除了这一规定之后,实质上在于禁止士族豪右封固山泽,进而向百姓收税。这对减轻剥削、恢复与发展农副业生产是有促进作用的。
本质上,刘裕改革的核心在于打击门阀士族集团,扶持寒族。除了在经济上的土地、赋税改革之外。在人才的选拔上,刘裕也是提拔了一大批优秀的寒族武将,同时对官员、军队队伍的整治也是有一定的成效,既打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又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閱讀更多 煮酒君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