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抽絲剝繭找真相!“密接”信息怎麼來的?“流調組”瞭解一下

「十堰」抽絲剝繭找真相!“密接”信息怎麼來的?“流調組”瞭解一下

秦楚網訊 記者 楊建波 特約記者 閆翔 通訊員 胡雅瀟

每天打開手機查看疫情數據,關注新冠疫情的最新消息,關注確診患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的人數有沒有下降,查看最新公佈的高風險區域和自己的居住地相隔多遠,已經成為“宅”家裡的市民 日常習慣。這些疫情數據的背後,有這樣一支隊伍——流調組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流調組,全稱是流行病學調查組。主要是調查確診人員活動軌跡、查找密切接觸人員、調查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軌跡。他們與時間賽跑,為的就是讓每一位密切接觸人員都可以得到及時的醫學觀察隔離,守好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的“大門”。

流調組的帶頭人

茅箭區公安分局副局長是劉勁松茅箭區流調組的組長。4日,記者趕到流調組工作執勤點的時候,幾名民警正在電腦前面忙碌著,眼晴里布滿血絲的劉勁松正在與幾名民警討論著疑難病例的處理思路 。桌子上滿是文件,還有幾名工作人員步履匆匆,不斷交流著事宜。

等待了幾分鐘,劉勁松終於與幾名民警商討出了核查方案,記者才得以上前向其詢問情況。“咱們流調組的組員這些天全都吃住在這裡,沒有一個回家了的,像民警華偉,家裡父親生病,這段時間還 一直堅守在崗位上……”

「十堰」抽絲剝繭找真相!“密接”信息怎麼來的?“流調組”瞭解一下

自疫情爆發以來,茅箭轄區作為十堰市人口最密集的地區,線長、面廣、壓力大。劉勁松臨危受命,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先後組織參與道路封控,賓館清查,設置隔離點、安保點,小區封控,應急巡 邏,清查聚集性賭博,流調核查等七個大項的疫情防控工作,任務艱鉅,責任重大。他從大年三十到現在連軸轉,沒有休息一天。其實他家裡情況也不太好,妻子因病長期吃藥需要人照顧。

在採訪途中,劉勁松的電話鈴聲不斷響起,不斷有人向他詢問流調的工作事項,在問到具體病例調查細節時,劉勁松對答如流,清楚地記得每一個調查環節和病例基本情況。他告訴記者,現在人手緊 張,流調報告和調查流程圖他都親自把關,親自整理,親自思考核查漏洞,他說,只有這樣,別人向他詢問情況他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作為從事治安工作多年的老警察,劉勁松很明白疫情期間自己的責任,更清楚自己做的防疫工作對社會安穩起到的巨大作用。截至2月25日,在劉勁松的帶領下,核查工作專班已經核查近280條線索, 深挖密接人員2800餘人,將毒魔隔絕於門外。

專啃“硬骨頭”的攻堅組

「十堰」抽絲剝繭找真相!“密接”信息怎麼來的?“流調組”瞭解一下

“我們遇到過幾個病例,找不到傳染的源頭在哪裡,所以單獨成立了攻堅組,專門負責這種“硬骨頭”病例調查。這個過程就像排雷,必須仔仔細細、抽絲剝繭般去挖掘每一個病例,尋找“雷”,然後把它排掉。有些“雷”,還會牽扯出更多的地“雷”。”

攻堅組民警楊一帆,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埋頭梳理調查流程圖,他正在做的就是一個來源不明的病例調查。患者的自述有無隱瞞?有無密閉條件?這個遇見的陌生人是誰?楊一帆仔細核對著每一個 細節,儘可能從中找到突破口。

患者去過醫院,有沒有可能是醫院內部交叉感染?為了取得詳實的調查結果,幾位攻堅組民警前往醫院調查取證。這樣的取證經歷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地點,他們總是去患者曾經去過的地方,甚至是患者被傳染的地點,風險可想而知。

看著楊一帆認真工作的樣子,很難想象他已經足足一個月沒有回家見過3歲的女兒了。“我很想回家和家人團聚,我現在的工作做的越好,我就能越早見到自己的家人,為了所有人能減少一分傳染的風 險,我也要分秒必爭,努力工作。”

與時間賽跑的流調組

「十堰」抽絲剝繭找真相!“密接”信息怎麼來的?“流調組”瞭解一下

“華偉接招、陳哲接招、袁曉昭接招……”剛回到休息室的幾位流調組民警,還沒坐下來休息就聽到鄭華隊長在隔壁喊。

“到!”幾位民警迅速奔向崗位。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已經打開電腦,收到了醫院發來的病例信息。

剛好是晚上6點,送餐員送來的餐食放在桌上紋絲不動。疾控中心及專班民警聚精會神就患者信息研判,這一批次有1個確診,3個疑似。流調就像出警,一旦接到確診病例的通知,首先要第一時間上 報患者信息,接著要在2小時內形成一份完整的流調報告,不分白天夜晚,第一時間篩查出密切接觸者,第一時間上報指揮部,第一時間採取隔離措施,流調組,就是和時間賽跑的生命組。

“您好,我是十堰市公安局民警,我的警號是……”公安幹警所做的不僅要獲取信息,同時還要安撫對方的情緒,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告訴對方排查密切接觸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務必爭取 對方的理解和配合。然後配合疾控專家對傳染途徑進行分析,在正式報告前,最快能在數分鐘內發出密切接觸者名單,爭取做到“秒級響應”。

編織大“網”的外調組

如果說流調追求快、準,那麼外調就是做到全、盡。通過公安技術支撐,外調組需要核實流調組的電話筆錄真偽,前往確診患者、疑似病例曾經的居住地、活動地,儘可能排查出所有的密切接觸人員 ,儘快界定出存在感染風險的密切接觸者,儘早採取緊急防控措施。

確診患者需要調查確診前15天的的行蹤軌跡,外調組民警不僅要通過詢問技巧有針對性地引導患者回憶,有時候往往還需要引申出更多細節,實在瞭解不到的,就需要實地調查。

“我教你,護目鏡下面墊一張衛生紙,護目鏡壓住口罩,這樣護目鏡不會起霧,防護也更嚴實。”由於去的地方都有很大的傳染風險,他們已經練就了一套行之有效且相對舒適的防護方法,可即便如此 ,跟著外調民警一整天調查下來,臉頰也滿是勒痕。

流調傳遞來的線索需要及時回覆,不少外調民警直接睡在辦公室的沙發上,還有民警困極後直接趴在桌子上小憩。

每晚18時,幾個調查組都會召開一個碰頭會,交流排查過程中出現的交叉點,共同篩選出沒有排查到的盲區,研討出第二天的計劃。

24小時待命仍在繼續,流調工作刻不容緩,而當大家看到每天下降的數據時,他們臉上逐漸露出了笑意,他們也希望勝利的曙光早一天到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

報料微信關注:13807280110,報料電話:0719-8110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