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深?

西北梅林


看了這麼多的評論,我隱隱覺得中國的家長“護犢”思想太嚴重了!什麼寄宿在學校,就有礙親自互動,有損親情?不知道這些荒謬的言論,從何談起?放眼中國社會,家長的素質本身就怎麼樣?還說走讀能給孩子帶來這樣那樣的好處?這可能嗎?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寄宿制固然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問題。但現如今有十全十美的教育方法嗎?人是社會人,社會屬性就決定了人學會交往,很多小孩之所以這樣那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父母包辦的事情太多了,孩子缺乏辨別能力、動手能力。請問什麼內向、自私是寄宿造成的嗎?這恐怕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吧,與你給孩子的寄宿走讀無關。

寄宿制確實有不少問題,但是在今天我倒提倡這種方式。寄宿制有以下幾點好處:一、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二、能鍛鍊孩子的處世交往能力,孩子寄宿中會學習到一些與同學、老師交往的方法;第三、能一定程度上淨化孩子的成長環境;第四、避免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學習任務;第五、能提高孩子的安全係數;……

現如今多少家長愛孩子有理性的?能因為孩子受了老師的一點批評去跟老師打架的有之,能在孩子面前口無遮攔詆譭老師的有之;能讓孩子毫無意義的加班加點報什麼所謂“興趣班”的有之,能寬恕到孩子不讀書只要快樂的有之……這幾類的家長,你們的孩子走讀,你能給他帶來什麼?你懂教育?你懂孩子?

讀書到教書,我發現所有的壞習慣的元兇幾乎是“家庭”,而不是學校?人之初,性本善,這句古訓今天讀來確實越覺得越有道理!養不教,父之過。所以,不懂得教育,或心理只有“可憐”孩子,這類家長,你們的孩子也許寄宿會更有利於他們。

今天有句教育裡流行這麼一句話:陪伴是最真的愛。條件如果允許,每天都走讀固然好,但是這需要家長素質高:能不給孩子無謂增加的學習任務;能自律,能陪孩子一起學習,不做電子癮君子;能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總之,選擇哪種教育方式,不是“感情用事”,需要“理性迴歸”!讓孩子接受一定鍛鍊,吃一些苦頭,不是什麼壞事。溫室大棚裡的生命往往很脆弱!


漫步逍遙5676681


這樣吧,關於寄宿制的危害對孩子有多深,我直接講一個我身邊真實發生的故事吧。

我沒記錯的話,那是在16年的冬天。

故事發生在一個叫某某華的初一學生身上。

那麼接下來,我們便姑且叫他小華吧。

小華成績很好,在小學的時候,從來都是名列前茅,成績從未低於過前三名。

優秀的成績,離不開家長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愛,與嚴格的要求。

總之,小華的父母在教育上,非常的重視。

可是到了初中,是寄宿制了。

一週才能回家一次。

那麼與父母見面的次數,相對而言便是少了很多。

這也意味著,小華的父母不能每天都能教育小華了。

所以,小華失去了父母的監管,開始變了。

不過剛開始還好,前面半學期的成績依然很棒。

只是後來,

他開始跟同學一起打牌,逃出校外去吃東西,唱k,成績也是變得很不理想。

後來老師曾經問小華,這是為什麼。

小華說,因為感覺住校真的很不爽,就像一個囚籠,限制了他的自由。

他想要和小學時候一樣,每天放學了,就回家寫作業,寫完了就可以出去找同學玩,多快樂呀。

只是現在的寄宿制,卻是讓他失去了這樣的生活。


奇怪的魚和迪迦奧特曼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很小的孩子放到“寄宿制”學校,把教育孩子的重擔交給了“寄宿制”學校,那麼這究竟會不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呢?有書君認為最好不要把小孩子放到“寄宿制”學校,因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把孩子放到“寄宿制”學校,容易使孩子變得不會愛。

孩子還小需要的父母關愛,孩子去“寄宿制”學校長期與父母分離,會造成孩子和父母情感上的疏離,父母可能忙於生計,孩子即使回家一趟也顧不上交流,這樣就造成了孩子遇到什麼難事,從來也不向家人張口提起,習慣了一個人承受和消化,造成性格孤僻。


