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如果選擇曹植繼位,還會有司馬懿的政變嗎?

林色芬


如果曹操選擇曹植作為繼承人,司馬懿會不會篡不了位?要分析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從兩方面著手:1.曹植與曹丕相比誰更適合做繼承人?曹操為什麼要選擇曹丕做繼承人?2.司馬懿的掌權之路,曹植上臺會不會有什麼影響?

1.曹植與曹丕相比誰更適合做繼承人?曹操一生共有25個兒子,其中最受器重的兒子是長子曹昂,及幼子曹衝,但可惜這兩位早死,接下來最受寵愛的就是曹植,相對而言曹丕就不那麼受待見。曹植由於自小深受寵愛,加上自身才華橫溢,養成了事才放曠,浪蕩不羈的個性,其周圍聚集了丁儀、丁廙、楊修、孔桂、楊俊、賈逵、邯鄲淳等輕浮浪蕩之輩,整日宴會喝酒,喝完酒就不顧禮節,恣意妄為,漸漸的引起了曹操的不滿,後來更是發生了司馬門和救曹仁時喝酒誤事的事件,遂被曹操放棄,再也沒有機會作為繼承人了。反觀曹丕自小不受待見,整日過著戰戰兢兢的生活,逐漸養成了隱忍,狠辣,成熟的政治家性格,其身邊也圍繞了賈詡、崔琰、司馬懿、陳群、桓階、邢頤、吳質等非常有實力的士族大家支持並出謀劃策、再加上其長子身份又在法理上佔據高點,這才促成了曹操下決心立曹丕為繼承人的決定,後來從曹丕代漢立魏,使政權平穩過渡,可以看出曹操沒有選錯人,曹丕政治上的能力是遠強於曹植的。

2.曹植上臺,司馬懿能否掌權?我的回答是,還是會掌權。終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對司馬懿的壓制是一直存在的,只不過由於司馬懿的隱忍熬死了三代曹家領導人,再加上夏侯曹家等曹氏宗親是一代不如一代,在吳蜀等外部壓力下,不得不啟用司馬懿,導致司馬懿掌握了兵權,再加上曹爽這個坑爹貨,才使司馬家取代了曹家。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由於曹操和荀彧荀攸在政見上的衝突,其處死了荀彧荀攸兩人,導致了以荀家為首的士族階層與曹家站在了對立面,而曹丕為了取漢自立,放棄了曹操時打壓士族的方針,選擇與士族妥協,建立九品中正制,導致士族階級掌握了魏國的大部分權力,而司馬懿正是當時士族階層的代言人,而當夏侯曹宗親沒有有能力的掌握兵權,兵權漸漸也被士族控制時,司馬家的篡權也就順利成章了。

綜上所述,無論曹家是否誰上位,只要魏國的建立是與士族妥協的產物,而士族方面因與曹魏有著荀彧荀攸被殺之仇,只要曹家沒有能力掌握兵權,或者兵權被士族階層掌握,那麼曹魏被司馬篡位只是遲早的事。






夢語獨斷


曹孟德要是繼位於,兒子曹植。曹魏徵權不出一代皇帝,就會被司馬父子篡位奪權。曹操子嗣眾多,大多都是平庸無能之輩。除了曹丕曹植以外,最看好的就是曹衝。可惜英年早逝,讓曹孟德痛失愛子。就此事曹丕說過一句話,如果曹衝尚在大位就是他的。

曹植在三國時期就是大才子,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文彩飛楊。就是政治頭腦簡單團隊以識薄弱,而且我行我素不自雕勵,生活放蕩,顛狂不能自治。這樣的人搞文藝還行,如要治理國家行軍打仗奪去天下,一統江山那是萬萬不能的,他沒有這個方面的才能。

曹丕無倫是徵治軍事外交,要比曹植強過百輩,工於心計城府很深。曹丕繼位以後,害怕曹植奪其權位。就讓曹植七步之內作詩一首,題目為兄弟。但是詩中不能出現兄弟二字,若出現兄弟二字必殺之。這首詩想必大家都知道,七步詩。煮豆苒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陰險毒辣從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來。為了權力殘殺自己的兄弟。

