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厉害?

中国历史研究所


李建成(公元589年一公元626年),字毗沙门,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唐朝开国太子。

李世民(公元598年一公元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高祖李渊的嫡次子,"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在位23年。

李元吉(公元603年一公元626年),原名李记劼,后改为“元吉",字三胡,高祖李渊第四子,为人骁勇但骄奢淫逸。

唐高宗李渊可不只这几个孩子,那后宫的嫔妃个个争宠,指望着母凭子贵地过上奢华日子。所以李渊有将近二十位小王子。但是只有这四个孩子是一母同胞,他们的母亲是隋朝神武公窦毅的女儿,窦氏所生四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其中李玄霸幼年便夭亡,所以亲兄弟只有这仨人。


那么这兄弟三人为什么斗的你死我活的呢?大唐初建时,按封建王朝的传统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也就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如果不出什么意外,那么下一个大唐皇帝便是太子李建成。而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李元吉被封为齐王。太子李建成在京城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李世民和李元吉则带兵在外平叛和消灭地方上的割据势力。

李世民这个名字是大有来历的,在他四岁那年,岐州有个怪人自称通晓天文、地理能测字相面。他见到李世民后说这孩子不到二十岁便能"济世安民"。李渊便以此意为他取名为“世民"。公元616年李渊在雀鼠谷被农民军领袖甄翟儿所率领的起义军所包围,李世民率领骑兵冲破包围救回李渊。这一仗使他善于领兵冲锋陷阵的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所以,李渊父子从晋阳起兵进军关中的过程中,李世民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军队中的地位和威望要远超李建成和李元吉。这就引起太子李建成的妒忌和猜疑。

从公元619年开始,李建成由妒忌李世民的战功,慢慢转变为遏制和打压李世民的威望,防止李世民有夺嫡的政治倾向。而齐王李元吉也成为太子的得力助手和邦凶。李元吉与太子结成同盟也是经过一番权衡的,李元吉虽然作战勇战,随李世民出征时打了许多胜仗,也学了不少东西。但他人品不行,行为举止放荡不了羁,而且酷爱狩猎自称“宁可三天不吃饭,也不能一天不狩猎”。本来这爱好也没什么,可这厮每次外出狩猎总是随意毁坏农民的庄稼,肆意抢掠农民的牲畜,每到一处总是弄的鸡飞狗跳的,民怨极大。而且他的母亲从小也不喜欢他,看他面恶,认为不祥,并将他抛弃。后经一侍女抱回抚养才得以活命。
在太子和秦王两大集团的斗争中,李元吉肯定要考虑自己的前途和地位,太子也喜欢酒色游猎,同李元吉脾气性格类似,两人好相处。而秦王胆略超群,战功显赫,而且整肃钢纪严历,如果秦王胜出,很难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说白了,这兄弟三人的争斗就是权力之争,利益之争,是问鼎皇位,谋取天下之争。自古以来,权力斗争无不充斥着暴力和血腥,在至高无上的皇权诱惑下,骨肉亲情已显得微不足道了。


乔江宝


李渊,唐高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王朝之一——大唐王朝。

李渊确实有22个儿子,还有19个女儿,看到李渊这么多子女真的感叹他的生育能力啊,不过毕竟是皇帝。但是不得不佩服李渊,李渊这些儿子女儿大部分都是建立大唐之后生的,还有一些退位之后生的,618年建立唐朝的时候李渊都已经53岁了,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不久就退位了,也就是626年,这个时候李渊已经60岁了,比如书滕王李元婴就是630年生的,这个时候李渊已经退位,而且已经是63岁了,是不是很厉害呢。

李渊虽然儿子很多,但是分布的时间恨不均匀,前面几个儿子比后面的大的太多了,当时也只有前面四个儿子有能力去争,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李玄霸在隋大业十四年(614年)就死了,这个时候李渊还没有起兵呢。所以就只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儿子来争皇位了。