十八歲以前,是培養孩子與父母感情最重要的階段。父母有必要把精力花在孩子身上。但是,偏偏很多父母選擇逃避。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孩子只知道跟父母要錢,而不關心父母,愛的天平就會失衡。

2. 孩子過早去“寄宿制”學校,學“壞”的概率比較大。


孩子還小,自我控制力弱,會受同類群體的影響,身邊缺乏父母的指導和看管教育,無形中會更加放大同類群體的影響。同類群體有可能會產生好的影響,也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如果是不良的影響,往往會使一個孩子誤入歧途,耽誤孩子的一生。


3.孩子去“寄宿制”學校,很容易產生心理疾病。


不知道如何解決與人相處中產生的問題、如何化解在集體生活中與同學老師之間產生的問題和矛盾,有可能遭受欺凌和歧視而產生的心理問題等,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將後悔莫急。

4.如果孩子去“寄宿制”學校,容易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變得不愛學習,沒人會喜歡這種整天埋頭學習的枯燥生活。


綜上所述,有書君不贊成把孩子過早地送入“寄宿制”學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在孩子成長中是不可缺席的,該自己付出的一定要付出。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我有兩個孩子,一個初中時寄宿到了重點初中,一個一直沒有寄宿過,有很多人問我,寄宿好不好,我會說,千萬不要過小的讓孩子寄宿學校。

又到了開學季很多父母又想把孩子放到寄宿制學校,理由很簡單,因為父母工作忙不能照顧孩子,加之很多名校都是寄宿制,很多家長想讓孩子在名校就讀,就必須讓孩子寄宿在學校。每年的報名季,總是人滿為患,可想而知寄宿制是多麼受歡迎。在很多專家和學者看來寄宿制可以合理安排孩子起居,特別是北方的孩子遠離冬季跑校時的嚴寒,並且遠離紛繁複雜的社會誘惑,增強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但是寄宿也是家長們的一塊心病。例如孩子不能在父母庇護下成長,怕受到少部分師德低下的老師的過分“關心”,給孩子造成永遠的心理陰影,家長們想想就心痛。

那該如何選擇呢?我們先來聽聽教育專家的詳細解讀。

一、提升自理能力的同時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心理陰影!



所謂寄宿在《新華字典》釋義為借某處住宿,這使我們第一想到的就是孤兒院的孤兒,他們有的從一開始就寄宿在孤兒院,按照孩子應該及早寄宿學校,以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按照這樣的邏輯我們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出生活在孤兒院的孤兒他們的早期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恰恰相反生活在孤兒院的孤兒有著嚴重的心理問題,分析原因在於他們沒有正常的家庭生活,沒有收到父母的關注,家庭和諧氛圍缺失,情感交流較少,導致心理出現了在某種程度上的心理陰影,例如對家庭生活的恐懼,這會在成年時造成“恐婚”心理。早期的情感交流缺失會導致腦神經的永久病理性改變。

二、寄宿制孩子的心理成長得不到及時關注!



人類在出生之初是無法獨立生活的“動物人”,從“動物人”向社會人的轉變需要的是父母嘮叨的話語、愛意的眼神和肢體接觸,這才是一個孩子所需要的東西。一個含苞待放的花蕾最需要的是雨露滋潤,並不是在風吹雨淋後的心理所謂的“堅強”。孩子在有了父母的愛之後,才會發展出更高一級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識和能力。寄宿制裡的孩子心理經常性的表現為怕父母拋棄、但又經常表現出現對父母的怨恨,造成了他們在父母面前表現出不可理喻的行為。可以說寄宿制下成長的孩童是半個孤兒院的孩子。以後不要再說工作忙,你生下孩子就有帶好孩子的義務,什麼掙錢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環境,再好的環境也彌補不了孩子心理的創傷。

三、高中階段寄宿對孩子的負面影響較小



高中生心理比小學生和初中生都穩定,這個時候的生理需要以社會性為主。這個時候的寄宿恰好給孩子一個自我成長的空間,孩子已經從不成熟到成熟階段,需要一個社會性的實踐環境培養他們各方面能力,例如受挫能力和交際能力,為他們以後大學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高中階段寄宿對孩子的負面影響較小。