曹孟德建立的大魏政權,沒有強盛下去。兩代皇帝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睿,後面的三位少帝都是平庸無能之輩。全是司馬父子的傀儡皇帝。司馬氏父子能夠成功奪去曹魏政權,全拼自己的實力所為。曹魏勢力空虛,又後繼無人,剩下的都是些平平無及之徒。好無建樹可言,更無勢力反擊。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協天子以令諸侯。壓致文武百官,在漢家江山裡橫衝直闖。東伐西攻,建立大魏徵權。不足百年的時間,曹魏徵權有被司馬氏父子奪去了。歷史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了,真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

是不報時候未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封啟宇


不會,因為曹操選擇曹值作為續承人的話多半會選擇殺了司馬懿。

有的人一說就懂,其中原因無非就是曹丕曹值之間的世子之爭。


直從曹昂曹衝死後世子的人選實際上只有正妻卞的三個嫡子曹丕曹值和曹彰。而曹彰一心效仿衛青霍去病,所以實際能夠繼承曹操事業的只有曹丕曹值兩人。

由於兩人都是能夠繼承大位的有力競爭者,所以兩人身邊都積聚了一大批有力的支持者。

如曹丕除了我們熟知的司馬懿外還有一批曹操身邊的重臣,如陳群,朱爍,吳質,司馬懿。



而曹值的支持者有丁家兄弟,楊修,孔融(不知道算不算)。

大家都知道司馬懿是世家大族,實力雄厚,可是那楊修身世更為可怕,除了袁家外還有一個四世三公就是楊家。楊修之死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場世子之爭中曹丕的勝利。

而楊修之死可以說是曹操剷除曹值勢力,為曹丕的世子地位掃除障礙,所以如果曹值獲得世子之位的話估計曹操也會殺了曹丕的頭號支持者司馬懿,就算司馬懿不死也會被曹操冷落。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曹值成為魏王的話支持曹丕的司馬懿勢必會遭到曹值的猜疑,想要進去曹魏的權利核心,司馬家代魏恐怕只是痴人說夢罷了。


愛擺苦瓜臉的東瓜


不會,因為曹魏早亡國了,自然也就沒司馬懿什麼事了。其實似乎現在有很多觀點都在說曹丕、曹叡用錯了司馬懿。可事實上,在曹丕、曹叡兩朝,司馬懿都被壓得死死的,根本就沒有政變的機會。

司馬懿最後能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朝廷中人更不喜歡曹爽而已。

曹叡託孤失誤,選了一個無能的曹爽

曹叡託孤太急,當天命曹爽、司馬懿輔政後就去世了,而曹爽剛開始雖然不敢專政,和司馬懿一起全心地輔佐少帝曹芳。可是架不住何晏、丁謐、鄧颺等人的唆擺,這才有了做權臣的想法。

而此時的曹丕和曹叡都已經去世很久了,根本預料不到後面的事,就算曹操選擇了曹植,讓他繼位。難道他就能預料到幾十年後會有個曹爽出來嗎?

曹操對曹丕說過司馬懿鷹視狼顧,說他“非人臣,必預曹家家事”一語,這話自然也會對曹植說了,但說的未必就是司馬懿,而是楊修。楊修也不是我們所知道的那樣忠心曹植,他也有自己的野心,在眾世子之間搖擺,立場不堅定。

曹植的性格不適合做皇帝

在劉協禪讓之後,曹植是第一個帶頭為他“服喪”的人,曹植可能和漢室不是很親密,但要他背上個“篡漢”的名頭,接受劉協禪讓的話,我認為他是很難同意的。這樣的話,別說司馬懿抬頭了,曹魏政權能不能建立還得打上個大問號呢!

而且曹植的文人氣太重,偏重文學的曹植很有可能會“以文治國”,這在太平盛世是很好的,可當時的國情卻不允許國家“重文輕武”。要知道當時的曹魏是面臨著三方威脅的:西南蜀漢、東南孫吳、北方鮮卑,國內還經常有叛亂。

“以文治國”的可怕性,可以參照南唐李煜和北宋徽宗,恐怕五胡亂華會更提前發生。若果曹植繼位的話,或許不會發生後面的司馬家專權,但曹魏應該會提前就亡國了。


一貳一橙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曹丕和曹植的關係,才是真正的“既生瑜,何生亮”。

所以先說結論,對曹魏來說,最好的結果是——沒有曹植。曹植的存在比曹植真正做的事情,危害更大。

我們不妨從司馬懿的履歷講起:

司馬懿在曹操手下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很突出的人。我們熟知的謀士,賈詡、荀彧、荀攸、苟或……武將有五子良將等等。