看看李渊的第五个儿子李智云,617年也死了,第六个儿子李元景虽然没有死,但是太小了,618年才出生,这一年也才刚刚建立大唐,即使到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就几岁,怎么去和李建成,李世民争夺皇位呢?其余的更小的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虽然这个时候这些李渊的儿子没有造反,但是也有一些后来造反了的,比如就是前面说的六子李元景,后来参与到房遗爱的谋反之中被赐死。

再说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当时也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夺,李元吉是一直站在李建成这边的,毕竟李建成是嫡长子,太子,胜出的可能性更大。而李世民完全就是凭借军功,一步一步坐大。最后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不过其实一直到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当时李渊还是更偏向李建成的,其实李渊早早的就让李建成处理国家政务,目的也很明确了,李世民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不得以主动发起了玄武门之变,不然说不定哪天李渊一宣布禅位给李建成,那么李世民一手打下来的大唐江山就拱手相送了。


中国历史研究所


李渊一共二十二个儿子,可建立大唐之初,在他登基的时候只有六个儿子,这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二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五子李智云,六子李元景,剩下的十六个儿子都是他退位后私生活优越生育能力又好才有的。先说说李渊的第一个儿子李建成,李建成跟随李渊起兵推翻了隋朝的暴政,在各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算是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李渊第二个儿子就是后来开辟了“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自不必说。李渊的第三个儿子叫李玄霸,16岁时去世,当时还没有建立大唐,他就不可能争啥皇权了。李渊的第四个儿子是李元吉,在行军打仗方面,很是一把好手,在政治上一向铁了心的支持李建成。李渊的第五个儿子是李智云,李渊起兵反隋时,不幸被追来的隋军所杀。李渊的第六个儿子是李元景,到“玄武门政变”时才八岁,还是一个嘴上无毛的懵懂孩童。

这六个儿子中只有三个可以争皇权,而四子李元吉无心做皇帝是长子李建成的铁杆,也就是说皇权只是从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选择。而我们的大唐开国皇帝李渊还是力挺自己的长子李建成的,毕竟自古都是立长不立幼,而且李建成很听自己的话,才能也是有的,但是这就亏了能力更强还野心十足的李世民。李建成的咄咄逼人,再加上自己手下的支持甚至可以说是鼓动,李世民里应外合的情况下反了!老子李渊“光荣”退位,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被杀,李世民正式登基成为皇帝,史称唐太宗,这就是历史上非常出名的“玄武门之变”。(欢迎留言评论,一起交流历史)





历史那条河


据史料记载李渊一生一共生下22个儿子,这样的数量绝对在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帝王中名列前茅,可是话说回来李渊的儿子虽然很多,但在隋末唐初能登的上台面的却不多,一来李渊的许多儿子要么没出生,要么太年幼,要么已经早夭。

再细分之下我们都知道隋朝是在公元618年灭亡的,当时的天下也是在此时陷入大动乱的。以公元618年为时间节点,李渊的22个儿子中只有前五个儿子是出生在公元618年之前,这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五子李智云,在这五个能登上台面的儿子中老三和老五又已经去世,所以能有作为的只能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

当然以上是以时间点来划分,再具体一点的话就要考虑古代的继承制度,古代遵循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嫡子在家庭中享有优先继承权,李渊的这么多儿子中只有前四子是他的原配所生,也即是这四人是嫡子,他们的地位明显比其他儿子高,前四子中三子李玄霸早死,所以以嫡庶之分来区别的话,这三人也会脱颖而出。

凭借以上两个先天条件,李渊的这三个儿子在动乱中为李唐建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因李渊的放纵,这三个儿子各自都拥有极大的权力。有了权力,自然也就有了觊觎皇位的资本,因此在李唐建立之后李渊的三个儿子为了皇位展开剧烈的争夺。李渊的其他儿子因不具备前面的两个先天条件,所以只能选择远离。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李渊确实有很多儿子,但为什么只有三个儿子,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以及李元吉三人参与到了争夺帝位的斗争中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这三人都是嫡子,有成为皇帝的先决条件

我们知道,古代封建王朝的皇位继承,是嫡长子继承制。但这是在嫡长子活着的情况下大多如此。如果嫡长子在登上皇位之前因为各种原因去世,皇帝会从接下来的几个嫡子中选出一个作为下一任的太子。