王錚亮在《時間都去哪兒》唱到“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想過在你稍縱即逝的青春年華里有多少時間是陪孩子的,可別幹揀了芝麻丟了西瓜事情,結果後悔都來不及!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多陪陪孩子,與孩子一塊成長。


歷史集錦


寄宿對孩子的成長的問題來說是弊大於利的,很多為了家庭的照顧問題,為了孩子上學近就寄宿,但是最終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問題。我自己的上了初中就開始寄宿,往後的生活都是老師們的陪伴下成長的,一個月就能和父母見一兩次面。所以其中成長體會深有體會。


曾經流行過這樣的一句話“媽媽,你現在送我去最好的託兒所,將來我送您去最好養老院”。這句話用在寄宿制學校的身上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在遠離父母成長的過程,對於感情的冷談,是我們以任何的物質代價都無法挽回的,而且在這樣感情冷談的青少年成長起來的孩子犯罪率特別的高,所以我們自然有了自己的孩子就該好好培養,而不是給他們的人生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而對於孩子們來說,其實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在陪伴中,父母就是人生導師的角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孩子積極發展,用父母的當擔讓孩子學會責任,用父母的關愛逐漸學會關心別人,父母的格局造就未來孩子的理想追求,這不就是最好的教育嗎?


所以寄宿制,或許解決你幾年工作的需要,無法照顧孩子的問題,或許解決了看到學習問題經常找不到辦法輔導而頭疼的問題。但是這樣的問題將來等到你想關心他們的時候,早已不在需要的,你說孩子的心理成長你有付出了多少呢?他們未來對你的感情有又有多深刻呢?無疑就是你給了他們的生命,卻沒有對他們負責找到的一個藉口罷了。


思維數學小課堂


近年的不少研究表明,寄宿制是會對孩子有一些傷害。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四大不良影響:

1. 情緒壓抑,不善紓解;

年幼時就寄宿的孩子,青春期及成年後,可能會有情緒問題,如壓抑、焦慮、持續性的傷感、憤怒調解障礙,以及不善表達情緒、不善求助。

造成這種影響具體原因有:

(1) 孩子在寄宿學校,難過、受傷時,身邊的人大多是同齡人。

這些同學們可能自己也不太會處理情緒,即使安慰,也只能是讓孩子“你別哭了”。 由於缺乏情緒管理的正確引導,容易產生情緒問題。

(2) 同輩壓力,同齡人的關注,讓孩子傾向於掩飾自己的脆弱。

在學校中,孩子往往會覺得表達出不良情緒的人,是脆弱的。在同伴的壓力下,孩子們會傾向於掩蓋自己脆弱的一面,也就會試圖去壓抑自己的情緒,情緒得不到疏解,從而可能導致更大的情緒困擾。


2. 缺乏安全感,形成策略性自我;

通常,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過早離開父母,很可能會讓他們沒有安全感(比如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會知道自己有需要,父母會來滿足或者照顧自己,但過早離開家的孩子則不然)。


為了在離家的環境,為了在缺乏及時關心、愛的環境下生活,孩子有可能會無意識中發展出策略性的自我——“宿舍自我”。

也就是說,孩子為了適應寄宿生活,不得不掩藏真實的自己,戴上防禦性的人格面具。

(圖自Shutterstock)

這樣孩子其實就有了雙重自我,一個是真實的自己“家自我“——脆弱、孤獨的我,飽受分離焦慮的困擾。另一個是

被迫形成的策略性自我“宿舍自我”——被迫堅強的我,因為知道自己必須忍受分離的痛苦而苦苦支撐。

“宿舍自我“, 不需要“拋棄”自己的家長,不要求助,逼著自己必須忍受傷痛、必須努力適應,再難受也自己撐著。

“宿舍自我”不斷地忍耐、壓抑,過度地要求自己獨立,拒絕外界支持。這雖然能暫時地緩解孩子的焦慮、痛苦,能讓孩子較有效地適應寄宿生活。但這往往會導致他們沒有辦法表達或者解釋自己的真實的感受、想法,並影響著他們的親密關係和人際交往,並且這種模式會一直延續到孩子成年以後。


3. 自尊心較低,需要不斷需求外界的接納和認同;

