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明媚的春光中,韋應物在南亭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


漫步在明媚的春光中,韋應物在南亭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


春節已經過去了,寒冷的冬天也漸行漸遠。雖然昨天剛剛下了一場雪,但今天的太陽卻格外的燦爛,而晴空萬里也正預示著春天的到來。春天是一年的開端,所以古人才留下了“一年之計在於春”這樣的諺語。

在這個象徵著希望的季節裡,人們本應三五成群地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去欣賞明媚的春光,以便調整好狀態,投入到今後的生活工作中去。但一場無妄之災卻讓所有人都停下了腳步,只能在家裡靜靜地等待著春天的到來,等待著戰勝疫情的喜訊。所以今天與大家分享一首春遊的唐詩,希望詩歌中所描繪的春景能給大家帶來一個好的心情!


漫步在明媚的春光中,韋應物在南亭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


春遊南亭

韋應物

川明氣已變,巖寒雲尚擁。

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

景煦聽禽響,雨餘看柳重。

逍遙池館華,益愧專城寵。

詩人在開篇處就點明瞭氣候的變化,表現出初春的氣象。平原地區的太陽光益發明亮,氣溫也開始變暖,而山岩上面的白雲卻還因為寒冷,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在首聯中,詩人就運用對仗的寫作手法,把平原上日益溫暖的陽光和高山上依舊寒涼的雲彩進行了對比,既寫出了高處不勝寒的人生哲理,又營造出春暖花開的氛圍,為後文中的春景埋下了伏筆。


漫步在明媚的春光中,韋應物在南亭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


在明媚的春光中,冰河已經解凍,百花即將綻放,所以詩人接著寫道“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南亭邊已是綠草成茵,而一旁的池水也像脈搏一樣緩慢而有力的流動。

頷聯裡,詩人把初生的綠草比喻成一顆萌動的心,表達出自己的對春季的嚮往。而春水的脈動則展現了徜徉在春光中的詩人,其內心的雀躍和歡喜。通過擬人的手法,詩人把自己和春天合二為一,既對春景進行了初步的描寫,又刻畫出急欲出門踏青賞春的迫切心情,可謂一舉兩得。


漫步在明媚的春光中,韋應物在南亭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


當詩人真正來到戶外,走進大自然的懷抱,他不禁高呼“景煦聽禽響,雨餘看柳重”。小鳥在溫暖的陽光下盡情歌唱,而經過春雨的浸潤,柔柳依風,益發顯得嬌翠欲滴。

相較於冬季的寒冷與沉寂,春天無疑是一個充滿了歡歌笑語的溫暖季節。喧鬧的鳥叫聲打破了冬季的寧靜,而在空中輕輕舞動的綠柳則代表了春季的到來。詩人通過對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描寫,為世人呈現出一幅繪聲繪色的春日行吟圖。


漫步在明媚的春光中,韋應物在南亭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


在如此明媚的春光中漫步,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風景,在志得意滿的同時,詩人也發出了“逍遙池館華,益愧專城寵”這樣的感嘆。我在華美富麗的池苑館舍中逍遙度日,益發的感到有愧於郡中百姓對我的愛戴。本詩的作者在寫詩時官居刺史一職,是名副其實的地方最高長官,所以才會有“專城寵”這樣的說法。

詩人藉助自己特殊的身份,通過百姓對自己的愛戴,反襯出他治理下的州府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現狀,而這樣的生活環境無疑為本年的春天平添幾分明媚和燦爛,這或許就是詩人得以在池館中逍遙度日的原因。此外,“華”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榮也”既象徵著百花的繁茂,又展現出百姓的安居樂業,可算是一語雙關。


漫步在明媚的春光中,韋應物在南亭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


靜閱閒話

縱觀全詩,它描寫了詩人春天踏青時的所見所聞。首聯通過對比,表明了冬去春來,萬物即將復甦的大環境。頷聯寫春遊前的喜悅心情,而頸聯則是本詩的精華所在。在這一聯裡,詩人藉助視覺和聽覺,繪聲繪色地描寫出喧鬧且富有活力的春日美景,讓讀者彷彿置身其中。尾聯通過對自己生活狀態的描寫,從側面烘托出春天的繁花似錦,為本詩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