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臺拉動政策,汽車消費能否率先迎春?

特別關注

FOCUS

本報記者 陶 震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干擾人們正常生活的同時,也影響了社會和經濟的正常運轉秩序。在對沖疫情影響的若干舉措中,刺激汽車消費成為恢復企業運行節奏,拉動經濟回穩發展的重要動力。

目前,我國汽車產業相關稅收超過1萬億元,佔全國稅收總額的10%,汽車及直接相關產業從業人員超過4千萬人,佔全國城鎮就業人口的10%,汽車商品消費額超過2萬億元,佔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從三個10%中可以看出,汽車產業在保障納稅、穩定就業和促進消費等層面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刺激汽車消費將成為疫情期間保障汽車工業良性運轉的先決條件。

多地出台拉动政策,汽车消费能否率先迎春?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出臺進一步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減輕疫情對汽車消費的影響。同時,鼓勵各地根據形勢變化,因地制宜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增加傳統汽車限購指標和開展汽車以舊換新等舉措,促進汽車消費。

隨後,佛山、廣州、湖南等地相繼響應政府號召,制定並出臺了一系列購置補貼、限購鬆綁等刺激政策。從政策響應的積極性看,率先出臺的地區大都是汽車產業發展重鎮,鼓勵政策的實施將在疫情期間加大汽車產業對區域和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

強力補貼拉動消費恢復

作為國內汽車第一大省,廣東省率先對穩定促進汽車消費做出響應。2月初,佛山市就率先發布了《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佛山市促進汽車市場消費升級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對購買“國六”標準排量汽車的消費者給予每輛車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資金補助,佛山也成為疫情期間全國首個出臺汽車消費鼓勵措施的城市。

在佛山發佈新年首個補貼救市政策後,3月3日,廣州市也出臺相應措施,採用消費者補貼的形式刺激汽車消費。在廣州市人民政府發佈《關於印發廣州市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明確提出提振汽車消費,對新能源汽車和置換“國六”車型的消費者給予購車補貼。文件指出,2020年3月至12月底,廣州市將在使用環節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車1萬元綜合性補貼。另外,對置換或報廢二手車的消費者,廣州市還對在本市註冊登記的汽車銷售企業購買“國六”標準新車,每輛給予3000元補助。

政策發佈後,廣州本土汽車企業立即跟進了地方政府的“救市”舉措,加大補貼力度。在廣汽集團回覆記者的文件中稱,廣汽集團下屬企業採取不同刺激政策,其中,廣汽傳祺對全車系提供了8億元的補貼,廣汽新能源在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補貼1萬元的基礎上,再補1萬元。廣汽本田則對購買新能源車和置換節能/汽車車的客戶,分別給予3.6萬元和1.4萬元的補貼。廣汽豐田表示,購買新能源汽車最高享2萬元綜合性補貼,置換車最高8000元補貼,購混動車型額外享3000元補貼。廣汽菲克則在廣州政府綜合補貼的基礎上,給予額外的置換補貼。

多地出台拉动政策,汽车消费能否率先迎春?

圖源:視覺中國

業內專家指出在刺激政策的拉動下,汽車消費需求將會在短時期內得到快速恢復,同時也將對當地汽車產業的生產和運轉產生積極影響。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省汽車產量高達311.7萬輛,約佔全國汽車總產量的12.2%,位居全國第一。汽車產業對廣東省地方經濟拉動作用明顯,根據佛山政府公開的數據,截至目前,佛山市已擁有包括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在內的近10家整車生產企業,汽車以及零部件製造規模以上企業超過150家,成為廣東三大整車生產基地之一。2018年,佛山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超1400多億元,而廣州市汽車工業產值也佔該年廣州市總產值比例近三成。

多舉並施促進汽車消費

除了對消費者購車和置換進行資金補助外,其他省市也在因地制宜,加緊制定適應當地消費環境和發展規劃的汽車消費刺激政策。近日,湖南省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新聞發佈會上指出,為促進汽車消費升級行動,鼓勵各地對無車家庭購置首輛家用新能源汽車給予支持,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網點佈局和建設。加大城市新建公共停車場力度,加強居民小區停車位規劃與改造。鼓勵車企和經銷商在省內組織開展“汽車下鄉”促銷活動,加快繁榮二手車市場。

多地出台拉动政策,汽车消费能否率先迎春?

