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控制愤怒情绪的底层逻辑:不是靠忍,而是靠认知

01 愤怒情绪伤人伤己

你自己发过怒吗?你遇到过身边的人发怒吗?你还记得你对别人和别人对你表达愤怒情绪时的场景吗?


有效控制愤怒情绪的底层逻辑:不是靠忍,而是靠认知

愤怒的表情


事实上,我们身边很多人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产生过愤怒情绪。而且有些人甚至还觉得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一旦觉得不爽就发个怒火没什么大不了的,发泄一下情绪没必要小题大做。更可笑的是,还有的人错误地认为可以用表达愤怒来换得“威严”和“尊重”。

但事实上,愤怒是一种对某些事情表达不满的情绪,它是一种非常过激和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非但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而且更有可能给你带来诸多伤害。

那些不受控制的愤怒不仅会扭曲一个人正常的判断能力,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还会损害我们的人际关系,给你的形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你的事业发展。

有时候一旦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还会做出很多让人后悔的事,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2018年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女乘客因为坐过了站司机没有在路边放她下车而暴怒,用手机打司机的头部,双方谁也不甘示弱,扭打在一起,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夺去了15条鲜活的生命。

这就是愤怒情绪的代价,就像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所言:“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02 为什么我们会愤怒呢?

愤怒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那为什么我们大家还会产生愤怒呢?我们知道,只有找到了愤怒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控制方法。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我们会愤怒。

从概念的角度看,愤怒源于我们对情境做出的判断,愤怒的产生是在表达不满时的消极或过激的情绪,而造成不满的原因可能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或是由于受到不敬、贬低、威胁或疏忽等刺激引发的,这些外部的刺激引发了愤怒情绪。

举例来说,如果你的在同事或众人面前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甚至收到了羞辱,你就会很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 开车的时候,如果你前面的车开的比较慢,正好赶上红绿灯你没过去,你就很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就是我们所说的“路怒”。甚至有的人还会因为愤怒而产生报复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的产生。

愤怒情绪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事情的结局过于乐观的期待。这个观点最早是由古罗马帝国的塞内加提出的,作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和心理学家。他在其著作《论愤怒》一书中写道:

“我们会被违背我们的希望和期待的事情激怒,每个人内心都把自己当国王,都愿意得到任意行事的特权,但不希望因此受害。”

就像《生活的哲学》的作者朱尔斯•埃文斯所说:“愤怒的人对世界欠他们的非常敏感,对他们得到的却视而不见,我们总是习惯于想着世界欠我们什么,而不是我们幸运地拥有了什么。”

我们总是习惯对符合我们期待的事情感到满意,而对违背我们的期待的事情感到不满和愤怒,很少去想是不是我们对事情的期待过于乐观了。

事实上,生活中许多人的愤怒都是由于过于乐观的期待导致的,我们可以仔细地回想一下自己和别人之间的愤怒是不是由于没有出现我们期待的局面而造成的。小情侣或家庭中两口子之间的吵架,往往都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过于乐观的期待导致的。男女朋友之间分手往往都是由于现实与期望中有偏差导致的,比如埋怨对方没有足够爱她/他,没有足够地理解她/他等。


有效控制愤怒情绪的底层逻辑:不是靠忍,而是靠认知

夫妻吵架


但说到底,愤怒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你对愤怒的认知造成的。同样的一件事情,有的人就不会发怒,有的人就会愤怒不已。就像前面说的,有的人在认知上甚至认为愤怒能够使人赢得“尊重”和“威严”。当你对愤怒有着错误的认知时,当然就会把愤怒不当回事,所以就容易产生经常发怒的坏脾气而不自知。

分析完愤怒情绪产生的原因后,接下来我们就要寻找有效控制愤怒情绪的方法。

03 如何有效地控制我们的愤怒情绪

可以这么说,无论怎样表达我们的愤怒,都会伤害到别人,甚至是我们的父母、亲人和朋友。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呢?

第一,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愤怒是可以控制的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我们在认知上需要首先认识到愤怒是可以控制的,而不是在它面前我们无能为力。

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一点呢?

因此很多人都认为经常愤怒,经常发脾气是自己性格所致,认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旦你建立了这样的错误认知和思维习惯,认为愤怒是天生的,是性格里带来的,那你就一辈子都很难做到有效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

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愤怒是可以控制的,就像塞内加认为的那样:“在一个时刻,就在情绪爆发的那一刻,我们是有选择的。”

第二,有效控制愤怒靠的不是忍,而是更好地认知它

和大多数人的认知有所不同的是,真正想有效控制和管理愤怒情绪并不是要让自己压抑愤怒,而是需要教授人们如何去认识自己愤怒的深层原因,去拆除掉愤怒的认知根源。就如塞内加在书中写的那样:

“如果我们反复地把愤怒所有的缺点放在我们的眼前,对它形成正确的判断,我们就能阻止自己变得愤怒。”

