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果面有白斑是什么病?

阳光62228864


我家就种植好几棵桃树,有好多次,我就发现桃子幼果表面有那种白色的斑点,这种斑点长的还挺大的。我问过我爸,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问题。他告诉了我,桃子幼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桃子幼果出现白斑的原因?

桃子幼果出现白斑是感染了白粉病,这是一种真菌感染,感染了这种真菌的桃树,桃子叶子及幼果就会出现白斑。桃树被这种病菌感染,主要原因是桃树营养不良,抵御病菌感染能力不行。还有就是桃树有伤口,有伤口又分为病虫害导致的伤口,还有就是修减枝条所引起的伤口两类,桃树有伤口很容易被感染这种病菌。


怎么防治白斑病?

强健桃树

植物就跟人是一样的,身体好,那么抵御疾病的能力就很强,反之就体弱多病。所以首先就是要强健桃树,那么就需要保证桃树营养供应,但是不能施肥过多。施肥最好是复合肥,还有就是有机肥料,这样可以保证桃树各种营养供应。那么桃树就能长的非常旺盛,枝干粗壮,就能抵御多种病害。

修剪桃树

桃树枝条修剪不要选择在寒冬,还有潮湿天气,在这些时候修减桃树枝,很容易感染这种病菌,因为在这些天气,桃树抵抗能力很差,伤口恢复慢。可选择在早春时候修减,还有就是要选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修减,这些时候气温高,有利于桃树伤口恢复。还有就是,修减枝条的工具,必须要消毒后才能使用,不然也很容易导致桃树感染。


虫害防治

桃树得了虫害,虫子会蚕食桃树树干,树枝,叶子等地方,也会使得桃树伤口暴露,这些暴露的伤口,也会成为白粉病病菌侵染的地方。所以为了预防桃子白粉病,必须要积极防治病虫害。就比如天牛,食心虫等虫害,都是会导致桃树伤口暴露。

白粉病防治

桃树得了白粉病,需要及时喷洒药物进行防治,可以使用醚菌酯,氟硅唑咪鲜胺,乙嘧酚等药物进行防治。药物喷洒最好是交替使用,不要一直使用一种药物,每隔七天喷洒一次。这样可以有效的减轻桃树白粉病得发展。


以上就是幼桃感染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如果还有补充,请在下方留言分享,谢谢。


精准三农


桃子上面在这个季节出现白点要警惕桃树白粉病,桃树感染了这个真菌后会出现白点的症状。因为题主没有给图,所以我只能大体判断白点可能是这种病,下来我描述一下这种病害,你可以对照参考下自家的桃子是否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一,夏季是桃子染此病的高发期

桃子感染了白粉病的情况一般就常发生在5月以后,主要还是因为这个季节进入了夏季高温多雨的时候,这样的高湿环境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爆发,一般情况下桃子白粉病会先出现在叶片上,严重的时候才会在果实上表现。

二,白粉病在桃树叶子上的表现

起初叶片的背面会出现米粒大小的白色点子,果农一般很难发现,慢慢的这些白色斑点会慢慢扩大,连成一片变成明显的白色大区域,打远处一看就很明显,像是谁给桃树叶子抹上了面粉,所以这时候果农才会发现桃树感染了白粉病。

三,白粉病在桃子上的表现

桃子上有白点可能桃树感染后又被二次传播了,叶子上的病斑已经感染了果实,果实上的表现和树叶子几乎一样,最初都是小斑点,到了后来就慢慢扩大,周边都是白色的霉斑,白斑包围的区域又是绿色或者褐色,严重的时候被白斑包围的区域会发生裂口并出现桃胶,不严重的时候看起来就像谁故意给桃子上涂了粉。

四,桃子白粉病的防治

白粉病一般都是上一年叶子或者土里已经有了病菌,在第二年条件合适时才会出现爆发,感染之后会导致当年的桃子减产,所以还是需要从预防上下手。冬季的时候,可以深翻土层,将桃树园子里枯叶深埋在地下,也可以撒入适量生石灰灭菌。桃树患了白粉病后要及时用药喷施整个果园,药物上可以选择美度石硫合剂或者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总之,桃子上出现了白色斑点不是啥好事情,先排除一下白粉病,如果确定了要及时对症下药。


