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诗人梁宗岱:写旧体诗被人嘲讽,他的回答道出诗歌真谛

那是1919年。

广州的一户人家门前,各个报馆的记者们纷至沓来。

他们都在找一个叫梁宗岱的人。

原来最近一段时间,这个人经常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旧体诗,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大家都叫他“南国诗人”。

记者敲开门。一个男孩走出来,仰着脸问:“你们找谁?”

记者见是一个孩子,就说:“我们找你的父亲,梁宗岱先生。”

男孩眨巴着眼睛,慢条斯理的说:“你们不是找梁宗岱吗?我就是梁宗岱。”

记者们听后,惊讶不已。

那一年,他16岁。


南国诗人梁宗岱:写旧体诗被人嘲讽,他的回答道出诗歌真谛

民国年间,一个追求新潮的年代。

那时的诗坛上,人们都在写新诗。对旧体诗,弃之如敝履。

梁宗岱靠着写旧体诗,少年成名,结果遭来大规模的批评,甚至是嘲讽。

很多人说他这是:旧瓶装新酒。

意思就是梁宗岱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写旧体诗,最终只能是:旧瓶子碎了,新酒也漏光了。

对于这些言论,梁宗岱却并不以为然:

“写旧体诗又怎样呢,如果它能恰当传达我心中的悸动与晕眩?”

“诗以言志,歌以咏怀”,只要能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是感受,新体诗,还是旧体诗?写唐诗,还是填宋词?

有什么区别吗?

这就是梁宗岱,一个性情中人。


南国诗人梁宗岱:写旧体诗被人嘲讽,他的回答道出诗歌真谛

1924年,21岁的梁宗岱留学法国。

他出版的旧体诗集《芦笛风》,备受象征派诗人瓦雷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赞誉。

原来外国人看重的,不是模仿他们把新诗写得多好,而是中华民族本有的东西。

1931年,梁宗岱留学归来后,被北京大学聘请为法文系主任兼教授,同时还兼任清华大学讲师。

这一年,他28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


南国诗人梁宗岱:写旧体诗被人嘲讽,他的回答道出诗歌真谛

16岁的南国诗人,28岁的北大教授。

这就是民国。

一个波澜壮阔天地覆的年代,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期。

或许,这也就是民国所以吸引人的地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