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座国家级、五万床位以上的疫情防控巨型医院是否可行?

大雪如涛风如刀


建设一座国家级巨型医院肯定不可行。长时间的闲置所带来维护费用是不菲的。

我觉得最可行的是经过这一次的疫情,全国应该在人口集中区比如说按30—50万人配备一个灾时避难所,避难所可以建成一个含足球场的体育场,里面场地平整,场地下预留污水管,外部设置大型防疫洗消池(化粪池),选址选在地形高位,里面的建筑按抗震最高标准设计,永久建筑物里面常备防疫、防灾物资(比如说帐篷,大米,食品等),建筑物临街部分可以作为门面租给城市里面本地的经营者,收入可以用做场地维护及建安成本,最主要的各当地政府是要强调及引导此处门面只能做食品及防灾防疫相关范围的经营,便于紧急情况有偿征用其物资。

这样好处有:①全国各地大建体育场,引导新一轮内需,刺激国家经济

②中国足球之所以这么差,还是不够平民化,大量的免费场地,让大量民众能享受到全民体育带来的足球人口及素质的增加。中国足球问题相信也可以迎刃而解。

③大量场地在地震、水灾及这种疫情的时候能在人口聚集区提供大量物资,也便于直升机起降,而且排水按此次传染疫情设计,能够在短时间内拼装大量活动板房,地震时能迅速搭建帐篷以备不时之需。灾情过后便于清理消毒。

④场地里的物资过了一定时限可以专门放在网上出售,场地收入用于新购物资,确保里面物资在任何时候都在有效期内。

唯一一点不好的就是大量场地需要大量土地,这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而且现在城区能满足条件土地太少太少。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所带来持续性的收益远大于眼前。


minihehehe


对于提问者这一宏大的设想,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下。我搜集整理了湖北各市的三甲医院数量及人口数量,然后粗略算出人均三甲医院比例,人口数来源于百科,三甲医院数量偷懒找的一篇文章,数据如下:

鄂A 武汉 36家 人口1108万 人均30.7万/家三甲\r

鄂B 黄石 4家 人口268万 人均67万/家三甲\r

鄂C 十堰 5家 人口340万 人均68万/家三甲\r

鄂D 荆州 6家 人口690万 人均115万/家三甲\r

鄂E 宜昌 6家 人口413万 人均68.8万/家三甲\r

鄂F 襄阳 4家 人口605万 人均151万/家三甲\r

鄂G 鄂州 2家 人口107万人均53.5万/家三甲\r

鄂H 荆门 4家 人口300万 人均75万/家三甲\r

鄂J 黄冈 2家 人口750万 人均375万/家三甲\r

鄂K 孝感 3家 人口580万 人均193万/家三甲\r

鄂L 咸宁 2家 人口253万 人均126.5万/家三甲\r

鄂M 仙桃 1家 人口156万 人均156万/家三甲\r

鄂N 潜江 1家 人口96万 人均96万/家三甲\r

鄂P 神农架 0家 人口7万\r

鄂Q 恩施 4家 人口402万 人均100.5万/家三甲\r

鄂R 天门 2家 人口127万 人均63.5万/家三甲\r

鄂S 随州 2家 人口221万 人均110.5万/家三甲\r

从上面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湖北人均三甲医院最高是武汉,最低是黄冈,最低最高之间相隔12.21倍之多。我之所以列出这些,其实想表达的是,与其建设五万床位的医疗应急中心,不如补齐这些捉襟见肘的现实人均三甲医院问题,可以将各市县现有的三乙医院扩建升级为三甲医院,医学院扩招,培养一批年轻有为的人才,然后对医疗资源薄弱的地方进行补充。在平时可以让老百姓不用生病了长途跋涉去大城市就医,在疫情发生时能迅速转型为定点医院对疫情进行控制。这样一医院多用途岂不美哉?