也就是我们要在认知上深刻地认识到愤怒所造成的危害有多大。人在愤怒时就像一个魔鬼,不仅伤害自己的身心,有时候还会毁掉自己的家庭生活、亲戚关系、朋友友谊,甚至是你的工作和人际关系,更有甚者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

因此,只有深刻地、正确地认识到愤怒给他人造成的伤害,才能在源头上解决愤怒的问题。

控制愤怒如果只靠忍,而认知上没有任何改变,也许你能够忍住一时,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这和戒烟是一个道理,有一本书叫《这本书能让你戒烟》,书中讲到了一个非常颠覆我们认知的道理:如果你是在动用毅力去戒烟,那么证明你潜意识当中认为抽烟是一件好事,你只是抑制住自己不要抽。

碰到任何抽烟的场景都会勾起你的抽烟欲望,很容易再次回到抽烟的习惯上去。而只有在认知上彻底地认识到抽烟的巨大危害,你才能真正地戒掉烟。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戒不掉烟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在认知上得到改变。

第三,想要有效控制愤怒,学会管理自己的期待

在愤怒产生的原因中我们讲到过,过于乐观的期待往往是导致愤怒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控制愤怒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法就是降低我们的期待。

不要总是对什么事都抱有过高的期待或过于理想化,要尽量做到符合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才不会总是被意想不到的事情打击到。

为什么大家经常感叹结婚后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甜美和幸福呢?就是因为我们在谈恋爱的时候对婚姻生活产生的过于乐观的期待,总觉得结婚后也会像谈恋时的那么浪漫和甜蜜,而没有想过真实生活中的家庭关系和柴米油盐。说起来也是对真正婚姻生活认知不全面导致的。

因此,想要有效控制愤怒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期待,降低我们的期待以符合现实。

第四,控制愤怒是一个过程,需要像肌肉一样反复练习才能更有效

前面我们提到要在认知上控制愤怒的根源。但是控制愤怒也不是说做到就能够立马做到的,认知的形成也需要一个过程。控制愤怒,就像肌肉一样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更有效,才能得到巩固。

毕竟要想打破过去的对愤怒认知的习惯性思维和信念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做到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由无意识愤怒向有意识愤怒转变,再由有意识控制愤怒向下意识地控制愤怒转变,最后在认识上颠覆了过去的信念,形成了对愤怒的全新认知思维和信念,你就能够下意识控制住了愤怒。

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常去反思和省察我们对愤怒的认知,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吗?对别人会带来多大的伤害?在下一次想要的发怒的时候,问问自己值不值得,渐渐地随着对愤怒认知的加深和反思,就能够有效地控制愤怒的情绪了。

第五,在你的情绪控制你之前控制你的情绪

我们说彻底地改掉愤怒的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我们在前期遇到自己想要愤怒的时候又该如何应急解决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弄清楚是什么触发了你的怒气,为什么我总是因为这个事情发怒?当你知道自己什么地方比较薄弱,比较容易发怒,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去保护。

其次,当你发觉要愤怒的时候,通常都会有很明显的身体反应,比如脸色发红,咬牙握拳,呼吸变快,心跳加速等。这个时候,一定要让自己停下来,休息一下,或暂时离开一下。

这是有道理的,控制专家说过:“愤怒最好的解药是等待。”塞内加也说:“让它引起的最初的激情变得越来越弱直到消失,覆盖了心灵的浓雾消退。”

其实这个方法就是让我们冷却一下冲动的头脑。当你要爆发愤怒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够离开现场一下,这样你的怒火就会慢慢消退,等到冷静下来之后自然就可以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3任美国总统杰弗逊给出的有效方法是:“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此外,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要发怒的时候,还可以采取转移话题,深呼吸,放松面部表情,做做运动缓解一下等方法。

第六,要想不被愤怒传染,就要远离愤怒的人

我们知道愤怒是一个负面的情绪,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就会给周围带来负能量,而且愤怒的情绪还会“传染”,你会被其病毒情绪感染,很容易把你带入争端冲突,所以我们选择朋友时要远离那些易怒的人。

所罗门王就劝诫我们不可与好生气的人、暴怒的人结交。

04 结语:控制愤怒就要提高我们的修养和认知能力

最后我想说,一个人愤怒的强度和表现与其修养有密切关系。


有效控制愤怒情绪的底层逻辑:不是靠忍,而是靠认知

打坐禅修


生活中我们发现越是修养好的人,修为高的人,越不会轻易发怒,你看到过哪些得道高僧或是修养好的人是经常发脾气的。

修养与认知能力也是相辅相成的,人的认知能力越强,见识越广,越不会轻易发怒。

修为、修养和认知能力的高度到了,自然就会有开阔的心胸和格局,能够宽容别人,宽恕别人的过失,也就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了。

经常愤怒的人属于弱者的行列。

因此,我们要多读书,多扩展自己的视野,多增加见识,提高我们的修养和认知能力,做一个能够掌控愤怒情绪的人。


有效控制愤怒情绪的底层逻辑:不是靠忍,而是靠认知

多读书


一个能够掌控愤怒情绪的人,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种救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