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內,"生門"前!一對"戰疫"夫妻的堅守

過去的兩個月裡,武漢人聽到了很多種哭聲,痛苦、壓抑、無助,無不表達著這場疫情帶來的傷害。而有一種哭聲,讓人熱淚盈眶卻心生幸福。這就是來自產房新生兒的哭聲,代表著初生的力量,更是這座城市的明日之光。

"圍城"內,"生門"前,疫情來勢洶洶。作為全國單體分娩量最大的省級專科醫院,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為應對疫情也進入了"戰時狀態"。守護"生門",是這場"戰疫"的特殊組成部分,而在眾多守護者中,一對來自產科和成人重症醫學科的"80後"醫生夫妻並肩作戰,保障母嬰安全,詮釋著愛與奉獻。

抗擊疫情,攜手並肩作戰

疫情爆發後,成人重症醫學科主任甘泉和產科醫生周冬,這對醫生夫妻應召進入"戰疫狀態",他們把放寒假的兒子託付給父母,全身心投入到這場"戰鬥"中。

周冬是產科的骨幹醫師,手術量每年都排在科室前十。產科工作節奏快,不僅要完成日常診療工作,包括查房,手術等,同時負責全科一百多名醫生的排班。此次疫情恰逢春節,人員愈發緊張,周冬跟同事們一起取消休假,參與輪值,五天一輪值夜班,工作節奏異常緊張。

武漢施行臨時交通管制以來,該院產科的孕產婦未減反增。特別是夜班時候,急診孕產婦多,還經常會有發熱的急診病例,給產科工作增加了風險。但每次遇到發熱、咳嗽的病人,周冬從不推脫,總是第一時間接過病人,問診手術,從不怯場。

從疫情發生至今,周冬已為五例不明原因發熱的孕婦順利完成了剖宮產。"不怕,早就做了心理準備,就是穿著防護服動作笨重,一場手術下來就渾身溼透,體力消耗很大。而且要戴上防護口罩和護目鏡,視野沒有平日裡清晰,止血時就要加倍仔細。"周冬看著嬌柔,處理起特殊病例卻很鎮定,即使在身穿防護服的情況下,她也要求自己儘快為孕婦完成手術。

而疫情給丈夫甘泉的工作帶來的改變,就是成了身兼多職的"救火隊員"。當醫院接診到第一例發熱的產婦時,成人專家組迅速做出了反應,"就有一種感覺,‘敵人’到了這裡!"甘泉說,第一例發熱產婦就安排在他所在的ICU裡,隨著疫情的發展,接診的特殊孕產婦越來越多,院領導緊急調整增加病區,先後開闢了2個新的觀察病區。但時間緊迫,病區要求條件高,甘泉將十餘年ICU工作經驗全拿了出來,與同事們快速完成了病區的設計。成人重症醫學科醫護人數有限,兩個新病區都是各科室抽調來的"混編軍",通過集中培訓和快速磨合,甘泉讓這兩支隊伍迅速有效運轉起來。"這些病區的成立都是緊跟著疫情發展而來,隨時調整,生怕因為延遲一步而導致感染事件發生。"甘泉說。

除了本科室工作,甘泉也是該院疫情期間的成人專家組的成員之一,他與其他專家一道肩負起了篩查、預警、診斷、治療的四大職責。深知責任重大,甘泉絲毫不敢馬虎,給自己定下了"三個隨時"的要求:隨時到位、隨時支援、隨時在線。不管是產科門診、病房、手術室、還是發熱門診以及觀察病房,經常可以看到他穿梭忙碌的身影。"甘主任是'及時雨',無論是白天還是夜裡搶救,我們呼叫他,他總是能第一時間出現,參與到危重孕產婦搶救中。"產科的同事說,常常能見到甘泉晚上睡在醫生值班室。

戰“疫”鏡頭 |

周冬

最佳拍檔,合寫編寫指南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已連續16年位居全省分娩量第一,特別是近幾年來,幾乎每四個武漢新生兒就有一個出生在該院,是武漢人"生生不息"的"搖籃"。疫情發生後,一些原本可以接診孕產婦的醫院成為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湖北省婦幼保健院責無旁貸的擔負起了保障孕產婦醫療保健的重任,醫護人員堅守崗位,站上了護佑婦兒健康的第一線。

雖然不是發熱定點醫院,但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在日常接診還是遇到了一些特殊的病例,有的是產後發熱,有的是即將臨產必須收治。甘泉和周冬常常參與到這些特殊孕產婦的救治,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流程更加優化。