而司馬懿,直到黃初二年,也就是公元222年,司馬懿44歲了才是尚書僕射。又過了17年,公元239年,61歲的司馬懿成為太傅錄尚書事,也正式成為魏國百官之首。

十年後,司馬懿發動政變。

可以說,司馬懿的一生,就是把曹魏可以做的實權官都做了一遍,最後沒什麼乾的了,發動政變。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

曹丕特別怵曹植。

對曹丕來說,由於在儲君位置上曾經和曹植有競爭關係,而且曹植的能力還真的相當不錯。這麼一來,曹丕肯定要防著曹植一手。

於是,曹丕的這個小心思傳到後面,就變成了魏國的政治傳統:絕對不用宗室的人。

當時也有大臣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元老重臣的權力太大,魏國對近親的防範又太嚴,一旦謀反,魏國就會被一鍋端了。這麼考慮問題的人叫高堂隆,只不過這話說完,他就病死了。

所以曹植的存在並不是和曹丕比誰更好的問題,更多的,是因為曹植的存在,使得曹魏的政治環境出了大問題。

於是~


酒騎風


曹操如果選擇曹植,那麼多半會殺了司馬懿,留下楊修,這是奪嗣之爭的必然結果 一一 勝者生,敗者死。

至於曹魏的政變,本質在於曹操對氏族勢力打壓之後的反彈,“潁川司馬氏”也好,“弘農楊氏”也罷,都在被打壓之列,如果曹操不在,氏族必然要展開反撲。

所以事情的本質沒有改變,只是因子發生改變。曹丕變成曹植,司馬懿變成楊修。


氏族的反撲

曹操實在是難得的雄才偉略,尤其是在用人制度上,打破了秦漢以來的“察舉制”,脫離了貴族的掌控,用人唯賢。

漢時期選拔官吏,被選用人既要有仁義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質,也要有高貴的家世出身。 曹操用人則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說白了,就是棄氏族,用寒門和清流。這是對貴胄氏族最大的打擊,後代子孫不能壟斷官場,就意味著政治地位的削弱。

然而事情有好壞兩面,對於曹操來說,管他氏族還是貴族,生殺予奪都在一念之間,孔融、荀彧和楊修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後世子孫則不行,寒門清流固然在曹操一朝得以起勢,但是根基尚淺,又不團結。等到曹操去世,沒人再罩著他們,又怎麼鬥得過盤根錯節、底蘊深厚的氏族勢力呢?

“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這裡的士大夫並不是文人階層,而是少數掌控國運的上層建築,就是氏族勢力。周天子可以用分封的形式“共天下”,而後世則是躲在皇帝背後竊取權力。無論英主治世還是昏主亂世,他們都是最終的獲益者,不用擔負歷史的罵名。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何況實力雄厚的氏族呢。


變量的作用

既然反撲是必然,那麼就要看楊修是否也能代替司馬懿,承擔起這份歷史責任。

之所以這麼肯定楊修會與司馬懿易位,是因為這是政治鬥爭的必然結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因曹植醉酒誤事而徹底放棄了他,隨後便處死了楊修,宣告轟轟烈烈的奪嗣之爭落下帷幕。曹操不會對自己的兒子動手,但是會殺死他的謀士,來向朝中不安的勢力傳達自己的態度。因此,如果曹植繼位,死的必然是司馬懿。

曹植vs曹丕

氏族能夠這麼快起勢,離不開曹丕對司馬懿的重用,三代託孤重臣,羽翼早已豐滿。曹植與曹丕相比,才能上略有勝出,但是為人輕狂驕橫,絕非明君之相,好在曹丕在位時也沒什麼大的作為,對於扭轉局面沒有太大影響。

曹丕活到39歲,曹植活到40歲,兩人都需要將後事託付給第一智囊。楊修也有機會成為託孤之臣掌權。


楊修vs司馬懿

司馬懿與楊修的智謀孰高孰低,不好評辯。畢竟二人行事風格不同,一人鋒芒畢露,一人韜光養晦。有人說鋒芒畢露死得就快,然而曹植也是這種人,有沒有可能二人臭味相投,曹植因此更加重用楊修呢?

