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的学生要是考研,把考研学校放在哪个档次上?

李原草


我是2007年考研的,当年是普通的二本学校,跨专业考上了985院校的研究生。

把自己当年考研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分享给需要的考生们。

第一、三本考研,也不要妄自菲薄。

考研和高考不一样,并不是按省份分配指标的,全国统考的情况下,对全部考生都相对公平。

如果你有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那就不如拼尽全力去努力一把,付出别人两倍、三倍的努力,也是一样可以考上的。尤其是文科专业,大部分的知识点都是背出来的,功夫到了,一般结果不会太差强人意。

而且现在已经二本三本合并了,并没有对三本的学生有过多的歧视。

第二、根据自己的期望值来决定报考院校。

随着就业人数的增加,我国现在考研的人数很多。如果你平时学习不够扎实的话,又想一次性考上的话,我建议你还是将目光放在普通一本上,考取普通一本院校的研究生来说,对三本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比较简单一点。

当然,如果你有很大的期望的话,不想考个普通的一本,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会有很大的几率可以考中。

第三、省内比省外学校更好考。

如果考取中等的211的话,我建议考取省内的211,省内的211毕竟相比外省的211会好考一点。而且你也可以去充分的了解这个211他招生到底是什么样子,你也可以去认识这个学校里的人,了解他们的招生计划这些完全比外省的会简单一点。考中的几率也会大一点。

我是人鱼妈妈,文学硕士,80后辣妈。专注家庭教育研究,有需要的话就关注我吧!

人鱼妈妈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目前也有不少职场人通过考研来完成岗位升级,所以有考研想法的同学是值得鼓励的。

考研给了大学生第二次选择学校的机会,所以不少同学希望能考上一所资源整合能力更强的高校,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具体高校的选择上,应该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

第一:自身的学习能力。对于普通本科(包括三本)的学生来说,如果自身的学习能力比较强,那么可以考虑一流学科高校(原211),甚至是双一流高校(原985)。如果选择一流学科高校,应该提早做好计划和准备,准备的越早效果越好。

第二:综合竞争力。近些年来考研的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一些重点高校更是如此,所以复试也非常重要。如果说初试考察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话,那么复试考察的就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交流能力等等。按照历史经验来看,通常重点高校的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在英语口语方面,通常重点高校的学生成绩更好一些。所以,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应该重视一下自身实践能力和外语能力的培养。

第三:地域因素。同一档次的高校也有较大的区别,通常地域因素比较关键,往往在一线城市的高校竞争都比较激烈,而在二三线城市的高校则没有那么激烈,所以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高校的具体情况,以便于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方面的问题,或者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咨询我,谢谢!


IT人刘俊明


作为三本院校的学生,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自己在考研中所必然会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或者说是歧视。

例如很多高校在复试中更大概率上会淘汰本科出身不好的学生,尤其是我们三本院校的学生很不占优势,同时在考研初试中,我们的基础是不是又欠缺?

因此我们更多的或许应该考虑211高校或者是双非院校,原因并不是看不起自己,或者说是贬低三本院校的学生,更多的是因为这样我们能够大概率的顺利考上硕士研究生,我们能够一战成硕。

因为这些高校不管是在初试还是复试中,更多的还是看重学生的个人表现,你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时,那你就可以被录取。

同时,这些高校的初试试题也没有很严重的压分现象,因此比较容易考取。

此外,也不要因为自己是三本院校的学生溜主动给自己设置一些前提,或者说直接认为自己考不上34所自主划线院校,因为只要你足够优秀,所有的高校都可以报考。

当然,最后选择那所高校还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同时也不要忘记认真复习才是考研成功的根本前提。



学姐说考研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90万,相对于2018年238万人,激增52万人,增幅达到21.8%,成为近10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每年到了报名结束后都会出现报考人数再创新高的报道,年年都是新高,研路漫漫,要想成功上岸,自然要好好研究一番的。

三本的学生要是考研,建议把目标定在普通一本的层次上。


谁都知道名校好

很多大学生觉得自己现有的本科学历不足以支撑自己未来的发展,或者有名校情结,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曾经高考的遗憾,于是选择了继续考研,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同学来说,不建议把目标定得太过遥不可及。


名校谁不想去呢,谁都知道名校好,也都知道名校难,有人说名校对普通高校的同学在考研录取方面存在歧视,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所谓的名校歧视呢?A和B报考的是同一所名校的同一个老师,A来自普通本科,拼尽全力的学习最终通过了笔试部分进入了复试,B的本科是名校,也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进入复试,我们来看一下复试的对比

A:我英语过了四级

B:我的雅思成绩是6.5

A:我在学生会担任过学生干部

B:我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了xxx社会实践,在省级优秀社会实践项目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A:我本科期间成绩良好

B:我在本科期间在《xxx》上发了几篇文章

......

