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名比肩陶淵明的“詩醇”韋應物,為何會淹沒於唐朝詩壇?

詩名比肩陶淵明的“詩醇”韋應物,為何會淹沒於唐朝詩壇?

韋應物是唐朝時期比較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因曾出任過蘇州刺史故世稱“韋蘇州”。他的主要活動軌跡集中於,盛唐中期與中唐前期。但如果按照詩歌風貌來劃分,他一般都會被劃歸為盛唐詩人。

韋應物創作的上水田園詩歌,雖然比不上王維、孟浩然、柳宗元等人。但是他卻以詩風恬淡高遠,更類似於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而著稱。

在他撰寫的詩歌作品中,不僅為廣大讀者描繪出了一幅“隱逸生活圖”,同時也表達出了更為濃郁的真實情感。

詩名比肩陶淵明的“詩醇”韋應物,為何會淹沒於唐朝詩壇?

如果從韋應物的詩歌成就,以及詩作價值角度進行分析,不難發現他之所以能夠與“古文運動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並稱“韋柳”,其實主要依靠的就是,其詩中蘊含的“自然況味”。

筆者認為雖然韋應物在“才氣、才情、格調”等方面,都遠不及一代文宗柳宗元,更不用提王維與孟浩然。

但正是因為他所撰寫的詩歌中,所蘊含的獨特“自然況味”,才能讓他在詩歌的情調與韻味方面,略勝於王、孟、柳三人。

詩名比肩陶淵明的“詩醇”韋應物,為何會淹沒於唐朝詩壇?

後世之人為了彰顯韋應物在,唐朝詩壇上的地位以及其詩歌的文學造詣,甚至將他所撰寫的詩歌與三位,與東晉陶淵明和漢代無名氏做對比。

雖然這種主觀意識比較強的對比並無實際意義,但是也可以充分說明韋應物其人其詩,在唐朝文化史中的積極影響。

韋應物與“城南韋氏,去天尺五”

1.出身於“城南韋氏”的韋應物

公元737年韋應物出生於唐都長安,並出身於京兆韋氏逍遙公房,這個家族是長安關中地區的名門望族。

可以說韋氏一族在當地,絕對是能夠呼風喚雨的世家大族。在這種家世背景成長起來的韋應物,青少年時期就是一個紈絝子弟。這與後來的詩人形象有著天壤之別。

韋應物是武后攝政時期文昌右相韋待價的曾孫。韋待價是初唐時期的一位文武全才,他不僅是文昌右相還曾官拜安息道行軍大總管。

在進爵扶陽郡公後曾率軍征討吐蕃,但兵敗寅識迦河後被除名流放。

詩名比肩陶淵明的“詩醇”韋應物,為何會淹沒於唐朝詩壇?

但是這並未影響京兆韋氏在唐朝的地位,民間有諺雲“城南韋杜,去天尺五”。所謂城南指的就是長安城之南,韋氏和杜氏家族深受李唐統治者信賴,也因此使這兩個家族,在當時的唐朝擁有了超高的地位和滔天的權力。

2. 家學及禮法對韋應物的影響

“世居長安城南之韋、杜兩族密邇皇宮、親近皇權”,尤其是城南韋氏家族更是隆恩浩蕩。形成於西漢以京兆為郡望,在魏晉南北朝開枝散葉。

到了唐代京兆韋氏的發展達到了高潮。韋氏一族“官至太守、刺史者亦逾百人“,並有二十人曾被拜為宰相。

詩名比肩陶淵明的“詩醇”韋應物,為何會淹沒於唐朝詩壇?

韋應物的家族“實以家學及禮法等,標異於其他諸姓”,所以他從小就接受了比較專業的教育。但由於其家族權勢過盛,對他個人性格發展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以至於韋應物也曾經誤入歧途,但幸好能夠懸崖勒馬終成一代唐詩大家。

筆者認為之所以詳細地介紹了韋應物出身及其家族,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突出,韋應物後期經歷之坎坷、行為之低調、詩歌成就之高調。以及其家風、家學對其詩歌成就的影響,尤其是在他遭遇宦海沉浮之時,能夠以一顆平常心去享受山水與田園的恬靜,其實都非常值得後人學習。

詩名比肩陶淵明的“詩醇”韋應物,為何會淹沒於唐朝詩壇?