孩子需要被接納、被認同來 形成自我價值感。相比在家,在寄宿學校裡,接納和認同可能是有很多條件的。

比如老師可能會讓同學們覺得,“只有學習好,才會得到關心和照顧”——這樣一來,孩子會覺得“只有成績好的人,才可能會被鼓勵,會被肯定”。

不管是成績好的孩子,還是成績差的孩子,都不會認為自己本來就是有價值的。他們都會覺得,自己的價值會因為成績或者其他因素而減損,從而逐漸形成低自尊。


4. 關係障礙;

在成長中、及至成年後,曾在年幼時寄宿的孩子,可能有人際交往問題,無法和他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戀人關係、親子關係)。

這一問題主要是因為孩子在年幼時沒能和他人形成良好的關係,沒能和外界形成良好的連接。

孩子最早與他人產生的關係,是親子關係。親密的親子關係對幼兒、青少年非常重要,給他們關心、引導、支持、保護。讓孩子在日常生活的點滴裡,漸漸學會怎樣與人互動,怎樣維護關係。

過早的進入寄宿學校,孩子與父母的連接就被破壞了。寄宿的孩子,因為隔離的環境,也因為傷心,很難像之前那樣地愛父母。在這個階段,孩子也很難去愛身邊的同學們,因為在一開始同學完全是陌生人。

因為年幼,孩子們不懂得把握行為、言語的輕重,對他人的同情心較弱,也很難換位思考、體諒他人。並且,在寄宿環境中,常常會有欺凌、鬥爭等現象。

(圖自Shutterstock)

我們之前也收到一些讀者來信,有的寄宿生在宿舍的派系鬥爭中艱難生存,有的聯合同學一起排擠過他人。也有的人,即使沒被捲入鬥爭、欺凌,但每天也為處理好寢室關係費盡心思。

而在早期的關係裡形成的行為、想法、觀念,無論好壞,都會被孩子們帶到將來。

雖然提到了上面寄宿制的這麼多問題,但也有研究發現,寄宿生的自主性發展會更好、更為獨立。寄宿制並不是完全沒有好處。


總得來說,建議家長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個性,謹慎考慮是否選擇寄宿制。如果決定讓孩子寄宿,最好選擇有走讀、寄宿兩種制度的學校,注意根據孩子情況及時調整


歡迎關注頭條號"家有寶寶學心理”——全網超過 400 萬用戶信賴,專業的親子育兒心理社區,陪伴你和寶寶幸福成長。

Reference:

1. Judith, M, M.(2018). Effect of boarding school life on a child’s psyche. Standard Digital

2. Rosemary,L.(2015). Boarding school syndrome: The symptoms and long-term psychological effects. IBBsolicitors

3. Marcus, G(2018). Therapy for the Effects of Boarding School on Relationships. Nottinghilltherpy


家有寶寶學心理


關於寄宿制的探討一直從未停止過,說實話,我不贊同那種上來就批判或者一味贊同的過激觀點!我們必須承認凡事有利必有弊的客觀存在,就好像現在比較時興的兒童夏令營,有的家長是為了讓孩子通過參與夏令營改掉身上的缺點或不良習慣,對於這一部分家長來說,夏令營就是有利條的,而有一部分家長把孩子送去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隨大流,那對於她們來說效果與目的或者期望值就沒有那麼大,換句話說就是可有可無!



不得不說,寄宿制確實存在市場和客觀因素的需求,說是市場需求,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很多生在蜜罐裡,被過分的寵愛與嬌慣,由此身上就出現了諸多的毛病與缺點,比如自私、比如蠻橫無理等等,很多是原生家庭解決不了的,因為正是原生家庭的存在造成了這些問題的存在,所以說這樣的家庭就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環境得以改變,不管這種改變效果的大與小,但是隻要有,對這些家長就會有無限的誘惑力,除了問題孩子,社會上還有一種寄宿制是應試教育的產物也是源自於家長的需求,比如網絡上很出名的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等等,家長把孩子送到這些學校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經由這樣的跳板能夠考上更好的大學,所以才會蜂擁而入。




說完了市場因素,我們再說說客觀因素的需求!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社會競爭壓力巨大,房子,車子,孩子對於無數個普通的我們來講都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頭段時間看網上關於二胎政策放開的評論,很多人都不想生,比率還很高,為什麼呢?壓力太大,大到沒法保證能給孩子一個未來!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教育孩子與工作之間的關係,很多的準媽媽們為了能夠有份工作,常常是挺著大肚子去上班,直到臨生產才去請假,然後生完孩子沒幾個月就抓緊返回公司繼續上班了,目的很簡單就是怕失去這份工作,工資高低最起碼能賺個奶粉錢,完全指望爸爸一個人賺錢太難了!在這種情況下,可想而知很多家庭很難有足夠的精力去照看和照顧孩子,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的輔導班,作業班盛行的原因,因此寄宿制會成為家長的選擇也就是情理當中的了,你說這是無奈或者是需求都可以,總之事情就是這個樣子!