可以肯定的是,楊修絕非凡才,無論在智謀還是政務能力上都十分出色。對於天家來說,絕對也不是省油的燈。

天命難違

即使曹丕上位之後設立了中書省,集中皇權。但是這反而減少了權臣竊權的難度,在本質上沒有對氏族形成任何壓制。

其實在那樣的歷史時期,以一人之力彈壓一股龐大的勢力,本身就有螳臂當車的嫌疑。曹操可以,是因為他有魏武雄風,所向披靡。而後世子孫很難繼承他的政治手段,沒有辦法繼續拿皇權與氏族做對抗。

所謂天命難違,無論誰繼承皇位,都無法繼續與整個時代對抗。因此,如果曹植繼位,司馬懿可能沒有機會再翻身了,但是曹魏被奪權的命運卻很難改變。



尹禾


方圓論壇觀點!

如果當初曹操選擇繼承人的時候,真的選擇了曹植當繼承人。那麼曹魏易主司馬氏的事情很有可能就不會發生了。因為司馬懿自從加入曹魏陣營之後就是看中了曹丕。而且司馬懿是毫不猶豫的和曹丕站在了一起。雖然當時的司馬懿是為曹操效力。但私底下司馬懿給曹丕出了很多高招讓曹丕更加受曹操的重視。



而曹植和司馬懿基本上沒有什麼接觸。曹魏陣營僅有的兩個可以看透曹操心思的人,一個是司馬懿,另一個就是楊修。司馬懿不顯山不漏水甚至還暗中幫助曹丕出頭,而楊修就是個坑爹貨,雖然他一直支持曹植,但是基本上沒有替曹植辦過什麼大事,好不同意有個能看穿曹操心思的腦袋也沒有用到點子上。還因此被曹操給殺掉了。平白了給曹植拉了一波仇恨。

其實在曹操有了立儲心思之後,曹丕的支持者一直都很多,滿朝文武大多數都支持曹丕,因為曹操長子曹昂死後,曹丕就是大兒子。在古代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當時曹操的心腹謀士賈詡多次勸諫曹操不要動廢長立幼的心思,還告訴他袁紹就是前車之鑑。所以雖然曹操很喜歡曹植。但是也不敢拿曹魏的未來當賭注。所以曹操還是依舊立曹丕為世子。而曹丕有了司馬懿這個“外掛”的幫助。就更加能摸透曹操的心思,辦事也更加博曹操的歡心。也正因為如此,曹丕非常信任司馬懿。以至於後來曹操自知死期將近,準備殺掉司馬懿的時候,曹丕力保司馬懿。這才使得司馬懿逃過一劫。


曹丕上位之後雖然依舊對司馬懿委以重用,但從來不讓他染指兵權。但即使這樣司馬懿也知足了,相比起曹操時期的膽戰心驚,現在的司馬懿簡直是身處天堂一般。而司馬懿在曹丕時期一直是做孤臣,不拉幫結夥也不爭權奪利,這就讓曹丕警惕之心下降很多。也使得司馬懿更受重用。曹丕之後曹睿上位,幾個輔政大臣爭權奪利,對於司馬懿個人都看不起他,認為他不是個威脅。司馬懿也趁此機會染指兵權。並且大肆拉攏軍中悍將。最終奪取了曹魏的天下。


司馬懿此人演技堪比奧斯卡影帝。扮豬吃老虎一輩子。最終奪取了曹魏的勝利果實。也成為了三國之後最大的贏家。曹操沒殺成司馬懿就是個最大的失誤。這才導致了後來的司馬氏之亂。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曹植上臺有可能不重用司馬懿,所以曹植上臺有可能不被司馬懿政變控制!

為什麼司馬懿被重用?因為司馬懿是曹丕的人,為曹丕上臺出了很多主意,幫助曹丕一步步進入權利的頂峰!曹操時代司馬懿沒有被重用,始終被郭嘉壓住,郭嘉死的時候還對曹操說司馬懿不好控制,控制不了就殺了吧!還有三馬食槽(曹)事件,司馬懿整天活在危險之中!

如果曹植繼位司馬懿是曹丕的人,估計大清洗中司馬懿就被曹植殺了!又因為那時候曹操的很多將領還在司馬懿是不敢反的,曹操的舊臣都死了他才反的!

不過曹植只會文不會武,政治能力不如曹丕,那時候又是忌憚廢長立幼,所以曹操沒有選曹植做繼承人!


檢驗學


司馬懿是曹丕的老師,因此曹丕重用司馬懿。如果曹植執掌政權,司馬懿會失去進入政權核心層的機會。


泉聲


司馬篡權更快,曹植只是一位詩人文學家不是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