没错,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其他庶出的皇子,即其他除了皇后之外的妃子为皇帝生下的儿子是不具有继承皇位的权力的

除非皇帝的嫡子全部去世,或者除嫡长子之外,皇帝没有其他的嫡子。在这个情况下,其他庶出的皇子才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当然,这是指正常情况下的皇位继承。不过,这是制度,也是传统。那些不遵守制度与传统的皇位继承不在此列。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李渊的皇后为窦皇后。史书记载,窦皇后为李渊育有四子一女,分别是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以及女儿平阳公主。

(华三川绘新百美图—窦皇后)

  • 李玄霸

三子李玄霸在李渊起兵之前就已经早早夭折,不可能参与到皇位的争夺中。李玄霸,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隋唐演义》中的天下第一猛将李元霸的原型。

(演义李元霸的影视形象)

  • 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在历史上也是著名的女将领,是威震天下的娘子军的建立者。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娘子关,事实上,也是因为平阳公主曾率军驻扎于此而得名。既然是女子,自然没有争夺皇位的道理,姑且不提。

(娘子关)


可以看到,李渊的嫡子,除了早夭的李玄霸之外(史载李玄霸去世于隋朝大业十年,年仅十六岁),只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人了。有资格争夺皇位的就这么多,玄武门之变中已经全部涉及到了。

这其实也是李世民为什么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掉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原因。因为除了他们两个,其他人并没有能和李世民争夺皇位的权利。

第二、在玄武门之变前,这三人是权力最大的三个皇子

在玄武门之变之前,这三个人是皇子中权力最大的三个。

  • 李建成

李建成我自然不必多说,他是太子,理论上,他是一个帝国的第二号人物。从当时的情况下,李建成的权力仅次于李渊。

毕竟,储君只要活到上一任皇帝去世,且不犯大的错误,基本上就是妥妥的皇帝。况且,李建成也具有成为太子的才能,在太原起兵前后,为大唐的兴起也立有大功。在军功方面,也是仅次于李世民。可以说,如果没有李世民,李建成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太子,也是一个很合格的帝国继承人。

(李建成影视形象)

  • 李世民

李世民当时的权力比之李建成有过而无不及。

武德元年时,李世民就已经是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且被李渊进封为秦王(之前是秦国公)。

武德四年十月,李渊又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开设了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就是一个小政府机构了。

这样的权力,实际上已经比历史上很多太子的权力都要大了。既有军权,又有招揽文人的优势。可以说,这也是李世民能与李建成掰腕子的资本。这样的权力,不亚于太子东宫的权力。所以二人相争也就成了必然。

(李世民画像)

  • 李元吉

武德二年,李元吉因为曾跟随李世民东征洛阳、讨刘黑闼,屡立战功,受封司徒、侍中、并州大都督、左卫大将军、上柱国等官职勋位。

虽然比起李建成与李世民二人,这样的权力有点不算什么,但是与李渊的其他皇子相比,或者跟历朝的普通皇子相比,这样的权力与地位也是很少见的。

况且,李元吉加入了李建成的阵营。相当于,为李建成略显劣势的军队方面,打了一针强心剂。

(李元吉影视形象)

这三人比起其他皇子都拥有着很大的权力。皇位的争夺,实际上就是皇子们实力的比拼。没有实力,显然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不够格。

第三、其他皇子不是太年幼,就是还未出生,或者是已去世,不具备争夺皇位的条件

李渊的其他儿子,大多出生日期不详,但从活跃时间以及去世时间可以判断。这些皇子中在玄武门之变时不是没出生,就是太年幼,或者已经去世,不具备参与皇位争夺的条件。这里我列出几个略微有名的皇子,供大家参考。