总有大v想害朕


你想建立的这个东西不叫医院,叫做大型的城市,总占地面积恐怕比现在的武汉市还要大得多。

按照一个医生管理两个病人,一个护士管理三个病人,这种标准来进行配备,再加上相等规模的后勤人员,检验人员,每个病人最需要吃喝拉撒,陪同的后勤保障三个人,总人数恐怕需要100万以上。

然后还需要有大约超过100万为这个医院病号进行服务的社会人士,比如说维持电,水,公共交通维护人员及家属超过100万。

你自己想象一下在平时怎么来维持。首先你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大型的传染炸弹,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到那个地方去。那么你的第1步,运行维护的人员就没有了。

第2步就是平时肯定没有那么多的疫情,医疗人员怎么配备?从哪里来,恐怕也是一个问题。

这个医院平时虽然没有病人,但是还是要进行维护保养,那么仍然需要非常多的人,你觉得光保洁一项,有多少人才能把它搞定,需要多少开支?

我们从各个国家举办奥运会举办世博会,过了几年以后的那种现场状况可以看出,超大规模的闲置设施是无法长期维持的。就算你穷举国之力也不能把它保养好,最终的结果就是把国家拖垮,既没必要,也没实际意义。

你的这个设想就好像把全国的所有常备军队集中的某一个城市组成一个超大型的军营是一模一样,是不可实现的。


三七配红花


其他的不多说:纸上谈兵,无问题。兵棋推演,浪费!其他的等脑洞补好后再考虑。——唉,电脑浸水了,换不换个新的?


活化石吴


馊主意!这种疫情一定要分而治之,重归重、轻归轻。小范围小群体的围而歼之防之。一个能容五万人的传染病院,五万人在一起,你能保证没有疏漏,想到后果吗?


丁配富


这个观点不实际,中国这么大的面积,只有一座这种医院,病人从南方运到北方,不说费用,就治疗时机都错过了,应该每个省有一个比较大的应急医院,未雨酬缪。


铁道老兵


最靠谱的方案:

第一是在每个省会以上城市建设一座三千到五千张床位的抗疫超三甲医院!

第二是在各个地级城市建设一千到两千张病床的三甲防疫应急医院!

第三是在各个县区级城市建设一座三百到五百张床位的应急防疫医院!

第四是各大防疫医院每年进行一次实战演习!

平时只需五分之一的人员维护,战时从临(邻)近省市和部队调人增援!

结论:大中小防疫医院一体化运作,足以应对各种疫病的发生!(各省市区总数在三万到六万张床位)!


综改1


这个设想可行,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就应该建一个省份这么大的医院,这个医院汇聚全国医术高瑞的人才,专门应对特灾大灾应急,还可以收治世界灾难病患者。这次疫情后,可以考虑把武汉建成这样可以容纳十万病人的医院。


粉墨儿4


那是没必要,也不可行的。

一个城市配备多少医院,配备多少医护人员?医院专业如何配比,医院如何分级,如何布点?都是按照城市人口规模及发展规划来配置,使资源达到最优化,效益达到最大化。

从医院规模来讲,似无必要,亦无可能。目前国内最大的医院是河南郑大一附院也仅有7000张床位。

从执业医生来说,也无可能。按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原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核定床位400张,职工660余人,其中感染管理专业医务人员约100人推算,50000张病床,要配备12500名感染管理专业医务人员,这个数量如何满足?须知,一般三甲医院要配备的感染管理专业医生仅不少于5%而已。这次支援武汉去了1万多医护人员,那可是调集了全国各省市的精兵强将呵,这样的征召我们能拿出几次?!

更关键的是对类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疾病,重在防疫,不可能因为一时的暴发就设置相应的医院。像应急建成的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一旦扑灭了疫情,更多的是备用而不是常用,甚至要转作他用。

面对突发的像武汉这样特大疫情,应全国一盘棋,集中优势兵力,各地派员驰救,同时分清病势,重则进专科医院,轻者进“方仓医院”,再轻者家庭隔离,必要时再作转移。

再退一步说,假设即使有能力建一处50000张床的疫情防控巨型医院,建在哪里合适?疫情灾害既具有突发性,还有产生区域的不确定性,建在华北地区,是否其他西南、西北、华南地区的病员都得往那里转移?那更违反了对传染病隔离切断的原则。平时或者相对长一段时期如果没有类似疫情,那医院开着的目的是什么,那不是资原的浪费吗?

因此,结论是不可行的。


郭雄333


建议每个省建一个中型国家级的疾控传染医院。应对预防突发传染病时,床位等设备不足的状况。早备用,减轻突发危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