布衣小农人


桃溃疡病:桃果被病菌侵蚀后,先是在果面上形成圆形小病斑,病斑稍凹陷,外围浅褐色,中间灰白色,以后病斑迅速扩展,凹陷加深,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灰白色霉层,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失水,其下的果肉之地绵软,污白色,似朽木。新梢受害,形成暗褐然溃疡斑。叶子受害,病斑近圆形,灰褐色。

防止方法:

1、壮树防病

a、合理负担。根据树体的生育状况和施肥水平,确定合适的结果量,不要让树体负担过重,要是当疏花疏果。做到结果常熟两不误。

b、增施肥水。对于北方桃区,较普遍的现象是缺肥缺水,在施肥中,要注意增施有机肥,注意增施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同时不过多施氮肥。

c、保叶促根。及时防治造成早起落叶的病虫害。如穿孔病类,缩叶病,锈病,以及红蜘蛛,蚜虫,卷叶蛾等。此外还要注意防治各种根部病害。

2、避免和保护伤口,避免、减少枝干的伤口,并对已有伤口妥为保护,促进愈合,彻底防治枝干害虫,如吉丁虫,透羽娥,天牛等。

a、防治冻害和日烧。桃树枝干的襄阳面昼夜温差较大,容易遭受冻害,如果各阳面没有叶面覆盖,夏季容易因日晒而死皮。防治冻害比较有效的措施,一是树干涂白,降低昼夜温差,而是树干捆草,遮盖防冻。常用的涂白剂是生石灰12~13kg,加石硫合剂原液(20波美度左右)2kg,加食盐2kg,加清水36kg,或者生石灰10kg,加豆浆3~4kg,加水10~50kg,涂白亦可防止枝干日烧。

b、保护伤口。较大的锯口要削平,然后涂抹桐油,清漆或者拖布津油膏,s-92l抗菌剂等保护。较大的病斑治愈后要及时进行桥接兵保护。

a、刮树皮。在桃树发芽前刮去翘起的树皮及坏死的组织,然后喷布5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1~3波美度石硫合剂。

b、药剂治疗病斑。刮去病组织后,用70%甲基拖布津可湿性粉剂1份加植物油2.5份,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份加植物油1.5份混合均匀涂抹病部,对至于病斑有较好的效果。也可涂抹s-92l抗菌素20~30倍液,40%福美砷50倍液或者30%腐烂敌30倍液,843康复剂原液等,以防止病疤复发。


老规矩一长两短


桃子,是一种蔷薇科、桃属植物,落叶小乔木,叶为窄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有细齿,暗绿色有光泽,树皮暗灰色,花单生,近球形核果,表面有毛茸,果实多汁,可生食或制桃脯、罐头等,核仁也可食用。

近年来随着气候、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应用和生产资料(化肥、农药)的更新换代,耕作制度革新等因素,果园病虫害也有所改变,桃树疮痂病、白粉病的基数逐年上扬,

其白粉病是一种高等真菌,叶片上越冬,第二年通过气流传播,其主要表现在桃果上有像生癣一样的东西,白白的一片,但果肉并不立即坏死,但随后病部会凹陷,并发生裂口或渗出胶状物质。

白粉病的发病症状

叶片染病,背面呈现白色,边缘不清晰的近圆形菌丝丛,表面黄绿色,菌丝逐渐覆盖全部叶面,叶面不平,呈波状。至5~6月间果实被害,果实表面出现白色圆形,有不规则形菌丝丛、粉状,接着表皮附近组织枯死,形成浅竭色病斑,然后凹陷、硬化。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初冬落叶后进行清园,刮除老翘树皮,连同枯叶一起烧掉,消灭越冬病菌,清园可釆取5度波美度石硫合剂对全树进行洗淋式喷雾,进一步铲除越冬病菌。

春季萌芽前,全树喷施3波每度石硫合剂,小水浅浇,促进根系活动,增强树势,

发病初期除及时摘除病果外,同时用50%硫悬浮剂400~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进行喷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桃树年生长量大,如不进行夏季修剪当年即可郁闭,导致桃树因环境恶化而感染白粉病,因此在夏季旺长期要对新枝进行修剪,主要是修剪上直立枝、无果的下垂枝、病虫害危枝、重叠枝等,以改善姚园的通风和光照条件。