  • 李智云

李智云是李渊的第五子,出生在公元603年,逝世于公元617年,即唐朝建立的前一年。玄武门之变时,李智云已去世十年,显然不可能参与皇位争夺。

  • 李元景

李元景是李渊的第六子,母亲是李渊的莫贵嫔。出生在公元618年(即隋大业十四年,也是武德元年,

即唐朝开国的第一年)。在武德三年被封为赵王。也就是说,在唐朝刚建立的时候,李元景刚出生。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也只有九岁,当然没有可能参与到这场皇位争夺中。

  • 李元昌

李渊第七子,出生于武德二年,即公元619年,被封为汉王。与李元景类似,玄武门之变时仅仅八岁。不能参与皇位的争夺。后来因为与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密谋造反,而被赐死。

(李元昌影视形象)

以上的三位皇子,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分别是李渊的第五子,第六子,第七子。而在之前也提过,前四子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与李元吉。所以后面的皇子我不说,大家也能看出来,都太过于年幼,甚至还没有出生,自然不可能参与到皇位的争夺。所以我就不赘述了。

事实上,在李世民即位之后,李渊相当于被软禁在宫中。在这段时间里,李渊的妃子为李世民生下了很多弟弟。史书上记载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当然,这些李渊当太上皇时期所出生的皇子,更是没有与李世民争权的可能性了。

结语:以上三点原因就是为什么说李渊的那么多儿子中,只有李建成三人斗得那么厉害的原因。或许,正是因为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参与的玄武门之变开了一个坏头。唐朝前期的几次皇位更迭,往往都伴随着刀光剑影,兄弟反目。当然,这是后话,这里就不提了。


我怕是个史人了


唐高祖李渊一生拥有二十二个儿子,十七个女儿。这样的子女数量在中国古代历史皇帝子嗣排行榜中也是能够名列前茅。

但是唐高祖李渊晚年时期并没有出现九龙夺嫡的现象,而大唐王朝皇位继承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三人之间。那么当这三个人为了争夺皇位继承人的身份闹的难舍难分时,其他诸多皇子为何不见出面或者加入到这场战争中呢?


嫡庶有别,长幼悬殊!

实际上唐高祖李渊尽管一生拥有二十二个儿子,但是这二十二个儿子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这二十二个儿子显然不是一奶同胞,而是由李渊的不同妃子所生,因此存在着嫡庶之分。其中皇长子李建成、皇次子李世民、皇三子李玄霸、皇四子李元吉乃是李渊与原配夫人窦氏所生。后来李渊于太原起兵建立大唐王朝称帝之后,将已经过世的窦氏立追封为了穆皇后。


由于窦皇后家世显赫,又与北周皇室宇文家族存在血缘关系。因此唐高祖李渊建立大唐王朝之后也不曾另立皇后。因此唐高祖李渊二十二个儿子中只有前四个儿子乃是嫡子。而且这四个儿子中最小的儿子李元吉也出生于公元603年。

而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前膝下的子嗣数量并不算多,只生育有五个儿子。除以上四子外,还有一个李智云与李元吉同年所生。且其母为妃嫔。

但是当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夏太原起兵之时,三子李玄霸已经去世。而起兵后不久五子李智云被敌军抓住后杀害。因此此时只有皇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四子李元吉三个儿子帮其成就大业。这三个儿子通过不同的方式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和树立了威望。

而皇六子李元景出生于公元618年。其生母不过是个贵嫔,因此李元景及后面的儿子们全部为庶子(死去的皇五子李智云也是庶子),同时李元景比自己的四哥李元吉要小15岁。因此包含李元景在内其他弟弟们根本没有机会和足够的实力与前面的三位哥哥竞争。这便是年龄上的差距导致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



因此公元626年夏,当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宫廷政变,利用在玄武门提前埋伏好的亲信将领们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当场射杀之时。唐高祖李渊其他儿子们中最年长的儿子李元景也不过是一个仅八岁的孩童。这些孩子们根本不可能参与皇位继承人的竞争,更不可能成为唐高祖李渊托付国家神器之人。


珞珈山的猫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这个问题说来也有趣,李渊的后代很多,其儿子多达22人,女儿多达19人,但是最后争皇位最厉害的确实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毕竟李渊不像朱棣,只有朱高炽、朱高燧、朱高煦三个儿子。那么为什么李渊一朝这三个儿子争斗得如此厉害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解答。

