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1848年革命:封建势力为何如此震惊?欧洲宪兵沙俄快速扑灭

十九世纪中期的欧洲处于维也纳体系的统治之下,这个脱胎于终结拿破仑帝国而建立的新的大陆均势体系也有多个年头。

维也纳体系建立在镇压欧洲革命,甚至镇压世界革命的反动统治,其重塑的欧洲封建统治,是一种逆时代的产物,严重制约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欧洲1848年革命:封建势力为何如此震惊?欧洲宪兵沙俄快速扑灭


不过话又说回来,欧洲人一面殖民亚非拉的广大殖民地,另一面则强力要求改变本国之间的各种民族,阶级问题,怕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就在1840年代的欧洲,偏偏好巧不巧的又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国家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更是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因素。

又是好巧不巧,1847年又出现了全欧洲的经济危机,欧洲人民面临生活普遍没有保障的生活,又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

在法国,由于法国人民对于七月王朝的不满,这个终结法国波旁王朝的奥尔良王朝却像其前任一样开始为法国人民所不能容忍了。

再加上当时的法国统治者路易·菲利浦执政上比较保守,完全没有拿破仑时代的对外强硬,外交上常常处于失利地位,再加上40年代法国工农业和财政都出现了不景气,而全欧洲的经济危机又引发了法国的全国性大饥荒,奥尔良王朝统治越发陷于危机当中。

欧洲1848年革命:封建势力为何如此震惊?欧洲宪兵沙俄快速扑灭

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浦一世

在众多因素中,压垮法国奥尔良王朝的最后一个稻草无疑是经济因素,同时也是引发全欧洲革命的终极原因。

如果说1848年以前的欧洲革命不乏有血流成河,尸骨累累的惨烈景象,比如被奉为欧洲革命经典的法国大革命,真的是让得整个法兰西为之颤粟。不过欧洲其他国家却反响平平,甚至乐意法国人这样严重内斗,这点从后来的反法同盟便可见端倪。

那为什么欧洲1848年革命会令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者这样恐慌呢?

维也纳体系的桎梏

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为了遏制法国,也为了防止欧洲再次面临法国式疯狂输出革命的恐慌,欧洲君主们非常害怕,后果很严重,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在奥地利的维也纳,欧洲反法同盟四大佬英、俄、奥、普决定建立欧洲新秩序。

法国受到了限制,其主要表现为:欧洲恢复到拿破仑帝国前的欧洲秩序和封建王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个战胜国重新瓜分欧洲的领土和领地,不过不出所料的是,由于战胜国各怀鬼胎,在分割土地的愿望上相去太远。

欧洲1848年革命:封建势力为何如此震惊?欧洲宪兵沙俄快速扑灭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

值得一说的是,由于各战胜国都想扩张自己的领土,尤其是在华沙大公国和萨克森问题上,四大佬互不相让。

这里说一下,华沙大公国就是波兰,拿破仑时代的莱茵同盟,对于它来说,拿破仑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解放者,历史上波兰惨遭三次瓜分的悲催命运却由征服者拿破仑来解救,无疑是重重的扇了欧洲封建统治者的一记耳光。

也是由于四大佬的内斗,被流放地中海的拿破仑死而不僵又重新逃回国内,如果不是兵败滑铁卢,四大佬会不会分脏会议还未开完,就再度翻车,也未曾可知。

比较滑稽的是,作为被整治方的法国在1818年也义无反顾的加入了维也纳体系,当然不是法国人脑袋发昏,喜欢自我否定,其目的不外乎是镇压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也充分说明了欧洲封建势力的狼狈为奸,不得人心。

而维也纳体系由于1815年6月9日,由四大佬外加葡、法、瑞典七国签署了《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而最终确立,总的说来就是以沙俄牵头的欧洲君主为了镇压欧洲革命,维护本国封建统治而建立的神圣同盟,它的几大特点严重桎梏了欧洲发展的脚步:

  • 英、俄、普、奥四国均势,这样加剧了法国和英,俄 ,奥的国家矛盾。
  • 违背了历史潮流,维护封建统治,严重制约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诉求加剧,为后面欧洲革命势呈燎原埋下伏笔。
  • 战胜国宰割法国和其同盟和弱小民族国家基础上形成的统治秩序,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加剧了民族矛盾。
  • 掠夺性和历史的倒退性,拿破仑帝国的革命成果毁于一旦,欧洲陷于万马齐暗的处境当中。
  • 保持德意分裂,不过不管是后来的普鲁士还是意大利,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统一的趋势越发明显,而维也纳体系与其相背。

革命火种遍地开花

1848年的欧洲革命首先出现在西西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西西里人民成为了西西里整个岛屿的主人,同时革命风暴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欧洲引发。