“詩醇” 韋應物的詩歌之路

1.得名“詩醇”的緣由

韋應物的之所以被譽為“詩醇”,其實與其詩“寄至味於澹泊”,清新自然無一字造作有很大關係。

“醇”字本意是指酒味厚、純,“詩醇”則是轉借其意,形容文學作品如同醇酒一樣,具有純粹、原汁原味等特點。

筆者認為用“詩醇”來讚譽韋應物,實際上指的是就是他的詩歌作品,純粹並達到來完美的境界。

“家住青山下,門前芳草多”,“玩舟清景晚,垂釣綠蒲中”,其實都可以體現出韋詩的清澹與純粹。

詩名比肩陶淵明的“詩醇”韋應物,為何會淹沒於唐朝詩壇?

作為盛唐最後一位大詩人,韋應物的詩歌作品多以山水田園為主題。他之所以會不厭其煩的寄情于山水,其實與他的人生經歷有很大關係。

公元751年十五歲的韋應物,以“門蔭”近入宮廷,併成為了唐玄宗的大內侍衛。在這一階段他還被允許進入太學附讀。

2.《逢楊開府》中的自我剖析

(1) 武皇在世時,韋應物的無賴形象

按理來說擁有如此榮寵,應該更加刻苦和勤奮學習,但是年少輕狂的韋應物不僅沒有用心讀書,反而做出了很多荒唐之事。他在《逢楊開府》一詩中,曾對少年時期的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強烈的反思。

詩名比肩陶淵明的“詩醇”韋應物,為何會淹沒於唐朝詩壇?

“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驪山風雪夜,長楊羽獵時。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痴”。

此十二句詩歌不僅句句情真一切,而且將自己不知好歹、浪費光陰寫得淋漓盡致。

既有對擔任宮廷侍衛的生活的回憶,同時也有對少年時期橫行鄉里、放浪形骸的懊悔。同時也刻畫出了一個自己年少時,專橫跋扈的無賴形象。

在家族的庇護以及武皇恩寵之下,年少無知的韋應物並沒有珍惜大好時光,以及在最高學府學習的機會。

詩名比肩陶淵明的“詩醇”韋應物,為何會淹沒於唐朝詩壇?

筆者認為韋應物在年長之後終於意識到,少年之時因為行為過於荒唐,所致“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痴”是多麼的無知。但是現在想後悔為時已晚,所以只能夠默默地品嚐,自己親手種下的苦果。

(2)“武皇昇仙去,憔悴被人欺”

“武皇昇仙去,憔悴被人欺。讀書事已晚,把筆學題詩。兩府始收跡,南宮謬見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撫煢嫠。忽逢楊開府,論舊涕俱垂。坐客何由識,惟有故人知”。

這十二句詩歌深刻的描寫出了,在唐玄宗離開人世之後,詩人韋應物的人生遭遇。

他不僅開始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同時為了能夠讀書也不得不,重新拿起毛筆和古代典籍,並且像一個剛開始學習的孩童一樣學著作詩。這種心情恐怕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詩名比肩陶淵明的“詩醇”韋應物,為何會淹沒於唐朝詩壇?

一個曾經的浪蕩公子甚至是,地痞無賴的韋應物幡然悔悟,不僅以一顆謙卑的心,不斷去讀書與寫詩,同時為了生活也不得不歷仕各地。其實前面的詩句都是在寫,詩人韋應物的個人經歷以及自我反省。

筆者認為詩歌的最後四句才點明主旨,詩人《逢楊開府》後突然有一種久別重逢的感覺,在這種感慨之情的支配之下,他才創作出了這首以自我剖析為內核,以逢有人為表象的詩歌。這首五言古詩一共二十句一百二十個字,但卻寫盡了韋應物一生的榮辱。

詩名比肩陶淵明的“詩醇”韋應物,為何會淹沒於唐朝詩壇?

