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疫情對農業到底有哪些長遠影響?真實案例揭開真相

本文章為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新型肺炎疫情影響”研究課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農業農村生產生活影響及對策建議》內容的主報告部分,完整報告還包含蔬菜產業、畜牧水產、糧食作物、農產品和食品、休閒農業和鄉村治理等六個專題報告。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而後蔓延至全國。這種病毒的高度傳染性給民眾帶來了緊張情緒,各地鄉村紛紛在武漢“封城”之後採取封村、封路等管制措施;同時也導致城市鄉鎮的藥店、超市的口罩、消毒液成了緊俏商品,蔬菜水果也都被一搶而空,供不應求,部分地方還出現斷貨現象。

深度解讀:疫情對農業到底有哪些長遠影響?真實案例揭開真相

隨著各省通報數據的不斷攀升,長假結束和返工返崗的增加,疫情防控形勢更加嚴峻。對於我們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來講“一年之計在於春”、“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疫情已經對農業農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後面並不明朗的疫情發展對農業農村會產生哪些長遠影響是我們必須提前考慮的。

一、時間維度,做好疫情防控“持久戰”

2020年突遇新型肺炎疫情,讓全國全社會都進入疫情防控狀態,給全面小康和脫貧攻堅增加了難度。

從時間上來講,疫情長短仍不可知,至少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農業農村經濟對生活在縣鄉村裡的從業者影響更大,經濟形勢更趨嚴峻的情況下,“壓艙石”作用愈顯重要。

以下兩個事例直接展示了疫情對生產生活造成的真實影響

例一:來自內蒙古馬鈴薯種植購銷公司老闆的自述

付楨 50歲 內蒙古馬鈴薯種植購銷公司老闆

我從事馬鈴薯種植、銷售,也幫本地的農場對接全國各地的貨主,協調貨源調運,都說農業等生活必需品供應會在這次疫情中保持堅挺,但在特殊時期,市場要讓步於疫情防控政策,這給我們的倉儲、運輸、銷售客觀上造成了很大影響。

深度解讀:疫情對農業到底有哪些長遠影響?真實案例揭開真相

從初四起,全國各地一波價格上漲行情,很多貨主打來電話要加緊出貨,按理說農產品都可以走綠色通道,但現在地市一級防控嚴,尤其是交通管制上。我從配貨站先後調了三次貨車,一次是高速出口封閉,司機找不到路下不了高速,一次是無法空車進入倉庫所在的工業園區,只有一輛後半夜駛入縣域的車成功裝了貨。

我在本地有許多資源,那輛空車被攔在閘口的時候,我去接應,現場先給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打了電話,他說這事開過會了,他管不了,要我去找農牧局,我又給農牧局長打電話,他礙著面子,要現場的工作人員接一下電話,被拒絕了,人家說別管哪個局長打電話,沒有防疫工作領導小組開具的通行證一律不放行,除非車上有貨才能走綠色通道,車還是被勸返了。

深度解讀:疫情對農業到底有哪些長遠影響?真實案例揭開真相

交通管制甚至讓我差點沒能回城,我是省會的牌號,外地車牌一律不讓進,找了一條荒僻小路才回到家。壞消息不斷傳來,多地的集散市場關閉,假如一直管制到二月,有些地方的新薯都下來了,我們這些倉儲薯一來沒價格優勢,二來天氣暖和長芽要壞一批,更容易賠本。

於是我又找了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和商務局局長,他們瞭解情況後,讓我先到商務局開出貨許可,註明哪裡來的車和司機承擔運輸任務,再去交通局開綠色通行證,車輛進入時需嚴格檢測司機體溫,裝載工人需要嚴格防護,且不與司機發生接觸,車輛限時停留,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裝載並出境。

現在的情況就是,各地都封閉管理,有的車能進來出不去,有的車出去了回不來,綠色通道也不管用,我估計全國農業、畜牧業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還是生活必需品,其他行業可能損失更大,希望主管部門能快速制定出行業應對策略,把損失降到最低。

例二:一環扣一環,疫情影響大。

原本:

農民老王把辛苦一年種的玉米穀物賣給了養殖場趙老闆拿了一筆錢,趙老闆把從老王們那裡收來的糧食做成飼料,雞肉雞蛋源源不斷供給社區超市;超市因為貨源充足薄利多銷;因為物價平穩,城市上班族李先生一家除去日常開銷還有些餘錢,去4S店提了輛車;汽車銷售小孫因為近期買車的人多,拿了不少提成,晚上下班叫上幾個哥們喝酒擼串;燒烤店老闆小王看著滿屋子顧客喝酒吹牛逼很開心,給王老打了個電話:爸,我這生意可好了,今年賺了不少錢,給你寄點啊?老王說,不用了兒子,咱家糧食都賣了,物價也便宜,錢夠花了。

然而疫情來了:

老王辛苦一年種的玉米穀物賣不出去急得要死;養雞場趙老闆因為糧食進不來,蛋雞餓死一大片;社區超市因為雞肉雞蛋供應不上,貨源奇缺,只能提高物價;城市上班族李先生髮現這段時間物價高漲,為了維持生計,取消了原本的購車計劃;汽車銷售小孫因為業績不佳拿不到提成愁眉苦臉。燒烤店老闆小王因為沒生意房租都要交不上了,給老王打電話,爸啊,你能給我點錢嗎?再不交房租就要關門了,老王無奈的說,兒子啊,咱家糧食賣不去出,我也沒錢啊。

傾巢之下,焉有完卵。對在時間長短仍不明朗的情況下,交通管控、人員的畏懼情緒都會給農產品運輸、農資供應、加工銷售帶來深遠影響。

二、空間維度,城鄉社區組織發揮積極作用

公開資料顯示,華南海鮮批發市場(華南海鮮城)位於武漢江漢區,地處鬧市,周圍商場、超市、學校、銀行密佈,距離漢口火車站僅600米,無數的旅客從這裡南來北往。而武漢市又是華中地區第一大城市,人口超千萬,根據百度百科的數據,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武漢戶籍人口9083490人,流動人口5103048人,2020年1月初,實時人口約1400萬。

如此龐大的城市規模,如此高的人口密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疫情擴散的溫床。高度擁擠的城市,不僅帶來交通擁堵、環境喧囂、居住環境惡化,同時也給各種未知的致命病毒提供了有利的傳播途徑。

深度解讀:疫情對農業到底有哪些長遠影響?真實案例揭開真相

鄉村相比起城市,農村人口較為稀疏,空氣流通性好,居住密度低,在物理條件上,天生就具有阻斷疫情傳播的優勢。而且,農村糧食蔬菜肉等儲備相對較多(和20年前相比,農村各家各戶基本上都是糧食產下來就賣了,農民存糧也不多),短時間內可自給自足,相比起城市居民,生活物資充沛,也不容造成焦慮情緒。

新型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城鄉社區組織在各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發動社區居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作出了積極貢獻。城鄉社區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礎環節,為進一步發揮城鄉社區組織在疫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及時抓住春節“大隔離、大消毒”最佳窗口期,有效遏制了疫情播散和蔓延。

對於城市而言,一般都是市長主抓“菜籃子”,此次疫情出現各地採取了不同的應對方式,對治理理念的提升也有很多經驗。以往發生災害時,政府肯定會通過當地媒體進行大規模宣傳,告訴老百姓不要恐慌、物資充足之類。對於政府部門來說肯定是一場危機公關,但深圳的反應和動作確實超出以往的常規認識,他們就很快讓這場搶菜風波平靜了。

那當地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1月29日,深圳市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其中市場監督管理局有一位副局長就說到,在超市出現蔬菜臨時斷供的情況下,要求農批市場緊急調貨,然後深圳302家商超在這段時間每天保證高於平常10倍的供貨量。

深度解讀:疫情對農業到底有哪些長遠影響?真實案例揭開真相

用10倍的供貨量,來“適應市民最近的消費習慣”。這是和市場需求在做心理戰,緩解了市民的恐慌情緒就解決了哄搶的局面,這就是實事求是的治理經驗。

如果說加強供應能夠解決一時之需,對於市長主抓的“菜籃子工程”,加強都市農業發展,促進區域蔬菜供應才是長久之計。對於大中城市以上的都市農業發展會有所重視,都市農業功能之一就是解決重大疫情情況下的本地供應。相信經此一“疫”,菜籃子建設能得到重視和加強,“地產地銷”理念也能得到重視。

