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土司世襲長達1474年:皇權之下,如何處理與中央朝廷的關係?

因地域和文化的差異,中央朝廷為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量身定製了政策,從唐宋時期的羈縻政策、元朝的土司制度,再到明清的改土歸流,政策的變遷見證了文化的融合。

土司又稱土官、土酋,是中央王朝對於邊疆地區管少數民族而衍生的官職,用於委任少數民族地區的首領,從而實現地方安穩,百姓安居樂業。土司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其兵、世襲其職、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

水西土司世襲長達1474年:皇權之下,如何處理與中央朝廷的關係?

貴州四大土司分佈圖

而貴州在歷史上曾出現過四大土司:思州田氏土司、播州楊氏土司、水西安氏土司、水東宋氏土司。在四大土司中,面積最大的是思州田氏土司,軍事力量最為強盛的非播州楊氏土司莫屬,然而最終卻是水西安氏土司世襲最為悠久,長達1474年,故民間就有這樣的說法,“百年王朝,千年土司。”比起其他土司,各方面條件都不算是最佳的水西安氏土司得以世襲千年,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自然也少不了中央朝廷的緣故。其實,水西土司一路走來,並非順風順水,還有幾次曾面臨大危機。

水西初次載入史冊:武侯南征之時,主動為王師排憂解難,維護一方穩定與安寧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水西土司並非是姓安的,他們有名無姓,因源出昆明的滷氏,而後語轉為羅氏。世居羅邑山的他們,以伐山通道為業,鮮少與外界交流,而這個氏族第一次載入史冊是在蜀漢時期。當時武侯南征之際,途經此地。身為氏族首領的濟木並沒有像孟獲那樣與之為敵,反而主動納獻軍糧,伐山通道,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漢軍排憂解難,維護了一方的穩定與安寧。也正是濟木懂得審時度勢,帶領族人幫助漢軍,因此受封為羅甸王,建立羅甸國。從後漢開始,這個氏族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從陝西南下入蜀,後由蜀入滇,在傳承過程中納土襲爵,不斷壯大。在宋朝末年,他們以鴨池河為界,將貴州分為水東、水西兩部分,自此這個氏族稱為水西家。


水西土司世襲長達1474年:皇權之下,如何處理與中央朝廷的關係?

首領濟火

化險為夷:奢香夫人忍一時之辱,保其子民安穩

水西土司的傳承在洪武年間曾遭到數次考驗,全憑當時擔任貴州宣慰使職的奢香夫人全力周旋,這才化險為夷。

奢香出生於四川永寧,是四川永寧宣撫司、彝族恆部扯勒君亨奢氏之女,嫁給彝族土司、貴州宣慰使隴贊·藹翠為妻。因自小就耳讀目染的緣故,婚後的奢香常輔佐丈夫處理政事。奈何天意弄人,藹翠於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病逝,因兒子年幼,年僅23歲的奢香只好擔起重任,世襲了貴州宣慰使一職。對於水西家的政事,奢香從不敢輕易怠慢,以賢能聞名水西各部,受到了族人的愛戴。


水西土司世襲長達1474年:皇權之下,如何處理與中央朝廷的關係?

奢香夫人畫像

奢香攝政之後,首先遇到的考驗便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傅友德、沐英等從四川、湖南出兵,經貴州入雲南,以討伐元梁王巴匝剌瓦爾密的殘餘勢力。盤踞於雲南的元蒙勢力暗中與當地大部分的土酋勾結,企圖阻止明軍入滇。是跟隨大部分的步伐,阻止明軍入滇?還是為明軍排憂解難,助其一臂之力呢?顯然這個問題是非常嚴峻的,因為關乎著水西家今後的命運。結果顯而易見,奢香審時度勢,做出了跟一千多年前的先祖濟火一樣的決定,積極獻糧通道,支持明軍。還憑藉宗族關係,對諸土酋闡明形勢,一一勸說,使明軍得以順利進入雲南,從而為水西土司在明朝站穩腳贏得了一張入場券。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水西家的新考驗很快就以一種不太體面的方式誕生了。因水西家處於蠻夷之地,這裡民風淳樸,族人言行略微粗獷。因此明廷派駐貴州的都督,也就是馬皇后的侄子馬曄,自持其身份高貴,看不起水西家,嘲諷奢香為“鬼方蠻女”

,甚至認為她以女子身份擔任貴州宣慰使職,實在是難登大雅之堂,於是多番刁難。


水西土司世襲長達1474年:皇權之下,如何處理與中央朝廷的關係?

奢香夫人雕像

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馬曄在役使官兵開置普定驛時,橫行霸道,大肆殺戮彝族人民,強迫水西家繳納賦稅。無奈的是,當時貴州正遭大旱,田裡的莊稼顆粒無收,百姓的生活都難以支撐,哪裡有多餘的錢財可以繳納賦稅。為了減輕族人的負擔,身為土司的奢香多次行文陳訴,卻慘遭馬曄的羞辱。欺人太甚的馬曄派官兵將奢香抓到貴陽,

“叱壯士裸香衣而笞其背”,企圖用這樣羞辱人的方式激怒水西家叛亂。水西家的各部頭人早已恨透馬曄的所做作為,更別提他用這樣的損招讓身為土司的奢香受辱,這簡直就是沒有把水西家放在眼裡,因此召集族人聚集,想要為奢香討回顏面。


水西土司世襲長達1474年:皇權之下,如何處理與中央朝廷的關係?