詩人韋應物的山水田園情懷

1.山水田園詩集大成者

相信對唐朝詩人韋應物有一定了解的讀者,一定會知道這位生於盛唐長於中唐的大詩人,其詩多以描寫山水田園為主題,他所撰寫的一首田園詩歌,不僅具有清麗閒淡之感,而且在看似平淡的情感之下,其實蘊含了諸多憤懣與悲涼之意。

之所以會出現前後對比特別強烈的情況,除了與其《逢楊開府》一詩中,所描述的身世和經歷有關係之外,其實還與他仕途多舛有很大關係。公元764年至791年間,韋應物在唐朝的政治舞臺上,並沒有太出彩的政務表現。

詩名比肩陶淵明的“詩醇”韋應物,為何會淹沒於唐朝詩壇?

在這近三十年的時間之內,韋應物大多數情況下都被外放為地方官吏。而且也有過一段閒居長安故園的經歷。雖然他也曾在長安任官,但是基本上都沒有走入政治中心。所以這種苦悶之情一直都揮之不去。

他在任地方官吏時“勤於吏職,簡政愛民”,甚至有時還會產生“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的思想。

但是這都無法彌補他在,年少輕狂時做下的錯事。出身於京兆韋氏逍遙公房的韋應物,甚至將這種思想一直帶入地下。

詩名比肩陶淵明的“詩醇”韋應物,為何會淹沒於唐朝詩壇?

2.《滁州西澗》與韋應物的愛民思想

韋應物在擔任滁州剌史時,曾接下來一首千古名作《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寫景的七絕古詩,是韋應物在遊覽滁州西澗時撰寫的一首小詩。

這首詩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就是一首比較普通的寫景之作,但在詩人的藝術加工之後,卻成為了山水田園詩歌中的代表作品之一。韋應物將自己的失意藉助景色表達出來,其實也是為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

獨愛澗邊生長的野草,以及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鳥。春潮與春雨同時來到,但卻顯得更加洶湧。野外荒涼的渡口已經看不到人了,只有一艘小船橫在河水之中。如果大家能夠仔細閱讀這首小詩,其實就可以感覺到“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

筆者認為實際上此時的韋應物已經進入了仕途“暗夜”,他的文采再好能力再強,在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之下,也只能“不在其位,不得其用”。這種心酸、無奈與憂傷的情懷

,實際上是韋應物詩歌中的另一大特色。

結 語

晚年的韋應物已經沒有了少年時的銳氣,更無法得到“城南韋氏”的蔭護,他就像一片隨波逐流的浮萍,既無法瞭解人生的方向,更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他在蘇州刺史屆滿之後,由於沒有得到新的任命,失去了收入來源的韋應物一貧如洗。

他雖然可以與筆墨紙硯為伴,在情況稍有好轉之時揮毫潑墨,不斷用詩歌抒發內心的苦楚,雖然可以聊以自慰但他,終究失去了生命中最寶貴的青春韶華。

他再也無法“驪山風雪夜,長楊羽獵時”,也再也沒有了“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痴”的任性。

筆者認為失去官職的他悽慘地連乞丐都不如,在“無川資回京候選”的淒涼之下,他來到了蘇州無定寺暫避。

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他雖然是一個虔誠的道教徒,但在人生最後的歲月裡,卻來到了一個弘揚佛法的寺廟。這不得不說是對他人生的諷刺。

這位曾經放浪形骸的紈絝子弟,在唐朝詩壇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雖然在50多歲是客死他鄉,但是那些反映民間疾苦的詩作,以及他頗富同情心的本真,終於讓他登上了中唐藝術成就的巔峰。。

【參考文獻】

童強《論韋應物山水田園詩的寫實傾向》

韋江《孟浩然與韋應物山水田園詩比較》

吳宏光《韋應物山水田園詩境論》

顧靜《寄至味於淡泊——淺析韋應物山水田園詩的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