如果你是导师,你要谁呢,很显然AB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不是说不能考名校,而是一定要对自己有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如何,自己能拿出来跟名校学生争得资本是什么。


以考上为目的

有的同学会想我就要去做跃龙门的那条鲤鱼,不考则已,考就要考名校,考不上大不了工作呗。考过研的都知道,考研的历程很艰辛,早起晚睡努力备考换来的却是落榜,那打击可想而知,它会成为你的一块心病,让你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么努力依然上不了岸,一定是自己太差劲。


既然决定考研了,还是以考上为目的,不要重在参与,期望不可过高但也不能妄自菲薄。

综上所述,三本的学生要是考研,建议把目标定在普通一本的层次上比较合适。


性定心安


2019届的考研学长来分享一下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哈。


我觉得的对于考研来说,三本和二本等普通高校的同学在学历层次上没有任何区别。绝大部分高校在录取研究生时只看考生能力,不问学校出身。比如我室友考南昌大学法硕,复试时明确规定只能说自己的名字,不能说自己来自哪个学校。所以考研关键看的是自己本身。


先来说说要不要考研这个问题。你自己对于考研于足够的认知吗?是周围的人都考,所以自己也跟着考呢。还是自己想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为将来做打算。如果是前者,我觉得有必要好好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要不要考研。再有就是问自己真的能做到一天至少学习八小时,坚持这样学习至少半年吗?如果做不到,考研上岸的希望可能会比较渺茫,也应该慎重考虑是否考研的问题。


上面说了一些关于要不要考研的个人想法。接下来说一下选择学校的问题。我觉得选择学校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


先说主观因素。自己考研是为了什么?


有的人基础比较差,只是想要研究生的学历,希望能凭借这个学历去选择更好的工作。那这样的话就以考上为重点,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普通的高校。举个例子,你想毕业当老师,而现在很多县一级的重点高中进老师的门槛就是研究生学历,但他对你读研的学校层次没有要求,只要是研究生就行。那你就可以选择一些省属的师范类院校,比如江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这些学校竞争压力没那么大,基本达到国家线就能进。


而有的人自身功课底子比较扎实,想深造成为一名学术大咖或者研究人员。那这样就应该以考好为重点,尽量选择在本领域比较有名气的学校。比如你想学文学,就优先考虑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想学计算机,就优先考虑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再说一下客观因素。不可否认的是,考研的难度正在不断加大。近年来考研大军的规模跟滚雪球一样,人数一年比一年多。2018年报考人数比去年新增近40万人,达到了297万。要知道的是,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近乎是不变的,大约在80万左右,而重点高校因为推免的人数越来越多,相当于在缩招。例如去年中山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总共招6个人,内部推免4个,只留下2个名额给报考的几百人竞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选择学校一定要量力而行,以考上为首要目标。


再给几点建议吧。


英语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我见过太多的人专业课130、140,结果死在了英语上。英语的单词是关键,我推荐朱伟的恋恋有词。每天给自己设定目标,一定不能中断。还有就是做真题,张剑的黄皮书与考研真相择一即可,千万不要去做模拟题,把真题吃透比什么都强。


政治视频课可以看徐涛老师的核心考案,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被他圈粉了。选择题做肖秀荣的1000题,综合题背肖秀荣的肖四肖八,政治就基本稳了。


专业课没什么好说的,可以去知乎搜经验。还有就是一定要去了解哪些学校是坑!因为经常有学校会压专业课的分,故意让你考不上的,这样的学校在知乎被扒的差不多了,可以去关注了解一下。


最后,衷心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热爱生活boy


大家好⭐高校专业那些事⭐为你解答

警告:本文可能让广大三本生听了不舒服,会比较逆耳。

但是你坚持读完本文,我相信你肯定会有所顿悟,如果能惊醒你。那就点个赞。



三本考研值得鼓励,必须鼓励,三本学生里面唯一算得上好学生的就是考研的这群人,其他学生,基本和@#没什么区别,不是我这样看,而是社会人都这么看 。。。看大门的大爷都这个观点。。。社会看见三本大学生都说:三本也算大学生?



