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梨樹上掛的大鐘咋不見了,過去鐘響人下地,如今農民變成了工人


寧陵縣張弓鎮小呂集村頭有棵百年樹齡的老梨樹,它歷經滄桑見證了村裡發展與變遷。大集體年代,老梨樹上掛口鐘,村裡用鐘聲召集人們上工和開會。人們忙忙碌碌一年又一年,單靠農業生產,村裡人沒有擺脫貧困。精準扶貧開始時,該村483戶人家中還有76戶貧困戶。

這兩年,當地政府採取招商在前,項目落地在前,為企業量身建設車間,積極鼓勵在外創業成功人士返鄉辦廠,先後建起了服裝、手袋、光學鏡片3家企業,安排就業200多人,其中貧困人口39人。 村頭老梨樹說:“俺身上掛的老鐵鐘不見了,現在的村民不用敲鐘都按時來上班了,他們由農民變工人,越活越有精氣神了!”

村民上班不耽誤照看孩子。

貧困戶徐秀蓮當工人,心裡很開心。

貧困戶李玉榮當燙工,幹活很認真。

64歲的高連琴是位車間清潔工。

69歲的張孝榮用笑臉迎接新工作。

67歲陳秀英成了企業驗貨員。

64歲的龐德芝包邊技術很嫻熟。

這家企業生產鏡頭uv鏡,使有志青年就業有崗位。

中午下班有午餐。

如今又吃“大鍋飯”

“攝影新視野”從2016年初就開始關注我國脫貧攻堅這一重大舉措,一直拍攝到至今。先後走訪了200多個貧困村,堅持不懈追蹤記錄貧困村“脫貧攻堅難度、力度和取得的成就”,以全紀實手法拍攝圖片,用圖片講述脫貧攻堅中湧現出的感人故事。 請看:“走百村·脫貧攻堅影像回眸“之228

經過脫貧攻堅,這些貧困村的面貌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您所看到的這些場景很多已經成為歷史。 這次推出的《走百村·脫貧攻堅回眸》欄目,有200多個圖片故事和2000多幅照片,將按照採訪時間順序陸續推出。有的村追蹤拍攝多次,也按以此順序發佈。這些照片全部屬原創作品,獨家所有,嚴禁侵權,違者必究。 《走百村·脫貧攻堅影像回眸》欄目將在每個工作日內刊發,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