综上所述,桃子上白斑有可能是感染了桃白斑病,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见解,望广大网友留言指正,希望能帮到大家。





大工


各位桃友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炭疽病,炭疽病不仅会危害桃,也会危害李、杏、以及最近正是“热门”的樱桃等。炭疽病主要危害桃果,也会危害桃树的花、叶、枝梢。

1、症状特征

幼果期染病,果实表面呈现褐色,萎缩硬化,多成僵果挂在树上;果实膨大期染病,初期病斑会呈现淡褐色、水渍形状,并随果实增大而扩大,后期病斑为深褐色,呈现明显凹陷的圆形或椭圆形。被害果实少数残留在枝梢,大多数在5月间脱落。

而在果实近成熟期发病,除有上述特征外,最大的特点是果实表面病斑显著凹陷,具有明显的同心环状皱缩,最后果实软腐,多数脱落。

2、发病规律

炭疽病病菌主要是以菌丝体在病梢组织内越冬,也可以在树上的僵果中越冬。在第二年早春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以随着风、雨、昆虫传播,侵害新梢和幼果,引起初感染。此后新生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炭疽病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整个生长期间都会侵染为害,所以其防治尤为重要。

高湿是病害发生的主导条件。处于江、湖、河水网地带的果园发病率较高。果实发病主要是在果实迅速生长期,其次为采收前的膨大期。桃树开花及幼果期低温、多雨会增加发病率,果实成熟期则是以温暖、多雨的高湿环境发病严重。另外,在管理粗放、留枝过密、土壤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也相当严重。

3、防治技术

一般从人工、药剂以及管理三个方面来防治。

(1)人工防治:桃果套袋可减轻病害发生。结合冬季修剪清除树上的枯枝、僵果和地面落果,以消灭越冬病菌,减少初侵染来源。在桃芽萌动至开花前后要反复地剪除陆续出现的病枯枝及病果,防止病部产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

(2)药剂防治:桃树芽萌动期,全树均匀喷布4~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72%福美锌可湿性粉剂100~150倍液,铲除越冬菌原。谢花后从小桃脱萼开始,每隔10~14天喷一次杀菌剂。药剂可选用50%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液,或25%戊唑醇微乳剂2 5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2%福美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3)农业防治:加强果园管理,增施磷、钾肥料,提高桃的抗病力;加强夏季修剪,树体通风透光,亦可降低发病程度。


果趣强有力


桃子果面有白斑是什么病?

导读:桃树是一种原产于我国且具有很长一段栽种历史的果树,其果实是常见水果之一,其花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我国各省市均有广泛的种植,目前在世界上的栽植领域也具有一席之地。在我们汉川的夏家湖村有一个专业种植桃树的庄园,根据题主的描述,可以判断出是患上了白粉病。对于这个问题我给予您一些建议,您可以参考一下。

1、桃树白粉病

桃树白粉病是一种以三指叉丝单囊壳菌和桃单壳丝菌为病原的真菌病害。桃树的白粉病对环境的耐受性强,在温度暖和、空气湿度较低时容易爆发。在目前5月到6月左右主要危害其果实,在9月份左右会危害枝叶。病菌会寄宿在枝叶和果实上,在第二年随着雨水和风向进行传播。

发病时在果实上出现类似斑点的白色真菌丛,斑点呈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随着病害加深,果实菌丛附近会出现组织枯死,病斑由白色变成黄褐色,果实表面出现凹陷和硬化。

病害在枝叶上时,会出现白色菌丝和白色病斑,随后叶片会枯黄落叶,树枝会提前衰败。

2、桃树白粉病如何防治

①园内清理。在桃树开春栽种前将园内残枝败叶、病果病叶集中清除处理。

②病源处理。在果实膨大期可喷洒灭菌剂,如石硫合剂,处理越冬病源。

③药剂喷施。在发病时,可采用对应的白粉病治疗药剂进行防治,连续喷施,两周左右喷施一次。

④田间管理。对桃树多施磷、钾有机肥,加强园内排水通风,给予充足的光照。

⑤苗种选择。在栽种前要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质苗种,筛除病苗、死苗。

以上是我针对您对所提出问题给予的回答,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进行交流


我是在汉川本地分享当地美食美景的熊妈妈,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熊妈妈在汉川


桃子出现白点要先确认具体症状,再研究对策。

1、桃子的白点由外界物质沾上的话,小的时候基本不用理会;到了食用期的话,用清水洗净即可食用了。

2、桃子内部分泌出来的透明胶质,俗称桃胶,是一种聚糖类物质,水解生成多种糖,可食用,也可入药,有滋补之效,属于正常现象。

3、果锈,这也是水果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特征,不太影响食用,只是商品价值不高了。