"2月初,國家已經出臺了多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但沒有一版是針對婦幼保健機構的。"周冬說,該院每個月有2000多的分娩量,如果因為防控不當引發感染事件而倒下,武漢沒有第二家醫院有能力"接盤"這些孕產婦,"到那時,'生門'就真的要關閉了。"

"我們需要一套適合自己的接診救治流程,作為全省婦幼保健機構的龍頭單位,我們也有責任制訂這套方案。"夫妻倆當即決定,聯手試寫一套特殊孕產婦的收治流程。他們從接診的第一步開始,一步步推衍考量,每一個流程都再三斟酌調整,從感染防控和產科實際出發,試圖制訂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

在繁重的日常工作壓力下,夫妻倆跟疫情搶時間,在產科首席專家肖梅主任的指導下,五天就拿出了第一版《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對妊娠合併疑似或臨床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早識別、早隔離、早上報、早救治與早轉診指導意見》,供全院醫務人員參考執行,從1月23日"封城"至今,在全院團結一心的努力下,3200多個新生兒順利降生,孕產婦和新生兒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這套指導意見也在不斷補充完善,並下發給了湖北省內所有婦幼保健機構,為全省婦幼機構的孕產婦和醫護人員築起了疫情時的一道安全屏障。

戰“疫”鏡頭 |

甘泉和他的同事

父母染病,堅守不下火線

正在夫妻倆全身心地與疫情抗衡之際,卻不知病毒已經深入到了自己家中,正在侵害他們的家人。

1月底,甘泉的父親開始咳嗽。"我父親有多年的吸菸史,雖然已經戒菸很久了,但平日裡也時不時咳嗽幾聲,我當時太忙了,也沒特別留心,只當他是尋常情況。"甘泉說。

幾天後,老人的咳嗽開始加劇,還出現了呼吸困難,味同嚼蠟,全身無力的情況。"他坐在床上喘氣,上個廁所就要咳得幾乎支撐不住。"甘泉這才意識到父親可能"中招",趕緊帶他去檢查,果然,老人雙肺的70%已經被病毒損傷。"我父親平日裡身體很好,他知道我們工作忙,生病了就忍著不說,去做CT的那段路只有幾分鐘,但他當時走了半小時,是靠強大的意志力支撐著,才沒有倒在家裡。"甘泉說。隨後,母親的CT檢查結果也是病毒性肺炎,需要隔離治療。

雙親確診後,甘泉一直後悔和自責,他怕父母倒下,也怕自己和妻兒被傳染,無人可以照料孩子,耽誤到醫院的工作。安頓好父母的救治隔離,甘泉趕緊帶妻子兒子做了相關檢查,幸而都是陰性。

因為是重症患者,甘泉父親的救治很艱難,入院一週後不僅沒有好轉,甚至急轉直下,雙肺的90%被損傷,只能轉入了ICU,並下了病危通知書。"甘泉是個非常孝順的兒子,我能感受到父親入院和病危對他是多麼大的打擊。"周冬說。

"是的,那段時間我特別難受。"甘泉坦言,作為一個資深重症醫學的醫生,他有一身搶救危急重症患者的本領,很多感染的病友、同事在他的救治和指導下都已康復或者好轉。"我想參與到父親的救治,哪怕是陪在他的身邊,給他鼓勵和支持,但我沒有一樣能做到。每天看到他的指標在下降,除了難受,就是極其強烈的無力感。"

但每天,甘泉只能給這個"無力感"一霎那的時間,然後艱難地調整好心態,轉身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日常接診救治病患、各類會診搶救、發熱門診網上答疑、安排隔離區病房,一樁樁事情交錯著等他去處理。"無論是普通危急重症還是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重症醫學科的醫生都不能缺席,這裡就是我的戰場。"

好在經過精心救治,目前,甘泉父親的病情終於穩定下來,而母親的隔離期也即將結束,小家庭的生活有了回到正常軌道的希望。每天都在跟進父母病情的甘泉,此時放鬆了不少,"醫生也是普通人,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情感。"甘泉說。"但在災難面前,我們必須忠於從醫時的那份誓言,將自己的身心投入到治病救人中。"

時代的一粒塵,落在每個人的頭上就是一座山。在這場艱苦的"戰疫"中,正是一個個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用愛心,用無私奉獻,甚至用生命,為900萬留守市民,為這座城市搏出了希望。

湖北之聲記者 劉雅婷

通訊員 周建躍、黃潔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