欧洲1848年革命:封建势力为何如此震惊?欧洲宪兵沙俄快速扑灭


也是由于新出现的革命形势和欧洲统治秩序——维也纳体系的格格不入,大有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革命才在1848年的欧洲很有市场。

法国人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革命心情,革命者积极鼓吹革命,出于对于本国统治者的不满,法国人民觉得自己苦大仇深。

1848年2月巴黎爆发革命。革命者同前来镇压革命的政府军进行了激烈的街垒战,工人、市民和学生唱着《马赛曲》,七月王朝派来镇压的军队临阵反戈一击,一到战场就和起义者站在一起了,大家手牵手共同反对保留君主制,调转枪口要求国王路易·菲力浦滚蛋,连带着他的半身铜像也被愤怒的革命者被推翻,国王的宝座等被焚烧,在革命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国王及其家族被迫逃往英国。随后法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而七月王朝的崩溃直接鼓励了欧洲其他国家的革命热情,也进一步打击了维也纳体系的反动统治。

在德意志,即使是一团散沙的邦国也出现了革命的火种,首先发难的是南德意志的巴登公国,快速的蔓延到了德意志西部和西南诸邦,三月,普鲁士首都柏林的革命者同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的大批反动军警展开了惨烈的战斗,战斗结果显示国王的军队最终没有战胜愤怒的革命者,国王最后被迫妥协,三月革命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欧洲1848年革命:封建势力为何如此震惊?欧洲宪兵沙俄快速扑灭


随着德意志革命的胜利,德国的统一问题被这样一群打鸡血的革命者提上日程,为了解决德国统一问题,大家在法兰克福开了一个会议,不过由于各方的分歧并没有什么实则性的进展,不过后来选举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皇帝,他并没有像革命者一样被胜利冲昏头脑,非常理智的拒绝了,虽说皇帝的宝座令人眼馋,不过为了这样一个名不副实的位置被德意志各个邦国群起而攻之,实在是得不偿失。

而后续的发展也充分说明了普鲁士国王的先见之明,法兰克福议会最后遭到符腾堡的军队的驱逐,随即瓦解,不过这是后事了。

在奥地利,由于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仅仅晚了一个月,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就爆发了推翻当时的梅特涅政府的革命。在革命者的压力下,奥皇被剥颁布新的宪法和组织新内阁,不过由于换汤不换药,奥皇在其后的五月起义中仓皇逃出维也纳。

欧洲1848年革命:封建势力为何如此震惊?欧洲宪兵沙俄快速扑灭


而在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匈牙利 。也燃起了汹涌的革命火种,鄙人特别欣赏当时的革命者和爱国者兼伟大的诗人裴多菲,他的一首著名诗形容当时的革命情形再好不过: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

就是这样,整个欧洲都蔓延着革命之火,已经遍地开花,欧洲君主非常恐慌。

欧洲宪兵收拾残局

面对各国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欧洲的封建君主大为惊恐,就是资产阶级也怕革命输出过大失去控制而危及自身的利益。各种反动势力大家手拉手组织反扑,其中,未受革命波及的沙俄最为嚣张。眼看欧洲各君主国撑不住,沙皇尼古拉一世眼看时机成熟,也为了俄国在欧洲谋取霸权,便积极出兵出力,进行武装干涉。

欧洲1848年革命:封建势力为何如此震惊?欧洲宪兵沙俄快速扑灭

沙皇尼古拉一世

五月,为了镇压匈牙利革命,俄国于5月27日出动14万大军入侵匈牙利。在7月的科马罗姆会战中,匈牙利军队惨败。9月科马罗姆要塞陷落,匈牙利革命最终失败。匈牙利革命的失败同时也标志着欧洲1848年革命终结。

六月,准备充分的沙俄军队首先占领了多瑙河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接下来破坏德国统一,派遣50多万军队放置边界,准备随时出兵普鲁士,同时通过外交欺诈,施加压力,直到德意志革命者组织的法兰克福议会被驱逐,德意志革命失败。

在派军的同时,沙皇尼古拉一世还派遣自己的儿子到斯德哥尔摩找瑞典国王商议共同出兵镇压革命,同时各个国家的封建势力趁机反扑,革命浪潮逐渐熄灭。

结语:

1848年欧洲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在鄙人看来,就是这样一场失败的革命,却孕育出了光明。

这是一次平民勇敢挑战君权的全欧洲武装大革命,它失败中孕育着成功,虽然失败了,不过诸多革命诉求却意外的取得了成功。

沙俄由于镇压了这次革命,开始有点飘飘然,结果等欧洲一干大佬解决好内部矛盾,就开始教训膨胀了的俄国了。

结果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被打成傻狗,沙俄挑战西欧霸权的尝试最终以失败结束。不过1848年革命者没有做到的事——打破维也纳体系,却意外的被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过后彻底打破。

规则的制定者最终打破了规则,算不算是一种讽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