4、白粉病,病菌以无性态的分生孢子作为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的接种体,借助空气传播。前期表现为粉状物,后期为小黑粒。在选用药剂上,还可用50%三唑酮硫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粉800倍液,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 000倍液,连喷2~3次,10~15天1次。



村口老彭


你好,那是桃子本身的一种胶,吃了也没事。

桃子主要价值:桃树干上分泌的胶质,俗称桃胶,可用作粘接剂等,为一种聚糖类物质,水解能生成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葡糖醛酸等,可食用,也供药用,有破血、和血、益气之效。

营养:桃子素有“寿桃”和“仙桃”的美称,因其肉质鲜美,又被称为“天下第一果”。桃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以及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和柠檬酸)、糖分(主要是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和挥发油。每100克鲜桃中所含水分占比88%,蛋白质约有0.7克,碳水化合物11克,热量只有180.0千焦。桃子适宜低血钾和缺铁性贫血患者食用。


走南闯北游天下


受伤或是虫咬


大秦岭阿民


果面褐斑、黄斑、枯斑、铁锈斑、皲裂等,都俗称果锈,主要形成原因有药害,病虫害,生理病害等,管理不善均可导致果锈的形成。

虫害造成的果面不平、不光洁

幼果期虫害造成的畸形果,在疏果套袋期即可肉眼可见,此时疏除即可。若等到果实长大,畸形果个较大的畸形果(丑八怪桃!歪七扭八)。解袋前后、果实临近成熟期,由虫害造成的刺吸式、啃食危害面积小,易辨认。

防治措施

1、秋、冬季做好果园的清园工作(将枯枝落叶收集、集中焚烧或深埋,全园喷石硫合剂等药剂!)。

2、早春虫害发生关键时期做好药剂预防工作。重点防治对象有蚜虫,绿盲蝽等。

3、套袋可有效降低虫害危害造成果锈的几率。

药害造成的果锈

药害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有时也发生在茎或者果实表皮上。有褐斑、黄斑、枯斑等。药害与生理病害的区别在于:药害分布没有规律,全都有发生,有轻有重,斑点大小、性状变化大。幼果果面出现红色或褐色点,随果实发育鹏达形成圆形斑,药害轻时一般不落果,严重时药后7-10天落果。因此,根据果锈果的比例大小容易判断是否药害造成的果锈。

预防措施

按照安全用药规范使用农药,不用违禁药、不用敏感农药,购买知名农药企业的质量有保障的农药,切记不可贪图便宜(买到假药,后悔莫及!)。如:桃树生长期对铜制剂、波尔多液等敏感,如果遇到高温、高湿、强日照等,则易产生药害。药剂需按照要求的浓度喷洒,切记不可随意提高农药倍数,浓度不合适也能造成果锈。

生理性病害导致的果锈

果面由于受外界刺激,导致果皮受伤害,形成果锈。外界刺激包括各种机械伤(如大风引起的摩擦等)、高温灼伤、日晒灼伤、流水冲击等等。

预防措施

加强管理、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水分适宜、合理修剪、通风透光等措施,以便于提高树势,增强抗性、提高品质。

套袋技术

选用优质双层纸袋(外纸、内蜡),对预防果锈、增加着色程度、提高外观品质有很好的效果,山东地区,建议套袋时间为5月中旬-6月中旬(早套袋,可减少外界各种不利因素对果实的伤害)。套袋手法要标准,套袋要牢靠,能经得起大风大雨不落、不开口、不进雨水。

套袋前做好最少全园的病虫害防治,打匀打透,建议套袋前2次药剂防治。

套袋前补充微量元素,加强营养,增加果皮厚度,增强抵抗力有利于降低果锈几率。

套袋时露水干后再套。喷药后,套袋工作尽快完成,最好不要超过7天,若时间间隔太长,则需另喷一次药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