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人都逃不过的酱油水

提起厦门的美食,海蛎煎、土笋冻、满煎糕、沙茶面、姜母鸭......总是少不了的,但算起来这些只是一些小吃,主是人们餐后用来打牙祭的东西。有这样一道菜默默无闻,却已经流淌在厦门人的血液里。最能配得上它身份的便是一碗白米饭,我想有些人已经猜出来了,那就是——酱油水杂鱼。

厦门人都逃不过的酱油水

酱油水杂鱼


如果你问我最近吃过印象最深刻的食物是什么?酱油水杂鱼当然首当其冲了!酱油水杂鱼是厦门人是处理海鲜的最佳方式,简单、实惠,不需要太多繁杂的加工和精湛工艺,也不需要昂贵的品种,每一家都可以做,每一家也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味道。

  • 什么叫酱油水?
厦门人都逃不过的酱油水

酱油水杂鱼


酱油水杂鱼的做法来自于厦门的渔民们,海上烹饪不便,但又想吃到好吃可口的饭菜,捕捞的上等海鲜得等上岸后卖个好价钱,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新鲜蔬菜实在遥不可及。于是那些不值钱的杂鱼就成了渔民们手中仅有的能发挥的食材。这些虽然是杂鱼,但肉质细嫩、鲜美异常,本身船上调味品不多,而这些也仅需要一些简单的烹调便可以成为下饭的最佳神器。用少许的姜葱在油中煸香,放入豆豉和萝卜干,再淋上酱油,加入清水,放入处理好的杂鱼一同烧煮片刻,最后撒上一些盐和白糖,整锅鱼的鲜味瞬间窜了上来,烧好的鱼肉不但细嫩,这盘中的汤汁也足够拌上两碗米饭。

酱油水本身是指在烧制鱼肉时加入了酱油作为主要的调味品,随着烧制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今的酱油水已经成了厦门一种特殊的制作工艺统称,常见的有酱油水杂鱼、酱油水斑节虾、酱油水小鱿鱼。

  • 爱“贫”不爱“富”的酱油水
厦门人都逃不过的酱油水

小鱿鱼


厦门人都逃不过的酱油水

巴浪鱼


厦门人都逃不过的酱油水

黄翅鱼


酱油水的菜品在制作时一般选用海鲜,但与其他菜品有些不同,一般采用个头较小的海鲜,这种小海鲜烧制时间短,也更容易入味。杂鱼,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杂”,小海鲈鱼、巴浪鱼、小金昌鱼、黄翅鱼、小舌鳎鱼、小斑节虾、小鱿鱼都是用来做酱油水的上乘原料,甚至罗非鱼也能用的,随便抓上几条就可以。一来这些每个菜市场都能买到,二来这些都是许多食客看不上眼的东西,价格相对个大的要廉价很多。

原料易得、便宜不算,酱油水杂鱼算得上是真正的“下里巴人”,与他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白米饭,从来不需要太多的噱头,一碗白米饭,吃上一口鱼肉,舀上几勺汤汁淋在米饭上就可以,这一点像极了闽南人,踏实做事、低调赚钱。

  • 没有好豆豉,酱油水也就没有了灵魂
厦门人都逃不过的酱油水

豆豉


制作酱油水,酱油的品质对酱油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许多人容易忘记了被酱油水掩盖的几粒黑豆豉,制作酱油水用的豆豉不多,只是没有了它,酱油水便少了醇厚与浓香。豆豉是黄豆发酵而成,在祖国各地基本都能看到,也是菜肴制作的一道加味,像四川的回锅肉,没有几粒黑豆豉的加持,肉香的厚重就难以达到要求。酱油水中的豆豉一般选用黑豆豉,颗粒完整,老远就能闻到那股特殊的香味,有人叫做“臭豆豉”。

  • 葱头油,是舌尖的味道
厦门人都逃不过的酱油水


豆豉是酱油水的灵魂,仔细寻找还是能找到的,葱头油就实在是无处可寻了,它隐藏在酱油水中的每一个角落,在入口后又回荡在口舌间,充斥着整个口腔,那股子香味隐约间能感受到,若没有细细的品却似乎又说不出是什么。这便是葱头油的奥秘。

酱油水杂鱼的确像极了闽南人,如那首歌中唱到“爱拼才会赢”,渔民们飘荡在大海上创造出的美味是那样的朴实无华。踏实做事、低调赚钱,不知道是长期吃酱油水赋予了闽南人这样的性格,还是闽南人将这种性格融入了一盘酱油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