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平時住小兒子家,過節了就被大兒子接走吃頓飯拍個照,發個朋友圈,該生氣嗎?

桑黃專家


看題主的意思,是大哥平時並未盡到瞻養老人的義務,只偶爾表達一下,還高調地到處曬圖當作自己的孝順在表演。真正照顧瞻養老人的是小弟,因此倍覺委屈,因而生氣。

我覺得這沒什麼好委屈好生氣的。如果是我,真的覺得大哥的態度有問題,我會認真提出來如何贍養老人的問題。一家只有兩個兒子,原則上應該倆人平攤。大哥和為家裡的長子,原本不應該沒有責任感卻還要貪圖虛名。如果大哥家的經濟狀況沒我好,那麼我會多承擔一些,這完全沒有問題。要大哥一起贍養父母,不是我不想贍養,而是要給家裡的晚輩做好榜樣、立好規矩。我覺得一個家庭,家風很重要。贍養老人,原本就是每一個家庭成員不可推卸的責任。何況大哥你自己,以後也面臨被人贍養的問題。

除了給大哥明確指出來,也不妨對大哥諷刺幾句,讓他知道,你對這種平時不贍養老人,偶爾秀一下當作孝順的態度。但你該怎麼贍養父母,是你自己的事情,與大哥的態度無關。無論大哥如何,你也應該對父母好。所以,這有什麼好委屈好生氣的呢?


世界真的很大


這個情況跟我家有點像又不完全像。我婆婆兄弟姐妹一共八個,六個男的(老二年輕意外去世,還有五個)兩個女的。我婆婆的媽媽也就是我的姥姥婆今年88歲,在她老頭兒去世之後的十多年就在兩個女兒家輪著住,前年大姨父生病去世後基本上就在我婆婆家住了,每年到八月十五和過年兒子們接走,過完節兩三天再送回來,平時除了五兒子會經常買點吃的看看她以外其他兒子基本上不看,更不用說給錢,就這樣,姥姥也是向著兒子們。有點國家給的農村八十歲以上老人的養老錢都存起來說留著買棺材[捂臉]。比較好的是老人身體還好,能吃喝,能自己溜達,沒什麼大毛病,但是人老了總有些年輕人適應不了的地方,比如說吃飯不管吃不吃先用筷子進去吧啦一圈,不管吃啥喜歡用手抓。。。我公公脾氣好,從來不說老人的閒話,我們也是有啥好的都緊著她先吃,婆婆信佛,雖然有時候聊起來覺的她媽媽重男輕女也跟鬱悶,但是對她沒的說。婆婆今年60了,有時候覺的這麼大年紀回家還可以叫聲媽也是幸福吧!希望我們到這個年齡也能有個好身體,能自理不拖累別人,還有就是能夫妻倆人一塊兒老去,不要一個先走,留下的那個就是最孤獨的那個


星期三8717


這是多了去了,我婆婆在我家住了二十年,三個兒子,平時誰也不讓去吃一頓飯,沒有住過一天,去年一天,老二家唯一的一次領婆婆在夜市吃了頓飯,簡單就發朋友圈炫耀!婆婆一個人,從我結婚到現在一直跟的我,婆婆沒有退休金只是個農民而已,二十年一直是我和大姑姐贍養,二兒子吼了一次吃飯,就感動的不得了!平時在我家不用花錢,不用洗衣服,不用打掃,就是偶爾做飯,還會埋汰說她就在鍋臺轉了!發🔥哇,她是老人,道德綁架就會說媳婦的不好,不發火哇,越孝順的她越挑三揀四!


冬日暖陽8214


做人不能攀比,

做事不能攀比,

都說:家有一老,如獲至寶,我家老頭,也是住我們家,我和老婆感覺很幸福,有個人給我們守著家,下班回家能喊一聲爹,很知足……

在我沒結婚之前,我哥一直把我當成一個孩子,家裡所有事不讓我問,不讓我爸問,他一個人都抗完,說實在的,感激我哥,為我們這個家付出太多太多,反正誰離父母近,誰就多照顧一下,都是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自從我哥在杭州安家落戶,我就把我爸從老家接到縣城一塊住,必定,老年人在老家,真的吃不好穿不暖,飢一頓飽一頓的,看著老可憐,他們不是過日子,而是熬日子……現在我老父親在我家住了六年了,很幸福,每天快快樂樂的,我感到欣慰……每年過年,我哥我嫂子帶著孩子都是直接殺到我們家過年,老父親在哪裡,家就在哪裡,這是真的,每年過年都是我們家最高興的時候,當然最高興的還是屬於我老父親,看到我們兄弟和睦相處,相親相愛,這是他最樂意看到的一幕,

都說父愛如山,高不可攀,母愛似海,深不可測……作為子女都要盡心盡力的照顧好老人,讓親情長在,讓愛永存,當我們面對父母養老問題,我們都要盡其所能,不要推諉,讓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快樂每一天,作為我們,對待父母孝心盡到了,為嘛要生氣?該生氣的該受到譴責的是拿著沒有盡到義務的傢伙……難道不是嗎?