再说一句我的口头名言:

非211终身遗憾,三本出身一生污点。

三本想改变自己的唯一出路就是考研。唯一。

广大三本不服气了:你算老几。你考的上三本么,你知道我们三本多么努力。。

我只能:呵呵呵


不废话了。说真事。再说,比我人砍我了

我想才一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三本现状,社会舆论
  2. 三本的整体就业情况,和其他学校的区别,尤其和重点大学的区别。
  3. 三本该不该考研,推荐那些院校

三本现状很不乐观,不但广大考生家长看不起,社会舆论也基本对三本歧视,认为三本主要是以骗钱为主。

三本学费贵,便宜的也一两万。贵的五六万甚至十几万。和公办重点大学比贵数倍甚至十几倍,典型的价高质次。

重点大学学费基本都在5000左右。

学生生源极差。基本上都是有分就上。。因此受到广大考生家长的鄙视👎👎👎。

比如高考压力最大河南,山东,高考压力很大 一本录取比例在全国倒数行列。很多人上不了大学,但是却发生令人震惊的。。而且全国各省普遍都这样。就是大量三本院校,根本无人问津,0报考,0投档。

考生宁肯复读三年也不上三本

逼的各省把二本三本合并为一个批次招生来掩盖这个问题。

但是三本还是三本。。。他本质就是三本,学费贵,教学质量低。

而且时刻会倒闭。比如北师大珠海要停止招生。西电长安是已经停止。。

这教学质量怎么让人放心?所以大家才0报考。

三本就业情况,整体就业质量。。。

这个基本不用多说,三本因为只有本专科就业特差,基本全靠拼爹。

没有推免生,也没有院士,重点实验室,优质校友。

而且三本没有硕士,博士 ,高层就业为0

别说央企国企了。就是民企都很少去三本院校招聘。简单看一下,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这还是个老牌三本,中国第一所三本。


可以看得出来,就业主要面向民企。而且质量都比较糟糕。

像华为淘宝腾讯这类民企别说三本了,非211硕士进去的概率都基本为0。

进国企的三本生,基本拼爹的占100%。

那考研考哪些院校最好。。。

因为三本这个学历实在拿不出手。那就提升啊。怎么提升。要么退学复读考一本211,要么毕业了考研。

当然你要是这能复读考上211,我觉得复读是值得的。几年省了十万块。而且拿了211毕业证,一辈子都有的吹。

那如果没那水平呢。我们河北河南山东考个211都得5%,我们三百生复读二十年恐怕也没希望。。。

那就考研。当然对于三本来说。考研是说给那些有上进心,不敢平庸的三本生的,那些爱打游戏不务正业毕业拼爹的就别看了。

那靠那些院校?

清华北大?华东五校?985/211?一本。

我告诉你,我隔壁邻居就是三本,考研上了中国科技大学。不得不服气,自此以后这家长整个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样了。见谁都笑呵呵。当年他孩子上三本,他都躲着不敢出来,就怕大家问:今年高考,你孩子去那个名校啊。

现在可好,出来就谈考研,我这考研专家都得躲着走。真怕拉着我说半个小时。。

当然这类都是少数。

毕竟名校不多。盯着的不少211/985,以及广大的老牌一本二本。。。。这样的看看自己水平。

我推荐如下:

  1. 不要去碰清华北大。前十年可以,现在不行了。

清华北大自带光环,推免生比例高大80%。

别说三本,很多211都是炮灰。只有特别优秀的211级985学生才能考的上。

否则就是初试400多分,也是被淘汰的命。

我和某清华教授交流过,他们说,复试就是看毕业院校,非211一律不要。除非是高层打招呼的人,普通211也会刻意的压低复试分数。顶尖的华东五校会照顾录取。

所以咱三本就别去当炮灰了。。。

曾经有不少三本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名单在文后,郑州升达考研有三本)

现在难度很大了。。

恐怕复试这一关就能弄死99%的三本了。

  1. 985/211中个别专业可以去努力尝试。

985的热门专业推免比例也很高

985考生,211考生众多。而且高手如云。建议躲开。初试都干不过他们。复试更是有去无回。。

比如计算机,电子。金融。

冷门的专业可以靠。尤其中西部的985。比如兰州大学,西农。比如他们的农学,材料,等。
中西部的211可以去努力。比如西藏大学,青海大学等。他们的热门专业也可以去拼。因为竞争对手不多。

