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和谐名城扬——安徽桐城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

六尺巷和谐名城扬——安徽桐城

六尺巷景区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张英,字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员,六尺巷典故主角。

邻居吴氏,历史未载明其身份,一般多认为是经商或读书的平民。

桐城概况:


桐城,安徽省辖县级市,由安庆市代管。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西依大别山,南滨长江,东邻庐江县、枞阳县,北接舒城县,西毗潜山市,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宜秀区,行政区域面积1472平方千米。桐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分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桐城古称“桐国”,因其地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唐至德二年(757年)正式定名为“桐城”。

桐城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享有“文都”的盛誉,“桐城派”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先后共诞生了近3000名博士、近20名两院院士。桐城享有“七省通衢”之称,是皖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属合肥都市圈的南翼门户城市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前沿阵地。沪蓉高速、合九铁路、206国道等交通动脉纵贯全境。桐城市农业主产水稻、三麦和油菜,工业形成了以智能制造、节能环保2个首位度产业和包装印刷、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羽绒家纺、特色轻工5个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的产业体系,设有桐城经济开发区和桐城双新经济开发区。

桐城市共有旅游资源点86处:

六尺巷和谐名城扬——安徽桐城

具主要分布在“一带三区”,即以城区历史文化遗存和历史文化景观为主题,以龙眠山人文山水区和孔城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的桐城文化旅游带和嬉子湖湿地生态旅游区、三道岩幽谷飞瀑旅游区、古洞岩古战场遗址旅游区等。共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家(嬉子湖生态旅游区、仙龙湖·活海欢乐水世界和黄梅酒业文博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一家(桐城文庙·六尺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