臭小子的春天


不值得生氣,沒意義,做好自已才是最好的安慰。我有五兄弟,父母(今年92了)都喜歡住我家,而我呢,也覺在父母身邊很幸福,有小時候的滋味。當然也得容忍許多缺點,如經常忘記關水龍頭,小便不沖水,大便忘記沖水等等,對比自已的小時候的成長曆程,這些也不算什麼缺點。就從我自已的兄弟姐妹中也可以看出,其實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各種心態的人都有,故事可以寫成一本書。但是真的沒必要去計較和平均主義,做好自已,對得起父母,不要讓自已的人生留下遺憾。就象我在兄弟微信群裡說的:父母這麼老了,運氣好就陪我們十年八年,不好運就隨時離我們而去,珍惜現在,珍惜有父母的日子。


水上飛壺


老人平時住小兒子家,過節了就被大兒子接走吃頓飯拍個照,發個朋友圈,該生氣嗎?我想很多人可能會感到生氣,覺得大兒子太會做表面文章了,沒出多少力還能賺個好名聲;而小兒子呢出了力卻往往費力不討好,遠香近臭嘛,天天在一起生活,嗑嗑碰碰也就在所難免了。但是我今天想說的是,真相未必如此。改變一種心態,就能改變觀念和結果。

初心本善,轉念成魔。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人性本善,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時初心都是善念,但做著做著就忘了初心了。比如,我們贍養父母的初心都是盡做兒女的義務,為父母盡孝,讓父母安享晚年。但是因為兄弟姐妹間有了攀比心,或父母有了不公心,或者自己有了私心貪心等雜念,都會讓這個善念大打折扣,念頭一轉,最後就變成了使兄弟嫌隙、父子離心離德的魔咒。如果題中的小兒子不忘初心,看到的是照片中父母開心的笑顏,看到的是大哥在過節期間也盡了他的孝心,這不正是自己希望達到的嗎,自然就不會對大哥的行為心生憤怒了。

其實讓小兒子心生憤怒的根源不是大哥的行為,而是自己內心的渴望和恐懼。

他渴望自己的付出得到更多的看見和認可,恐懼父母把更多的愛給了大哥。說到底還是沒有太多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的匱乏來源於童年時成長經歷。我們往往越缺少什麼就會越在意什麼,如果我們童年缺少父母的關注,成年後就會想盡一切辦法讓父母關注;如果我們童年一直在與兄弟爭奪父愛母愛,成年後也會活在愛的爭奪中;如果我們童年缺少被愛,成年後就會在與家人、朋友、同事的互動中無意識地把他們內化成父母,從而不斷地向他們索取愛。

如何做到不忘初心呢?

第一是覺察情緒,善於捕捉情緒的信息和運用情緒的價值。

其實做到不忘初心也不難,有覺察力就好。一是敏銳地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並從中解讀出情緒傳遞的信息,從而做出有價值的思考和判斷。比如憤怒情緒,這種情緒傳遞給我們的信息是:我的利益受損了,我被人侵犯了。我們可以從這個信息中做出的有價值的思考是:我是否現在就做出反應從而使我的利益不再受到損失和侵犯。從而有利於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

比如,題中的小兒子,這時可以通過這樣的思考做出如下的行為,可以跟父母說:爸爸媽媽,看到你們在大哥家笑得這麼開心,我都吃醋了,你們在大哥家這兩天是不是都忘了還有個小兒子了?這樣是不是會緩解一些內心的焦慮呢?