而比较热门的普通211,谨慎点。当然水平高了也不怕。比如郑州大学等。





重点放到老牌一本二本上。他们的热门专业可以报考。

比如老牌的非211,比如河南大学,燕山大学。以及各类没有博士点的老二本。

这些院校你可以自行百度。很多。比如各类工业大学,理工大学科技大学等。

他们的主要生源就是差的二本和三本。

比如河南的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

他们最好的生源是本校。然后就是再差一点的二本三本了。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的学生不会去和你竞争的。

考这类院校,成功概率高达60%,当然你的上线。而靠211成功率基本只有5%。

说了半天废话,最后给点打气的例子。以中国第一所三本,升达为例子:

厉害了。14%的成功考研比例。比很多老一本都厉害啊。

考上研究生欢迎奖励。我当年考上985研究生,一毛钱都没有。。





厉害。竟然有考上北大的,各类名校都有,但是总体感觉是升达考研质量越来越不好。主要和近些年考研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有关。

那里吧。考研是实现你的第二次高考。

三本也有上清华北大,211/985的。当然最好是放在非211上。


高校专业那些事


考研给了大学生第二次选择学校的机会,所以不少同学希望能考上一所资源整合能力更强的高校,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具体高校的选择上,应该考虑以下三方面素:

第一:自身的学习能力。

对于普通本科(包括三本)的学生来说,如果自身的学习能力比较强,那么可以考虑一流学科高校(原211),甚至是双一流高校(原985)。如果选择一流学科高校,应该提早做好计划和准备,准备的越早效果越好。

第二:综合竞争力。

近些年来考研的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一些重点高校更是如此,所以复试也非常重要。如果说初试考察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话,那么复试考察的就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交流能力等等。按照历史经验来看,通常重点高校的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在英语口语方面,通常重点高校的学生成绩更好一些。所以,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应该重视一下自身实践能力和外语能力的培养。

第三:地域因素。

同一档次的高校也有较大的区别,通常地域因素比较关键,往往在一线城市的高校竞争都比较激烈,而在二三线城市的高校则没有那么激烈,所以可以从多个角度高校的具体情况,以便于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


康英勇


三本的学生考研把目标学校放在什么档次?这要依据自己的水平而定,这里的水平主要包括英语和专业水平。

哪些学生是可以考研的?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包括自考本科、专升本;

2、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高职高专毕业后满两年的人员按同等学历身份报考(需要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复试需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

除此之外,还有已经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考研大军主要来自第一类应届本科生,和少部分往届的毕业生。与一本和二本相比三本的分数相对来说要低很多,但是在毕业的时候是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因此三本学生在考研的时候是完全复合政策的,不用有任何自卑。

三本学生应报考什么档次的学校?

三本院校的学生可以报考任何档次学校的研究生,包括211、985,甚至是清华、北大这样的顶级名校。

三本的学生也有学得好的学生,你和二本院校学生的差别是高中阶段的学习水平的差异,而不是本科阶段的差异,因此一个三本院校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大学四年的努力超过其他本科院校学生。

举个例子:我当年是从一个二本院校考入一所省外的211院校,当时免费统招的学生的比例大概只占总录取人数的1/3~1/4,其中还包括了部分推免生,因此外校的二本甚至专升本的学生与本校学生在考试上具有明显的劣势。但是我们那一届,有三名同学都是专升本后考研的,而且考上了免费统招生,而本校的学生也有很多考的是自费生。


因此,三本学生报考报考任何档次院校的研究生,你可报考的院校完全有你的水平来决定。

三本院校的考生是否会遭受歧视?

有的三本院校和专升本的学生都会担心一个问题:如果通过初试,在复试的时候会不会收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其实研究生入学考试整个环节包括初试、复试还算是一个公正、透明的考试。在复试之前复试办法,如何记分等内容都写的很清楚。复试中的笔试完全取决于你的成绩,面试环节的分数也基本完全取决于你的表现。如果你表现特别好,不会有老师因为你是三本院校的考生而刻意的给你打很低的分数。

当然有个别情况下,三本院校的考生受到了歧视,遭受了不公平待遇,但毕竟只是个例,不足以代表整个考试大环境。

总结

三本院校是正规的本科院校,三本院校的学生和二本及一本院校的学生一样可以直接报考研究生。并且三本院校的考生可以报考任何档次的院校,只要你足够有实力。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和复试环节都是公平、公正的,所以不用有任何心理负担,加油就好!

我是@数学漫谈——专注数学教育,传播数学文化,期待你的关注、评论和点赞!

