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問題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大家要用一輩子的收入去買一個只有70年產權的房子呢?你們怎麼看?

老周夢話


中國人就是這樣,有錢多買幾套房,沒錢貸款也要買房,一輩輩都圍繞房子轉。


用戶9078597622827


曾經我也是這個想法,一個普通家庭出身的人,二十四五歲才畢業,靠自己掙個首付起碼得好幾年,等存到錢了房價也漲了,好不容易湊齊了首付買了房,在未來的三十年裡還要還貸,不能隨便辭職。就這樣熬了大半輩子,一點都不值得,還不如租房子自由自在。

可是經過這次疫情之後,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了。由於這次疫情,大部分人被困在老家,不能回城裡打工,一月底到三月初了,完全沒有一分收入,但是城裡的租房還要交租,好不容易熬到可以復工了,那些租房又不讓進。公司催上班,租房不讓進,人處於兩難境地,只能拖著行李到處去找新租房。這種時候就感覺特別迷茫,就體會到有個屬於自己的房子是多麼的重要,不用怕房東漲租,不用怕房東逼遷,不用看房東臉色。以後自己的小孩讀書也方便。

加上房子雖然產權只有七十年,但是可以交錢續的。

所以人這輩子必須家鄉有套房城裡有套房。家鄉的房子是給我們一個後退之路,城裡的房子是給自己在外拼搏的靈魂一個安身之所


用戶ms李


曾經我也租房,有一年甚至搬了四次家,租房時曾遇到過隔壁住一不正經女人天天帶男的回來,房子還隔音不好,我兒子當時上小學,真怕他聽到,你能明白我內心的感受嗎?買件物品不捨得買好點的,總想著不知道哪天會離開,東西就扔掉了。後來為了孩子讀書,不得不選擇買房。現在幾年過去了,房價每平漲了六七千(當然,市場因素不確定,也有可能會跌的時候)拋開漲不漲價的問題來說,至少有了家的感覺,有了想要留下來的打算。自己的房子,可以任由自己折騰,不用考慮房東的臉色,孩子也有自己的書房、臥室,相對來說,他的自由空間也更多些。


水清夢蔚藍


這麼說吧,背井離鄉在一個城市打拼併成家立業。買了房(尤其是女的),下班了叫回家,沒買的一部分會說回宿舍。這種就是傳統的中國觀念文化,買下來的才是自己的,租的始終是別人的。你租房子雖然有合同,但房東分分鐘可以讓你搬走,雖然賠錢,但也不會很多。買了房子有產權證,正常情況下就沒人可以把你趕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網上不也爆出了不少從老家過來,租的房子回不去的情況嗎?但是,我買的房子就沒人敢攔。也許你沒經歷過剛租下安頓好,沒一兩年就被房東告知要賣掉,你就得重新找房子搬家的情況,實際上每次搬家都很累人。房子是要花幾十年去還貸款,但你租房不也得給房租嗎?與其這樣還不如還房貸房子是自己的,不是嗎?你隨便問問你身邊的親戚朋友,但凡買了房子的,有多少後悔的?後悔的是那些猶豫沒買的,還有就是沒錢買不起怨天尤人的。


yz000000000007


這個問題。本人願意回答。國家已明文規定。房產權70年後,產權可以延後。再說生存在這個地球村這個大家庭裡,沒有自己的住所成嗎?外國人是消費未來。我們的習慣是消費過去。有了儲蓄。為什麼不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產吶。人來一趟世間為什麼不去好好享受呢?要錢幹什麼?要給後代留下:永不幹枯的智慧,這才是王道。





白河沙灘


很多人認為國家為什麼要規定70年產權,覺得不合理,但從來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規定這70年產權恰恰是保護我們這些老百姓,國家的一片苦心,你能明白不?



常勝將軍621


不為什麼!就為李嘉誠先生致富的心傳意授方式;——這話可能失之偏激,“香港•李家的城”富甲一方、首富華人、世界鉅富,導引著致富心切的“他心”以至如今;況且獨出心裁設計了一個“公攤面積”外加一個儼然的“物業公司”,一個和世界並軌並超越的“城市化率”巨物指標橫空出世、一發不可收拾。

70年?大概跟人的壽命有關係;現實中,70年產權比較直觀的敘述大約是:3個家庭6個大人1輩子的奮鬥等於1套房;

於是李家城們比肩無上、99歸1。還不止這些!70年後請從頭開始,……;從此開創欣欣向榮的田田紀元。

不明白?智商終會掰清手指頭,再笨、腳趾頭動動;

但總有不明白的死結:李氏怎麼會弄出史無前例的死結?他和他們想要絞結誰?