一、与继承制度有关

古代继承皇位,讲究的是一个嫡长子继承皇位。嫡长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嫡子,一个是长子。因此嫡子不一定能继承皇位,长子也不一定能继承皇位,唯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继承皇位。而且庶子想要继承皇位的话,那就必须嫡子全部死光了才能轮到庶子。

长子我们就不解释了,自然是取那个年龄最大的;嫡子的话,即皇帝的正室所生的孩子便是嫡子。李渊的皇后是窦皇后,窦皇后一生有四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因此嫡子便是这四人。在这四人死光之前,剩下的孩子都没有希望继承皇位。

在这里面嫡长子是李建成,他是太子,同时也是最有可能即位的人;李世民为次子,除非李建成死了或者李渊废长立幼,不然李世民也没机会;李元吉的话,除了两个哥哥都死了,不然他也没机会。李玄霸则早死,因此省略不提。

因此最终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便是这三人,因此这三人斗得便格外厉害。

二、与年龄有关

李渊那么多孩子,自然年龄上会出现差异。我们来看看这些孩子们的年龄差:

长子李建成:589年出生;次子李世民:598年出生;三子李玄霸:599年出生;四子李元吉:603年出生;五子李智云:603年出生;六子李元景:618年出生……

也就是李建成比老六大了29岁,李世民比老六大了20岁……

李世民的大儿子李承乾是619年出生,也就是说李世民的大儿子和李世民的六弟差不多大。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弟弟们真的就是一些小孩子,一群小孩子你怎么指望他们进行权力斗争呢?

三、和功劳有关

李渊起兵打天下,出力最大的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了。

其中李元吉的话,虽然出力颇多,但是基本上败多胜少,因此我们先不提;但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从晋阳起兵开始就是战功赫赫的元勋人物,可以说李唐江山有一半是这两个人打下来的。因此在分功哪怕是争功的时候,也自然是由这二人进行。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虽然李渊一生留下了22个儿子,但是李渊大部分儿子都是在李渊称帝后出生的。在李渊起兵造反的时候,李渊共有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李智云五个儿子。李玄霸年幼的时候就病死了,李智云在起兵造反的时候被隋朝将领杀死,李渊建立唐朝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儿子。

从李渊结婚到李渊称帝,期间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面,年轻力壮的李渊只留下了5个儿子。(其中有4个出自窦皇后)李渊在这一时期生育能力差,可能是因为窦皇后性格强悍,李渊没有机会和小妾生育子女。

除了窦皇后性格强悍外,这一时期的李渊一直忙于四处征战,没有精力去生育子女。而在李渊称帝之后,带兵打仗的工作几乎都是李世民三兄弟去完成,李渊在长安做了一个甩手掌柜,生育子女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后,已经十多年没有生育子女的李渊突然“恢复”了生育能力,李渊的子女数量开始指数爆炸一般的上升。从李渊称帝一直到李渊去世,老当益壮的李渊每年都有新子女入账,到了李渊去世的时候,李渊的儿子数量已经达到了22人。

李渊的第5子李智云出生于公元604年,而李渊的6儿子李元亨出生于公元618年,两个人相差了整整14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元亨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争夺皇位继承权。

除了年龄上的差异外,李世民三兄弟还拥有身份上的优势,李渊一生只有一位皇后,那就是李世民三兄弟的母亲窦皇后。在李渊的后宫里面,只要万贵妃的地位比较高,万贵妃唯一的儿子李智云已经遇害,李世民兄弟基本不需要担心子凭母贵的问题。

而且李渊是一个甩手掌柜,在李渊正式称帝之后,李渊几乎没有出过长安城。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常年带兵征战,在军队里面很有威望,他们都拥有自己的一帮幕僚,实力丝毫不亚于李渊。