相反,很多人不瞭解情緒的信息和價值,會導致雙輸的行為,完全違背自己的初心。比如小兒子已經對大哥產生了憤怒的情緒,但是為了維繫親情,一直忍著,讓憤怒的情緒越積越多,最終就會在某個關鍵時刻點爆,讓兄弟親情疏離,同時也會對父母心生怨恨,感覺自己的付出太不值了,就很容易出現不願繼續贍養父母的結局,從而更加的得不到愛與認可,越期待親情卻離親情越遠。結果離初心就大相徑庭了。

第二,覺察到情緒後及時反觀初心。當你不忘初心時,良善的結果自然會隨之而來。

我是鋼絲,平時特別喜歡聽郭德剛老師的相聲。非常喜歡郭老師說的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句話還有個下半句就是:前路有光,初心莫忘。只要我們不忘記初心,以初心為始,遇到困惑時,覺察到情緒時,及時返歸初心,終將喜獲良緣。這不是簡單的心靈雞湯,而是人性的光輝。一燈能除千年暗,良善的初心就是照亮陰暗的明燈。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我是心理彥究員,情感婚姻諮詢師,祝您順遂。


心理彥究員


為啥要生氣呢?!你應該誇誇老大,在下面評論點贊!

1:多孝順的孩子,過年過節都忘不了爹媽,要是一年365天,天天過節該多好呀!

2:或者,這小兒子家也太不像話,過年過節的也不管爸媽!這平時都天天吃喝的養著,這過年過節的老人能吃多少!

不要說我毒舌!估計會被拉黑!


勇敢堅強8


1、從感情上講,孝順父母來不得半點的虛假和欺騙,那是要遭報應的!

2、大兒子做法顯然欠妥,小兒子也沒必要太過生氣!

3、都是孝順父母,都是感情付出,只要父母高興,無需太糾結細節之長短;

4、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兄弟二人根據自己的能力只要努力了、認真了,誰做得多,誰做得少,不必太在意。但前提是,盡了自己之所能!

5、照顧老人是個苦差事,沒有感情和耐心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所以,誰做得好,誰做的差,時間會說話!

6、如果大兒子的做法是有意為之,不僅過分,而且有些可恥!做弟弟顧念親情可以不計較,但不等於沒必要多個心眼!

7、百年之後父母的財產分割與子女是否孝順父母有關聯。也就是說,大兒子的做法未必會在法律上層面被取消繼承權,但是如果被證實他們在孝敬父母一事上有嚴重瑕疵,法律則是有權力根據情節的嚴重程度,可以適當的降低其繼承比例!

8、小兒子從現在起,就應該注意收集和保存相關證據資料。到了那一天,如果大兒子不講理想做點什麼事情的話,小兒子不至於因為沒有證據而兒幹吃啞巴虧。害人知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何況,大兒子顯然是個有心人!

9、但願是旁人想多了大兒子其實沒有什麼覬覦之心!


笑笑叔


孝順與贍養老人是兒女們的義務,跟敬佛燒香一模一樣,孝順老人是從心底裡誠心誠意來的,其中不可夾雜任何虛情假意,心誠則靈。長期住小兒子家裡,日葉兒大過樹葉兒(當然這其中有許多客觀因素,臂如老人的土地,房產等應持有的資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要把生米做成熟飯,老人的頭疼腦熱,冬暖夏涼,都是小兒子兩口子做保障,只要這樣保持把二老養老送終,小兒子夫妻倆便有孝有功。而大兒子過年過節接老人吃個飯,團聚團聚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本人以為不可發朋友圈。這就有招謠,誇孝之嫌。這會令小兒子心裡不舒服的,如論你怎誇,事實在那兒擺著,親戚路間,左鄰右舍心如明鏡所以大兒子偶爾孝敬孝敬老人,但不可張揚,養三天老人誇孝順(勿噴)。


用逍遙客


我覺得這有點“得了便宜賣乖”的嫌疑,如果這件事小兒子也生氣,那就是太不解風情了,也太不懂了,大嫂子沒有和你計較就偷偷樂吧,還生氣?

我們都知道孝敬老人是一種責任,但是事實上,大多數的老人並沒有佔道孩子多少的“便宜”,哪個老人不是給兒子帶孩子,那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活,不只是逗著孩子玩而已,帶孩子對於老人來說,身心都很疲憊的。



很多老人都有退休金,或者是有一些積蓄,大多數老人都不會抓著錢不放,而是給兒子減輕負擔重。老人住在小兒子家,這些錢是讓小兒子“近水樓臺先得月”了,這個大哥和嫂子一定是看在眼裡的。


所以,大哥過節把父母接走吃飯、發朋友圈也不是一件過分的事情,我覺得小兒子應該點贊。綜合我上面的觀點就是,我覺得贍養老人並不是一件負擔,而是一件得了實惠又傳名的美事,你還抱怨什麼?

我是焱垚,一個沒有什麼文化的碼字愛好者,請大家多多指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