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吐槽大会》第三季第八期对王晶的吐槽?

火锅影话


烂片、女演员,王晶的两大“槽点”

这已经是王晶第二次登上《吐槽大会》,上一次来到这个综艺,他坐的是徐峥的位置,为电影《追龙2》宣传而来,还带上了当时的晶女郎邱意浓。

两次来到《吐槽大会》的他,无论是做主咖还成副咖,嘉宾对他的吐槽都很统一:层出不穷的烂片、与女演员不清不楚的关系。

这两个槽点存在吗?不仅存在,还是他的“固定标签”。

在2019年,这位高产创作人参与了6部影视作品,其中分数最低的仅2.5分,只比毕志飞的《逐梦演艺圈》高了0.3分。

唯一及格分是王晶监制的剧集《荷里活有个大老千》,客观来说这部片子至少有1分是观众冲着郑则仕等10余位老牌演员给出的情怀分。

高产却部部都是低分作品,这样的王晶的确难脱去“烂片之王”标签,更何况类似分数的作品王晶还有100多部。

而喜剧演员贾冰含蓄提及的“女演员”信息,也是王晶的重要花边新闻,毕竟当年他与女神邱淑贞的恋情曾轰动一时。

如今虽然年岁渐长,王晶却仍是狗仔热衷的对象,19年初还与新片《追龙番外篇之十亿探长》的女主云千千传出了绯闻。

以此来看,《吐槽大会》同期的嘉宾逮着这两点不放,委实在意料之中。只不过,只将王晶与“烂片”、“女演员”的负评挂钩,对这位导演委实有些不公平。

王晶与他的“烂片”

王晶只会做“烂片”吗?他至少有四部作品是能代表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巅峰佳作,70的青春、8090后的童年都受到王晶作品的感染。

待到“烂片之王”称号加身之时,他也能耐心用两年的时间拍出口碑佳作《追龙》,之于这位导演的作品,从分数来评判也从不只有烂片。

但看过王晶作为主咖与副咖的两场《吐槽大会》,观众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节目中的嘉宾对他的看法都是一致的,都只留存了“烂片”记忆。

可能是因王晶有包容性极强的性格,在他第二次参加节目时,大家对他的吐槽比作为主咖时更加强烈,主持人张绍刚还无意中将王晶放在比徐峥低一档的水准。

虽然七话很喜欢徐峥,但客观来说,徐峥作为导演只能算是王晶的晚辈,佳作比例更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在徐峥上映的电影里,有一部7.4分的佳作《泰囧》以及一部5.4分的“烂片”《港囧》,佳作与“烂片”的概率各占50%。

而王晶作为导演有四部8分以上的作品,用他的话来说,参与制作的400多部影片里有100多部“烂片”,“烂片”概率可比徐峥小多了。

只不过,王晶还保留在香港电影曾经的制作方式,靠量产博佳作。在他们曾经的年代,很多优质佳作都是在紧凑时间里“挤”出来的,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

但大众与综艺里的吐槽嘉宾一样,往往只会看到当下的成绩,慢慢便遗忘了他也曾是一位几十年难遇的“鬼才”。

其实,王晶100多部“烂片”也是娱乐圈的奇迹,放在其他导演身上,一部作品扑街便意味着下一部作品难有投资方买单,但王晶似乎完全不存在这个顾虑。

他的“烂片”越多,投资商对他的钟爱也越深,究其原因,还是王晶对电影优劣一个衡量标准不同,在他的标准中赚钱的片子大多不是烂片。

作为一位商业导演,他考虑的不是如何将作品拍出艺术感,而是如何讨大多数人喜爱,能够带来商业利润的饱满。

这个标准错了吗?隐约有点问题,但似乎又没有太多问题。毕竟,文艺、商业片有他们各自的属性,跟一位想将商业片做到极致的导演谈文艺,实在有点跑题。

更何况,王晶的“烂片”除了娱乐大众外,还有着一份担当。

王晶作为《吐槽大会》主咖时,副咖嘉宾中有香港艺人郑则仕存在,虽然郑则仕也吐槽了王晶的烂片属性,但他同时给到另一个观点。

“王晶养活了一大批幕后人员”。

是吹捧吗?并不是,一年多部作品产出除了让观众看到一堆“烂片”外,还带动了庞大的幕后团队,在香港电影低潮减产期,实力“养活”了大量专业人才。

用拍“烂片”的钱投资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更是电影圈的一段美谈,之于文艺片他一直保有自己的敬重与支持。