歷史說,聰明反被聰明誤!以芸芸眾生墊背者、背書可是反寫的。


胡湘閩


首先,70年不是房屋產權而是土地使用權,時間到了可以續,續的時候也許是免費的也許要再交一些土地使用費。並不是說時間到了房子就不是你的了。

其次,這本質上是一個契約期限的問題。你買房的時候交給國家的契稅和土地使用費,國家為你提供了產權保障,保證你的房子不被侵佔和毀壞。這個保障不可能是無限期的。有的國家,比如美國是按年交房產稅的,根據房屋價值一定比例交,幾十年下來相當於房子重新買一遍,也是同樣道理。


whoimixmu


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那就不會有人買房子了,事實上買房子依然是主流,依然是剛需,而且你這種困惑屬於理論上的困惑,覺得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買只有70年產權的房子很不划算,但實際情況是,這種選擇對很多人來說最佳選擇。

第一,買房的問題,買房是為了住,這是剛需,有了房子才算是自己的家,你租房子住,萬一哪天房租不開心把你趕走了你怎麼辦?難不成強行霸王租?人家叫你走你還是得走,每次搬家都是很麻煩的事情,而且租來的房子,想必也不會有人願意花很多錢去裝修,那麼本身和自己房子裝修後帶來的更好的生活品質就有差別。

而且買房的剛需,有時是身不由己的,比如年輕人要結婚,你沒房子可能就過不了丈母孃那一關,那就結不成婚,成不了家。再者,有了孩子,孩子上學,那是需要按戶籍來分配的,沒有房子沒有戶口,孩子上學就成了很大的問題,不能光想著自己不想孩子吧?

第二,還款的問題,用一輩子的收入去還房款,這個說法本身並不是絕對。我說過真實的例子,在2006的的時候,我那時在一個四線城市,當時一個朋友買的房子,100個平方,700元一平,一共花了7萬元,辦的30元按揭的。但是隨著收入的增加,7萬塊也經不是事兒,兩口子存一年就提前還清房貸了,並沒有花一輩子。

如果當時沒買,後來房價漲到了5千一個平方,房價就要50萬,光首付就比原來的全款要高。所以房價一直大漲,買得越晚的壓力越大,而房貸則會隨著貨幣的貶值越往後變得壓力越輕,當收入增加後,有很多人都會提前還款,沒有提前還款的,是因為自己用手裡的錢賺到的收益遠比銀行利息要高,藉助銀行獲得更多收益,那麼這不是好事嗎?

第三,雖然說房子產權只有70年,但我們人一生能活多久,如果是25歲買房,拿到房產證,就算是隻有70年的產權,那麼加起來也95歲了,有幾個人能活到95歲?這意味著70年的產權已經足以讓自己一輩子都有自己的房子住了。

當然,如果從長遠來考慮,買了房,應該留給孩子,孩子留給孫子,生生不息,但是有句話叫“兒孫自有兒孫福”,沒有人可以預知幾百年幾千年以後的事情,再加上這個70年的產權也並非說70年後房子就沒了,指的是土地使用權,那麼到時候自然會有新的政策來保障大家的住房,完全不用想得這麼遠。

因此,為什麼大家願意採用幾十年還款的房子買並沒有永久產權的房子,這本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也是符合大多數人需求的行為,買房也並沒有用了一輩子的收入,因為除了買房外,我們每天都在生活,在娛樂,這些消費支出本身也是依賴於我們自己的收入。而很多人房子因房價上漲帶增長的財富遠超過了自己一輩子的收入。




一芳菲兒魅


買房:房貸26萬,還20年,月供1730。

租房:兩房一廳也差不多1200元。

權衡之下,買房划算。

我們已被逼著買房了,有什麼不好理解的。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站的角度不一樣,選擇的結果不一樣。

人都是利己主義者,如何在手無資源的情況下生存下去才是根本。

如果說"民不聊生"這個詞兒算是給社會主義摸黑,我不想引用,因為我愛我們的國家,她給了我們和平穩定的生活環境。

但是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也是實情,在資源,現行工資以及退休養老待遇方面更是偏向於高層,公務員。

說多無益,天助自助者,好好奮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