圖源:視覺中國

與廣東省不同,湖南省主要對無車家庭首購新能源車的用戶進行支持。作為國內新晉的汽車產業集群所在地,湖南擁有吉利汽車、北汽、上汽大眾、廣汽三菱、廣汽菲克、眾泰汽車、北汽福田等多家生產基地,根據規劃,湖南省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達到250萬輛。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湖南省促進汽車消費政策中,鼓勵車企和經銷商開展“汽車下鄉”促銷也是今年首度在地方政府政策中出現。

此外,限購“鬆綁”也成為近期促進汽車消費的重要舉措。此前,為治理城市擁堵,提升環境質量,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杭州、深圳、石家莊和海南等8個省市相繼實施了汽車限購。為擴大限購城市的增購規模,各地也在通過增加號牌發放拉動汽車消費。

2月16日,《求是》雜誌發表了重要文章,指出擴大消費是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著力點之一,要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5天后,廣東省政府便印發了《廣東省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鼓勵廣州、深圳進一步放寬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隨後,廣州市政府出臺的最新政策顯示,針對疫情期間市民自駕通勤的需求,加快推進落實2019年6月明確的新增10萬個中小客車指標額度工作,並視情況研究推出新增指標。

這也是廣州深圳自去年來第二次放寬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2019年6月,廣州就宣佈新增投放中小客車增量指標10萬個,深圳新增投放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8萬個。而搖號指標的增加進一步推動了競拍價格的回落。廣深宣佈放寬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當月,兩地的車牌成交價格應聲回落,其中廣州車牌環比下降2.59萬元,深圳車牌環比下降3.59萬元,競拍價格的下滑也進一步推動了車市銷量增長。

崔東樹認為,放鬆限購與補貼促進新車消費的兩種模式都具有良好效果,而放開限購指標實際效果更為突出,因為限購地區城市消費購買力相對較強,人口流入相對較多,對車輛的需求相對較強,因此在疫情期間相對放開限購指標,對車市的拉動效果實際更為突出。

放開限購呼聲高漲

此次限購政策鬆綁後,業內關於解除和鬆綁限購政策的呼聲高漲。此前,限購雖有效控制了汽車增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但限購也進一步抑制了汽車消費的動力。“因為限購城市的消費能力往往最強,因此從整個汽車產業來看,限購讓汽車整體消費能力受到極大限制。”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說,限購的初衷是解決擁堵,但城市交通擁堵是規劃、政策、管理等各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汽車增量是主因,但城市停車設施建設,道路規劃建設,城區相關佈局等也會產生影響,因此只靠限購解決增量不是解決擁堵的唯一辦法,還要通過提高停車費,收取擁堵費等其他方法調整城市交通狀況,應在鼓勵汽車消費的同時,在使用上進行限制。

多地出台拉动政策,汽车消费能否率先迎春?

在記者的採訪中,包括中汽協、乘聯會和其他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各限購城市應適當解除或鬆綁限購政策,以促進疫情期間汽車消費。此前,交通部出臺《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發展綱要》中曾明確提出,“謹慎採取機動車限購、限行的‘兩限’政策,避免‘兩限’政策常態化;已經實行的城市,適時研究建立必要的配套政策或替代措施。據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技術中心總經理原誠寅預計,綜合各種數據看,一旦限購城市真的“鬆綁”,可能會帶來100萬輛的新車銷量增長。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刺激汽車消費將成為疫情期間促進經濟經濟復甦的重要手段。在崔東樹看來,汽車產業是穩增長、擴消費的關鍵領域,進一步擴大汽車消費需求,鼓勵汽車消費,將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抓好汽車銷售可取得突破一點、收穫一片的成效。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