不管寄宿制好也罷,壞也罷,有時候我們還真是難以抉擇,從我們一出生到上學到就業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但是我想說的是,不管寄宿制的存在有多麼的合理,永遠不要忘記一點,那就是親情和良好的家庭環境是任何的老師與培訓取代不了的,孩子需要的不僅僅只是一個能學習能吃好能睡好的地方,更需要父母無時無刻的愛與關懷,這種愛會讓孩子覺得安全,覺得有依靠,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的孩子,因為真正的健康並不只是身體層面的,各位親愛的親們,對於寄宿制您是否贊同我的觀點呢?


葛老師幼教新智匯


首先,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生活才是最好的,愛才是最好的教育,而不是管教!而最好的愛就是父母的陪伴!這是誰都不能代替的,不是老師學校能做到的。

但是,寄宿學校是不可避免的,我認為,最好是在孩子讀初中或高中,才讓孩子讀住校!對於哪些一年級就讓孩子讀住校的家長,我......或許過早讓孩子自立獨立是好事吧,但我不敢苟同!

最後,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住宿不是什麼好事。第一,太限制自由,十五六的孩子,正是活潑好動,滿眼天下的時候,讓他們整天的呆在學校學習,沒有任何的活動或者其他事情可做,對於大人都是殘忍,更何況孩子。其二,現在的一家本來孩子就少,正是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好時光,卻偏偏離開了家,成年後,也很難和父母相處好,於家於國都沒有什麼好處的。

2 現在寄宿制學校管理是比較好的,孩子生活學習很規律,沒有外界打擾,有利於孩子成長。

3 我從初中開始就住校,一週從家拿一瓶鹹菜,從沒覺得不想學習,都生怕家裡沒錢不讓上了……

4 感情缺失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會延續到孩子未來家庭的幸福。那些吵著叫著讓孩子過早自立的家長是不負責任的也是無知的!

5 寄宿制利大於弊,時間沒浪費在交通上,利於同學之間的交流(情商)獨立生活的培養;

6 我女兒的學校管理很好,從教室到校園到宿舍,時時有管理人員,老師們很負責很盡心,家長們都很滿意!

結束語:孩子的青春期,父母還是要陪伴孩子的!


遊戲大咖王


說一下我自己吧,我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寄宿,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畢業,直到開始工作一直都在外地。在家呆的時間最長的時間是高中畢業的三個月!現在工作七八年了,下面呢,我就分析一下寄宿制的利弊,這裡說的是利弊,而不是傷害!因為我覺得用傷害這個詞有點嚴重了,所以就用利弊這個詞了。

小學二年級,爸媽工作特別忙,姥姥的身體又不好,總是住院,爸媽的同事說臨近的一個縣裡有一所特別好的私立學校,學校的老師都高學歷,學校的硬件又特別高大上,所以爸媽就把我送了過去,當時的學費還挺貴。自從那個時候開始,小學,中學,大學,再到工作,我就一直在外面,不管是住宿還是租房,在家最久的一次是高中畢業了以後放的那三個月假期。

先來解剖一下自己吧,從性格方面,首先是好的影響,從二年級開始,我就變得獨立起來了,從剛開始連食堂飯的字都不認識,需要問一問旁邊的大哥哥大姐姐,到最後一路走來,發現最大的優勢就是獨立意識和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寄宿制學校大多是日常問題都需要自己解決。我們學校也有一個生活老師,但好多班都是她一個人負責,所以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大多是還是自己負責。時間長了,就成了習慣,不到萬不得已,不去麻煩別人。還有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從二年級開始,到五年級換了一所學校,初中換,高中換,大學換,剛開始工作也是雖然經常性的換學校肯定不好,對我來說,也沒有特別好的發小,這麼多年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強了,到什麼環境中,我都能快速的適應並融入進去。

下面說一下弊端,中小學是最需要和父母溝通和交流的年齡,也是最需要被保護被呵護的年紀,在寄宿制學校裡,就只能跟老師和同學們交流,所以話比較多,上課下課愛說話,什麼都跟別人說也不設防,還因為把社會想象的比較美好,所以一路走來也吃了不少虧,所以大學做的事現在回想起來也挺二的!