假如李渊立其他的皇子做太子,那么李世民三兄弟立刻会把矛头对准李渊。从玄武门之变的过程来看,李渊对将领的控制能力非常一般,李世民除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已经能够获得唐朝的最高权力。李渊看着两个儿子被杀,也只能怪怪的交出皇位。只能说李世民三兄弟占据了太多的优势条件,其他皇子(皇子的母亲)没有竞争皇位的能力,更没有竞争皇位的勇气。


史海泛舟摆渡人


趣谈答案:因为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有权利去触碰皇权,其余的人都没有权利。

要当就当嫡长子

古代的继承顺序发生过很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基本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什么是嫡长子继承制呢?我们需要讲一大堆与生小孩相关的知识,只不过这些生小孩相关的知识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首先帝王有很多很多的老婆,这一点无法否认,有很多很多的老婆玩游戏的时候,偶尔会生出那么三瓜两枣的。

那么生下来的所有孩子都是皇帝的孩子,我们称之为皇子。

可是所有的皇子不一定都能够成为太子,他们的机会是不均等的。

李渊有自己的原配夫人也有很多的嫔妃,李渊和嫔妃、妾生下来的孩子不能够当皇帝。

而李渊与原配夫人生下来的孩子当中,所有的男孩子有可能当皇帝,最有可能当皇帝的便是第1个生下来的男孩子也就是嫡长子。

只要你不是嫡长子,你还不是嫡子,那么你是什么已经无所谓了,无非就是享受点高待遇,享受点高福利罢了。

触碰皇权的四兄弟

真正能够触碰王权的一共有4个人,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和李玄霸。而这4个人都是李渊和原配夫人生出来的孩子,也就是说皇子将会从他们这4个当中进行筛选,能够胜利的那个人将会当太子。

但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在唐朝基本已经完善,也就导致李建成就是太子,李世民仅仅是个幌子罢了。

而李建成从太子到皇帝还有一小段的路程要走,可是李建成害怕也不甘心,因为他害怕就害怕在自己的倒霉弟弟极有可能把自己踹出去,不甘心就不甘心在李世民竟然还掌握兵权,他又不是太子。

于是兄弟二人的一场争夺就此展开,而李元吉看到李建成身上的巨大潜力,主要是李建成已经是太子,而且他的脑子不灵光,容易糊弄,所以义无反顾的站在李建成的身边。

而最终兄弟二人没有斗过李世民,李世民当上了皇帝,既是唐朝的不幸也是唐朝的大幸运。

毕竟李世民在唐帝国的作用、影响力以及他对整个唐帝国的推动性无人可比。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场发生于唐朝初年的政变,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无法想象的巨大影响,以至于稍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场政变的过程和结果。

李世民胜出,在玄武门外杀掉了自己的两个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此之后,李世民带兵入宫,逼迫唐高祖李渊禅位于他,然后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盛世。

这段历史,相信绝大多数人,都非常清楚。

不过,在这段历史背后,我们却很容易产生一个疑问。

按照正史记载,唐高祖李渊可是一个生育能力极强的人!有记载的,儿子有二十二个,女儿十九个。

女儿暂且不提,毕竟整个中国古代,除了李世民后面纳的那个姓武的妃子外,历来都是男子才能即位。就算这样,李渊仍是有二十二个儿子!

那么,为什么在这些儿子当中,只有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这三兄弟,斗的那么厉害。其他的十几个孩子,为什么没能参与到这场夺位大战当中呢?

1.年龄差距太大

李渊的二十二个儿子,大致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唐朝建立之前生的;一类,是唐朝开国之后生的。

按照正史记载,隐太子李建成,出生于公元589年,二子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8年,三子李玄霸(小说里的李元霸)出生于公元599年,四子李元吉出生于公元603年,五子李智云出生于公元603年。

除了这五个孩子之外,剩下的十几个儿子,就全都是唐朝建立之后才出生的了。

众所周知,唐朝正式建立于公元618年。也就是说,唐朝建立的时候,李建成29岁,李世民20岁,李元吉15岁。

而另外两个儿子,李玄霸是四年前病死的,李智云是一年前被隋朝旧部抓住杀掉了。

也就是说,李渊在唐朝建立之前生的五个儿子,在唐朝开国后,就只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了。

