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要给朱元璋送一筐鱼?

刘伯温从小天资聪明好学习,聪慧过人,阅读速度极快,据说七行俱下。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要给朱元璋送一筐鱼?

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伯温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他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他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

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但是那时元朝气数已尽,刘伯温的仕途自然也不是很顺利。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要给朱元璋送一筐鱼?

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自此以后,他便成了朱元璋身边料事如神的谋臣。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大明王朝正式建立。随后,朱元璋将一起打天下的几位功臣都一一进行了封赏,刘伯温也不例外,他被授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的职位。刘伯温很了解朱元璋生性多疑的性格,他明白,自己帮助朱元璋谋得天下后,就应该功成身退,否则,会有功高震主之嫌,为自己和家人招来祸患。因此,在朱元璋开始找茬诛杀功臣的时候,他提出了告老还乡,朱元璋也答应了。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要给朱元璋送一筐鱼?

后来,因为宰相胡惟庸的污蔑,刘伯温不得不继续回到朝堂中,可是那时候朱元璋对刘伯温已经很冷淡了。洪武八年,刘伯温感染风寒,朱元璋便派御医前去探望。在喝完药后,刘伯温的病情反而加重了。刘伯温将此事禀报给朱元璋,却只得到了皇上一句“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令刘伯温十分心寒。同时,他也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于是便要求再次返乡。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要给朱元璋送一筐鱼?

回到老家后,刘伯温自知时日无多,便找来儿子交代后事。他要儿子在他死后,将一本天文书和一筐鱼呈给皇上。不久后,刘伯温就去世了。据《明史》记载,当时朱元璋看到的时候还说了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刘伯温死了之后还要故弄玄虚,让人不得消停。虽然朱元璋这么说了,但是他也清楚刘伯温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只能先记着这件事。直到1392年皇太子朱标去世,这件事对朱元璋的打击特别大,当时朱元璋年事已高,皇太子的去世必定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朱元璋为了防止子嗣互相争斗避免骨肉相残,朱元璋必须尽快选出新太子。这时朱元璋突然想起了刘伯温的一筐鱼。

原来,刘伯温是将朱元璋的一众儿子比作了筐中的鱼,皇子不可分封,只能圈养,天下才能太平。可惜,被分封到各地的皇子早已羽翼渐丰,朱元璋又将开国良将赶尽杀绝,这就导致了继位后的朱允炆手中没有合适的人选。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攻破京城,夺得了皇位。如果朱元璋明白刘伯温的意图早做准备,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靖难之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