還有就是初中開始,進入了青春期,性格行程的最佳時間,其實最不該住校的,因為一有問題沒法跟最親近的爸媽溝通,雖然青春期的孩子不愛跟爸媽溝通吧,但是遇到大事還是會溝通的。有了問題爸媽也看不到,特別容易對將來的性格贊成不好的影響,我在大學時跟我同學說,他們都說,你沒變壞就很好了!

雖然我在外面住了這麼久,但是從一個家長的角度,從一個老師的角度,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分析,我都不建議太早就住校,個人建議,最早最早也要到高中才住吧,如果有條件不住最好。因為作為孩子來說,他們其實還是很願意跟父母溝通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的,因為你是他們最親近的人。最後,因為我一直在變換住處,所以一直有居無定所,漂泊在外的感覺,直到現在結婚了,才有了家的感覺!所以最後,我的建議是最好不住,如果實在想住,高中開始吧!

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來討論!


陽光趙老師


本期關鍵詞:做家長的上點心吧你

看了很多回答說寄宿制的傷害來自於是不是貴族學校?意思有錢就是幸福,窮才是傷害?我去你大爺的。

我小時候讀的就是6萬一年的學校,這價還得往回走10年,零幾年的時候你別和我說這個價的學校屬於普通學校,因此我說的話最有參考價值。實話實說我媽也看我頭條寫的文章,她說如果我長大了後依然後悔讀寄宿制學校,她就認為當時的決定是錯誤的。我覺得那必須是錯的!



簡單說下我的經歷,初中畢業我就進寄宿制學校了。初中的時候我是二花,我的老粉都懂的,在學校里人見人愛,眾星捧月。而到了寄宿制學校後,有一群女生和我槓上了,她們人多勢眾,就給我作對。並且相當團結,畢竟她們是一群初中就在這裡讀,高中繼續當同學的傢伙。因此我在高一高二,過得相當鬱悶,這種人總給我使壞。而這一切該和父母說嗎?傻子都知道該說,但你換成一個高中生,估計你更傻了吧唧的。直到高三的,我終於把自己的團隊給壯大了,把那幾個所謂的“超姐”逼的來自己退學了。

各位看看,一個高中的大好年華,全就整了些這些破事。不好好學習,天天想著如何孤立對方,如何拉幫結派。而這一切,都是寄宿制學校帶來的。走讀學校最大的好處在於每天都可以和父母接觸,只要腦子正常的父母都能感知到孩子的異樣。並且隨時能回家這件事兒,相當於給了孩子一個信號,別怕,有事兒往家裡跑。而寄宿制學校,出了事,你得自己一個人上去解決。打小報告給老師?不好意思,你以後別混了。現在的學生,暗地裡使壞的方式多的是,你別想通過老師和家長解決。同學之間出了矛盾,誰都無法解決,只能靠自己,要麼轉學,誰敢反駁我這條說的不對請留言!!


我小菜牙是烈女一條,最終反敗為勝,吃了她們這群校園黑社會。但如果我是個懦弱,智商又不咋樣的人呢?是不是如果遇見了這些破事,人生就得留下無限的陰影?各位家長需要好好掂量掂量,別拿著你們那豬一樣的腦袋全憑意識去想問題,你又不是愛因斯坦,憑空想個E=mc??一著不慎,全盤皆輸。

我很負責任的說,寄宿制學校出來的學生。人格是絕對不完整的,並且嚴重缺乏安全感,甚至少部分的孩子還是扭曲的。別和我說你的孩子只會讀書,不會參與這些破事。什麼叫耳濡目染?能理解嗎

如果各位家長實在太忙,就給孩子報夏令營。學啥啊學,學出來個個都能演甄嬛傳了。

同意不同意的,都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