数学漫谈


三本学生选校考研,最终还是要看你自己的实力、勇气和运气。

1.之前对于三本学校,说过一些比较狠的话,那也是事实。不过,不排除有许多优秀学子,尽管身处三本,依然追求进步。对于这些同学,真心表示敬意。

2.如果你已经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克服了学校本身的不利条件,通过坚持,达到了考研条件,你完全可以放开门户之见,根据自己的成绩,报考任意你向往的学校,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实现自己的名校梦。

3.名校在招研过程中,往往非常看重你的本科出身,同样的成绩,人家往往会优先录取本校学生,然后才是其他名校的学生,最后才是你。人家这样做完全有人家的道理,这不是不公平,而是另外一种相对公平。你可能需要更多的分数,才能够引起注意,打败你的名校竞争者。

4.如果成绩达标,你要知道,考研不像高考那么严格,你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找到你希望考取的学校,甚至于找到导师本人,让学校招研老师和导师能够认可你,这相当于“提前面试”,有可能让你减少上一条中面临的屈辱,但是没有人保证一定行。

5.希望通过考研提高自己,但是你的三本出身,会陪伴你一辈子,知耻而后勇,你依然前途光明。





行学组


9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各地高考招生政策有差异,如湖南省依然保留三本批次招生,其中大部分都是独立学院或民办院校,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之前,小西和朋友聊起湖南省的高校,他们同样觉得不可思议,居然还未合并二三本批次招生,如山东、广东已整体合并为一本批次招生。

研究生入学考试和高考不同,仅英语、政治、选考数学或医学专硕的考核属于国内统考,其余专业学科都是各高校、科研院所自主命题,不同院校间试题考核内容和难度无法统一。只能说常见情况下,难度排序是:985高校>211院校>双非院校,但是也不绝对,如部分考生就反应2019年部分北京、上海的高校存在专业课"压分"现象。相反,也有考生告知小西,985高校中的武汉大学等自主命题科目给分较高,便于未进入学校复试的同学在调剂中有优势。

注:猜猜上图是哪所知名双非院校?

三本院校中主体-独立学院的学生考研,小西建议将报考院校放在省会城市双非院校或中西部211院校。对于三本院校的考生来说,一志愿填报院校非常重要,否则进入调剂环节后没有任何优势。毕竟相比本科院校较好的考生,三本院校的平台不高,想要获得国家/省级创新课题或参与部分导师的课题,有些科研经历或小成果都比较难。

也许会有考生质疑:

三本考生,大一进入高校后就提前备考,3年备考选择一所顶尖985高校,若是初试排名第一,还能被淘汰吗?

基于这个推测,小西不信的是既然有这么大恒心,为什么高一不开始努力,考入一所双一流院校呢。因此,能坚持3年的考生比例真的很低,能做到的考生仅有那么几个,而且成为每年的典型,被广为流传。考生若是将1年有效时间用来沉心复习就算是其中不错的。同时,初试排名前列的考生被淘汰的也不是个别,2019年部分400分+的考生被淘汰同样不少。不是不建议报考知名985高校,而是你得足够自律且具有恒心。往年,双非院校不少考生2年、3年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不少呢!

在2019年考研调剂中,初试成绩总分或某个单科成绩是筛选调剂复试考生的关键指标,不过经过2:1以上(部分学科甚至大于10)的复录比放大后,进入复试的考生人数不再是少数,且考生间分差不算大。因此,复试三个环节中专业综合面试成绩就较为关键(容易有分差),而考官主观上更愿意选择本科层次较好的考生且给予高分。

其实,有人问过小西,双非院校的硕士值得读吗?我的答案是值得,三年读研后带来不小的改变,大部分人都会比同期工作三年更有收获。而且,省会城市双非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整体不错,或者升入同城较好的985/211高校深造读博也具有优势。往往这些院校的学科考研报名情况不算理想,具有较大缺额且注重保护一志愿考生。"保护一志愿考生"就是关键,毕竟这些院校的复试线就是所在学科的国家线,报考后录取难度不大。另外,小西推荐的就是中西部211院校,在后期调剂进入中西部211院校难度比较大,但是相对报考难度要低不少,而且有211的名头非常有利于后期国内读博深造。

最后,小西建议报考省会城市双非院校或中西部211院校。在选择时你还得看下几个备选院校该专业情况,而且切记切记一定得提前沟通导师。不是导师可以保你进入复试就能录取,而是可以给你足够信心和安排师兄、师姐给你一些备考细节或技巧。加油哦!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