三、行業維度,農村三產受損最大

從宏觀經濟來看,疫情來襲,最直接的受到衝擊,受損影響最大行業包括餐飲、旅遊、電影、交運、教育培訓等,醫藥醫療、在線遊戲等行業短期受益。

深度解讀:疫情對農業到底有哪些長遠影響?真實案例揭開真相

從農業相關領域來看,受疫情防控影響,餐飲行業集體休息,背後的供應鏈全線休息,所有的蔬菜供應、肉蛋奶供應近乎集體停擺。加上疫情防控導致的物流不暢、人力緊缺等,也給蔬菜運輸、商超補貨帶來影響。

對農村一二三產業而言,一產經濟作物會受到影響,二產是關鍵,三產會繼續被損害。比如,草莓生產正值銷售季節,往年這個時候也是市民體驗採摘的時候,對於草莓戶而言不管是進入市場還是採摘銷售都是旺季,但是今年很多地方摘下來運不出去,市民都在家裡不出門,體驗採摘的歸零,對草莓行業來講是極大的挑戰。

蔬菜供應受到空前重視,設施蔬菜效益可期;產銷模式會倒逼改革。但是對於部分地區的菜農來講卻是另一種情形,比如南方丘陵地區種植蔬菜都是選擇相對集中連片的區域,交通自然是穿村過巷才能到達,在疫情的驅使下各村設障封路,有菜也運不出、賣不出,只能自己承擔壓力。

閒旅遊相關的休閒農場、三產融合園區受到影響,民宿行業損失慘重。經歷過了大棚房整治行動,國內的休閒農場本來已經近乎腰斬,能夠存活下來的企業本打算在春節旅遊季“回回血”,年前也都投入了大量基礎設施,買了遊樂設施,做了餐飲住宿的準備,但是疫情一來,全部休閒農業園區、景區、民宿只能嚴陣以待,戛然而止,中止了對外營業。一切投入只能放在那裡了。

還有其他幾個方面的判斷:

  1. 從對未來消費觀念,對大健康的理念更受重視,藥食同源、功能食品的需求增加;對野生動物養殖帶來一定的影響;
  2. 畜牧養殖行業方面,受交通管制及疫情防控影響,仔苗交易、飼料加工及運輸影響較大;
  3. 倒逼餐飲行業對供應基地和供應鏈的認知會得到改變,對農業生產型企業會有未來的增長點;
  4. 餐飲行業洗牌期間會促進大者恆大,對產品包裝、淨菜加工、中央廚房、品牌化互惠、無人配餐帶來利好;
  5. 流通模式,對突發事件,原有鬆散亂的供應模式,會受到挑戰;銷售平臺找不到關鍵時期值得信任的固定供應渠道;
  6. 大動盪之後,會迎來政府的大投入,對民生基礎設施投入加大,縣鄉以下的公共服務設施是重點領域;
  7. 受用工因素的影響,對茶葉採收、草莓採摘、櫻桃等用工集中的產業影響較大;
  8. 能夠通過電商對外銷售的產品和區域面臨新的機遇;
  9. 短期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及民宿行業受損,長期來看,對大自然,鄉村環境的嚮往會更加迫切。

四、主體維度,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仍需重點關注

春節假期即將結束,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各地區各部門都在為此全力以赴,按照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部署,周密地做好人員錯峰返程和疫情防控,堅決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

對於堅持在崗和即將返崗的務工人員,都懷著對生命的敬畏之心,為自己為集體做著種種努力。然而現在,疫情防控處於關鍵時期,農村也是防疫的重點之一。

“民生為本,就業優先。”找份如意的工作是所有外出務工人員的期盼。

國家統計局的監測調查報告,我國農民工2.88億人(2018年),農民工平均年齡40.2歲。春節期間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會返鄉過年,疫情出現,各地交通管控、客運受限,農民工返城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且不說“用工荒”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單純講農民個體的收入就是非常受影響的一部分。加之,鄉村產業基礎薄弱,務工就業難度大,很容易出現因病致貧、因工緻貧的情況,這給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帶來極大挑戰。

當前,確診和疑似病例總數還在攀升,遠沒有到總結經驗教訓的時候,在此拋磚引玉,希望能夠為三農業界提供一點資料,供大家深入研究探討。

在疫情防控的主戰場,沒有誰是旁觀者,人人參與、齊心協力,勝利終將屬於英雄的中國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