大方奢香古鎮之名來源於奢香夫人,足見她在當地人心中的位置

雖說遭此大辱,有失顏面,但奢香卻想得更長遠些。馬曄的行為確實令人不恥,但不能為了逞一時之快而讓全族陷入危險。馬曄此舉的目的並不僅僅是讓人失了顏面,還企圖激起水西家叛亂,從而為他的仕途鋪路。忍辱負重的奢香在貴州宣慰使劉淑貞的引薦之下走訴京師,在殿前將馬曄的惡行呈給明太祖知曉。

《明史》記載:都督馬曄欲盡滅諸羅,代以流官,故以事撻香,激為兵端。諸羅果怒,欲反。劉淑貞聞止之,為走愬京師。

得知馬曄劣行之後,明太祖自然不可能袖手旁觀。耐人尋味的是,此刻的明太祖居然問奢香會如何報答。這看似是簡單的詢問,卻藏著幾分意思。興許明太祖對於水西家的立場還是不太確定的,這改土歸流的想法不僅僅是馬曄,可能還有明太祖的授意在其中。奢香並非是尋常的女子,對於明太祖的心思,自然是很快就猜透了。於是回稟道,“願令子孫世世不敢生事”,並表示“願意刊山鑿險、開置驛道”。得奢香的許諾,明太祖大喜,封奢香為“順德夫人”,稱讚“

奢香歸附,勝得十萬雄兵”,賞賜金銀和絲織品等物作為補償,並將馬曄召回京都治罪。可以說,正是有奢香忍一時之辱,這才保佑水西家能夠逃過一劫,成功化險為夷。


水西土司世襲長達1474年:皇權之下,如何處理與中央朝廷的關係?

奢香夫人雕像


不僅如此,奢香夫人為了響應朝廷政策,將獨子阿期隴弟送入京師太學讀書,還在當地大力推崇中原文化,修建義學等地方性的文化傳承學校,讓漢文化教育在水西得到很好的發展,幫助百姓啟蒙,開拓眼界。也正是有奢香夫人的這一系列惠民活動,在明朝正統四年,培養出貴州教育史上的第一位進士張諫,也讓越來越多的水西彝族走出去,認識更廣闊的世界。

朝廷賜姓為安,自從水西世代以安為姓

值得一提的是,水西土司自古有名無姓,直到七十二世土司龍鋪(龍富)朝見明英宗時,英宗突然關心起其姓氏,得知水西家並無姓,英宗以其原地為安西(安邑),賜姓為安,自此,水西世代以安為姓。通常情況下,天子會根據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績而賜予姓,取自地名的安看似隨意,但這個安卻有多層意思,體現了朝廷恩威並施的主權。何為安?安分、安定、安心、安撫也。這是朝廷賞賜的恩德,同時也代表著不可抗拒的命令與威壓。面對明英宗的恩威並施,水西安氏自然是心領神會,鮮少發生事端,讓人抓住把柄。


水西土司世襲長達1474年:皇權之下,如何處理與中央朝廷的關係?

奢香博物館內的漢彝文化浮雕

播州之役中,水西安氏審時度勢,避免重蹈覆轍

對於貴州土司來說,動盪最為明顯的莫過於萬曆三大徵之一的播州之役。萬曆二十四年,播州土司楊應龍反叛朝廷,引來朝廷24萬兵力圍剿。作為跟播州楊氏有世代姻親關係的水西宋氏立場搖擺,面臨著兩大選擇,是應該救播州楊氏於水火之間呢?還是獨善其身呢?最終,

水西七十九世安疆臣聽取了貴州巡撫郭子璋的意見,用實際行動斷絕了楊氏後援,從而讓水西宋氏在這場傷亡慘重、屍體堆積如山的惡戰中得以存活。因水西宋氏沒有助紂為虐,這才暫時避免了與播州楊氏一同覆亡的命運。


水西土司世襲長達1474年:皇權之下,如何處理與中央朝廷的關係?

因播州楊氏作亂而毀於一旦的海龍屯遺址

改土歸流,實現“大一統”

正因為有族人的審時度勢和安分守己,這才保佑水西安氏得以傳承千年。隨著時代的變遷,水西土司也面臨著大動亂,無論是天啟元年,四川永寧宣撫司奢崇明與水西族人安邦彥先後作亂,引發的奢安之亂;還是吳三桂用計逼反安坤,都是朝廷實行改土歸流的必然趨勢。公元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水西末代土司安勝祖病逝,因其沒有子嗣,從而停止了水西土司的世襲,改土歸流,為這個千年土司的世襲畫上了句號,也算是善終了。


水西土司世襲長達1474年:皇權之下,如何處理與中央朝廷的關係?

奢香博物館

如今,水西土司已成歷史,但關於水西土司的那些故事卻依舊流傳於世間。那個從大山走出的氏族,因審時度勢而留名史冊,經歷了唐宋時期的羈縻政策、元明的土司制度,在清朝的改土歸流政策下終止了世襲,順應了時代變遷,共同實現了民族的“大一統”。


參考文獻:

《明史》

《大定府志》

《大方縣誌》

《明史紀事本末》

《中國土司制度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