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做好這幾點,寶寶一整年不生病


一年之計在於春,做好這幾點,寶寶一整年不生病

立春即“春天的開始”,陰陽轉化,陰退陽生,生氣始發,此時在氣象上雖仍屬冬季,但氣溫開始漸漸回升。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也意味著一個新的輪迴的開始。

我國古代將立春分為三候——即每5日為一候,每候與一個物候現象相應:

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指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5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5日,河裡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由於水面仍有未完全融化的碎冰,從岸上觀看,彷彿被魚揹負著浮在水面遊動 。

立春是古代朝野極其重視的日子。舊俗中的立春日天子親率諸侯、大夫等春官、春吏沿街高喊:“春來了!”俗稱“報春”,以祈求風調雨順,回來後還要賞賜群臣,佈德令以惠及群民。這種活動影響到民間,成為後來世世代代全民的迎春活動。另外,立春時分還要鞭春祭祀,即執彩鞭擊打泥塑的春牛,意在鼓勵農耕。

一年之計在於春,做好這幾點,寶寶一整年不生病

立春的習俗不僅反映了古代人民對於春耕生產的重視,還包含著科學的春季養生思想,迎春的習俗旨在提醒人們,春天要常去戶外呼吸新鮮空氣,保持心情愉悅。

總之,進入立春後,人的機體與萬物一起復蘇,此時人體的陽氣亦隨著春天向上向外升發,陽氣向外蒸騰,立春時節的養生,要著眼於“生”字,人在起居、運動、飲食、精神、補養等各方面都應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

飲食養生

立春節氣飲食宜清淡護肝,春季肝氣旺盛,肝氣旺則會影響脾胃的功能,所以孩子的飲食宜清淡,消春火,選擇一些具有養肝、疏肝、理氣的食物,如大棗、牛奶、豆漿、綠豆、春筍、山藥等甘甜之品,可以幫助孩子增強脾胃功能,抵禦肝氣的侵犯,還可以適當多吃新鮮應季蔬果,如小白菜、西紅柿、柑橘、櫻桃等,補充維生素,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春日“食春芽”可以藉助自然界的升發之氣以助人體,如豆芽、香椿都是不錯的選擇。

推薦食物:蘿蔔

推薦理由:消積滯、防感冒

冬春交替時節,吃蘿蔔在合適不過了,加上春節期間腸胃負擔重,孩子們的脾胃多少有些積滯,這也是誘發感冒發熱的原因,蘿蔔中富含維生素C,可以幫助消除體內廢物,促進新陳代謝,家長們可以將蘿蔔和紫蘇葉一起煲水當茶飲,可以防感冒,蘿蔔和蘋果一起煲湯,可以消食助消化。

日常起居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

一年之計在於春,做好這幾點,寶寶一整年不生病

“春捂秋凍”是民間保健諺語,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給孩子減掉冬衣,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大,過早減掉冬衣,機體適應不了氣候的突變,會使孩子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侵襲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應該適當捂一捂。

“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

一年之計在於春,做好這幾點,寶寶一整年不生病

春季陽氣萌生,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有向上向外生髮的特點,人體也順應自然,毛孔逐漸舒展,因此春梳頭有利於疏鬱通陽,家長們可以早上起來用手給孩子梳梳頭。

情志調護

春季運動鍛鍊要適當,霧霾天氣汙染重,不適合鍛鍊,要等到太陽出來、氣溫回升,才是比較適合鍛鍊的時間,春寒料峭,人體在運動後散熱較多,這時如果不做好保暖措施,很容易受涼感冒,要多加註意,另外多做舒展運動,最簡單的就是伸懶腰,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就可以幫助身體氣血運行、推陳納新。

精神調適戒暴怒,春暖陽氣升發,肝陽、肝火也易上升,儘量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愉悅。

保健小妙招

穴位養生:章門

一年之計在於春,做好這幾點,寶寶一整年不生病

位置:位於側腹部,在第11肋遊離端的下際,簡單取穴可將上肢自然放置於身體兩側並屈肘,肘尖點到處即為章門穴,用掌根或拇指按摩3-5分鐘。

作用:章門是肝經穴位,同時又是脾之“募穴”,可以疏肝健脾。

防病提醒

防止舊病復發,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小孩子應該注意肺炎、腮腺炎、過敏性哮喘等呼吸過敏性疾病,按時接種疫苗,過敏性疾病注意迴避過敏源。

總之,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藉助陽氣上升,萬物萌發,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際,通過適當的調理,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增強孩子們的抵抗力。

一年之計在於春,做好這幾點,寶寶一整年不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