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鄉土記憶裡有沒有一樣東西讓你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的稻田


這個每個人都有吧!

我是90後的,記得小時候住在一個破房子裡,家裡還沒有通電,每天都是點蠟燭,姐妹幾個在一起玩,有點溫馨的感覺。

後來父母跟哥哥姐姐都去了外面,留下我跟奶奶,我跟奶奶住的時候,都是奶奶幹活,幫我洗澡,煮飯,在我印象中奶奶就沒讓我幹過活,每到傍晚時,農村家家戶戶開始燒飯,就會散發出一個味道,聞到那個味道我覺得特別好,跟奶奶討要一毛錢去買冰棍,奶奶去別人田裡撿別人收穫後不要的小個番薯跟小芋頭煮給我吃。在我五六歲的時候父母回來了,還多了一個妹妹,過後奶奶去世了,我就回到姐妹父母身邊生活了!奶奶去世後我記得親戚哥姐經常說的一句就是:你還記得奶奶不?奶奶又煮番薯芋頭給你吃了。

對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奶奶去世的那天晚上我還跟我奶奶睡,第二天醒來聽到所有人都在哭,奶奶都病得快不行了,一個陪床的人都沒有,過後聽他們說是早上去看我奶奶的時候就發現我奶奶掉床底下沒氣了,長大一點後我覺得可能是我奶奶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不想讓孫女跟她一個死人睡在一起,怕被人說晦氣,自己掙扎著掉床底下,每次想到我心裡都挺難受的。

父母回家後家裡就通電了,但是還沒有人用煤氣,那時我七八歲吧!每天得自己燒洗澡水,得燒火煮飯煮菜,得打水。

後來大姐出去工作了,我就得跟著二姐去撿柴回家燒火用,小時候不願意做的事現在想起來還覺得挺享受的,一邊撿柴一邊玩。

最懷念小時候跟小夥伴一起開心的玩鬧,那種快樂真的是現在的人體會不到的,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都能在一起瘋玩。

後來家裡生活好多了,二姐也出去工作了,家裡就慢慢的都開始用煤氣洗澡炒菜了。

現在的生活條件都好了,但是很懷念以前那種燒火做飯的生活,走在路上都能聞到味道感覺好好,以前經常有人刮鍋灰,現在不用燒火都聽不到刮鍋的聲音了。


小純的日記


不覺間離開故鄉二十餘年。我的故鄉是華北平原上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村莊。大概300多口人。在我的記憶裡,小小村落,裊裊炊煙!夏天池塘邊大柳樹上的鳴禪。冬天落在乾枯樹杈上嘰嘰喳喳的喜鵲。羊腸的鄉間小路,長長的牛車車轍。放羊的人兒甩著鞭子走過大運河的河坡。像一片雲般,一會兒滾到這裡,一會兒跑到那裡。

無論我走到哪裡,親愛的故鄉我你都會落進我的夢鄉。淡淡的鄉愁另我揮之不去,讓我最難忘記的是那甜甜香香的爆米花,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初冬,所有的莊家都已歸倉。那時節的冬天好像比現在來的早,百草枯萎,地上樹上落著白白的霜。我們都穿上棉襖,說起我們的棉襖袖子,那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捂臉]。孩子們因為愛用襖袖子擦鼻涕,總是油光光的。惹得叔叔大伯們開玩笑。[我想靜靜]每當這時,總會有個老爺爺來崩爆米花,他亮開嗓門‘’爆米花咧……‘’我們的小心眼裡就如長了草,那爆米花的香味直鉤我們的饞蟲。

那時的爆米花很樸素,沒有奶油的,更無巧克力的,它就是純純的爆米花。最高級的是加糖精的,那個要貴一些的。崩爆米花的老爺爺支一個爐子,裡面加滿砟子,一手拉著風箱,咕噠咕噠地響著。一手搖著放入爆米花的鐵葫蘆,還不時歪著頭看看壓力錶。我饞的不行總是央求娘崩糖精的,娘拿起印著為人民服務的掉了些許瓷的搪瓷缸,舀起滿滿一下,又用手抹下去一些,打開蘭花手絹摸摸為數不多的鈔票,小心翼翼地遞給我一張最小面值的。我風也似地跑出去。我們一個個把脖子伸的長長地目不轉睛地盯著。爆米花熟了,我們的心也跟著按捺不住。老爺爺大聲吆喝‘’起開點,起開點。‘’我和小夥伴捂著耳朵,躲的遠遠的,只聽地動山搖一聲,白花花的爆米花落到網子裡。不知誰大喊一聲,搶啊!十幾只髒兮兮的小手伸向爆米花,燙的齜牙咧嘴……