可惜,他尊重了文艺片的价值,却很少有人尊重他对商业片的理解。

王晶与他的“女演员”

《吐槽大会》里王晶用“清纯且可爱”形容自己,成功逗乐观众,这让原本对他印象“油腻”的观众反差感极强。

看起来这是一句反向的调侃,但细细思量,未尝不是王晶发自内心的自我评价,至少在娱乐圈里王晶看似“油腻”却也相对敞亮。

他的作品钟爱高颜值女演员,从老牌女神邱淑贞、舒淇到徐冬冬等人,品味一直没有变化,因为太会拍女演员也因为与片中演员发生过感情,让他花边新闻不断。

甚至偶尔在作品里客串个角色,王晶也将自己塑造成脑满肥肠的老色狼形象,俨然成了自己最大的“黑粉”。

然而,王晶作品里的女演员,与其说是满足他的审美不如说是附和观众的喜好,毕竟,香港电影里千姿百态的美女,曾经是一大看点。

因为他太懂观众喜好而将他与低俗挂钩,有时候,也是一种观念转嫁。

无论私下里形象如何,王晶至少要比花边新闻中“清纯”的多,甚至比一些表面好男人私下却暗流涌动的艺人,要更加敞亮。

通透而有修养的电影人

了解了王晶的“烂片”哲学,再抛开钟爱“女演员”的标签去看王晶,才会更加客观。仅在两场《吐槽大会》中,王晶已经展示了他的通透与修养,他不是大众眼中那个“低俗”的导演,也不是一个只顾利益的商人。

他懂得市场规律,会用不断的创作维持商业价值,也极力为国产电影发展献出力量。他有着高学历与巅峰成就,却从不用学历、成就去反驳观众对他的低俗印象,他能笑呵呵的接纳“烂片之王”的称号,也乐于接受晚辈们的当面吐槽。

或许,已经过了创作巅峰期的王晶无法再给出《赌神》、《天下第一》这类佳作,他未来难摆脱“烂片之王”称号。但,王晶的存在,之于华语影坛曾经是骄傲,未来,亦是一份情怀,他需要更客观全面的评价。


七话影视


王晶是拍过很多烂片,但也拍过很多的好片啊。为什么王晶只要拍片,大家就会骂烂片麽。

就像王晶自己所说,一部电影而已,何必呢,当然,只要你买了票,你怎么骂都行。

吐槽大会这种节目,看看就行了,虽然他很搞笑,但是看多了,会腻。这种腻,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好像为了吐槽而吐槽。

在头条里,我也看了许多小视频,很少看整一集。其实,这就是个目前来说有流量的节目,大多数人上这个节目接受吐槽,也无非就是宣传电影,或者宣传宣传自己。要不然,谁没事,喜欢上这样的节目。当然能接受别人吐槽,都是心理素质强大的人。

说回王晶,我觉得观众,总是太苛求了王晶。王晶身处那个香港发达的商业社会,拍电影就是商业行为,就是赚钱,就是生意,跟我们做生意没什么两样。进了电影院,看了一场无脑的电影,我们发泄一下,就完事了。毕竟这个世界,还是需要烂片的,不然我们怎么知道好片到底好在哪里。

今天还有个导演叫王晶,能拍出这样的娱乐烂片,给我们吐槽,那是我们的荣幸。未来还不知道,有没有类似王晶这样的导演供我们吐槽。

就像王晶所说,看个电影而已,不必那么较真。

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像王家卫,像周星驰,总有人需要王晶。


梁伟峰


提到王晶,大家第一感觉就是烂片王,这些年的作品,“唉”就是最贴切的评价。想当年,《赌城风云》系列,《王牌逗王牌》,《宝贝当家》等等。现在,不说了,尴尬。

有人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提到王晶在早二十年的成就,真的,了不得。好不夸张说,是最近30年香港商业电影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之一。