而玄武门之变,则是发生在公元626年,也就是唐朝开国8年之后。当时除了这三个儿子以外,李渊其他的儿子,年龄最大的六子李元景,也才仅仅只有8岁。8岁的孩子,自然是不可能去跟战功赫赫的李世民,或者地位深固的李建成争夺帝位了。

2.双方旗鼓相当

玄武门之变,之所以能够发生,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间,实力相仿,而且都对唐朝的建立,有着莫大的功勋。

和很多影视剧或者小说不同,在正史当中,太子建成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最开始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就是李建成帮忙训练的军队。后来攻取长安,平定山东,更是功劳极大。

至于李世民,那就更不用说了。唐朝的建立,可以说半个天下,都是李世民带军队打下来的。单以军功而论,李世民确实要高过太子建成。

至于李元吉,因为年纪还是稍小一些的缘故,确实要逊色两位兄长很多,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

所以,唐朝历史上第一次帝位争夺战,就只能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展开了。

3.两个儿子实力太强,李渊压不住

和后世的很多夺嫡大战不同,在唐朝初年的这场帝位争夺战当中,李渊的地位其实非常尴尬。

在其他的朝代,皇子要想当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讨老爹的欢心。只有皇帝老子喜欢你,你才能被封为太子,群臣才能追随你。

但是在唐朝初年,不是这样的!

唐高祖李渊,大概是历史上诸多开国君主当中,最为尴尬的一个。其他开国君主,比如汉朝的刘邦,宋朝的赵匡胤,明朝的朱元璋等等,大多是雄才大略。唯有唐高祖李渊,不太一样。

李渊之所以能顺利起兵,依仗的除了个人的才能外,更多的是祖辈的庇荫。李渊出身的李家,是关陇军事集团的核心家族。李渊的爷爷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位极人臣;老爹李昞继承爵位,而且和隋文帝还是连襟,娶了同一对姐妹。

历史上有名的隋炀帝,其实是李渊的表哥

到了李渊这一代,只要不败家,基本上注定了是国家最顶级的那一小撮人。

而李渊决定起兵之后,能够打下整个天下,建立唐朝,靠的也不是自己多牛,而是生了两个好儿子。不管是李建成还是李世民,在治国和打仗方面,都是一等一的大才。后世也完全认定,如果没有李世民和李建成,唐朝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所以,在唐朝开国之后,就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老爹没那么强,而两个儿子却都是千载难逢的人杰。所以两个儿子相争,老爹根本就压不住。

作为太子的李建成自然不用说,作为太子,可以开府建牙,麾下更是人才辈出。

薛万彻、冯立、马三宝都是一等一的名将,后来亦被李世民重用,在中原对突厥的战争中大放异彩。而文官则有王珪和魏征这样的猛人,魏征就不用说了,后来吵得李世民几十年不消停,而名声稍弱的王珪,则是唐朝初年的宰相。

而被封为秦王的李世民,则是唐朝历史上唯一的天策上将,权力大的简直吓死人。不但可以自行开设天策府,招募人才;李世民本人则官拜尚书令,分管朝廷六部。甚至于,天策府本身还拥有铸币权,可以自行铸造货币!

唐朝最早的那几年当中,朝堂上其实可以被视作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作为皇帝的李渊,和两个儿子各占一边。如果李世民和李建成哪天脑子突然一热,联合起来反对李渊的话,那李渊还真就没别的法子,只能乖乖退位了。

正是因为种种原因,才让后来玄武门外,发生了骨肉相残的一幕。而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虽然如愿登上帝位,而且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盛世。但其本身,却永远留下这样一个污点。

至于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将帝位禅让给李世民,自己则住在太极宫,后来又搬到了大安宫。做不了皇帝,李渊也就只能安心在太极宫内,继续给李世民添几个弟弟妹妹。单史料上有记载的。李渊退位后,就又生了三个儿子,若干个女儿。

作为唐朝的首任皇帝,李渊虽然在打天下和管孩子这两件事上,做的不是特别好。但在生孩子这件事上,能力确实还是很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