時光如流水,帶走了童年,倏而中年,倏而春天,倏而今夏。但那香香甜甜的爆米花卻還是那不變的味道。



淡凝1


我的鄉土記憶裡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爺爺奶奶家的小閣樓,永遠的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

我的爺爺想當年在村裡也算是個人物,家裡還算比較富裕,養育了我爸兄弟四個。大爺和二大爺家住在離我們家大約100米左右的院子裡,我們家跟三大爺家和爺爺奶奶住在一個大院子裡,爺爺奶奶住在我們兩家的中間,他的房頂上蓋了個小閣樓。在我印象裡,閣樓就是藏寶貝的地方,我和堂哥堂姐經常上閣樓上去偷好吃的,拿好玩的東西。爺爺年輕的時候喜歡養蜜蜂,然後每年都把所有的蜂王漿留到過年,我跟著父母出來以後,每逢過年回家,爺爺都從閣樓上把蜂王漿拿出來給我們吃。還有印象最深的是,那時候爺爺和大爺還有堂哥他們都會打氣槍,然後帶著我們家的老狗去打野兔子,經常滿載而歸,閣樓上掛滿了兔子皮,那時我們家每逢盛大的節日,就是吃兔子肉。我們家的親戚也特別特別的多,十里八鄉的都認識我爺爺,爺爺也是我們這些兒孫輩最崇拜的大人物。

轉眼爺爺已經去世40多年了,由於年代久遠,他去世的時候我年齡還小,留在我記憶深處的也就這些了,可他老人家慈祥的笑容始終映在我的腦海裡。現在,他住的小閣樓也早已拆遷,可是小閣樓上的故事,卻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底,它是我兒時最美好的記憶。以上是我的分享,希望和大家共勉。




我的退休生活


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腦海裡有許多關於鄉村記憶,那些人那些事在我心中永遠抺不掉。

我的奶奶是個小腳女人。她從小就被賣給我爺爺當童養媳。她曾經告訴我,她在我爺爺家生活中有次得重病差點死了,但是她最終挺過來,活了下來。後來她生了三個兒子。但我爺爺卻早早去世,留下她一個寡婦獨自養育三個兒子長大成家。其中的艱難大家也能想到。

奶奶告訴我,我爺爺是個脾氣暴躁的大男子主義思想很重的男人。平時生活中稍不注意就會用茶杯扔過去砸我奶奶,我奶奶的額頭被砸的鮮血直流。我奶奶說她唯一的女兒在她走親戚時,我爺在孩子嘴上抹上鴉片給毒死了。原因竟然是讓我奶奶餵養我爺爺他哥哥家的孩子。

我爺爺對他自己的孩子們也是簡單粗暴,導致我父親在我爺爺去世後從來沒有給他爸上過一次墳。幾十年來,我爸從來沒有在我們面前說過他爸的隻言片語。可見我爸有多痛恨自己的父親。我爺爺究竟是一個多麼奇葩的怪胎,對別人永遠比對自己的妻子兒子要好。

我的小腳奶奶一直活了八十三歲才去世,得的是胃穿孔。奶奶我好想好想你!





丁香姑娘尋夢


我就是一個農民,心裡裝著很多鄉土的記憶。

在我剛記事的時候,村南面的小路邊栽了一排柳樹,每年春天柳樹剛發芽的時候,我都會爬到柳樹上折下一些柳條做柳笛,夏天的時候,也常常去柳樹底下撿知了猴。

隨著時光的流逝,轉眼四十多年過去,家鄉的風貌早已改變,村南的小路變成了平坦水泥路,只留下一棵當年栽的大柳樹矗立在路旁,每次走過大柳樹的時候,我會禁不住多去看上它幾眼,心裡也會湧顯起許多想象。

大柳樹啊,你見證了時代的變遷,見證了家鄉的變化,更見證了我的成長……。


藍樹葉875


我生在一個小山村,那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雖然現在我住城裡,但鄉村裡的點點滴滴經常會出現在我的腦海裡。

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村裡的那座石橋,橫穿南北,所以我村就兩條街,叫前街后街,橋南邊蹲著兩座石獅子,威風凜凜,是我村的標誌,夏天橋下有水,孩子們去耍水,婦女們在那裡洗衣裳,熱熱鬧鬧一片歡樂景象。