如果说王家卫文艺,毕赣诗意,那王晶的电影就是充满的钞票的味道,无厘头却又让人欲罢不能。

说他“烂片之王”?其实,胖子王晶是一枚妥妥的文艺青年。王晶说自己原来是个文艺青年,在学校写话剧的,类似《家春秋》那些。

结果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去《欢乐今宵》实习被分配去写笑话。

结果他写得大受欢迎就算了,还极为高产。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创作第一部电影剧本《鬼马狂潮》到至今,王晶制作了300多部电影,导演的作品近100部,写了拍摄完成的电影剧本170多部,监制作品160多部,还有超过1000小时的电视剧。

四十年的时间,平均下来几乎每月一部作品出来,没有还没有间断。尽管商业气息浓重,也翻拍了很多经典。但是产量之高,令人惊叹。

在忙碌的时候,他可以上午拍周星驰,下午去拍成龙,一个月过去,两部电影前后上映,都有很好的票房,还能双双获奖;他还可以只依据老板给的10个字——“整蛊专家、周星驰、周润发”,埋头写作,在短短几个星期之内迅速交出能过过审的剧本。

除此之外,王晶还开创了N多港片的第一次——电影处女作《千王斗千霸》开了赌片先河;与周星驰合作的作品奠定“无厘头喜剧”基础;他导演的《古惑仔》系列则开辟古惑仔风潮等等。

往大了说,王晶见证了香港电影的辉煌和落寞,也多少保留了港片的火种——正是王晶一直在拍,才能养活这么多香港电影人。

时至今日,“烂片之王”的头衔,王晶顶了很多年。历来高产的他,拍摄节奏极为迅速,他一如既往地无厘头和疯狂恶搞,也有时候他自我重复,甚至让观众觉得敷衍了事。多年老搭档刘德华在接受采访时也毫不避讳地表示:“他总是把我带坑里,而且每次坑都很深。” 即使如此,两个人依然合作了二三十年,一边相互吐槽,一边并肩奋战。

去年,《追龙》在上海举行媒体见面会,甚至有人直言不讳地怒“怼”王晶。对于他以前电影的口碑争议,王晶显然不大服气, 他说:“我不是没拍过很好的电影,只不过你还很年轻,并没去重温而已。”他还说, “其实导演和运动员一样,都有状态的高低,状态好配上了好的搭档,戏就好,如果是状态不好,或者很多方面不合适的话就会没那么好。”

不管王晶的状态好不好,他的电影豆瓣评分9.8分还是2.8分,他一如既往继续当着他的导演、监制、制片人。当然不管影评如何,不耽误一有新作品出来,粉丝纷纷贡献票房。

王晶身上被贴了很多标签,赌片、情色片、晶女郎等,而它们的一个共同点便是,娱乐。几乎没有家长式的说教,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典型的娱乐主义精神。

可能在人文关怀上他的喜剧电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有人说他将影片中的人文性彻底掏空,只留下搞笑的片段,只为钞票,只是东拼西凑获取各种无价值的笑料进行各种拼接从而来完成他的商业作品,那又如何呢?就是这样的作品,扛起了香港喜剧电影的半壁江山。



酷娱娱乐


比较中肯

首先肯定王晶导演拍出这些非常经典,让人叹为观止的电影,并且以这些电影为榜样,希望后生新敬导演学习他好的一面,拍出好的电影

另外也强调王晶拍摄的烂片非常之多,记得有一句评价这么说王晶的:拍一部好片,再拍很多部烂片,反反复复。

并且承认王晶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导演,有质也有量,并且王晶的量在很长一段时间支撑着香港的影视圈,让很多人有戏可拍

所以有好有坏,不一味的肯定他,也不否定他的功劳与能力,算是比较中肯的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