橋邊有一棵大樹,樹上掛著一個鐵鐘,大集體那年代,敲鐘就上工,鍾一響,男男女女,有的帶著小孩,都到橋邊集中,男的抽旱菸,女的拉家常等著開會派工,晚上男女老少,孩子們都去橋上歇涼,拍大腔的,講故事的,小孩捉迷藏的,熱鬧非凡,當時,那就是村裡的娛樂場。

關於這個鐵鐘還有個故事,有一天隊長剛敲完鍾,忽然有人說不好了,鍾把不蘭砸了,大家回頭一看吊鐵鐘的蠅子斷了,一下砸到我二嬸頭上,人就昏死了過去,幸虧當時我村住著解放軍,是人民解放軍救了二嬸。

至今,我每次回去都要去橋上走一走,看一看,回憶一下往年的歲月。


茶香醉美人


從高中開始就離家上學,到工作,一直都是離家,有10多年了,只有每次到節假日的時候,還有過年才會回家,每次在家逗留的時間都不長,今年這次疫情讓我在家呆了差不多有2個月的時間.準備再離開家的那天晚上一個晚上都很不開心,很失落,在家的日子真的很幸福,有爸媽的寵愛!

要說我家鄉給我最深的烙印還是媽媽做的飯菜,煲的湯,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吃,每次我一回到家,爸媽都準備了很豐富的飯菜給我吃,他們說常年在外工作,吃的不好,到家了一定要吃好的,於是我在家的時候爸媽每天都準備了我喜歡吃的,很豐富的飯菜

有一次公司放假,我沒有告訴媽媽要回家,準備到家了給她一個驚喜,當我回到家的時候,媽媽才知道,我說坐車餓了,想吃飯,走到廚房一看,只有2個菜,一個青菜,另外一個還是青菜,沒有肉,我問媽媽怎麼這麼點菜,媽媽說給她給我在煮2個雞蛋,但我說不我用了,就想吃青菜,因為是媽媽自己種的,會特別好吃😋,後來我才知道,我不在家的時候,爸媽都特別省,平時都不捨得買好吃的,只有我回家了每天才大魚大肉,我之前回到家,吃的那樣豐富,還以為家裡的每天的伙食都這樣的好,但其實不是的,我不在家,他們都過的很節儉。做父母的永遠都是把最好的留給子女!在每一件小事都是這樣付出最無私的愛!


彩虹姑涼


在我的鄉村記憶裡,至今還清晰地記得自己跟父親一塊下地幹活的情景——父親套上家裡的老黃牛,一邊在地裡吆喝著,一邊給我教怎樣犁地。我看父親辛苦,頭上的汗水直流,就學起了犁地。

開始時自己有些膽小,害怕牛踢,父親就在前面給我牽著牛,慢慢地走。一個上午,我就學會了犁地。再後來,我就親自上陣吆牛犁地,讓父親在地頭歇下來抽菸。

如今,三十年過去了,這個記憶至今還留在我的腦海裡,讓人不能忘記!



秦風熱線


我的故鄉在濟南,濟南可是家家有泉,泉泉有水的好地方,小的時候泉水清澈甘甜,怎麼喝也喝不夠,所以我從小就喜歡喝水,後來分配到外地工作,我媽媽特意託人給我捎來一隻暖水瓶(那個年代暖水瓶也要憑票供應),可她老人家哪裡知道沒有了泉水我也就沒有了喝水的慾望。


生活就像一團麻


在我的記憶裡,給我留下深深烙印的是,到村前小河,抓魚、抓螃蟹。

我們村南,有一條小河,它的源頭,是十幾裡外的渤海。小河不寬,也不太深,隨渤海潮漲潮落。潮水把好多種海洋生物,帶到小河,天一變暖,那兒就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從記事起,就記得常跟著哥哥到小河去。小河退了潮,只剩下河底窄窄的一條小水溝,高挽起褲管,或乾脆穿一條短褲,小腿深深陷進於泥,在水中抓小魚、抓小蝦,在於泥中摸貝類,在邊上窩裡掏螃蟹,忙得混身上下都是泥,一會兒就都變成泥孩子,真快活啊!時間在歡聲笑語的忙碌中,不知不覺地流走了,哎呀!不好,上潮啦!快往岸上跑,一會兒,小河水滿了,背上滿滿的收穫,性猶未盡的回家,又和夥伴們約好,明天還來。

啊!我童年的小河,留下了我的歡樂,留住了我的記憶。在夢裡,我還在小河摸魚捉螃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